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印铸局

现在要说起印铸局来,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比较陌生。印铸局,是一种清代铸造经营的机构,清印铸局下设文牍、庶务、发行等科室,宅院根据需要进行了改造,建立了铸字、排版、印刷、装订、机房等车间。

帝玺、官印是皇权、行使权力的象征和信物,所以在印章成系统以后,历代政权都很重视,设有专门机构治印和专门官员来督管。清《钦定历代职官表》记:“《周礼》春官,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郑康成注:瑞,节信也。若今符玺郎。谨案:掌节言货贿用玺节。郑康成谓,如今之印章。后世百官给印,其权舆盖本于此。至典瑞掌玉瑞以为符信,郑康成举汉之符玺郎,当之考。符玺郎一官,始于秦之符节令丞。

自汉而降,历代相沿,有符节御史、主玺令史、符玺郎中、符宝郎诸职,属于少府及门下省。至元,则为典瑞监,明则为尚宝司,设卿少司丞等官,以处恩萌寄禄之员。”宋马端临《文献通考》载:“二汉侍御史,凡有五曹,二曰印曹,掌刻印。”《五灯精舍印话》载:“《晋书·职官志》:侍御史所掌有五,二曰印曹,掌刻印也。是晋代设官治印,犹今印铸局。

汉建武间,马援上书:'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成皋令皋字为白下羊,丞相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似当时亦有专司其事者……然此皆指官印而言,若私印或秩小官印,如乡印里印等,皆出印工私制。”

《宋史·舆服志》记载这样一段史料:“乾德三年,太祖诏重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印。先是,旧印五代所铸,篆刻非工,及得蜀中铸印官祝温柔,自言其祖思言,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缪篆,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模印章’者也。思言随僖宗入蜀,子孙遂为蜀人。自是台、省、寺、监及开封府、兴元尹印,悉令温柔重改铸焉。”这段文字说明一个现象,铸印作为一门技艺,具有世袭的特征。

元末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国玺”条云:“文宗开奎章阁,作二玺,一曰天历之宝,一曰奎章阁宝,命臣虞集篆文。今上作二小玺,一曰明仁殿宝,一曰洪禧,命臣杨瑀篆文。洪禧,璞纯白而龟钮墨色。”

唐宋元明清均名铸印局,属礼部管辖。明代铸印局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万历九年革一人。铸印局负责百官印信,“洪武初,铸印局铸中外诸司印信” “凡诸司之印信,领其制度……刓敝则换给之。”《明史》“舆服四”载“明初宝玺十七。其大者曰'皇帝奉天之宝’,曰'皇帝之宝’,曰'皇帝行宝’……洪武元年欲制宝玺,有贾胡浮海献美玉,曰:'此出于阗,祖父相传,当为帝王宝玺。’乃命制为宝,不知十七宝中,此玉制何宝也。”嘉靖十八年,又新制七宝,有“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大明受命之宝”等,与国初宝玺共为御宝二十四枚,由尚宝司官掌管。

清人赵慎畛《榆巢杂识》“设铸印局汉官”记“复设礼部铸印局汉员外郎一员。乾隆二年例。”清代官印铸造实行双重审核制度,首为礼部,终为内阁。雍正元年定“镌给印信关防……铸造完日,礼部堂官验明,将监造官姓名,登记册籍。倘有银色不足,铜质不精,及字画不清,怠忽从事者,将监造官指参,交该部从重议处。”六年又谕:“向来铸造金银宝印,所用金银,皆有一定成色……嗣后著该部稽查验看……铸就之后,送内阁,著内阁学士阅看,再行颁发,并将铸印及颁发日期存案备查。”我在“犬肖形带钩印”一文中提到古人铸铜多在丙午日,“以其支干皆火也”,雍正在铸印程序上也很讲究时辰,他曾下谕:“印信乃一应事件凭据,不惟藩臬印信,即州县印信,亦属紧要。著礼部俟有数印,一同交与钦天监择吉铸给。钦此。”

那么清朝到民国时期的印铸局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手边恰好有陈庆余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我们可以通过陈老的字里行间一窥究竟。文章不单讲述了印铸局的故事,也饱含了老人对王府井大街的回忆。

