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刻刀世家(上)

现在说起刻刀来,很多年轻的一辈可能都不知道为何物了,我们小时候用铅笔就需要用刻刀来进行削尖,那时称作铅笔刀,这就是刻刀的一种,还有就是刻制剪纸的,再就是我们制作图章等用的,统称为刻刀。老北京的时候,专门做这个的很少,能将这种小玩意做出名号的就更少了,其中却有一家专门做出了名气,被称为“刻刀世家”。下面就通过他们的讲述来看看这个世家的经历吧。

我叫张凤鸣。我家做刻刀、镊子等手工业品,从我祖父起到我这一代,已经三代了。我家做的刻刀、镊子等,选料精良,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售价低廉,一百多年以来,深得用户的赞许。不仅一般的刻字手工业者喜欢用我们做的刻刀、镊子,而且著名的金石篆刻家齐白石等,也喜欢我们的刻刀。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我们为“刻刀张”。

刻刀张第一代

我祖父叫张正新,祖籍河北冀县,辈辈务农。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河北一带闹灾荒,颗粒无收。农民们为了生存,有的串村讨饭,有的外出逃荒。当时,我祖父只有15岁,为了生活,就同几个老乡结伴来到北京,经一个亲戚介绍,到一家小铁铺当学徒。这家小铁铺是做各种小刀、镊子的小手工业作坊。由于我祖父勤奋、肯干,学习刻苦,经过三年零一节的功夫,终于学到了一手的好手艺。出徒后,又帮了掌柜的几年工。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凑了几个钱,在前门外打磨厂中段路北,找了一间半小房,买了两个钻子,几把锤头,同两个小徒弟把这个小铁匠作坊干了起来。没有字号,就叫“张记小铁作坊”。

专门打造各种镊子和小刀,给各处刀剪铺送货。他们做的修脚刀和镊子,很受顾客的欢迎,尤其是姑娘出嫁时开脸用的小镊子,做工细,好使(旧时姑娘出嫁,要把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毛都拔掉,把眉毛拣整齐,这叫“开脸”)。因之,很多人称我祖父为“镊子张”。这时,有几个投机小商人,看我祖父做的镊子卖得快,他们就挂出“镊子张”的招牌,以假充真。当时在打磨厂就有四五家“镊子张”。“锤剪刀锥百炼钢,打磨厂内货精良。教人何处分真假,处处招牌镊子张”,这是清代同治年间(1872年)李静山在《增补都门杂咏》中记载的情况。

当时,各种书籍大多数是木版印制的。制木版需刻刀,制印章的刻字铺和做牌匾以及石工等也需刻刀和钻子。那时,刻刀很不好买。因为做刻刀麻烦费工,赚钱又少。所以,铁铺都不愿做。虽然有几家铁铺做刻刀,但质量很次,用起来,不是锛刃,就是卷刃。有些书铺看我祖父镊子和小刀做得好,他们就劝我祖父做刻刀试试。我祖父也看到做刻刀是个好买卖,所以就开始试制起刻刀来。

刻刀与镊子的原料不同,镊子用铁制成,而刻刀要用好钢制造才行。因之,做刻刀遇到的头一个困难是原材料问题。好钢到什么地方去找?当时最好的钢是库钢,又叫大条钢,这种钢只有清政府工部才有。这种钢是专为八旗兵和绿营兵打造兵器的官钢。我祖父到处寻找也找不到。没有好材料,哪能打造出好刻刀?正在苦于没办法的时候,有人对他说:“你是不是去废铁铺看看,他们那里也可能有。”在崇文门外茶食胡同,有几家废铁铺每天去东小市和西小市收买废铁,在店铺出售。我祖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茶食胡同废铁铺,出乎意料之外,库钢竟找到了。他同铁铺掌柜讲好,只要有这种钢,就给他留着。头一个困难解决了,第二个困难是怎样打造。

铁匠都知道,要想打出好刻刀,就得在炉火、锤打、蘸火上下功夫。刀刃爱卷,是钢软;爱锛,是钢太硬。经过他苦心钻研,反复试制,最后终于做出了第一把不锛、不卷的刻刀来。很快,这种刀就投入了生产。用户一致反映,刀子不锛不卷,经久耐用,货真价实。生产日渐兴旺。由于顾客不断来找,没有字号、很不方便。这样,才在光绪六年(1880年)挂出了“张顺兴刻刀铺”的牌子。从此,门市开始售货。为了提高产品信誉,开始在产品上打“不”字记号。这个“不”字是什么意思呢?

