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红:死前留4遗嘱,欲葬鲁迅墓旁,死后骨灰被葬两处,一处成谜

顶着“鲁迅最推崇女作家”头衔的萧红,在31岁那年就因病辞世了,死时,她很不安详,因为:她并不甘心就此死去——

鲁迅与萧红

1942年1月18日,萧红的丈夫端木蕻良和作家骆宾基将她转入了玛丽医院。此时的她,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时日无多”。

可清楚不代表“能接受”,萧红非常不甘心。

被安顿进病房后,这位刚刚在香港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的女作家,身体已虚弱到极致。

可即便已经没有半分力气了,她依旧不忘用怨怼的眼神不时看望丈夫端木。按理,端木是她此刻最大的依靠,可她却不依赖他,相反,她并不希望她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此前,萧红病重时,端木曾短暂离开过她。走之前,他承诺自己“三天便回”,他最后食言了:三天后,他并没有出现。

萧红曾经经历过两次被抛弃:一次是她的同居对象,另一个是她的订婚对象。第二次被弃时,她还怀着订婚对象的孩子。他们当时都曾告诉她,自己只是短暂离开。有了这两次的被弃经历后,萧红对“短暂离开”四字极其敏感,尤其,当它从自己丈夫口中被说出时。

端木蕻良的那次离开,与萧红前几任丈夫离开时唯一的区别在于:他留下了一个青年作家照顾她。这个青年作家,就是此次陪着她转院的骆宾基。

端木蕻良离开的那些日子里,骆宾基一直寸步不离地陪在萧红身边,他很钦佩萧红的文采,同时,他也同情萧红的遭遇。

没有来到萧红病榻前,萧红在他心中是女神一般的存在,她的作品《生死场》等,他都认真地拜读过。他是偶然求出路,求到他们夫妻俩的,他自己也没整明白:自己怎么突然地就成了照顾萧红的人了呢?

骆宾基是个细心人,他将萧红照顾得格外仔细。最初,端木蕻良走后,他一直安慰萧红的情绪,并反复告诉她:“他是有事去了,先生(骆宾基对萧红尊称)不必太担心。”

骆宾基嘴上虽这样说,心里却并不如此认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在一个女人病重时离开的男人,是极不负责的。尤其,他还转手将这个女人丢给了自己。骆宾基对端木若没有情绪,那肯定不合常理。

骆宾基明显感觉到:端木的离开,让敏感的萧红感受到了绝望。他记得,有一天她躺在病床上时,竟突然蹦出一句话来:“我如果打个电报给三郎,他一定会来救我的。”

萧红与萧军

萧红口中的“三郎”是她的前夫萧军,骆宾基对他们的故事早有耳闻。他从别人口中得知:萧红被未婚夫抛弃在宾馆时,正欠着宾馆老板大量房租,她当时还怀着孕。老板扬言“要不到钱,就把她卖去妓院”。当时,是萧军趁着发大水,将她救了出来。

骆宾基想:可能正是因为萧军救过她,所以,她觉得他还会来救她吧。骆宾基对感情缺乏了解,他并不懂:一个女人,相信男人死活会来救她,实际是旧情难忘。

端木蕻良“短暂离开”后,曾回来过一趟,他一回来,就感觉三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异样。端木是个实诚人,他对他们之间过于亲密的互动颇有微词。端木的“微词”惹恼了骆宾基,萧红对此却满不在乎。

萧红和端木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在端木离开的几天内就发生了变化吗?答案是肯定的。

端木离开的那段日子里,萧红因为极度敏感,曾用近乎哀求的口吻对骆宾基说:“拉着我的手,好么?别离开我,我怕。”

骆宾基听到这话后深受感动,他在感动之余,曾拉着她的手,用发誓的口吻告诉她:“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骆宾基

也从那时起,两人心中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愫。萧红擅长让身边的男人爱上她,她有这个能力。但她过于依赖男人,同时又过分敏感,所以,她总无法和男人建立长久、稳固的两性关系。

用一句通俗话说:萧红擅长打江山,却不懂得如何守住江山。

端木蕻良和萧红在一起时,她和前夫萧军还未分手,他们当时就是因为经常“三人行”而生情,进而成为夫妻的。端木和萧红在一起时,萧红肚子里还怀着她和萧军的孩子。

端木比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萧红在他不在的那些天里,和骆宾基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所以,他才会对他们俩的互动有那么多的“微词”。

骆宾基听了端木的话,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所以,他用讥笑的口吻问端木道:“你不是突围去了么?”端木大方地承认:“是突围去了,东西都准备好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天里,端木的确是去准备东西去了,萧红住院要花钱,他得去找钱。当时的情况让他很无奈:如果他陪着萧红,他们就没有医药费,如果他去挣医药费,他就没法陪萧红。

端木再回来后,他和骆宾基一直明枪暗箭地争吵,萧红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势。

或许是被萧红的态度惹怒的缘故,端木竟一怒之下再次消失了。这次消失再出现后,萧红的反应特别大。不难想象,期间的萧红甚至已经做好完全被他抛弃的准备了,所以,当他踏进她的房间时,她竟嘶吼着:“端木!你出去!”

