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故宫(十一)游览西六宫及重华宫

下面这篇文章主要游览西六宫以及了解重华宫漱芳斋的一些建筑景点。

紫禁城后宫及东西六宫

咱们首先游览内廷西六宫;

紫禁城内廷西六宫,在明清两朝皆作为皇帝妻妾之居所。位于中轴线左侧,与东六宫对应。

故宫西六宫位置图

清朝在雍正朝以后的历代皇后,皆不再以坤宁宫为寝宫,而是在东六宫或西六宫选定一座宫为寝宫。

从中轴的乾清宫、坤宁宫到西六宫,中间隔着一条长街,称为西一长街,此街从御花园西门出来向南,其北端为长康右门,南端为内右门,街东为端则、增瑞、隆福、凤彩、月华诸门。

北端为长康右门

南端为内右门

长街西有大成右门,进去则为储秀宫,宫前为体和殿,其后为丽景轩。

长街又有广生右门,进去则为翊坤宫,还有咸和右门,进去则为永寿宫。

此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与另外三宫隔开。

西二长街

此街北端为百子门,南端为螽斯门,街东为长泰、崇禧两门,街西为咸熙门,其内为咸福宫。宫后为同道堂。

南端为螽斯门

螽斯门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西六宫区域的西二长街南端,南向,与北端百子门相对,始建于明代。

螽斯门的典故源自《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是一种昆虫,繁殖力强,善鸣。诗中描述了螽斯聚集一方、子孙众多、虫鸣阵阵的景象。

皇宫内廷西六宫的街门命名为螽斯,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孙,帝祚永延,与东六宫的麟趾门相对应而取吉瑞之意。

清末,宣统皇帝溥仪为了骑车方便,将内廷部分街门和院落之门的门槛锯掉,其中就包括螽斯门。锯下的门槛两端做出榫头,残留的两段门槛上再分别凿出卯眼,每到夜晚封门上锁之时,须将门槛装回原位,以保门禁得森严。

螽斯门南出向西,进嘉祉门为太极殿(启祥宫)。

以上共六宫,因整齐有致地坐落于紫禁城的子午线西侧,因而被统一称作西六宫,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子午线东侧的东六宫。

晚清时期西六宫的格局改动较大,不再与东六宫对应。

而东、西六宫(有时又被称做东西十二宫),又像两腋般夹挟著中央的后三宫,因而与古代所谓的掖廷相对应。

下来逐一浏览西六宫;

永寿宫;

永寿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

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为两进院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

永寿宫老照片

殿内高悬乾隆御笔匾额“令德淑仪”,东壁悬乾隆《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班姬辞辇图》。

永寿宫乾隆御笔匾额“令德淑仪”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下令,内廷东西十一宫的匾额“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起之后,不许擅动或更换。

永寿宫正殿有东西配殿各3间。

永寿宫后殿

永寿宫后院正殿5间,东西有耳房,殿前东西亦有配殿各3间。院落东南有井亭1座。

永寿宫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皇帝曾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

清代顺治帝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

殿内高悬乾隆御笔匾额“令德淑仪”清代顺治帝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

永寿宫曾经的内饰

永寿宫曾经的内饰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硕和恪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

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

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再来浏览翊坤宫;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

明代万历年间,这里住的是郑贵妃。郑氏最早是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封九嫔时的淑嫔,第二年怀孕晋封德妃;第三年又怀孕,晋封贵妃。万历十四年又晋封皇贵妃,宠冠后宫。

明末帝崇祯时期,住在翊坤宫这里的是悲催的袁贵妃。

崇祯临上景山之前,让宫里的后妃们都自裁,包括这位袁贵妃。袁贵妃领命之后就回到翊坤宫,从箱子底找出多年不用的汗巾子。她把这古汗巾子挂上房梁,自己也站在板凳上吊了上去。她把板凳一蹬,不曾想那汗巾子因为太古而崩溃。袁贵妃被匍匐在地昏了过去,崇祯来检查作业见袁贵妃掉在地上,怕其城破时受辱,便拎刃上前剁了几下。闯王兵丁进宫放火时没搭理这昏死在地披麻戴红的袁贵妃,其实她没受到致命伤,随后就逃出宫去藏了起来,后事未知。

