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山之行(四)

伊坑 渚口

26日,吃过早饭,钱主任还有李总用车把我们送到了祁门县城牯牛降酒店,倪主席的一位倪姓乡亲已经在此等候了。安排好房间,我和老李来到了街上闲逛。祁门县城很小,坐落于山间,南北不远处就是山脉,好像除了一条过境公路S326省道外,就是几条街道了,都不是很宽。楼房也没有太高的,大概没有超过六层的,乍一看,不大像是个县城,倒跟乡镇差不多。祁门建县是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据今有一千多年的时间。

祁门县最有名的应该是祁门红茶了,祁门产茶可上溯至建县前数百年的秦汉时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祁门西南大部在建县前原属浮梁县辖区,而这一带历来是祁门茶叶的主要产区,所以,“浮梁买茶”其实所买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祁门人所产。但祁门产红茶却是近代,到了清末,世界茶坛风起云涌,当时的绿茶销路不好,红茶畅销,价格高于绿茶,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于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在市场获得了成功。祁门能产红茶,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祁门地区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作。邓小平在1979年视察黄山时曾特意说到“祁红世界有名”。自1961年以来,祁红被国家选入外事礼茶品种之一,每年都下达计划直接运送北京外交部。1986年英国女王来中国访问时,上海市接待单位特地派人来祁门茶厂采购祁红用来接待贵宾。1991年,江泽民出访前苏联,还特地用祁红作为礼品,赠送给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市,增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如今的祁红,不仅是祁门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成为了作为国家象征的礼品。

下午,我们乘车前去伊坑和渚口参观,这里是倪主席他们倪氏的始祖康民公所在地。倪氏的得姓始祖是倪宽,为西汉大臣,水利家,倪姓发源地为山东省的滕州。倪康民公为倪宽的第24世孙,曾为唐朝兵部尚书,有8位夫人,生了16个儿子,有44个孙子,子孙众多,解职后率第十子匡安隐居徽州祁门西乡伊川。

公路在山中蜿蜒伸展,坐在车里,看到公路两边尽是连绵的绿葱葱的山。车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很窄的公路边停了下来,旁边是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叫伊坑,这里是康民公后裔的一支。下了车,我看到这个村庄不大,不过二三十户人家的样子,村子里有几座新建的小楼房,非常漂亮。村子紧靠着山,山上长满毛竹,非常浓密。紧挨着一座新楼房有一座低矮的青瓦顶的旧建筑,在房檐下悬挂着一红色长条幅,上面写着“欢迎全国倪氏宗亲嘉宾光临……”,由于条幅过长,后面一块搭在墙头上,看不清是什么字了。我们绕着走到近前,看到门口往里的圆木柱上都贴着红色的对联,原来的木料都有些腐朽了,看来是年久失修。我们走进去,村民点燃了鞭炮,“噼噼啪啪”地响了一阵,表示对倪主席到来的欢迎,也体现出了村民的热情。进了门口,站在天井里,抬头看,房檐下悬挂着写有“司马第”的牌匾,再往里,门口上方是“倪氏元宗”的牌匾,牌匾下面又有一长条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康民公后裔著名画家倪士华莅临建本堂参观”。再跨过一个门口,又是一个天井,前面应该是主厅了,上面悬挂着“建本堂”的匾额。从旁边的小门口走到后边,看到好多梁柱已经朽坏了,需要好好维修一下了。大家的到来惊动了躲在里面的几只蝙蝠,它们不时地飞过来飞过去,这些蝙蝠很大,比我们平常见到的要大三四倍。

离开“建本堂”,车继续沿着公路向前行,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渚口村,这里是康民公后裔的另一支。唐乾符年间,祁门倪氏始祖康民与郑传集众抗黄巢,加封检校兵部尚书,其五世孙三六、社五约于宋中期由伊川迁居渚口。这个村子位于城西,距县城30公里远,因其溪水潆洄,环映如锦,背靠成峰,障蔽如城,故别号锦城。“渚”为万山丛中一小洲,村落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村人称铜锣形、腰带水,是出名人的风水宝地。为了使铜锣地形免受破坏,千百年来,渚口村只挖两口井,寓铜锣有两个穿绳的眼之意,决不允许再多挖井。同时,村子的"来龙"是活的,来龙山高低起伏,如同蜿蜒的巨龙。先人特地在村前种了两棵银杏树,寓意龙之双须高高竖起;村中前街相邻两户人家的天井中各有一个小水池,终年不涸,寓意龙之双眸永远明亮。祁门西乡有"文堂的水口、渚口的来龙"之说法,足见其名声很大。如此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古人朴素的风水理念和创造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村中85%的村民为倪姓。

