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节印象:雪泥鸿爪话“箴宜”

楔子

北平内三区东四六条东口路南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胡同,因班大人府邸坐落于此被唤做班大人胡同。

《清史稿》记载,班大人名班弟,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镶黄旗人,乾隆二十年西征准格尔,擒获逆首达瓦齐,封一等诚勇公。子,巴禄绥远城将军,因军功加封世袭云骑尉。孙,庆麟为京口副都统。曾孙,裕谦担任过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第一次鸦片战争,裕谦在浙江镇海保卫战中拼死抵抗壮烈殉国。

班大人胡同在1965年改称育芳胡同,育芳,来源于班大人胡同内有一所,由清朝宗室女子捐出自家田地、房产兴办的“箴宜”学校,它才是本文的主角。

校徽(网络照片)

毁家兴学办“箴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清廷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内容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1904年清廷发布了钦定学堂章程,1905年停止科举。

之后,各地广设学堂,有八旗学堂转换的官办学校,有传教士办的教会学校,有集资兴办的公立学校,在京师,还有以肃亲王府葆淑舫郡主等清朝宗室女性创办的私立学校。

继诚,号识一,满洲镶白旗,清世祖章皇帝七世孙女,康熙皇帝二哥裕宪亲王福全六世孙女,裕僖郡王亮焕玄孙女。生于1861年,其父祥亨官至荆州将军,封爵奉恩将军,母亲为祥亨的嫡妻阿拉善氏。祥亨膝下无子,大女儿夭亡,继识一为其次女,因而她就成了祥亨事实上的独生女。

祥亨曾任山海关副都统、察哈尔都统,在荆州将军任上干了17年,主持完成由其前任荆州将军希元首倡的《荆州八旗驻防志》,这是有关荆州八旗驻防的重要史料。继识一幼年失去母亲,祥亨担负起全部的教养之责,他对继诚的教育培养很用心,将女儿当儿子培养,继女士从小便很有志向,“自八岁受书,博通经史”,“十五岁毕五经……汉学湛深,并长于诗古文辞,又工书法”。父亲去世前日常着男装,周围的人都尊称其为“四爷”。

1904年祥亨去世,葬于通县鹿圈今朝阳区双井。“将军给自己选了一块绿草如茵的风水宝地,种上了柏树苗,又在四周修了一圈美观的围墙。他在墓穴旁建了一座二十三间寝室的大房子”⑴。

因裕僖郡王亮焕薨后葬于今双井桥东北一带,其后世子孙相继葬于附近。

继识一决定用自己的财产兴办学校。继识一的堂弟继极(立堂)热心社会改良,继识一的堂侄荣兆、荣昌与《京话日报》的创办人彭翼仲相识,为了支持继识一的教育事业,彭翼仲在《京话日报》多次撰文,对继识一本人和她的教育事业广泛宣传。

《京话日报》1905年5月24日274号《将军有后》“前任荆州祥将军膝下无儿,去年(1904年)冬天病故,只有一位姑娘。这位姑娘可是与众不同,受了将军的教育,觉着男女没什么分别。父亲无子,女便是男,所以立志不嫁,大家都称呼她'四爷’。本馆认识她的两位堂侄,跟我们商量一件事,因将军在任名声很好,荆州的旧朋友听说将军去世,大家送了五百两奠敬。'四爷’告诉他两位堂侄,要叫本馆给出个主意,拿着一宗钱,做一件有益人众的事,或是立一处八旗宗室蒙学堂,可惜款项不充足,如有高明宗室,大大的帮助一臂之力,成全这位苦志的孝女,岂不是件好事吗。这位'四爷’,已经四十余岁了。”

继识一捐出父亲亲朋旧故赠送的奠敬500两作为办学的启动资金,通过报纸呼吁,动员社会力量,借用方巾巷崇实中学堂招考取学生四十名,1905年8月识一小学堂终于开学,当年的冬天又开办了“识一第二小学堂”。学校最初由继极和荣兆、荣昌管理,后由彭翼仲负责管理。

《京话日报》1905年4月7日自继立堂发表《苦劝宗学》,至12月7日《奉劝提倡女学》半年多的时间内,有关继识一女士办学的报道多达近二十篇。日后《正宗爱国报》、《顺天时报》也有“箴宜女学堂”的报道。

不久,因彭翼仲触怒当局,被流放新疆,识一小学堂停办。然而,继识一并未就此放弃,她把全部热情倾注在创办女子学堂的事业中。1906年继识一在自己私宅创设尚毅女子家塾,同年将尚毅女塾加班扩充,更名为“箴仪高等女子学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初一,“箴仪女学”开学,有学生二十多名。继识一发表开学讲演:“……勉为数词,仰望诸生,自兹当爱名誉务实业,顾名思义,端品立行,启孝启敬,克勤克俭,必期于有成,庶可为后学之先声,实本学堂之所厚望焉。”

