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南堂
利玛窦,1552年生,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1582年被派往中国传教,他在中国传教二十八年,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利玛窦是最早到中国的传教士。位于前门西大街141号的宣武门天主堂是利玛窦在北京创建的第一所教堂。宣武门天主堂,也称:“南堂”。这里原来没有教堂;原是神宗皇帝批给来华的耶稣教士们居住的地方。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先在澳门、肇庆等地传教,1601年他来到北京,住在宣武门传教士住地。不久,利玛窦个人出资花了500两黄金买下了宣武门住处旁的一处院落,做为私人祀祷所。随着信徒增多,1605年,利玛窦将这里改建成教堂,但规模不大。教堂建成后,利玛窦在教堂内开办图书馆,并展示西方天文仪器、地球仪等,以此引起中国人对天主教的兴趣,当时教堂成了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载体。1610年利玛窦逝于北京,逝后,明万历皇帝破例让他葬在了北京西郊。1619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来中国传教,他先澳门、广东等地传教,于1623年来到北京。汤若望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才能深受朝廷的认可,1650年,由顺治清皇帝批地,汤若望神父将宣武门利玛窦盖的小教堂大规模扩建,建成了高20米的巴洛克式大教堂。圣堂长八丈,宽四丈四,四米高的铁十字架矗立在教堂顶端。还修建了传教士的住房,天文台、仪器馆、藏书楼等。教堂竣工后,汤若望神父立了两块石碑,一块是顺治皇帝御制碑,另一块是修堂记事碑,这两块古碑现还保存在教堂内。汤若望神父,在中国生活了47年,他是继利玛窦后最重要的来华耶稣会士之一。他知识渊博,精通天文、数理,著书立说。他深受顺治帝恩宠,顺治帝多次到天主教堂与汤若望促膝长谈,称他:“通微教师”,并赐匾:通微佳境”。1666年汤若望神父病世,康熙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接替他的是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南怀仁神父博学多才,他曾做过康熙帝的“老师”,给康熙讲授天文学、几何学等,将他的书翻译成滿文给康熙帝。颇受皇帝恩宠,曾跟随康熙皇帝南巡。他精通天文地理,北京古观象台的观象仪都是由南怀仁神父监制。康熙大帝两次亲临教堂看望南怀仁神父,并赐匾额。皇家极为重视宣武门天主教堂,雍正帝、乾隆帝均为天主堂拨款赐匾。南堂是北京城内第一座大教堂,四百多年间教堂因地震、失火、战乱等原因几毁几建。现在看到的宣武门的大教堂是光绪年间的1904年最后一次重建的。宣武门天主堂在1972年恢复宗教活动,1978年对外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看图说北京“南堂”和“北堂”
讲述北京|古老的宣武门天主教堂
信德网络版:为什么北京有东西南北四座教堂
博物志 | 南堂,北京最早的大教堂(大量老照片)
数说北京的教堂
收藏北京记忆(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