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27)桓温谢幕(附音频)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公元373年二月,桓温入朝晋见,司马曜让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
对于桓温此番入朝的目的,朝野众说纷纭,有人说桓温要杀掉王坦之和谢安,晋室天下就要落入他手。
王坦之曾亲手撕毁司马昱的禅位诏书,如果被桓温知道了,桓温一定不会放过他。所以,前往迎接桓温的路上,王坦之忧惧之色溢于言表,谢安则神色不变,对他道:“晋朝国运存亡,决于此行。”
桓温抵达朝廷后,部署重兵守卫,百官夹道叩拜。会见百官时,有地位名望的人全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更是汗流浃背,手版都拿倒了。
谢安从容就座,坐定以后,对桓温道:“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呢?”
桓温有些尴尬的笑道:“正是由于不能不这么做。”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
面见谢安和王坦之时,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风吹帐动,谢安发现了郗超,笑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谢安的从容自若给了桓温一定的迷惑性,以为东晋朝廷有所准备,一时不敢动手。
前面说到妖人卢悚借着桓温和朝廷的矛盾图谋作乱,虽然很快就失败了,民间却有传言桓温是幕后主使。
为了撇清关系,桓温拘捕了尚书陆始,送交廷尉处置,又罢免了桓秘的官职,还有很多人因此株连坐罪,唯独提拔毛安之为左卫将军。
桓秘是桓温的弟弟,无辜受到牵连,对桓温怀恨在心,暗中拆台。
正当桓温犹豫要不要篡位自立时,他忽然患病,在建康停留十四天后,于三月初七返回姑孰,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是年夏,桓温病情加重,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多次派人去催促。谢安、王垣之故意拖延,让袁宏草拟诏令。
袁宏草拟完后让王彪之审阅,王彪之赞叹他文辞的优美,却责备道:“你本是杰出的人才,怎能写这样的文章让别人看呢?”
谢安审阅时,又横挑鼻子竖挑眼,亲自加以修改,十几天都没有定稿。袁宏暗地里和王彪之商量,王彪之道:“听说桓温的病情日益严重,应该不会再支持多久了,可以再等一等。”
就这么一拖再拖,竟拖到了桓温病逝,加九锡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天,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前来探望病情,问他应该如何安置谢安和王坦之,桓温道:“他们不由你来安排。”
桓温的潜台词是,自己活着时,他们不敢公开抗衡,自己死后,不是桓冲所能控制的,如果杀了他们,无益于桓冲,反而会失去声望。
七月十四,一代枭雄桓温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桓温在历代史书中评价不高,甚至视为奸臣。我觉得,将其当做奸臣有失偏颇,是后世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不得不鄙薄他。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东晋中后期,司马氏名存实亡,曹操可以篡汉,司马炎可以篡魏,桓温为什么不能篡晋?
假设一下,如果桓温篡位成功,并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王朝,史书又该如何评价他呢?说到底是成王败寇,他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诚然,为了独掌大权,桓温确实杀掉或迫害了以庾氏、殷氏为代表的政敌,但类似的事曹操和司马炎也干过,甚至更过分。
数十年后,又一个枭雄刘裕崛起,并最终取司马氏而代之,他的所作所为和桓温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没必要厚此薄彼。
桓温最大的问题是格局不高,太汲汲于个人权势,而没有将心思全部用在建功立业上,这也是他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临终前,桓温担心世子桓熙才能不足,让弟弟桓冲统领他的兵众。
对此,桓秘和桓熙的弟弟桓济心有不服,谋划杀掉桓冲,接管桓温的权力。桓冲知道此事后,不敢进入府内。
桓温死后,桓冲当机立断,先派身强力壮的士兵拘捕了桓熙和桓济,然后才去吊丧。最终,桓秘被废黜,桓熙、桓济被迁徙到长沙。
为了安抚桓氏,司马曜下诏,命桓温的葬礼依据霍光及司马孚的旧例。桓冲谎称桓温留下遗嘱,以他的小儿子年仅五岁的桓玄为继承人,袭爵南郡公。
七月二十五,东晋朝廷以桓豁为征西将军,督荆、扬、雍、交、广五州诸军事;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及扬、豫二州刺史,镇守姑孰;竟陵太守桓石秀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寻阳。桓氏的权力相比以往虽没有下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分化。