1907年改设“箴仪”为师范两等学堂,至宣统年间,因避帝讳改称“箴宜”。

1911年改设“箴宜为优级师范,并附中小蒙养等班,随经立案,未奉部批。”1912年再次向京师学务局递交呈文,改设箴宜师范女学校。

1912年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继识一捐出房产园田,永做学校公产。《顺天时报》1912年7月21日教育部示,箴宜女学校监督宗室继诚女士,为将祖遗田产捐做箴宜女学校公产,声明立案,由据呈已悉,已令行京师学务局核办。

箴宜女学堂对新旧文化都给予重视,课程有,读经(语文)、历史、算学、英文、体操。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继识一对入学的学生分文不取,独自承担各种费用。

继女士办学十分慷慨,对自己生活却节衣缩食。由于长期繁重的办学、生活压力,积劳成疾,继识一女士于1916年8月病逝于北京,年仅55岁。

“箴宜”女教师的摇篮

1907年3月8日,清朝颁行《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鼓励兴办女子小学堂与女子师范学堂。

1912年8月箴宜女校义务经理员王学曾、高尔嘉、宋梦怀等以及本校校长兼教员骆仲儒、女监学兼教员骆仲仪、英文女教员包哲潔、女教员吴淑媛、魏惠珊等向京师学务局递交呈文,将箴宜女学校改组为师范女学校。

呈文称箴宜女学校“组织成立开办以来于今八载,校规严肃,教法周详。分为初等、高等两个班,远近女生之来就学者,先后以百人。……所聘各科如英文教员包哲潔、监学兼教员骆仲仪与各科教员吴淑媛、魏惠珊、赵淑彬、刘玉琴诸女士均系名门淑媛,学行交修佥秿贤哲。……学规之善、教法之良足为京师各女校之楷模。”

京师学务局报请教育部批准立案。“于提倡女学之中寓储备师资之意,办法扼要一举两得,热心诚有足多。”

清末民初北京兴办女子小学校,女教师极度匮乏,箴宜女子师范学校培养了一批女子小学教师。

骆树华(仲儒)在历次履历表“资历”一栏中,始终填写的是:箴宜师范毕业。

在箴宜女子师范毕业后服务于“箴宜”的还有骆鸿志、章少华。

“箴宜”三剑客

继识一毁家兴学,骆树华继承师志,白祥华献身教育。

继识一不仅积极办学,还投身其他的社会活动。

继识一与美国传教士麦德美等“创立妇孺救济会,奔走风雪中,因有相应而立支会十七所,人心赖以安辑。”

麦美德(S. Luella Miner),与继识一同庚,1861年1月30日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市。1888年任教于通州潞河书院,孔祥熙、费起鹤、韩玉梅是麦美德最得意的学生,在潞河书院的毕业考试中,孔祥熙、费起鹤取得了一二名的好成绩。于是,经麦美德提议,院方经过研究商定,资送孔祥熙、费起鹤二人赴美国留学深造。孔、费留美归国后事业有成,费起鹤1914创办北平基督教青年会育才学校,并担任校长。1916年北平基督教青年会育才学校、基督教青年会英文夜校合并组建北平私立财政商业专科(专门)学校,费起鹤任校长。

1903年,麦美德受聘为北京贝满女校的第三任校长,并于次年在北京灯市口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女子高等学校,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麦美德同时兼任贝满女校校长、华北协和女子大学校长。1920年麦美德出任燕京大学女部主任。1923年,被山东齐鲁大学聘为女部主任兼宗教学院教授。她在那儿一直工作到1935年逝世。

武昌起义后不久,女界精英便开始筹划女子参政问题。1912年2月20日,唐群英与张汉英联络林宗素、吴木兰、王昌国、沈佩贞等,将女子参政同志会、女子同盟会、女国民会、女子后援会等女子团体联合起来,在南京组建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以壮大声势、达到参政目的。

1912年10月20日,女子参政同盟会本部在北京成立,推选黎元洪夫人吴汉杰为名誉总理,唐群英为责任总理,继识一、王昌国为协理,沙慕新为庶务,沈佩贞为交际,骆仲儒、莫宝珠为书记,李瓒元为会计,王云樵为调查。

继识一长唐群英10岁,唐群英是湖南衡山县人,辛亥革命功臣、女权运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1912年8月在北京湖广会馆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因女子参政问题,唐群英与宋教仁发生肢体冲突,唐群英满腔怒火扬手就扇了宋教仁一巴掌,林森上前苦劝,也被唐群英打一巴掌,直到孙中山、黄兴出面,总算把场面稳定了下来。