翊坤宫门

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翊坤宫

翊坤宫

翊坤宫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

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

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

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

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

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

配殿曰延洪殿

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

体和殿简介

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

体和殿

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体和殿内景

下来浏览储秀宫;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曰储秀宫。

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储秀宫

体和殿简介

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

储秀宫前廊与东西配殿前廊及体和殿后檐廊转角相连,构成回廊。

回廊墙壁上镶贴的琉璃烧制的万寿无疆赋是众臣为祝慈禧寿辰所撰。

后宫内的婚房

储秀宫室内装饰

储秀宫简介

储秀宫室内装饰

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前出廊。檐下施斗栱,梁枋饰以淡雅的苏式彩画。门为楠木雕万字锦底、五蝠捧寿、万福万寿裙板隔扇门;窗饰万字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内檐装修精巧华丽。

储秀宫内饰

明间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5扇紫檀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东侧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西侧有花梨木雕玉兰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

储秀宫上悬“大圆宝镜”匾

东次、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西次、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福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内设避风隔,西梢间作为暖阁,是居住的寝室。

慈禧太后亲笔书写的“规天矩地”

储秀宫的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为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所铸。

东西配殿为养和殿、绥福殿,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建筑。

慈禧太后相

后殿为丽景轩,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有东西配殿曰凤光室、猗兰馆。慈禧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

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又移居储秀宫,并将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储秀宫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宫院,慈禧五十大寿时将储秀宫与前面的翊坤宫打通,在拆除隔开两宫的宫墙以及储秀门后,又于原地新建一座体和殿,作为翊坤宫和储秀宫的连接之殿。

储秀宫和长春宫的打通又有些许不同。

长春宫是和启祥宫之间完全打通,两宫之间并未有任何一堵宫墙与之隔开,只有一座体元殿作为前殿而已;储秀宫和翊坤宫虽然打通,因而新建一座体和殿,但在体和殿两侧,仍各有一道宫墙,与左右两侧原本的宫墙相连接,因此,只要将体和殿穿堂的宫门闭上,储秀宫和翊坤宫又可两相成为各自独立的宫院。

绥福殿北侧与储秀宫之间的游廊上的门

丽景轩内的西餐房

丽景轩:为储秀宫的后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前檐下悬挂“丽景轩”横匾(慈禧太后题),两侧对联为“和气满彤墀书陈康乐,瑶光辉紫极景叶升恒”。

如今丽景轩内按照中华民国时期溥仪、婉容生活时的场景布置:明间供游客进入参观;西梢间和西次间之间有花罩,隔断上南北各有一门,两门中间为一块大玻璃窗;西次间为西餐房,室内中央摆放一长桌,桌上有西式餐具,桌旁有两把座椅,北侧靠墙为一条案,条案西侧有一木柜;东次间中央摆一小茶桌,桌旁也有两把座椅,北侧靠墙为一条案;东梢间和东次间之间有隔断,东梢间内摆放一架三角钢琴,东墙南北各摆一面落地镜,东墙中间靠墙摆一桌,南北各摆一把椅子。丽景轩东、西两侧各有耳室。

清乾隆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在皇后册封典礼与移居长春宫之前,她住了两年。
清乾隆朝慧贤皇贵妃高氏
清乾隆朝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清嘉庆朝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嘉庆帝未登基前便以是嘉庆帝的嫡福晋,嘉庆帝登基后便册立其为皇后,并以储秀宫作为喜塔腊氏的寝宫。同时她也是道光帝旻宁的生母。但这位皇后没能在储秀宫住上多久,便在嘉庆二年二月初七日病故,而她所生的旻宁也交由后来的孝和睿皇后抚养。
清嘉庆朝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帝登基前的侧福晋,嘉庆帝登基为帝后册封她为贵妃,之后又升为皇贵妃。在孝淑睿皇后病故后,嘉庆帝依乾隆帝之命尊她为皇后。她曾居住景仁宫抚育幼年旻宁而在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便移居储秀宫。道光帝旻宁登基后,孝和睿皇后被尊为“恭慈皇太后”,之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迁至寿康宫居住。
清咸丰朝兰贵人:即慈禧太后,她在入宫后便一直居住于储秀宫,在儿子登基为同治帝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住到长春宫。光绪十年重新住回当年居住过的储秀宫,并曾下命改建此宫。
清咸丰朝英嫔:咸丰三年至四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丽贵人:咸丰三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璷贵人:咸丰五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璹贵人:咸丰六年当居于此
清咸丰朝玉贵人:咸丰九年当居于此,后晋封为玉嫔
逊帝溥仪皇后婉容:1922年和溥仪行婚礼后,便住进储秀宫。初入住时,这里还保留着慈禧太后生活过的痕迹,婉容遂对此宫作了许多变更:

下来浏览咸福宫;

咸福 门

咸福宫,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加修整。

咸福宫为两进院,正门咸福门为琉璃门,内有4扇木屏门影壁。

前院正殿额曰“咸福宫”,面阔3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高于西六宫中其它五宫,与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景阳宫形制相同。

咸福宫

咸福宫老照片

咸福宫前檐明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槅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槅扇门,其余为檐墙。殿内东壁悬乾隆皇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有卡墙,设随墙小门以通后院。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顶,各有耳房。

咸福宫后院正殿名“同道堂”

后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阔5间,硬山顶,东西各有耳房3间。前檐明间安槅扇门,设帘架,余间为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设落地罩隔断,顶棚为海墁天花。

殿内东室匾额为“琴德簃”,曾藏古琴;西室“画禅室”,所贮王维《雪溪图》、米之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都是董其昌画禅室旧藏,室因此而得名。

咸福宫后院正殿名“同道堂”

咸福宫后院同道堂亦有东西配殿,堂前东南有井亭1座。

咸福宫后院井亭1座

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

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下来浏览长春宫;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

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

长春宫前宫

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

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

悬“敬修内则”匾。

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对。

长春宫东梢间

长春宫西侧间

长春宫前陈设 的铜鹤

长春宫前的鎏金小铜狮

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

长春宫红楼梦壁画 故宫博物院藏

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

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

长春宫

后殿曰怡情书史,与长春宫同期建成,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

长春宫后殿名怡情书史,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

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

乾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曾在长春宫居住过

长春宫

此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

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

乾隆未登基时,曾被雍正帝赐予长春居士的称号,继位后,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便居于此宫中。

乾隆对孝贤皇后有着深深的爱意,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下令长春宫内的陈设一应照旧,不允许任何人在此居住,直到乾隆去世,禁令才被解除。

所以说长春宫在清朝后宫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同治十三年,长春宫迎来了一位新主人,她就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当时同治帝虽然在名义上已经亲政,但慈禧并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她安插亲信,对朝政指手画脚,俨然就是一位太上皇。

大权在握的慈禧,每当回到寝宫,看到那块“敬修内则”的匾额时,心里都会非常鄙视,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在告诫后妃们规范言行,恪守本分,不得干预国政。

慈禧觉得这四个字简直是在打自己的脸,但那毕竟是乾隆御笔,慈禧无奈,又搬到了当年入宫时居住的储秀宫。

同治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宫居住。

长春宫,前殿有乾隆御笔匾额“敬修内则”,后殿有乾隆御笔匾额“德协坤元”,其西室有匾额“德协六宫”。

长春宫后殿西室乾隆皇帝给自己的富察皇后题“德洽六宫”的匾额,

长春宫陈设乾隆皇后的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物,继位的皇帝登基后,他的皇后就可以用这些物品。

同治时,慈安与慈禧都住在长春宫,光绪继位后,慈安移居钟粹宫,慈禧仍住长春宫。

长春宫戏台

后宫内的戏台

光绪十年十月初五,长春宫内天天演戏,不少王公与内府诸公都能进来看戏。慈禧有时闲得无聊,也召唱盲词者入宫演说各种故事。

启祥宫(太极殿);

启祥宫(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

启祥宫门

太极殿原为二进院,咸丰九年(1859年),咸丰皇帝因为有腿疾,有一年骑马摔伤,成为瘸腿,又因长期体弱,走动不便,为了到养心殿上班方便,于是将长春宫和太极殿打通,这样从长春宫到养心殿上班最近的距离只有7米。但工程完工不久,咸丰帝就逃亡承德山庄,第二年病死,新的宫殿也就成了皇太后慈禧和慈安的宫殿。

咸丰皇帝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回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

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

太极殿

太极殿后殿为体元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明间开门。后檐接抱厦3间,为长春宫戏台。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

