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话实说(2):正确对待集体备课

也谈集体备课

现如今,新高考背景下抓集体提备课又成了一个热点问题。每次教学视导下来,在给学校提出的建议中,大多也都有这么一条:学校要加强集体备课,要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切实向集体备课要质量。而且这条“建议”似乎成了狠抓集体备课的最好注脚。可问题是,抓集体备课已经喊了好几年,但至今成效也不大。这不得不让我怀疑:集体备课如果真是那么有效,为什么那么多的学校和大多教师有都不愿意去真抓实干呢?
事实上,任何一条建议或措施的提出,一定要切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才会有生命力,否则只能是空谈。比如,一些学校的一个学段只有一名课任教师,你让他(她)怎么进行集体备课?不仅如此,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时间每次仅有45分钟,掐头去尾也就不到40分钟,但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人数还比较多,每个人还没谈上几句话就结束了,这样的集体备课又有何意义?所以说,任何脱离实际的教学建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耍流氓”,但凡相信并执行不够到位的必定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集体备课究竟有没有用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真正的集体备课的确可以集中本组教师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向团队研究要效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情况是集体备课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鸡肋”,食之味淡弃之可惜。因为,真正有效的集体备课,真的需要费时又费力,但这让那些整天忙于各种非教学事务性的一线教师无论如何也青睐不起来,也只有在应付视导或教学检查时才做做样子,一旦检查结束必定束在高阁、草草了事。
说实在的,在新高考落地的今天,要想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益,学校不开展集体备课还真的不行。我身边就有一所农村高中,集体备课相对较扎实,就取得不错效果,实践证明也是如此。为探究集备奥秘,我们领导组织我们去过衡水和南通多次,也观摩过他们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经实践发现,他们经验中介绍的绝没有那么神奇。但他们的确都有一些“专业”的研究团队,这些专业团队的“集体备课”对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不仅我们这里的一线教师无法比及,可能就连我们这些专职学科教研员也难以达成(至少我认为自己无法跟人家比)。究其原因,不在乎有这样的三个方面:
1.基层学校重教学轻教研。从视导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学校看似师资力量很雄厚,也有各类名师若干,可打开知网搜索一番好几百人的学校一年发表论文的不足二十篇,有的甚至不足十篇。再看学校制定的各类奖励制度中,鼓励教师进行教研的规定更是难以觅见。试想这样的学校的学科团队,即使他们也进行集体备课,那集体备课的质量也足见一斑。更不说一些学校本身师资就不足,再让其单独组织名师团队进行专题研究,那真的是在扯淡。事实上一线教师能够按要求上足课时就已经不错了,哪还有闲功夫去集体备课呢,更别提费尽心思撰写论文了。
2.行政部门重分数轻理念。再看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它们关注的大多是每年高考有多少人考上清北,有多少人分数够985或是211,至于这些人是怎么考上的、以及考上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却是很少去考虑。这也好理解,他们要的就是结果,至于怎样达成这个结果的那自是基层学校自己的事。其实不然,领导是把握方向的,“生产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不率先更新教育理念,只是一味地要求达本科线,不在集备上花点心思,那基层学校又怎么可能在集备上下功夫呢。
 3.一线教师重经验轻实践。大家都知道,实践出真知。鉴于目前各种考核的需要,教师教学重点无疑就是抓课堂,于是"只要揪不死,就往死里揪"的经验应运而生。而我们的教研员呢,现实中也是一名一线老师,只不过没有直接给学生上课而已,但传授给一线教师的也都是教学经验。就拿我自己来说,每周在基层学校要好几天,主要工作就是听课,然后进行评课,最后结合听课情况提出教学建议。毫无疑问,这些教学建议不过一些表面上的问题即经验,根本无法触及教学的深处。可问题是这样的建议就真的有助于这个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吗?即使真的有效,你又能确定后面这个老师一定会按照你的建议去实践吗?答案显然是无法确定的。
那集体备课怎样做才能较好地落地呢?实话实说,结合这些年的教学视导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我这几年的思考,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1.从时间层面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时间与成绩成正比,这句话今天再看也没有错,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的集备注定效益不大。因此,集备次数不一定多,但集备时间一定要足,每次至少要两节课才行。因为只有时间充裕,教师才能研究深入,才能从集备中集思广益,领悟到集体的智慧。但现实中仅有集中的集备也是不足的,因为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又无法及时解决,这就需要随时随地开展短时集备。当然,这样的短时集备只能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与我们所说的集备从本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离真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集备还有着比较远的距离。
2.从研究内容看,重点和难点要突出。毫无疑问,重难点是集备时的研讨重点,因为它们才是考试的必备考点。因此,研究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找到解决重难点的迁移路径,这是集备的重中之重。根据新高考命题趋向,围绕突破重难点路径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以及根据教学情境设计有明确针对性和深度的问题自然也是集备的重点内容,而这正是集备的集中要义所在。集备质量的高低,一取决于参加集备教师的素质的高低,二取决于研讨问题质量的高低,三取决于集备前相关资料准备质量的高低。如果备课组教师都是新手或者仅限于应付了事,如果研讨的问题仅限于浅层次或者都是一些过气的考点,如果任何资料没有准备或者准备的都是大路边上几乎没有多大价值的资料,那这样的集备不要也罢,真的没有什么可惜的。
3.从实施要求看,坚持实事求是,追求最大效益。开展集备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如果学校不具备集备条件,或者开展集备效果也不大,就不要再给教师添这种麻烦,真心让教师好好准备自己的教学设计又有何不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教育财富,永远不过时。因此,我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在集备要求上一刀切,支持各校备课组结合学情建立能够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集备制度。就像电视剧中的李云龙,别管怎么出招,能够把鬼子打败就好。其实,教学也是这个道理,最终还是以成败论英雄。
实话实说,集体备课也应该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五条措施一一课堂教学攻坚战记实之四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大庆市普通高中教学视导工作方案
管理出效益,模式促发展
我们学校的教学视导整改措施,非常详细,涉及教学各方面!
努力做好“三个到位” 实现学校有效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