参政受阻后,唐群英变卖个人家产,大力办报兴学,她在北京创办了《亚东丛报》和《女子白话旬报》。她单独或与友人合作,先后在北京、长沙、衡山等地创办了中央女学校、长沙女子法政学校、自强女子职业学校等学校,为'女界知识普及'造就人材。在创办女学的过程中,唐群英负债累累,致使其晚年的生活拮据困难。1937年4月25日,唐群英在衡山病故。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琴南)《畏庐三集》中,收录了林老夫子撰写的《箴宜女学校碑记》:“清原任荆州将军祥公以庚子之乱忧愤卒,遺命不立嗣,以爱女继识一女士治丧。女士既终丧即舍宅建箴宜学校,又舍田六百亩、园九十亩,典易钗钏佐之。十年中糜金钱一万余元。女士为年亦五十矣,而校中造就者众,吴下彭君翼仲为余言其事,请余充讲席。明日,女士皆其女弟子骆树华来见,女士语及雍乾时事,诵孙文定三习一弊疏,聲琅琅然,余大骇,异而树华亦拜余门下,以校长随学生听讲,殆奇女子也,……”

继识一女士“誦孙文定三習一弊疏聲琅琅然”令林老夫子大吃一惊。《三习一弊疏》被后世称为“清代第一奏折”

孙嘉淦(1683-1753年),字锡公,又字懿斋,别号静轩,赐谥文定,山西兴县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既是清代著名的敢言直谏、刚直不阿的名臣,又是政见卓越的学者、思想家。

乾隆刚登基,左都御史孙嘉淦上奏《三习一弊疏》。所谓“三习”,是说人为官时间久了,往往不由自主地生出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耳习:耳朵听惯了奉承话而讨厌逆耳之言。目习:眼睛看惯了讨好的行为而讨厌耿介之举。心习:内心习惯了温顺服从而讨厌违抗拒绝。 “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为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也。”这就是“三习”导致的恶果。孙嘉淦切中了历朝历代兴衰的要害。

乾隆将他的奏折宣读于朝堂之上,与众大臣共勉。

《三习一弊疏》很具借鉴性,即使是放在今日,依旧有着不可小视的警示作用。

不知继识一女士为何对《三习一弊疏》情有独钟。

骆树华别号仲儒,1949年时年61岁,北京宛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学识一高等小学堂,识一小学堂停办后,追随继女士进入尚毅女塾,后转入箴宜高等女子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进入箴宜师范两等学堂。同年,骆树华在学校成立两周年纪念会上演讲:“愿继其志,亦失志士牺牲终身,维持箴宜学堂,断不令该学校半途中辍。”

骆树华的演讲词刊载于1909年7月25日《正宗爱国报》。

毕业后,骆树华留校成为继识一的得力助手,并担任校长,她还追随恩师,参与民国初年女子参政同盟会本部在京成立的工作,任书记。继识一病重期间她日夜照过,恩师病故,骆树华为恩师出殡。

箴宜学校成立校董事会,骆树华任常务董事、董事长。

继识一去世后,其族人为争校产而起风潮,骆树华将契具文册送到京师学务局保存,以防损毁。

骆树华还将恩师捐赠的祖遗田产立有界石,书明继识一女士捐助箴宜女校公产字样。

因京奉铁路局占地建设工房,东便门外大鹿圈(继识一捐赠的箴宜小学校产)属用地范围,也包括继女士之父、妾坟茔两座。箴宜小学本不愿售与,但无奈只得卖地、迁坟。学校考虑租种土地的农户,贫苦失业,免除以前所欠学校的地租,并额外给予补贴。但租户要求按租种田地的比例分摊京奉铁路局购地款项。每日携男抱女涌入校园影响正常的教育秩序,学校只得报警。租户聘请郑象山律师,将箴宜小学告到大理院。

骆树华向大理院请求,将通县桥庄地方有学田六倾九十五亩,东便门外黄木厂民契学田三十亩做抵押,但因学田契具在天津董事长赵次珊(尔巽)处。因交通中断无法取来,待恢复交通立即提供。

这应该是民国17年的事,也就是1928年北伐军攻打平津时期。

骆树华的姐姐骆仲仪、侄女骆鸿志都曾在“箴宜”任教,骆鸿志毕业于箴宜女子师范。骆家在鼓楼苑,而骆树华长期住在班大人胡同箴宜学校。

近期,在箴宜学校旧址发现《继识一女士纪念碑》,从碑文中推断是骆树华为纪念恩师逝世一年后所立的纪念碑,“呜呼!长白继识一女士殓逾年矣”,“竟忧悸以卒树华恸哭”。骆树华为恩师出殡。“树华卖掉了她自己的银手镯,用这些钱为她的老师办了一场体面简单的丧事。那手镯是她小时候母亲送的,打小一直戴在胳膊上。”⑵

白祥华别号达斋、横安,1949年时年58岁,北京宛平人。毕业于山西省立女子师范,曾任箴宜学校、怀幼学校教员,箴宜学校教导主任、校长。

白祥华是位古琴家,师事清末民国琴艺大家叶潜先生。

叶诗梦(1863-1937),叶赫那拉氏,名佛尼音布,字荷汀。1911年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叶潜,字鹤伏,号诗梦斋,潜号诗梦居士。