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太极殿

太极殿内景

至此故宫西六宫游览了解告一段落。

漱芳斋和重华堂

接下来顺便游览了解一下西六宫之北部重华宫。

重华宫;

西六宫北有重华门,门内为崇敬殿,殿北为重华宫,宫东为葆中殿,西为浴德殿,宫后为翠云馆,宫东为漱芳斋,斋前为演戏台。

重华宫原为明代的乾西五所的二所,乾隆时改为重华宫。

故宫的规制,乾清宫、坤宁宫为紫微正中,左右各有一条长街,又称永巷,称左右永巷,又称东西长街。每一街外以次列有三宫,东西各六宫,共为十二宫。在东西六宫后各列五所,重华宫就是原来的乾西二所。

弘历为皇子时,初居毓庆宫,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住地赐名“乐善堂”。弘历登基后,此处作为肇祥之地升为宫,名重华。

重华之名出自《书·舜典》,孔颖达疏:“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尧舜乃上古的贤明帝王,舜继尧位,后人以尧天舜日比喻理想的太平盛世。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拟此宫名,意在颂扬乾隆皇帝有舜之德,继位名正言顺,能使国家有尧舜之治。

乾隆继位后,经常在重华宫接见王公近臣,赐宴赋诗。有时又在重华宫内演戏,准许回子、番子进内观看,其他外人不准进内。但在同治时,准许琉球国使臣进重华宫,赐茶果,又设剧作乐。

乾隆晚年时,将他做宝亲王时期曾经住过的重华宫变成了一个小的博物馆。他令人将这里按照从前自己与皇后富察氏一起居住的房间原貌进行布置,周围摆着他未登基时用过的各种生活物品,以及祖父、父亲两代老皇帝赏赐的各种贵重的纪念品。

这显示出他幻想时间可以永远停止在那个美好的时代,让他能够长久地缅怀。这是很多普通中国人晚年常常会有却苦于难以实现的冲动,这个时候,这位千古帝王终于彻底变回到了凡人。

重华宫额匾

隆帝认为:这是一座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里面贮藏着青少年时代的日用旧物,包括康熙、雍正和乾隆母亲所赐物品,富察皇后的遗物(富察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以及皇子时代的衣服和用品。“重华宫为朕藩邸时旧居,朕频加修葺。……现在重华宫陈设大柜一对,乃孝贤皇后嘉礼时妆奁,其东首顶柜,朕尊藏皇祖所赐物件,西首顶柜之东,尊藏皇考所赐物件,其西尊藏圣母皇太后所赐物件。两顶柜下所贮,皆朕潜邸时常用服物” 。

重华宫前有乐善堂则为乾隆青少年时代的书房。舜所谓“乐取于人以为善”,后汉东平王所谓“为善最乐”。乾隆自 称:“于大舜之善与人间,虽有志而未逮,而东平王之为善最乐,则不敢不勉焉。” 因而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乐善堂”,他未即位前所写诗文,亦以“乐善堂”为名。

乾隆追忆往事的《重华宫记》中记载:少而居之,长而习之,四十余年之政,皆由是而出……盖宿学之所安,旧剑(指孝贤皇后)不能忘也,是以四十八年以来,元旦除夕,无不于此少坐。

重华宫及位置图

重华宫沿用乾西二所的三进院落格局。

重华宫崇敬殿正面图

前院正殿为崇敬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正中接抱厦3间,为改建后所添。明间开门,古钱纹棂花槅扇门4扇,其余为槛窗。殿内有匾额“乐善堂”,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新春时节,初封和硕宝亲王的弘历亲笔题写,中间置宝座。

重华宫崇敬殿

重华宫陈设的孝贤皇后嫁妆柜

中院正殿即重华宫,面阔5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开门,余皆为槛窗,前接抱厦3间。殿内明间与东、西次间均以紫檀雕花槅扇分隔,槅扇雕刻精美,是紫禁城宫殿内檐装修上乘之作,东次间槅扇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拆除,改为子孙万代葫芦落地罩。中殿重华宫为弘历旧时居住的卧室,西室是弘历大婚的洞房,当年新娘娘家陪嫁的楠木大橱柜,至今依然矗立在西次室北墙旁。

重华宫左右配殿各面阔3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东配殿曰“葆中殿”,殿内额曰“古香斋”,曾收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西配殿曰“浴德殿”,殿内额曰“抑斋”,为乾隆皇帝的书室。院内东西各有井亭1座,东井亭内有井,西井亭仅为对称而设。