骆宾基后来在回忆中曾说:萧红预备病好后,直接和端木离婚。看来,这事,并非空穴来风。

萧红离不开端木,这点端木心知肚明。从人情的角度出发:他不能离开。名义上,他毕竟是她的丈夫。丈夫在妻子病重时离开,是会被万人唾骂的。端木并非因为怕被唾骂而留下来,他留下来,是因为他一直爱着萧红。也因为爱,萧红死后,他整整十八年未婚娶。

端木这次回来,似乎没准备再离开。她开始事事顺着萧红,他太了解这个女人,她即便有气,只要撒出来,很快就会跟没事人一样。这与萧红过度依赖男人的性格有关,也与她从小在封建男权家庭长大有关。她虽是新时代的女作家,却一直未独当一面,打15岁起,她便一直不断找男人依靠,并渴望男人主导她。

可萧红骨子里的倔强和敏感,又注定她不可能完全顺从男人,如此一来,矛盾也就来了。她和萧军在一起后,常因吃醋与他大吵,后来他真的出轨了以后,她更是变本加厉地与他吵闹。他们之间,因都是作家的缘故,常因写作问题,出现各种争执。

矛盾重重下的“二萧”,终在端木出现后,彻底走向了分裂。

萧军与萧红

和端木在一起时,萧红曾坦言:“对端木完全没有太高的希求,只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她还这样解释“老百姓式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然而,后来的一切让萧红失望了,端木曾因为一个女学生频繁让她吃醋,他们因为那个女学生而生的嫌隙着实不小。他们之间的频繁争吵,也从那时就开始了。

端木再度回来后不准备再离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萧红在他回来后不久病情加重,他和骆宾基在战乱中将她送到了养和医院救治。而这家医院,正是后来导致萧红被误诊的医院。

这次误诊让本就得了病的萧红身体越发虚弱,因为对养和医院不再信任,他们不得不将萧红转入了文首提到的玛丽医院。

转入玛丽医院休息一晚后,萧红的精神竟恢复了不少。她虽然依旧不能说话,不能进食,全靠输营养液撑着,精神头看起来也好了不少。端木和骆宾基都非常欣喜,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回光返照的迹象。

萧红让端木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

端木和骆宾基心里一阵悲怆,他们已经意识到她此时的好状态只是回光返照,可他们都不愿意相信,还在互相安慰。

而到了此时,端木和骆宾基此前的针锋相对也完全没有了,他们如临大敌。

骆宾基安慰萧红说:“先生,这里的医疗设施要好一些,您精心修养,一定会康复的。”喉咙被割开的萧红无法发声,也没有体力做任何回应,刚刚写那几行字,已经耗费了她太多的精力。她用力眨了眨眼睛,表示“听到了”,也仅此而已。

端木看了在一旁附和道:“你什么都不用想,就安心养病。”萧红听完,没有做任何表示,只静静闭上了眼。

人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萧红已完全不想再和端木计较什么了。实际上,他们也根本没有时间。住进玛丽医院不久,因日本人接管该医院,他们不得不紧急将萧红转入了一家法国人开设的医院,不久,这家医院也被日军施行军管,他们只好将萧红再次转院……

辗转的同时,各医院经常出现药物短缺的情况,因为没有消炎药,萧红经常只能用盐水消毒。至于退烧药那些,更是奇缺,就算是孩子发烧,也只能多喝开水。

如此频繁周转下,健康的端木和骆宾基都有些吃受不住,刚刚动完手术的萧红就更加了。

萧红最终被送到了圣士提反女校内,一家由法国大夫设立的临时救护站,这里除了残损的桌椅和硬冷的铁床,没有基本的医疗条件。

此时的萧红,已经被折腾得痛苦不堪了,她的脸瘦了几圈,眉头也常常蹙在了一起,她的脸色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苍白。

自1月22日清晨起,萧红就一时清醒一时昏迷,她已完全不能出声。她脓肿的喉头处,涌出带颜色的白沫。见到妻子如此痛苦不堪,端木找来吸管给她吸痰。一旁的骆宾基见了这副情景很是感慨,他甚至觉得:端木对萧红的爱,真正深刻起来了。

端木与萧红

端木给萧红吸痰后,她似乎感觉舒服了一些。或者,她心里感觉好受了一些,但她的眼里,依旧满是绝望。

萧红再次示意要纸笔,这一次,她写下了'鲁迅’、'大海’几个字,端木看懂了,他心碎地对萧红道:“你不会死的,我们一定会救治你的。”

端木看到“鲁迅”“大海”这几个字,为何反应如此大呢?原来,早在开刀手术前,萧红就曾在病中留下了四个遗嘱,这遗嘱中的其中两个就与“鲁迅”“大海”有关。

萧红当时立下的四个遗嘱分别是:

“第一,要端木保护她的作品,尤其将来不要被人随意删改她的作品。版权都由端木负责。第二,死后想葬在鲁迅先生的墓旁,若条件不允许,就把她埋在一个风景区,要面向大海,要用白色的绸子包着自己。第三,要端木帮她找寻她和未婚夫汪恩甲所生的女儿,生下女儿后,她当时因无钱交费,而和萧军将女儿扔在了医院。第四,她的新作《呼兰河传》版权送给骆宾基,以答谢他的照顾。”

萧军(右一)、萧红(左三)等在鲁迅墓旁合影

萧红当时立遗嘱时,端木就很不高兴,他觉得萧红立遗嘱太早,是不吉利的。此时,萧红再度提及遗嘱,端木心里满是悲凉,他嘴里虽嚷着“一定会救治你”,可心里却已料到了结局。

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在临时医院冰冷的病床上,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享年31岁。

萧红死后,端木和骆宾基悲痛欲绝,他们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萧红就这样走了。

端木花钱雇来一位摄影师,为萧红留下最后的遗容,他又剪下了她的一缕青丝,藏入怀中。

萧红死后的第二天一早,守在萧红遗体旁的端木等来了负责处理尸体的卫生督察,一见到督察,端木就说明了身份,并请求他协助安葬萧红。

督察马超楝恰好是个文人,又是东北人,若非因为沦陷后无法生活,他绝不会做这份工作。见一代女作家落到这境地,他心里也十分不好受。因为同情,他破格给予了她优待:他没有将萧红的遗体放入乱尸堆里,而是将萧红的遗体用毛毯遮盖好后,另外放置在了特别车厢。

萧红死后的这份优待,是马超楝给的,也是丈夫端木努力争取的结果。

最后,马超楝把萧红遗体移送到东区日本火殓场火化(即今天的东区卫生局旧址,在东华东院附近),火殓后两天的一个黄昏,端木领回萧红骨灰。

之后,端木又设法将萧红的骨灰安葬在了香港浅水湾,这里完全符合萧红口中的“风景名胜区、大海边”的墓地选址。

埋葬萧红时,端木因考虑到此时正在战乱中,他保险地将萧红的骨灰装在两个瓶子里,埋在两个地方。他想:这样即使日本人对这里进行破坏,也总可以保存一份,到时再带回内陆,葬在鲁迅先生墓旁。

将萧红的一瓶骨灰葬入浅水湾时,骆宾基一直恍惚着。他看着那个坟包想:“她是多么怕孤单的人啊,她以后就要一个人待在这里了吗?”

萧红被葬好后,骆宾基死活不肯离开,端木强忍悲痛将他拉走。因觉得端木比他更怜惜萧红,他更加确定两人之间有很深的男女情。后来,端木说:

“她那样一个人,让每个接近她的男人都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被她吸引,直到爱上她。”

萧红的另一瓶子骨灰,后来被端木埋进了圣士提反女校的后山,一个面向萧红家乡的山坡。他想着:这样,终究没能落叶归根的萧红,总算可以遥望故乡,也算一种慰藉吧!

1957年8月15日,萧红被埋在浅水湾的骨灰迁至广州银河公墓。自此,这位民国才女终于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

而当年埋在圣士提反女校的那份骨灰,至今没有找到,这也成为了萧红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谜。

萧红临死前心心念念的萧军,早在与他分别几个月后,就在延安与一个叫王德芬的姑娘结婚了。两人婚后共同生养了8个子女,并厮守了一生。

恰是萧红死前曾坦言“病好就离婚”的端木,不仅料理了她的后事,还为她整整十八年未再婚。萧红死后的每年忌日,坚持郑重纪念她的人,依旧是端木。她死后,拼尽全力维护她的,也依然是他端木。

萧红将自己的一生定义为悲剧,她还说:自己悲剧的根源,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她说:

“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

萧红

实际上,作为女人的萧红,相比同时代的多数女子,恰是幸运的。她不仅有鲁迅的一路帮扶,还有丁玲、白朗、柳亚子等一众好友的真挚友情,在爱情上,她也曾得到过很多男人的真正情感。

可萧红为什么还是悲剧了呢?有人说,她的悲剧背后是“原生家庭缺爱”;有人说,她的一生悲剧是因为她光知道反抗,而没有独立的勇气;有人说,她的悲剧纯粹是性格造成的,或者说是她自己“作”的;还有人说,萧红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

萧红走了,她走时,留下了无数争议,这样的结果,大约也算文人的一种好结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红:欲葬鲁迅墓旁,遭许广平写悼文抱怨,4份遗嘱道尽一生不甘
姚言:萧红的四则遗愿
穿过世俗却败给人性!他毅然迎娶已怀孕的萧红,最后反被骂负心汉
萧红:比作品更精彩的是生命(下)
才女如此脆弱而坚强:让苦痛飘散出文字之芬芳,渴望像白莲般绽放
骆宾基与萧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