叶潜先生收藏古琴冠绝一时,多达百二十具,然而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家产荡然,珍藏几尽散失”,藏琴仅余“九霄环佩”、“昆山王”、“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等六琴,他因此又号“六琴斋主”。

中国嘉德2019年秋季拍买会古琴“鸣玉”现身,“鸣玉”历经宋、元、明、清四代近千年,历经叶诗梦、刘鄂、刘世珩、刘晦之等几位顶级藏家近百年的传承。

1947年10月,白祥华与管平湖、汪孟舒、溥雪斋、张伯驹、潘素等北京琴家二十余人,到王世襄居所“芳嘉园”,以琴小集。

朱羲胄编著《林氏弟子表》共计396人,骆树华、骆树仪、白祥华皆为林老夫子的女弟子。

骆树华继承师志艰苦办学四十余年,白祥华鞠躬尽瘁主持教务三十余年,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骆树华将教授家馆的收入、白祥华将做家教的收入,用于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

骆树华、白祥华因尽力教育而抱独身。

解放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照顾骆树华、白祥华晚年的生活,同意“该校董事长骆树华,校长白祥华献校后,请求在四号院内酌留一部分房屋居住,另走四号街门,及你局所拟一次补助该校长白祥华小米壹仟另贰拾斤以照顾其晚年生活,……希即尊照。”

文教局与财务局迅速联动,将补助白校长的1020斤小米折换成现金1076100圆(旧币),解决白校长因患病造成的生活困难。

谢福芸与“箴宜”

沈迦先生主编、司母戊工作室出品、东方出版社出版,谢福芸著的“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都有与“箴宜”相关的章节。

英国女作家谢福芸

谢福芸的父亲在华传教,谢福芸生在温州。这位从小生长在中国的英国女士,20岁时回到英国读大学。那时她就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回到中国去。1909年谢福芸于剑桥大学纽海姆学院(Newnham College,Cambridge)毕业后,“我特别希望能够在北京开办一所学校。”

剑桥校友包哲洁(A.G.Bowden Smith)小姐同谢福芸在北京共同开办“北京培华女校”,后因时局跌宕谢福芸退出办学计划。

包哲洁小姐则到“一位满族女士”所办的女子学堂教授英文课。这位满族女士就是“箴宜女校”的创始人继识一(继诚)先生。

《名门》第7章《中国式款待》:

“这位女士个头不高,大约5英尺2英寸高的样子。她弱小的身体里,却有着一种强硬的个性。她的黑发下,是一副苍白的脸庞,疲惫早已在那里刻下了皱纹,总是紧紧抿着的嘴巴锁住了欢笑,灰暗的眼神传递出了忧郁的色彩。”

“无论是血统还是在气质上,这位女士都显得非常高贵。她有着自己独立的主见,不过一直单身未婚。……她一心扑在她的学堂上。这位女士总是穿着蓝色的绵袍,干净大方,走起路来笔直挺拔。她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每天早睡早起,饮食粗淡,待人亲和。她是中国已逝时代的理想典范。”

这是迄今所能看到的关于继识一先生的描述。

谢福芸还有两位的好朋友、金兰姊妹魏小姐和骆小姐。骆小姐一家是谢福芸与父亲在山西结识的朋友,魏小姐热情的接待了谢福芸的来访,并安排住所供谢福芸休息。

《中国淑女》第22章《两个女人的道路》:

“回到北京,我们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找我们的那些老朋友,尤其是骆小姐和魏小姐。”

谢福芸《中国淑女》插图

《崭新中国》第10章《玫红北平》:

“我的另一位终身好友骆香华也坐着出租车来接我。我们的车穿过高高的城墙和城门。……她个子不高,是一所女子学校的副校长,在北平期间我在这所学校受到热情款待。学校的校长魏小姐站在大门口欢迎我。她个子很高,教师长袍披在线条好看的肩旁上。”

“魏小姐和骆小姐为我在距离学校一街之隔的对面收拾了一间书房和卧室,以便我安静工作。”

魏小姐和骆小姐的原型是“箴宜女校”的校长骆树华和教导主任白祥华。

谢福芸1937年6月回到英国,“二战”期间,她任教的布兰普顿走读学校撤离至萨默塞特郡汤顿市附近的一座叫亨拉德(Henlade)的小城。在校期间,她用回忆写成了她第四本也是最后一本中国“小说”:《The Pool of Ch'ien Lung:A Tale of Modern Peking》(《潜龙潭:北平新事》)。

