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世凯家族故事
1958年一个漆黑的夜晚,河南项城袁阁村,一条人影悄无声息地来到村头的白玉阁,他推开阁楼大门后,点亮手上的马灯,把一叠宣纸放在地上用水喷湿,小心地贴到一块铁牌上,再拿起一把小毛刷子轻轻敲打……

这个人名叫袁家俊,是项城袁氏家族的第十五世孙。那天夜里,袁家俊一个人战战兢兢地在静夜里敲打一块铁牌,他也许并不知道,他这一举动,让袁氏家族的历史,又保存了一段浓墨重彩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块镌刻着袁氏家谱的铁牌,它的诞生,见证了袁氏家族第一次问鼎权力和荣誉顶峰的历史时期。

1874年,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从西北军营回到项城老家,给祖母郭老夫人过百岁大寿。

郭老夫人嫁给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之前,袁家只是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袁耀东中年病逝后,为了悉心栽培袁世凯的父亲袁树三和袁甲三等四兄弟,郭夫人甚至三番五次向娘家求助。

功夫不负有心人,1834年,袁甲三中了举人,次年中进士;十几年后袁甲三的儿子袁保恒也考中进士。

到袁世凯出生时,袁氏一家已成为中原远近闻名的大家族,袁家仅在项城购置土地就多达四五十公顷。此时的袁家上下有千余口人,本地和外省的袁姓,纷纷来认祖归宗。

这个时候袁家的精神核心人物,在外是袁甲三,在内是袁甲三的母亲郭老夫人。待到袁甲三病逝,儿子袁保恒成了袁氏家族新的顶梁柱。

前面说到袁保恒于1874年回项城省亲,给祖母过百岁大寿。他看到十五岁的袁世凯资质不错,为了培养家族人才,就将袁世凯带到北京读书,准备考取功名。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同时,袁保恒带头捐钱修建袁氏家庙,并铸造铁牌家谱。他特地请来闻名遐迩的锻铸巧匠,在空地上造炉炼铁,浇铸铁牌家谱。

铸好的铁牌家谱重约一吨,高90公分,厚5公分,宽2.8米,文字是工笔楷体,四周铭刻着“回”字形几何花纹。

铁牌家谱镶嵌在袁氏家祠的墙壁上,是项城袁家的镇宅之宝,堪称全世界独一无二,袁氏族人为此而倍感自豪,它也见证了项城袁氏第一次登上权力和荣誉高峰的历史。

袁氏家族历史上有两次登峰时期,第一次是袁甲三袁保恒时期,第二次是袁世凯时期。其中,尤其以袁世凯时期为最高峰。

1916年,袁世凯洪宪称帝失败后,袁家人成了过街老鼠,厄运一直紧紧跟随他们,这时的铁牌家谱反而成了一块耻辱的招牌。

1958年,人们开始大练钢铁,所有能被发现的废铜旧铁都进了土炉,铁牌家谱成了袁家人最揪心的对象。

就在7年前,因为袁氏家祠年久失修,袁家人从家祠个把铁牌家谱取下,移放到了村头白玉阁。这也就有了开头袁家俊黑夜里偷偷用宣纸拓印铁牌家谱一幕。

袁家俊拓印的家谱,成了袁氏族史中的珍稀文献。十多年后,年迈的袁家俊将一叠家谱拓片传给了侄子袁启领。

2007年年底,长春电视台来到项城袁阁村拍摄《袁世凯家族》,在袁启领的农家大院里,附近的袁姓村民聚集在一起,神情庄重严肃地盯着地上。

那是一张张一尺见方的纸片,几乎铺满了整个大院子,纸片上拓印着不同的文字和花纹,毫无疑问,那就是传说中的项城袁氏铁牌家谱,正是当年袁家俊冒着危险偷偷拓印下来的。

见证过项城袁氏两次登上权力和荣誉高峰的铁牌家谱,也见证了袁氏的衰落。值得袁家人庆幸的是,家谱最终保存了下来,继续见证着他们的世世代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州故事】14:袁世凯故事之袁寨的兴衰
【故事、旅游】 “粉 丝”、周口关帝庙
袁世凯曾祖母郭氏,袁氏家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成就显赫之家的女人
张永久的日志
袁世凯家族曾经有多牛?
“袁项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