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1.预习:我与你,我与它·902字

这是我们专栏的第十一周,也是“关系”这个大主题下的第三周,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我与你,我与它”。

这是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概念,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延伸阅读: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犹太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市,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我与你》、《人与人之间》、《两种类型的信仰》、《善恶观念》等,20世纪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

《我与你》是马丁·布伯的主要代表作,对现代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已深入到哲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中。

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即“我与它”和“我与你”的关系。

在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这本书中,他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我与你”,一种是“我与它”。

这两种关系的意思是,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我猜你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吧,看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一个概念或理论特别深刻地触动了你,你发现:噢,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然后再看世界时,发现自己的理解力提升了很多。马丁·布伯的这本书,就带给了我这种感觉。

他对关系的这个二分法,其实是在说:不管我的目标多么伟大,当我把你视为实现目标的工具与对象时,构建的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如果你接受了这个说法,看世界的眼光一下子会变得清晰透亮很多。因为这个世界上无数人或所有人,都会借着“我有一个正确目标”的名义,去和你构建“我与它”的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就是借着爱的名义,却干着控制和剥削对方的事。

这一周,我们就来介绍这个二分法,好让我们看关系和世界的眼光更加清晰透亮。

在正式开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就是那种懂得了一个概念或理论后,看世界的眼光都变得清晰透亮的经历。

继续分享一段鲁米的诗:

在你的光辉中,我学会如何爱。

在你的美中,我学会写诗。

你在我的胸臆中起舞,别人看不见你,

但有时,我看得见,

那一瞥,成就了这件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有的真实生活,都是相遇。”很多哲学家...
走出关系的迷雾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探讨:最真诚的沟通,在于人与人的心流交汇!
如何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他者?一起听听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怎么说
马丁·布伯《我与你》读后感
人生[546]高层次的人生,不可缺少的2件事[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