我1913年出生在王府井大街的小甜水井胡同一所小四合院里。我的童年、青年以至少半个壮年,都是在这条大街度过的。我对这条街有着特殊的依恋之情,在我记忆的筛子里,留下了很多亲切、美好、令人留恋难忘的金沙。几十年来,每当我走到这条街上,特别是走到小甜水井和现在的经济日报社——早年的印铸局所在地的门前,我总要停步仁立片刻,众多往事和先父的音容笑貌,以及老人家给我讲过的一些轶事琐闻,便在眼帘里浮现,在耳边萦绕。事隔多年,有的记忆犹新,有的回忆起来却犹如雾中观花。我以为仅就自己尚能忆及的,把它介绍出来,供作研究这条街发展变化历史的参考,也是一件颇有意义而引以为幸的事。

在民国初年(1912年),这条街还是一条土路,那真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那时这里并不是十分热闹,更比不上当时人们常说的“东四、西单、鼓楼前”等几条街热闹。马路两侧的商店大多是平房,只有靠近南口东侧的长安大饭店,和西侧的印度力古洋行是楼房。各店的门脸儿,都按照各自经营的商品,装饰得各具特色。店堂、门前都收拾得干净、整齐。惟独三家煤铺(东侧两家、西侧一家)的门脸儿,两扇蒙着一层黑乎乎的煤尘的木门与门前的一片煤尘,显得与左邻右舍很不相称。这三家煤铺中,一家便是现在同陞和帽店的前身,一家是帅府园把口,现在蓝天服装店所在地,另一家是菜厂胡同把口清真寺的北侧。这三家煤铺在30年代初便随着这条街的发展变化被迁出了。此外,这条街上还有几家切面铺、羊肉床子和一家黑白铁铺,也早已撤去了。

当时这条大街的路灯,都是在六尺多高三寸左右粗的木杆的顶端装着个圆形的木托儿,木托上装着个亭子形的木框架,四周安上玻璃的灯罩,灯罩里放一盏煤油灯。每天傍晚,有专门负责点灯的工人,肩扛着一架小木梯,手提着油瓶和擦灯布,沿途点灯、添油、擦灯罩。次日黎明,又扛着梯子来熄灭。这条大街从北到南只有五六个路灯。在各条小胡同里,在胡同中间,住户的墙上,挂着一盏形状与路灯一样,但下面没有立杆的路灯,昏暗得根本看不清道路。街上各商号门前,有的挑挂着各式各样的纱灯或壁灯,也有的高悬着一两盏亮堂堂的汽灯。

大街北口和东华门大街东口、八面槽街南口的交叉处,当时叫“丁字街”。在靠近王府井大街北口偏西,当时公兴合油盐店门前,有一口官井。这口井两个井口,井台是用青四丁砖砌的,井台上竖着一丈多高的井架。井架横木中间,悬挂着一个滑车(俗称辘轳),滑车上缠绕着又粗又长的大麻绳,麻绳两端,各系着一个大柳罐。两个打水的工人,站在井台上,用手拉着大麻绳,一上一下交替地从井里往上打水,打上来的水,专门用来泼洒王府井、东华门、八面槽、金鱼胡同等几条街道。至于这几条街的商店和居民生活用水,则由大甜水井、小甜水井等处井窝子,按各自水道供应。

负责泼洒街道的清道失,每天早晨、中午两次按时从井里打上水来,倒在一个三尺来高、直径二尺上下的大木桶里。木桶里放着一把五尺来长。直径一寸左右的木柄,前端用铁丝捆扎着一个直径一尺左右的柳斗。俩人指着这个木桶,沿街泼酒,他们一斗水泼出去,洒落在地面上,呈扇面形,又匀称又美观,堪称一绝。

在王府井大街路西,纱帽胡同和梯子胡同中间有占地约一万六千平方米,房屋近百间,清末成立的印铸局,也是明代一座府第。在印铸局成立前,这里是光绪年间吏部官员延熙(镜臣)的住宅。宣统三年五月(1911年6月),经当时由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组成的皇族内阁会议决定,在内阁承宣厅下,设制诰、叙官、统计、印铸四局,先严陈钧(字景山,湖北黄陂人)经同乡至好、翰林院编修傅治芗(岳芬)伯父推荐,被任命为印铸局总办。当时先严在山西大学堂担任印刷工艺教习,早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从事印刷工艺工作多年。

印铸局成立后,每当开重要会议,清政府便派当时学部侍郎禁烟大臣宝熙(瑞臣,号沈盦)参加。

先严在奉旨筹备期间,先去英国购买机器设备,后又去上海商务印书馆,邀请技术人员。当时请来的有张国玺(江苏人、原商务印书馆副经理)、石庆和(原商务排字房工长)、魏永生(原商务铸字工长)、杨景秀(原商务机修工)、冯月祺(原商务排版工)、汪梓根(排版工)等。同时将院内住房,改建为印刷、铸字、排版、装订、机房等车间。该局设有文牍、庶务、发行等科室。