后院正殿为翠云馆,两侧有耳房及东西配殿。翠云馆面阔5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开门,余皆为槛窗。殿内黑漆描金装修,十分精美。东次间匾曰“长春书屋”,为乾隆皇帝即位前读书处。

乾隆晚年时,将他做宝亲王时期曾经住过的重华宫变成了一个小的博物馆。他令人将这里按照从前自己与皇后富察氏一起居住的房间原貌进行布置,周围摆着他未登基时用过的各种生活物品,以及祖父、父亲两代老皇帝赏赐的各种贵重的纪念品。

乾隆九年造办处匣作曾奉旨为康熙、雍正赐给弘历的物品分别配做楠木胎糊白纸黄绢面匣,并书写“圣祖御赐”、“世宗御赐”字样纸签。其中,圣祖御赐品较少,有15件(套);世宗御赐品数量较多,达90余件(套),包括漆器、铜器、珐琅器、玻璃器、瓷器、玉器、玛瑙器、象牙器、玳瑁器、木器等,类别相当丰富。

凑巧的是,在乾隆六十年颁发的一道谕旨里看到如下内容:

遵旨随同皇太子、阿哥等位前赴重华宫,将圣祖、世宗御赐敬谨逐件检看,除蒙皇上指出《日知会说》、《执中成宪》二书不宜列入,应行撤出外,其余各件核对相符,间有讹、错字样俱行改正,另缮黄折二扣呈览存查。谨奏。

重华宫是朕藩邸旧居,特为崇奉,势必扃闭清严,转使岁时锡庆之地无复燕锈之乐,何如仍循其旧,俾世世子孙行庆联情,为吉祥福地之为愈乎!现在重华宫陈设大柜一对,乃孝贤皇后嘉礼时妆奁。其东首顶柜尊藏皇祖所赐物件,西首顶柜之东尊藏皇考所赐物件,其西尊藏圣母皇太后所赐物件,两顶柜下所贮皆朕潜邸常用服物,后世子孙随时检视,手泽、口泽存焉,用以笃慕永思、常怀继述。是则孝之大者,正不在多,为崇奉,以致蹈礼,烦则乱之,戒也。着将此旨敬录二通,一存贮重华宫,一存贮上书房,用昭世守。

可知在乾隆末年已经将一批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集中存放于潜邸—重华宫的大柜中,而大柜乃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嫁妆。富察氏是乾隆的第一个皇后,最受宠幸,她死后,弘历专门写了一篇《述悲赋》。将此批纪念物置于富察氏的嫁妆柜中,想必也是为了寄托哀思之情。

孝贤皇后的嫁妆柜系红木雕花,至今仍旧完好地保存在重华宫的翠云馆,但柜内已空空如也。

柜中所存物品如下表:局部;

重华宫大柜所藏康熙赐物

重华宫大柜所藏康熙赐物

重华宫大柜所藏康熙赐物

自乾隆八年(1743年)始,每岁新正召集内廷大学士、翰林等人在重华宫赐茶宴联句。乾隆皇帝往往另作律诗一、二首,命人刻匾悬于崇敬殿内檐,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已挂满四周。此后嘉庆皇帝将重华宫茶宴联句作为家法,于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间举行。道光年间仍时有举行,咸丰以后终止。

接下来了解漱芳斋;

漱芳斋

漱芳斋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故宫博物院内重华宫东侧,原为乾西五所之头所。清乾隆帝即位后,改乾西二所为重华宫,遂将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作为重华宫宴集演戏之所。漱芳斋建筑及内装修均完好,为故宫博物院贵宾接待处,用于国家领导及外国首脑参观故宫时休息,为游人不得进入的非开放区。

漱芳斋

漱芳斋为工字形殿,有前后两座厅堂,中间有穿堂相连。其中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的小院,其间有游廊相连。

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安风门,余皆为槛窗。室内明间与次间以落地花罩分隔,以楠木制作,十分精细,东次室额曰“静憩轩”,为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御题,是弘历少时读书之地。