办一所“以纽海姆女校为模板的学校”是谢福芸的梦想,她将“箴宜女校”定位于女子礼仪规范学校,并以它为原型创作《潜龙潭:北平新事》纪实文学。

《潜龙潭:北平新事》第1章《柳色的黄嫩》

“转过东四牌楼的红柱,穿过高墙之间的小巷,最终,我抖落掉一身伪装,停止了愚蠢的幻想,亲身来到一座铺设停当的四合院,这就是两位女士开办的女校。魏小姐与骆小姐,二人都已步入中年,一位身材高大,一位体态娇小。”

“箴宜小学”位于北京内三区东四牌楼北五条与六条之间的南北走向的班大人胡同5号。

第2章《月洞门内》

“北平和平时期最后一个秋季,第一天清晨,我被一阵轻轻的拍打声唤醒,不消说,紧接着定会传来北平宪兵队新兵吹出来的生涩号角声,他们的营房就在一墙之隔。”

在今天陆军总医院富新仓旧址曾有两所军校,陆军军医学校和陆军兽医学校,1919年分别从天津和保定迁到北京。1933年和1936年陆军军医学校与陆军兽医学校先后迁往南京。

东四四条还有一所宪兵学校。

《潜龙潭:北平新事》将“箴宜”建校以来的故事一一道来。继识一以身殉校,骆树华为师出殡,赵尔巽撰写碑文,继将军遗产官司,石榴园义结姐妹,芝加哥募捐。

包哲洁小姐离开“箴宜”的时间最迟应在1912年8月以后,因为1912年8月箴宜女校义务经理员和箴宜女校教职员校长兼教员骆仲儒、女监学兼教员骆仲仪、英文女教员包哲潔、女教员吴淑媛、魏惠珊等向京师学务局递交呈文,将箴宜女学校改组为师范女学校。

呈文称箴宜女学校“组织成立开办以来于今八载,校规严肃,教法周详。分为初等、高等两个班,远近女生之来就学者,先后以百人。……所聘各科如英文教员包哲潔、监学兼教员骆仲仪与各科教员吴淑媛、魏惠珊、赵淑彬、刘玉琴诸女士均系名门淑媛,学行交修佥秿贤哲。……学规之善、教法之良足为京师各女校之楷模。”

很快,京师学务局报请教育部批准立案。“于提倡女学之中寓储备师资之意,办法扼要一举两得,热心诚有足多。”

此后,在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工作的一个英国女孩,每周两次到“箴宜”免费教英语。这个女孩结婚后,基督教青年会的其他女孩接替她,继续到“箴宜”免费教英语。

难怪《实用北京指南》(徐珂)中将箴宜女子高等小学、箴宜女子国民学校列为“教会”学校。在“这所女校隐藏在北京城东北角一条曲里拐弯、满是尘土的胡同里。”经常会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她们就是包哲洁小姐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女孩子们,还有谢福芸的身影。

“魏小姐冲我微微一笑,道:“你还不知道呢,我俩虽然都没结婚,现今倒有一个女儿了。她是我的侄女,名叫晶莉。……晶莉能来学校,我们都很高兴。这世道,不是每个侄女儿都乐意留在姑妈学校工作的,是吧?我们不在学校的时候,她替我们把学生照顾的很好。”她的脸上溢满幸福的笑容。”

沈迦先生在《历史乃是叫我们明白他的——谢福芸与她的中国“小说”》写道:“此书英文版不到两百页,是这“四部曲”中最薄的,也无照片做插图,但扉页是一张由著名旅美画家蒋彝亲绘的彩色仕女图,图片里巧笑倩兮的少女就是该书的主人公之一晶莉(Crystal Lily),北平一所女校的青年老师。”

沈先生没有说书中“晶莉小姐”的原型,我猜应该是骆鸿志女士。

骆树华(仲儒)侄女骆志鸿毕业于箴宜师范,并服务于箴宜小学。

保护“箴宜”献给人民政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肆意践踏古都北平,一个叫三宅的日本军官要强行占用学校东院的十七间房子。校方抗争:“校舍教育基地必须由教育局许可”,日本军官“三宅即到局见伪王局长”,伪局长“又推说私立学校局方不能干涉”,“日人当行强将房屋占用,所有小客室之地毯及零星物件均未许迁出,该日本军人并未自住。连器物转租给一名佐藤者,后由佐藤于前年租给现住之日本人向山由一。”⑷

抗战胜利后“连同房屋以及地毯皆被十一战区加封,并闻有占用消息,现该日本人在本月十三日即要迁回国。仰恳,钧局行文十一战区即日起封,还本校改建教室以保产权而维护教育。”⑸骆树华校长上书北平市教育局,据理力争要求返还被第十一战区敌伪产业接受委员会查封的校产。

经反复交涉当局虽然将日军强占的校舍归还给私立箴宜小学,但是国民党十三军又强行住进学校四十余日,“到处堆草几酿火灾四次”,为了保护学校财产不受损失,骆树华校长灭火受伤,身上留下被火烧伤的疤痕。