站在村头的停车场上,看到前面是一个仿古门楼,左边有一片竹子,生长出了好多的竹笋,有的已经长得比较高了,下面包裹的皮已经剥落,显得特别嫩,特别绿,感到特别好看。

我们沿着村中的石板路往里走,看到有的住户的墙上嵌着镂空砖雕,上面刻着二龙戏珠,还有梅竹图案,非常精美。不一会儿,看到前面一徽派砖雕马头翘角墙,墙下有一仿古大门洞,门洞上方有“霞西”二字,穿过这个门洞,我们便来到了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倪氏宗祠“贞一堂”。它为徽派建筑,始建于明初,后毁于兵火。清康熙十二年重建,十四年落成,宣统二年又毁于元宵灯火。现祠为1912年重建,1914年落成。

倪氏宗祠前是一个广场,在广场的南边,砌有高大雄伟、幽雅大方、古老风韵的大照墙;广场两侧摆放着18对旗杆鼓,有的特别大,规模非常壮观,这是倪氏宗族表彰子孙功名所留,标志着人才辈出。在倪氏宗族中,每一个考取举人以上功名的子孙,就可以在宗祠前树一对旗杆,以向世人炫耀,昭示后人。这些旗杆石有大有小,但都是相同的一对。其中有两对是最大的,那是因为倪老做官时对当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专门为他设了两对旗杆墩石。

广场往前是一座门楼,叫仪门,门楼两头各有一耳门,大门口两边有一对黟县青抱鼓石,上面雕刻着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的图案,非常光滑。门楼正中间房檐下月梁处有一牌匾,上题“尚书”二字,两边还各有一匾,右题“帝廷喉舌”,左题“锁闧原僚”;大门口上方悬挂写有“倪氏宗祠”的牌匾。门楼前面两根立柱上悬挂着黑底蓝字对联“锦城奇迹在山水诸君放言无古今”。

跨过仪门,来到了前进天井处,属徽州传统建筑“四水归堂”做法。这个天井非常宽大明亮,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天井。地面中间是一条石板路,路两边各有一个水池,用来盛接雨水。天井两边还建有廊檐,逢到雨天可以在下面避雨。重大节日或庆典时可以在此搭台唱戏,成为整个宗族聚集欢乐热闹的好场所。

踏着石板路,我们来到了享堂前,倪氏族人给大家介绍着有关的情况。享堂高敞轩爽,为春秋二祭及举行庆典的场所。抬头往里看,依次悬有“大纳吉”“总计端拨”“贞一堂”三个牌匾,在“贞一堂”牌匾下挂着五幅倪氏先祖画像。贞一堂有屋柱108根,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义,以示世系绵延流长,繁荣昌盛。享堂为正厅,是祠堂的主体,屋内有特大木柱10根,柱上架梁,下有承拱,采用抬梁结构,使大厅减柱显得宽敞,亦称“减柱造”工艺。大厅天花采用轩顶(卷棚)与人字轩顶两种做法,使室内空间富于变化,大梁两端雕刻有象鼻头图案,因象与相谐音,意喻“封侯拜相”。梁上架的短柱有“方巾”“莲花”等精美的木雕柱托,莲花托表示搭座莲台“升天成仙”。

享堂两侧还各有一厢房,用于储藏祭器之类。正厅东西两侧与厅前天井回廊衔接处,各有一道侧门通向室外,是两个疏散出口。正厅与回廊的檐口采用斗拱挑檐,斗拱设置繁密,非常壮观、气派,尤其是正厅前檐口两根立柱头上的斗拱,硕大无比,高五层,出跳,斗拱中间伸出两根“昂”,以显示倪氏家族的尊贵地位。两个斗拱下方柱头处各有一倒趴的木雕母狮,雕刻精细,技艺精湛,更显堂皇。