桓石秀是桓豁之子,是个典型的名士,酷爱老庄之学,无心仕进。
桓冲代替桓温以后,一改桓温的嚣张跋扈,对王室竭尽忠诚。有人劝桓冲杀掉那些有威信、有声望的人,独掌大权,桓冲不从。
桓温在任时,对人处以死罪全都是擅自决定,不请示朝廷。桓冲认为应当由朝廷核准,凡属死刑全都事先上报,等待批准再去执行。
此时,司马曜尚年幼,桓温又刚刚去世,谢安想请褚太后临朝摄政。
王彪之反对道:“前代人主年幼,尚在襁褓,母子不可分离,所以可以让太后临朝。即便如此,太后也不能擅自决定国事,还需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如今主上已经十多岁,快到加冠完婚的年龄了,反而让堂嫂临朝,于情于理不合。”谢安不听,坚持己见。
八月,褚太后再次临朝摄政。不过,褚太后生性淡薄,只是名义上临朝,国家大事全部委托给王彪之和谢安。
九月十二,东晋朝廷以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射,兼管吏部,共同执掌朝政,东晋由此形成了内有王谢外有诸桓的格局。
王彪之和谢安掌权后,继续不遗余力的制衡桓氏,以吴国内史刁彝徐、兖二州刺史,坐镇广陵。
刁彝是刁协之子,年幼丧父,心怀大志。王敦死后,手刃仇人,为父报仇,向廷尉自首,得到朝廷宽宥,历任吏部侍郎、吴国内史。
公元374年正月二十七,刁彝去世,儿子刁逵等以贪财闻名。
二月初一,东晋朝廷以王坦之为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及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令谢安总领中书事。
谢安喜好音乐,就连服丧期间,家中依然丝竹不断,士大夫争相效仿,以致于成为一种时尚。王坦之屡屡写信恳切劝谏道:“礼法乃天下之宝,应当为天下而爱惜它。”谢安不以为然。
公元375年五月初二,王坦之去世。临终前,王坦之给谢安、桓冲写信,只是对国家大事表示忧虑,没有谈及个人私事。
王坦之既死,王彪之也已年过七旬,谢安的地位更加超然,桓冲以谢安历来深孚重望,想把扬州刺史让给他,自己到外地任职。
扬州是东晋的核心地盘,也是桓氏的大本营,桓氏之人都不乐意,全都扼腕痛惜,苦苦劝谏,郗超也竭力劝阻,桓冲不听。
五月初十,东晋朝廷下达诏令,以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谢安领扬州刺史,全都加侍中。
八月二十,司马曜立王氏为皇后。王氏是王濛的孙女,晋陵太守王蕴之女,出身太原王氏。
随后,王蕴以国丈之尊被任为光禄大夫,兼五兵尚书,封为建昌侯。王蕴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任命。
九月,司马曜亲自讲习《孝经》,开始阅览典籍,邀请儒士。
谢安荐举东莞人徐邈为中书舍人,他经常接受司马曜的询问,匡正补益颇多,受到时人称许。
司马曜喜好文辞,宴会之余经常写些诗章赐给侍臣,但他水平有限,文词草率,内容污杂,徐邈就按时将这些诗章搜集起来带回中书省加以修改润色,经过司马曜重新审阅,然后再传播出去。
用现在的话说,徐邈就是司马曜的首席秘书和办公室主任。
公元376年正月初一,司马曜加冠礼,褚太后下诏还政。正月初五,司马曜正式开始临朝。这一年,他只有十四岁。
在东晋中后期,司马曜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世家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不过,司马曜之所以有所作为不是因为他本人能力多么突出,而是他运气好,一是门阀势力有所衰落,二是谢安的顾全大局。
亲政之后,在谢安的建议下,司马曜起用会稽内史郗愔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以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从京口调到姑孰镇守。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谢安想让王蕴坐镇一方,所以先解除桓冲在徐州的职务。
正月十四,司马曜以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谢安由此成为东晋朝堂的主心骨,扮演起了王导当年的角色。
总而言之,由于桓冲的顾全大局,以及谢安的运筹帷幄,东晋朝廷迎来了一段相对风平浪静的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说,司马曜是幸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胡乱华》桓温成败之十:简文帝病逝与桓温帝梦破灭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简介资料 东晋孝武帝时期的历史
读通鉴(321)桓温失望而死
陈郡谢氏的崛起
东晋人物二三事
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挫败桓温篡位之意,淝水之战东晋方决策者,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享年六十六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