1951年私立箴宜小学董事会“为了照顾教职员同志的生活需要,为了对劳动人民子弟切实负责,自应竭诚献校,始能适合新中国教育的要求,以达到我校创办人捐产兴学的初衷。”⑹

“我会于七月十五日开全体董事大会,为对人民教育负责一致通过献校,并于七月十七日上午九时由董事会召开全体教职员大会征求对献校的意见,获得全体教职员热烈的拥护,甚堪欣慰,我会全部校舍和校具完全献给钧局,培养革命后代。”⑺

1951年9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文教局:“报告悉,私立箴宜小学董事会,既自愿将班大人胡同四、五两号,全部校舍产权连同校具一并献给政府,应准接办。”

硬核的“箴宜”校董会

继识一女士去世后,“箴宜”决定成立董事会,聘请开明人士担任董事。“被聘请者习闻箴宜女校历史经过及崇高校誉,又重视继校长毁家兴学创立第一座女校的精神毅力。”⑻推赵尔巽为董事长,林纾(琴南)、白达斋(祥华)、骆树华(仲儒)等为董事。

林纾(琴南)“充講席”亲自到“箴宜女校”授课。

董事会虽人员屡有变动,但董事会始终存在,“维持继校长精神不死”⑼。

1951年以林汉民为董事长,骆树华、還建吾、孙潔民、孙涌昭、陈任平为常务董事,左宗綸、常惠、李運方、邱石冥、白祥华为董事的私立箴宜小学董事会,不忘继校长毁家兴学的初衷,将全部校舍和校具完全献给人民政府,培养革命后代。

林汉民,男,44岁,台湾台北市。时任天津隆懋国际贸易商行总经理。兼任台湾旅平同乡会理事长、台盟华北总支部主任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北京分会委员。

林汉民、孙潔民居住地址为干面胡同21号,估计此宅与台湾旅平同乡会相关。

骆树华,私立箴宜小学校长。社会关系怀纫学校校长毛玉莲

還建吾,男,45岁,江苏盐城。时任维新中学校长,毕业于北京大学。還建吾曾任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所员、中国大学华北文法学院教授。

孙潔民,男,54岁,南京人。时任台湾省旅平同乡会书记。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孙诵昭,女,64岁,江苏无锡。时任育华女中教员,毕业于中国画学研究会。孙诵昭字宋若,北大绘学研究院(今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毕业,曾任私立尚义女学教员、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讲师、国立艺专讲师,河北省立女校教员。著名画家,1957年与陈半丁、于非闇、胡絜青举办联合画展,中央文史馆馆员。

陈任平,男,39岁,河南济源。时任私立京华美术学院教授,毕业于河南大学。陈任平曾任私立京华美术学院教务长、中国大学附中教员。

左宗綸,男,60岁,湖北鄂城。时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毕业于日本国立东京商科大学。左宗綸曾任国立北平大学商学院院长、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教授、新法学研究会理事。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朝阳大学(朝阳学院北京东城海运仓),在原址建立中国政法大学,左宗綸副校长,校长为谢觉哉,另一个副校长为李达。1950年任政务院(国务院)参事。

常惠,男,53岁,时任故宫博物院科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常惠字维钧,北京人,民俗学家、歌谣学家,曾与鲁迅一起主持北京大学《歌谣》周刊,曾任北平研究院编辑,故宫博物院秘书。

李運方,女,58岁,河北清苑。时任育华女中校长,毕业于燕京大学。李運方曾任培元小学监督、保定范贞女学训育主任。

邱石冥,男,48岁,贵州。时任京华美术学院院长,毕业于国立(北京)美专师范系。邱石冥原名树滋,又名稚,号石冥山人,白沙,曾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新国画研究会会员、北京艺专教授、北京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导师。解放后任西安美专教授、内蒙古师范学院教授。

白祥华,箴宜学校教导主任。

十一名董事会成员,除林汉民、孙潔民外全部为教育界人士,孙诵昭、邱石冥、陈任平为画家。

学在“箴宜”

2012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再版张申府先生所著的《所忆:张申府回忆录》,在“进入新式学堂”一节中,张申府先生回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4岁的他从直隶(河北)献县老家来京,就读于识一学堂,在识一学堂半年后升入崇实学堂。这位初入京师在学校里“被视为乡巴佬”的半大小子,日后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他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哲学家,数学家。

北京师范大学与网易校园联合策划名家讲述类系列栏目《师大名家传记》,2010年7月推出第九期,张静如先生,张先生自述中有一个章节叫做:“学在'箴宜'”。

“1938年9月,当我五岁零八个月(按阴历算已七岁多)的时候,进入了箴宜小学。”

“学校创办人继识一在封建社会可谓现代女性,不惜用家产办学,为女性解放做贡献。但她并不完全尊尚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很重视,要求学生既学现代知识,又读圣贤书。这一做法,为后来的继承者坚持下来。我入学时,校长姓骆,教导主任姓白(两位均为未出嫁的老姑娘),她们培养学生的方法,与继识一基本一样。”