跨过高高的门槛,便是“天池”。天池在风水上有聚财之意,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防火。 “天池”为长方形,中间有一座石拱桥,将“天池”一分为二。天池宽3.6米,长12.8米,东西两头是连接享堂与寝殿的走廊,也各有一道侧门通向室外,是寝殿的安全疏散出口。拱桥两侧有狮座石三对,主柱顶端雕刻着琴棋书画,头上雕刻着石狮,形态各异,有的抚弄幼狮,有的戏弄绣球,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天池”四周有青石栏板围护,东西两个“天池”的长边各有三块栏板,短边各两块栏板,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鲤鱼喷日”“雁落荷池”“鲤跃龙门”等,天池内侧水面上方的四周石板上还饰有精致的花鸟、鱼龙、龟鹿等圆形、扇面形石刻图案,表达了人寿年丰、功名显达、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真是妙趣横生。

过了拱桥,登三级石阶即进入寝殿。寝堂为2层结构,两头各有一间厢房,东厢储放花轿,西厢为楼梯间,可登楼远眺。祠堂后进一般称为寝堂,或称寝殿寝室,用来供奉祖先牌位和陈设供品,是祠堂中最神圣的地方,所以,寝堂是祠堂三进中最高的一进建筑。寝堂虽不像享堂那样宽敞,但为了突出它的至尊地位,故而抬高地基并修建成两层结构。

“贞一堂”历史悠久,体量宏大,用材精良,雕刻精美,规模完备,有“徽州民国第一祠”之称,具有较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离开“贞一堂”,我们顺着胡同又来到了“倪望重宅”,它被称作是“一府六县”,可见其规模之大。“一府六县”是古徽州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以徽州建制命名,即在一个大院里,除了一个府厅外,还设有六个县厅。所谓府厅,就是正厅,这种正厅建成官厅,上有楼。另有一个花厅,是主人读书和会客的地方。无论府厅还是县厅,都配有天井通风采光,檐水采用徽州通常的做法,向中间会集,称做“四水归堂”,象征财通四方,福自天来。“一府六县”在一宅之内,每个部分的设计或庄或谐,或幽或明,或丽或拙,或连或分,在静谧中勾托出动感,把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民俗意识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儒道思想自然地交融于诗情画意之中。

倪望重宅是清同治甲戌科进士倪望重的宅第,建于清光绪十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虽陈旧,但在里面参观,还是会被它的设计巧妙,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所震撼,可以想见当年的富丽堂皇。

从倪望重宅出来,两位倪总领着我们来到了村外。我看到前面在一环形场地中间有一棵极粗的古树,待来到近前,发现旁边有一块说明牌,上面标明此树叫香樟树,已有1200年的历史,树高23米,树围7.05米,东西冠幅24米,南北冠幅22米。这棵古樟历时千余年,长势却极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树周围野草丛中,生长着一些野草莓,通红通红的,看到他们在摘着吃,我也摘了几个尝了尝,味道还不错。草丛中还蹦出来了几只嫩蚂蚱,叫人感到很欣喜。

古树那边是田间,我们沿着石板路边走边看,田里有些茶园,更多的是快要成熟的油菜,上面结满了种籽,一些年纪大的人在劳作着,采摘着茶叶。前面出现了一座长形凉亭,村民劳动累了可以到此凉亭中休息,很不错的。田地间还间杂着一片黄色野花,有的地方还种着蔬菜,路边的棕树上正开着大穗大穗的黄色花,不远处不很高大的山峦起伏着,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好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在返回的途中,倪总突然把车子开进了进山的道路,车子顺着很窄的水泥砌的道路缓慢地前行,这条路就是他们俩倪总修砌的。七拐八转,经过二十多分钟,车子在一个院落里停了下来。走出车子,我看到左边是一座二层仿古徽派风格的新房子,门楣处嵌着“富山居”的砖雕。这里环境真是优美,清幽寂静,群山环抱,翠竹绕院,树木青绿,空气清新,好一处世外桃源。在院子门口右边靠墙处有一个花坛,里面几棵主人栽种的映山红正开得旺盛,满树红红的花朵非常鲜艳。那边是一个水池,蓄积着从墙外小水沟中流淌下来的山里的溪水,满了就流到门外的沟谷中。这里离着外面不知有多少公里远,可谓是大山深处了,一般人是进不来的,这些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水一点污染都没有,非常清纯,天天流淌着,足够日常生活所用了。

屋内是崭新的,全用木料做成,没有上漆,保持着原木的样子。里面放着一盘比摊煎饼的鏊子还大的鞭,旁边还摞着几大箱礼炮,倪总说,由于太大,过年时没敢放。

回到酒店,倪总他们好几个族人热情地款待了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拥抱徽州(79):渚口倪氏贞一堂
徽州的茶(3)你不知道的祁门安茶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的贮存
春游徽州之
孙权故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