明间与西次间落地罩

殿内西梢间小戏台 风雅存

殿内西梢间有一座坐西面东亭式小戏台,为承应宴戏之处。乾隆手书匾额【风雅存】,因此也称它为「风雅存」戏台。戏台后部有小窗,窗的两旁为「出将」、「入相」之门。利用室内前后檐金柱作为戏台角柱,构成台口。台后开小门与西耳房相通

两侧彩绘劲竹图案的抱柱上浅雕着乾隆御题的楹联:“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

楹联的底板被巧妙地制成了两张古琴的样式:上面稍宽为琴头,下面略收为琴尾,微微凸起的琴面上浅雕着绿色的隶书体字。

殿前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明间前后皆开门,东出即御花园

院落正中有戏台一座,与漱芳斋前殿相对

院落南面接戏台一座,与漱芳斋前殿相对。戏台为亭式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台面90㎡左右,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风格高雅,匾名“升平叶庆”。戏台上有楼,天花板上设天井,可以放井架辘轳等机械设备,供演神仙剧使用,台板下有一口大井。为皇宫内仅次于畅音阁大戏台的一所戏台,也是宫中最大的单层戏台,年节时常有演出。

漱芳斋 戏台

漱芳斋 戏台

后殿名“金昭玉粹”,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檐明间接穿堂与前殿相连,余皆为槛窗。另有西耳房一间,西配房三间。殿内西梢间修小戏台一座,面东,为竹木结构,样式小巧,呈方形亭子式,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专为皇帝和太后吃饭时演出15分钟的小戏而设的,方亭上悬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风雅存”匾额,前檐左右柱上各悬古琴形木制楹联曰“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台后开小门与西耳房相通。殿之东室额曰“高云情”,与小戏台相对,为侍宴观戏之处。

殿之东室额曰“高云情”,与小戏台相对,为侍宴观戏之处。

斋内匾额为“正谊明道”,东室悬挂着两块匾额“庄敬日强”和“高云情”,对联为“花香鸟语群生乐;月霁风清造物心”,匾额及楹联均为乾隆皇帝御笔。漱芳斋中其他几处佚名题写的对联有:“澄心待万几;恭己奉三元”,“自喜轩窗无俗物;聊将山水寄清音”,“瑞景琼楼开锦绣;欢声珠阁奏云韶”,“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写黄庭经”,“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由旧典时式,其永无愆”,“写诚敬之心,礼章乐亮;绘恬熙之象,日丽风和”,“清燕凝神,天和闲处养;从容守正,元化静中涵”,“春秋富佳日,松竹葆长年”等。

作为乾隆皇帝休息和举行宴会的地方,乾隆年间,皇帝每岁新正先至西苑阐福寺拈香,而后到漱芳斋开笔书写福字赐予大臣,以示祝福;逢万寿节、圣寿节、中元节、除夕等大节和吉日,又常侍奉皇太后在后殿进膳、看戏,并赐宴于王公大臣,以示庆贺。还有,茶宴是清朝皇帝固定在重华宫、漱芳斋举行的宴会,宴上皇帝和大臣都要围绕一个主题作诗联句,从皇帝开始,一人一句诗,联起来就是一部完整诗篇。道光、咸丰、同治等朝依旧奉皇太后或皇贵太妃等人在此用膳。宣统皇帝逊位后,同治帝瑜妃、瑨妃曾居漱芳斋芝兰室,遇太妃诞辰日,仍于此处传戏,直至溥仪被迫“即日出宫”。

清末小朝廷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应邀入宫,在漱芳斋演戏。1922年溥仪结婚时,在此连演了三天戏,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马连良、李万春等名角都被请上了戏台,例如梅兰芳演出的是《游园惊梦》、《霸王别姬》。外面的戏班入宫演戏一般都不带行头道具,只带化妆彩匣,因为这些物品宫里都有,而且比外面的质量、绣工和样式都高出一等。宫里唯一没有的是《霸王别姬》的剧装,由梅兰芳等演员自带。漱芳斋内最后一次演出是在民国二十年夏,当时某学术团体招待外宾,借用戏台,请名旦尚小云等演出了一台《游园惊梦》。

至此,故宫西六宫及重华宫游览了解到此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故宫|长春宫
后来居上的西六宫(续)
【原创】逛紫禁城-故宫(七)西六宫-嫔妃居住的地方~
北京故宫楹联选(3)
【转载】三宫六院的等级和人数以及各宫殿简介
权力与艺术: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