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赫赫宗祖6(4):伏羲原来是夫婿 第四节:人伏羲和神伏羲

赫赫宗祖——神话传说、典籍记载和考古对应新解

六章  伏羲原来是夫婿

文|黄饮冰

伏羲原来是夫婿  第四:人伏羲和神伏羲

1、伏羲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为女娲之夫婿

真实的伏羲只有一个,就是在洪水期间与女娲成婚的伏羲,其他与伏羲有关的人物,都是继承伏羲之号,是女娲姓族和女娲氏族的夫婿。

伏羲死后,女娲一人独掌姓族的权力,以后掌管女娲族的最高领导人都称女娲。并没有伏羲氏族存在,只有因为与女娲姓族或女娲氏族结成了婚姻关系而“承袭伏羲之号”的姓族或氏族。

伏羲的原本面目,可以从《列子.黄帝篇》的记载看到。《列子.黄帝篇》记载: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所以伏羲的本来面貌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从种族属性上讲,伏羲女娲与神农氏、夏后氏是一体的。

“羲”字看,伏羲是披着羊皮的,这样可以说明伏羲来自西边。也有说伏羲“黄龙体”的,黄龙就是黄帝族群的黄蛇,所以黄龙体之说,应该是黄帝认伏羲为祖时期对伏羲的改造。

2、伏羲的原创性——八卦

大洪水之后,伏羲迁徙鲁西豫东平原地带,发现“河图洛书”,发展出“八卦思想”,促进人文大发展和大进步。

“河图洛书”是洪水以前的河洛文化之精华,代表洪水之前中原文化之高峰。在伏羲的时代,“河图洛书”为考古再现之文明。

天八卦才是伏羲的发明,其他都是集大成而已。

3、伏羲女娲的避难地——凫山

颛臾是少典祭祀伏羲之地,颛臾就是凫山,与后世的祭祀太昊和有济的四凤姓国家不同。太昊之风是凤(鳳),伏羲之风(風)是虫即蛇,这四个小国的原始地,应该在泰山和济水之间,后才迁徙到鲁西南,两条理由:一是祭祀济水之神和太昊,应该在泰山和济水,不应该在鲁西南。把太昊和伏羲合一到能解释祭祀太昊,但不好解释祭祀济水之神;二是四国之须句在鲁国时期,已经改为东蒙主,祭祀东蒙山,说明其使命已经发生了变化,既然是祭祀伏羲的,而且须句也处于凫山周边,为什么会改其原祭祀呢?只能说明祭祀伏羲不是其使命,真实的使命是祭祀太昊和济水神,但地位发生了变化,只能改祭祀东蒙山,才能继续其祭祀之国的历史使命。

4、伏羲的祖居地——天水大地湾

现有考古资料描述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是距今7800年到距今8000年左右,二期文化跟仰韶文化同期。大地湾遗址现在已掘出1万多件文物,证明了这个地方距今8000年前已经有了文明。

中国科学院的权威杂志《科学通报》刊发了关于大地湾遗址的最新报告。学者们在大地湾挖了个深八米的探方,发现从距今6万年前开始,一直到距今5千年前,共有6个文化期连续存在。这次发掘工作由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持,其间有来自美国的考古学者参与工作。据考古工作者介绍,通过细致研究,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距今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  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专家们认为,人类自距今6万年就进入到大地湾地区,成功度过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并延续下来,使用先进细石器技术的狩猎采集人群可能随末次盛冰期的来临向南迁徙到这一地区,在大地湾地区开始了原始的粟作农业,并大约于仰韶晚期发展成成熟的粟作农业。

探测的结果证明:一是在8000年到7000年这段时间,这个地方的人类吃的主要的东西90%左右可能是粟和黍,不到10%的是那时候人类已经饲养的动物的肉,研究表明粮食已经成了这个时期大地湾人类的主要食品,种植业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产业。二是大地湾旱作农业的起源,发展时间大概是距今13000年前到距今8000年前。当时的人类还完成了北方的野生粟的驯化。早在距今8000年前,这个地方已经出现了比较发达的农业。

农业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的一个起始点。在13000年前到8000年前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祖先在不断创作和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明,在伏羲时代做了集大成的工程。伏羲文化的时代,在8000年前到6000年前的这两千年中,逐渐由发达的采集狩猎时代,向成熟的农业经济转变。