“使我难于忘怀的是我上高小时的班主任赵老师,四十多岁,不胖不瘦。他待人诚恳、和善,对学生更是疼爱。他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容易掌握。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讲课中,常常提示学生从小要知道爱国。他每月收入不多,家境贫寒,却一心放在教学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我功课不好,我父亲请他给我补习。时间一长,我和他的感情越来越深。我常去赵老师家,与他家人都很熟。”

“在我小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春天,赵老师因病去世了。我得到消息后,大哭一场,因为我太爱他了。他给了我知识,帮我打下了写作的功底;他教我做人,使我懂得了为人的准则。为表心意,我专门去看了师母,并写了篇祭文(用文言文写的),跪在我家院子中间的地上焚烧。文中立志:长大要当教师。”

当时张静如先生的家住在东四三条东口,距离班大人胡同的“箴宜小学”不远,正可谓就近入学。

2017年三联出版社出版赵珩先生的《彀外谭屑:近五十年闻见摭忆》,赵先生在《也说左图右史》中写道:

“我对地图发生兴趣,是在上小学之前,有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五岁时,老祖母有位当小学校长的朋友,叫骆淑华,终生未嫁,彼时已经年届六旬。那位骆校长个子很高,脸很大,脸上还有几粒不太明显的麻子,说话声音嘶哑,从不苟言笑,永远穿着一件颜色暗淡的长衫,很少女性的特征,我小时候很害怕她,只要他来家里,我总躲出去,尽可能不和她接触。也就是这位骆校长,某次送给我一盘中国地理拼图。这盘地理拼图大约有一本八开书那么大,只有2厘米厚,是木板制成的,表面贴着一整幅彩色中国分省地图,而每个行省可以分离,现在想来可能是先将图贴在木板上,再由细木匠用旧式弓子锼出来的。每个行省为一整块儿,大小形状不同,但拼起来就是一整幅中国政区图。中国的疆界有个槽,每块行省拼接后可以严丝合缝地放入槽中,成为一个平面。每省中的大小城市也均有标注,而全国的河流山脉在全图中也画得清清楚楚。这盘中国地理拼图大约制作于三四十年代,当时行省之中还有外蒙古、西康和绥远、热河、察哈尔诸省。

我对骆校长的礼物爱不释手,从那个时候开始,这盘拼图成了最喜欢的玩具,直至上小了学,仍然经常拿出来抚弄一番,……后来有了地理课,我这一门的成绩永远是满分。一直影响到以后几十年,我的地理方位概念和地理形象思维确是超出一般人的。一盘小小的地理拼图影响了我的一生,从这一点来说,我是永远怀念那位严肃而冷漠的骆校长。”

赵先生出生于1948年,5岁的时候应该是1953年,那时赵家应该在什坊院(盛芳胡同)居住,骆校长住在班大人胡同,骆校长可以乘车坐24路公共汽车,六条站上车,外交部街站下车,四站地。但我估计骆校长是走着去的。

赵珩先生的曾伯祖次珊公正是那位曾经担任(箴宜女校)董事会主席很多年,“前任四川总督,著名书法家赵尔巽”。冥冥之中赵珩先生成了骆校长的最后一位学生。

1949年“箴宜小学”有学生281人,教职员工12人,骆树华、白祥华我们已经熟悉了,还有:

代理校长陈学敏,女,别号志伟,36岁,广东顺德人。毕业于尚义师范(宣外储库营)师范科、北平女子大学国文系。

穆重耀,男,26岁,毕业于市立五中、辅仁大学。

焦毓麟,男,24岁,毕业于市立二中。

焦毓䔳,女,28岁,毕业于慕贞女中。

章少华,女,46岁,毕业于箴宜师范。

李庭荷,女,28岁,毕业于光华女中。

骆鸿志,女,46岁,毕业于箴宜师范。

李孟潔,女,32岁,毕业于青岛市立李村师范。

赵善诞,男,38岁,毕业于新生中学。

事务员姜致祥,男,45岁,北平人。

学校有教室18间,图书馆1座,礼堂1座,教研室3个,办公室2个。

焦毓䔳与焦毓麟是姐弟俩,孔夫子网上有一张1963年7月班大人胡同小学毕业证书,校长焦毓麟。

1963年7月

学生就近上学,老师也住的不远。骆树华、白祥华、李孟潔老师住校,赵老师住东四三条,焦老师住东四五条,章老师住东四八条,另一个李老师住东四十一条。

如果说,张申府先生“识一学堂”是“箴宜”最初的回忆,张静如先生的赵老师乃是“箴宜”学生的楷模,那么,赵珩先生的骆校长则是“箴宜”最后的背影。

渐渐远去的“箴宜”