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于同年10月投入用铅字印制邸报(即官门钞)的工作。从此,逐渐结束了近千年木刻版的印刷。该局每日从内阁领取各项谕旨,京内外大员的奏折,以及官吏升迁调转、请假、销假等应发表的各项文件,汇编印成宫门钞,分发给当时设在宣武门琉璃厂南铁老鹳庙巷内的巨兴、巨恒、巨升、信义、合成、集文等六家报房,由他们雇用报夫,送投到各衙门、各大员府第及各大商号、钱铺,每月报费仅两吊钱。

当时报夫,多系山东人,身体健壮,一律穿着蓝布长衫,肩上搭着一条蓝布长袋,里面放着邸报。最早宫门钞由白报房负责,白报房便设在东华门外,他们从内阁领到宫门钞底稿后,雇些文员用毛笔抄写几百本,派人分别报送。那时报费,每月纹银一两二钱。由于价格太高,中、下级官吏及商民,无力订阅,于是政府才组建印铸局。印铸局成立后,除印刷、发行宫门钞外,还为朝廷铸造、镌刻朝廷及各大员的官印。一次,宣统的玉玺被掌印人不慎摔毁一个角,交印铸局修理,是先父亲手精心修补好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在袁世凯任大总统时,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印铸局改名为政治官报局,由俞文鼎(琴贻)任局长,先严被任命为荐任技正。俞文鼎系英国留学生,清末民初,他与康有为的女婿罗昌,为当时最出色的两位会英语的人物。在俞任职期间,袁政府为学习外国政府向各级文武官员颁发勋章以示奖励的做法,特派先严去比利时学习铸造技术。当时詹天佑先生也奉派去比利时参观铁路工程,先严乃与詹先生同时出国。此后俩人订交,归国后经常往来。先严学习归来后,政治官报局又改名为印铸局,并在局内设勋章科及铸造车间,开始铸造各种“嘉禾章”、“文虎章”等项勋章。嘉禾章是授给文官有功人员,文虎章是授给武官有功人员,各分一、二,三等,花纹、大小不同。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民国纪元为洪宪,印铸局特发专刊,一律用红色铅印,以示祝贺。次年(1916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声讨声中,被迫宣布撤销帝制,恢复民国纪元,仍称总统。不久袁即病故,改由黎元洪代理总统,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印铸局由郭则沄接任局长,先严仍任原职,又任命叶青贻为秘书,齐如山(即为梅兰芳编剧的剧作家)任文牍科长,李菊林为庶务科长,王亦秋为公报科长,魏永生为印刷科长。从此,政府公报大量发行,并发往外地。

在此期间,京汉铁路局在东单二条胡同内路南成立印刷所,该所首任所长包培斋请先严协助安装机器设备,并在工艺技术上给予指导。现在这个印刷所尚在。军阀混战期间,印铸局长屡经更换,叶青贻被任命为国务院参议兼印铸局顾问。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直系军阀内部,各派系展开争夺权利斗争时,印铸局一度停发职工工资。全局职工在叶青贻、胡茂生等人领导下,举行罢工,向国务院提出抗议,要求补发所欠工资,保证职工生活。后经国务院派人调解始得复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印铸局即告撤销。全部机器设备,由国民党机关报华北日报社接管,社长赵雨霖,编辑金城夫。该报除发行《华北日报〉》外,兼营印刷业务。

先严乃告辞退,原印铸局内经先严从上海商务印书馆聘请来的一些人员,便先后辞退,自己在北京开办私人印书局。如魏永生在和平门外虎坊桥,开设北京著名的京华印书局,石庆和先后在西长安街、西珠市口两地,开设庆记、达业印书局。他们为北京发展印书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华北日报社南迁,敌日在这里又办起武德报社。抗战胜利后,华北日报又迁回原址。北平解放,党中央在这里办起人民日报社,并于50年代拆除旧房建起新楼。抚今追昔,时代风云在我眼前电掣风驰,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像大海的波涛,在我胸中涌腾,新旧对比,有如朗朗晴空与如磐黑夜。

由此可见,印铸局随着历史的变迁其主要的只能也随之改变,愈到后期,也就愈来愈和印刷厂相重合了,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官印欣赏之明、清官印
清代官印
清朝时期,清代官印及相关制度概述,晚清官印造假类型分析
(1)[转载]印绶乃印信,为官家之信物身份标志
刘莎 | 清代四川西藏土司官印初探
晚清衙门公章科普:印章有多少种不同称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