以上资料表明,气温升高可能从距今18000年以前就开始了。生活于金沙江流域的尼人北迁到达渭水上游之大地湾地区,最早可能在距今18000年前,在距今9000年前后迁移而来的尼人可能最多。

5、伏羲之少儿乐园——新乐和雷泽

仰韶文化向东推进,在距今8000年就已经开始,经渭水东进,在陕西发展出半坡、姜寨等分支,在河南西部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发展,由于距今6300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域沼泽密布,仰韶文化在河南只建立了几个发展点,没有形成优势。仰韶文化沿陕北高原进入三晋高原,最后到达太行山东麓、河北中部的新乐,到达新乐的,是华胥姓族,华胥与龙族之雷神于雷泽交合,繁衍出伏羲女娲,伏羲女娲可能在新乐渡过了美好的童年,也许是因为与雷泽中之龙族建立了婚姻关系,华胥族群也进入雷泽中之高地居住,洪水到来,只有伏羲女娲幸运存活下来,漂流到鲁西南凫山,繁衍人类。

6、伏羲之都——淮阳(宛丘)

距今6000年的一次大地震,导致洪水和海浸慢慢消退,平原也逐渐显露出生机,真所谓“黄水干了立人烟”,伏羲女娲带儿女们下到平原,在宛丘建立新的生活领地。

宛丘可能是太昊伏羲氏建功立业的地方,也是大洪水之后新文化的发展源头。

7、伏羲出生之谜与伏羲时代日历的破解

成纪的得名,传说是因为伏羲被其母孕育12年后出生,所以其出生地被改名为“成纪”,因为古人以12年为一纪。成纪在哪里,本文不做论断。

我们知道,远古人是“不识四时昼夜”的,由于远古人类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导致远古人对黑暗充满恐惧,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有黑夜。据传说,在距今约一万二千年的时候,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人们才开始建立时间观念。成纪的来历,跟当时的记日历法相关。

我们从“日”“旬”“日历”等词语可以推测,人类认识时间是从认识“日”开始的,人类记录时间也是从“日”开始的,“日”累计起来后,才意识到对“日”进行分段,每一段“日子”,人们称作“一年”,“年”是“连续”的意思,表示“相连接”,“纪”就是“计”的意思。不过,这个远古时期或者说燧人氏到伏羲氏时期的“年”,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月”,“纪”才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年”,不能混淆的。

我们知道,在古代历法学中,“天干”是纪日和年的,“地支”是用来纪时和月的,刨弃后人的历法发展成就,从燧人族群发明“天干”的时代开始经到伏羲的时代,古人就是用“天干”来纪日的,这个时期还没有发明“十二地支”。传说中的“十日”,就是指记录日子的十天干。

结合阴阳学说的起源和发展及在历法上的运用,我认为,“阴阳”学说起源于古人的“幽明之占”,而“幽明”来自远古人对“昼夜” 的认识。远古人在形成了“昼夜的认识”后,就建立了原始的“幽明两分法”,体现在“日”的认识上,一天被分为昼夜,体现在对“十天干”的运用上,就是将“十天干”人为分成“甲、丙、戊、庚、壬”和“乙、丁、己、辛、癸”两部分,以与幽明的“天道”相对应。甲、丙、戊、庚、壬与乙、丁、己、辛、癸五五相配,形成幽明对应的25个纪日单位,用于对日子的记录,周而复始。每记录日子一周,就是“一年”,远古人类的“一年”,是25日。12年为“一纪”,远古人的“一纪”,是300天,相当于现在的10个月,正好是女人怀孕的正常周期。

在伏羲的时代,人们用十天干记录日子,每25日为1年,12年为1纪,1纪是300天。日、年、纪是基本的纪日单位。201372

黄饮冰201372日首发于本人网易博客chutianguke的博客。本文是2009-08-20 发于本人网易博客chutianguke的博客的《华夏先古族群——由燧人到神农概述 》一文一部分改写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汶口文化陶文之内涵解析与太昊、少昊之国的演变史考
我们从哪里来?
伏羲文化的产生与传播及继承与发展
奇异风俗:古人为什么能兄妹通婚?(组图)-奇异风俗
人文始祖的故事:伏羲和女娲的传说
神秘的中国彩陶(六):衰落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