1951年9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文教局:“报告悉,私立箴宜小学董事会,既自愿将班大人胡同四、五两号,全部校舍产权连同校具一并献给政府,应准接办。……并拟将该校名改为第三区班大人胡同小学均准照办,希即尊照。”

1952年9月,更名为北京市东四区班大人胡同小学。1978年,更名为北京市东城区育芳小学。2006年7月,根据学区化管理的要求,并入东四七条小学。现为东城区小学课程资源中心(史家小学基地)

今年是2020年。

继识一女士已经159岁了,骆树华校长132岁了,白祥华校长129岁了,“箴宜”也115岁了。

《继识一女士纪念碑》勒石101年。

1949年在“箴宜”任教,最年轻的焦毓麟老师、焦校长也95岁了。

谢福芸《潜龙潭:北平新事》:这块高高的石碑立在一只石龟底座上,龟象征着长寿和永恒。它们置于学校院门处,但是日久年长,土地松动,有一端已陷进了地下。

2019年聂忠民老师、郑毅老师在“箴宜”旧址,见到存放在房夹道的《继识一女士纪念碑》,是座断碑,“高约88公分,宽约48公分,厚约19公分。碑首为二龙戏珠浮雕,碑身有阴刻的百余字碑文,右上题刻:“继识一女士纪念碑”,左上落款题刻:“中华民国八年”。

谢福芸《潜龙潭:北平新事》中赵尔巽撰文的石碑在哪里?《继识一女士纪念碑》立在校园何处?《继识一女士纪念碑》何时、因何成为断碑?断碑的另一半又在何处?

希望知情者提供线索!

“门外耸立着一棵遮天蔽日的刺槐。”、“学校对面的石榴园。”还有“新兵吹出来的生涩号角声。”⑽

东四社区的老街坊们,为百年前有继识一女士这样一位杰出的邻居感到骄傲与自豪,为有百年沧桑的“箴宜”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为有骆校长、白校长、陈校长、焦校长这样诲人不倦的老师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恰逢教师节来临之际,回顾“箴宜”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毁家兴学的继识一女士满怀敬意之情,我们、及我们的后人永远不会忘记继识一、骆树华、白祥华、包哲潔、骆仲仪、吴淑媛、魏惠珊、赵淑彬、刘玉琴、陈学敏、穆重耀、焦毓麟、焦毓䔳、章少华、李庭荷、骆鸿志、李孟潔、赵善诞等“箴宜”的老师。我们对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礼!

隐隐的传来古琴的弹奏,是大河宽流的《流水》,是万壑松风的《幽兰》,还是哀而不伤的《广陵散》。蓦然见一座碑亭,断了的石碑接在一起,伫立亭中,正是《继识一女士纪念碑》,观碑的人群中有“身材高大”的骆校长、“体态娇小”的白校长、端庄秀丽的陈校长、风华正茂的焦校长,还有“箴宜”的老师、同学和家长,还有四条、五条、六条、南门仓胡同里的大爷、大妈,还有继识一先生的族人后裔,还有骆校长、白校长、陈校长、焦校长的亲属,还有台湾旅平同乡会的后人,还有“箴宜”校董会的后人,欲问谁人将断碑树立,忽听得有人“嗨”!乃南柯一梦。

2020年5月18日

⑴ ⑵ ⑽ 潜龙潭:北平新事/(英)谢福芸著;房莹译.

⑶ 中国淑女/(英)谢福芸著;龚燕灵译.

⑷ ⑸ 《呈为请转致十一战区请从速将校舍房屋以及误封之物件启封发还以维教育事由》

⑹ ⑺ 《1951年接办私立小学》

⑻ ⑼ 金季直《箴宜女子学校》

参考资料

聂忠民《继识一创办箴宜女学堂始末》

王鸿莉《兴学女旗人继识一事迹考》

阿部由美子(日)《晚清北京的学堂创办与白话报》

橘玄雅《晚清女学人物杂记·继诚》

谢福芸(英)《潜龙潭:北平新事》

沈迦《历史乃是叫我们明白他的——谢福芸与她的中国“小说”》

林纾《畏庐三集》

张申府《所忆:张申府回忆录》

张静如《张静如自述》

赵珩《彀外谭屑:近五十年闻见摭忆》

掌上双井《双井桥东埋的不是公主?是康熙二哥?墓地范围三环至四环》

双塔邨人《双井—皇家鹿园之井》

郭平《古琴丛谈》

艺道书院《诗梦斋之“明玉”古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育芳胡同百年前有所女校,由清皇室女子创办,林纾还在此任教
你知道吗?纳雍这个偏远山村藏有一所百年老校!
晚清女学人物杂记·继诚
中国现代美术学院的兴起与发展
徐悲鸿“草庐三请”齐白石究竟为何
民国时富新仓建有陆军军医学校,其附属医院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