从产品上说,材料真实,做工认真,不骗人。从价格上说,价钱低廉,不欺人。由于我祖父生产的刻刀、镊子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没有几年,就取得了各地用户的信任。从东北的黑龙江到南方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用刻刀的顾客都慕名而来,成批成箱地买货。很快刻刀张生产的“不”字刻刀就四远驰名了。

刻刀张第二代

我父亲叫张德山,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他15岁时,跟祖父学手艺。但不幸的是父亲还未成人,祖父就因病去世了。父亲是个有志气的人,甭看他年岁小,但他在表哥何孟长的帮助下,学会了手艺。他不仅继承了父业,而且还扩大了营业额。这时店铺从一间半小房,扩充为前店后场的三间房屋。从业人员从三人增加到五六人。老产品小刀、镊子等还继续生产,但刻刀已成了“张顺兴”的主要产品了。北京顾客的订货都做下完,可是外省的顾客还不断地增加。虽然北京刻字铺很多,但刻刀用量都不大。大批要货的是法源寺、老二酉书店和荣宝斋等几家。

法源寺是北京的古寺庙,它设有印制佛经的印经所,自已刻版印制经卷。老二酉书店,在崇文门外打磨厂东段路北,是北京老书店之一,它们印制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都是自己刻版印刷,此外还要大量印制私塾、学馆的教学用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六言杂字》及学生学习书法用的红模子等。荣宝斋用刻刀的数量就更大了。除这几家大户外,那些金石篆刻家、雕刻象牙艺人等用量也不少。

我父亲经营“张顺兴”的这段时期,为我后来接手经办,扩大营业,提高产品质量,打下了基础。

刻刀张第三代

父亲为了使我能够接替刻刀张的技艺,使张家事业后继有人,在我身上确实下了一番苦心。在我学手艺以前,先让我上了三年私塾,后又专门练了两年的书法。目的是让我既会手艺,又会管理店铺。我15岁那年(1925年)开始学手艺。父亲对我要求很严,从下料、烘炉到锻、磨等全部生产过程,都要我学,还要学精。三伏天,父亲让我看烘炉、蘸火,不让学徒干,非让自己的儿子干这个苦活不可。现在想起来,当初要不是父亲要求那么严,我的本事怎能学会。

我的手艺学好后,父亲就要我兼管门市的业务。从我学手艺起直到年老退休,我始终没脱离过生产劳动。这样,为不断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们“张顺兴”的刻刀之所以在全国受到篆刻家的喜爱,一方面是我们干方百计提高刻刀质量,为篆刻家们提供了称心如意的工具;另一方面是齐白石等艺术家们对我们的指导和带助,为我们作了宣传。

提起和白石老人的交往,还要从他的弟子刘淑度女士说起。民国二十年(1931年)初春的一天下午,店里来了一位年约三十,衣着俭朴的女士,要买金石刻刀。她挑了几把就走了。过了三四天她又来了,一进门就高兴地说:“很好,你们的刻刀确实不错,真没想到!”这位就是刘淑度女士,她跟齐白石学篆刻,造诣颇深。白石老人对他这个女弟子也倍加赞赏。1931年齐白石在刘淑度女士印谱序言上写道:“从来技艺之精神,本属士夫,未闻女子而能及。门人刘淑度之刻印,初学汉法,常以印拓呈余,篆法刀工无儿女气,取古人之长,舍师法之短,殊闺阁特出也。”刘淑度女士也曾为鲁迅先生治过两枚名印。一枚是白文“鲁迅”,一枚是朱文“旅隼”。鲁迅生前十分喜爱这两枚印章,经常同时使用。

原来刘淑度同其他篆刻家一样,常为没有称心的刻刀而苦恼。画家没有好画笔,篆刻家没有好刻刀,对作品的创作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她到处寻求好刻刀。后经友人介绍,才找到张顺兴刻刀铺。从此以后,刘淑度就是“张顺兴”的常客了。一次她要我给她加细做几把好刻刀,并关照说:“这几把刻刀,是送给我的老师齐白石的。我老师的篆刻,学的是汉代的凿印。他刻前不打样,刻时不回刀。他如看中你的刻刀,你就不用到处推销了。我们这些学篆刻的人,都会登门相求的。”

我根据她的介绍,亲自为齐白石做了几把刻刀。齐老试刀后,高兴非常。没过几天,白石老人在刘淑度陪同下,乘车来到我们的小铁匠铺。见面时,白石老人称我为“凤鸣兄”,大有相识太晚之意。一个当代的大画家、大金石篆刻家、比我大四十多岁的老人,来到小店,这样称呼我,我真是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从此之后,我们之间不断地互相往来。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同里的传奇
老北京字號之刻刀张(图)
不用刻刀怎么刻印?这些篆刻家告诉您钥匙、钉子、修脚刀也可以治印!
学篆刻刀法,别急,先看这份“极简版”的刀法理论
​从镊子张到刻刀张——张顺兴
零基础学篆刻: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