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的房屋中介 拉房纤儿的

“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房屋中介这个营生不是现在才有的,过去北京就有,但是湮没了将近五十年的时间,叫拉房纤儿的

过去北京人口少,房子也没那么多,这种买卖交易也相对少,民国时期据统计在北京拉房纤儿的大概有一千人

《四世同堂》里的金三爷 就是一个典型的拉房纤儿的

清末民初北京城里有不少游手好闲的人,以拉房纤为生,专门吃买房、卖房的主儿。他们每天一早就提着鸟笼子到茶馆里一坐,沏壶小叶茶,神聊起来,借以得到些买、卖房的信息。

干这一行的必须能说会道,生意的成败全凭三寸不烂之舌。遇见卖房的,只要找他们一瞧,马上褒贬起来,什么“这房盖的不合格局”啦,“院子是个大刀把儿,不吉祥”啦,“地点太背”啦等等,说得一个大子儿不值,以便叫卖主儿少要一些钱,便于他去找主道。

拉房纤儿的

等到遇上买主儿,他们又换了一套词,说什么“这房可是正经八摆的好房,别看老点儿,可真正是老黄松木架,保您买过来就住,不用大修。”“您别看这胡同背点, 但安静啊,没有车马喧哗,再说,出了胡同就是大街,交通也挺方便嘛!”总之,千方百计让你买下这所房

当你犹豫不决时,他就会说:“听说他这房X x要买,您要有意,千万早下定钱,可别叫人给戗喽!”并且近一步说: “经我手介绍买卖房的多啦,像这样的好房,价钱又不太高的可不多见哪.... ”引诱买主儿从速拍板成交

在旧社会干这行也不容易,这种生活在底层的中间剥削者也是在竞争中求生存的。俗话说:“同行是冤家” ,他们之间既互相借助、利用,又互相排挤、拆台。因此,干这行的办事、说话都得留个心眼儿,还得有些招数,说白了,就是得善于在同行之间搞勾心斗角

例如:托他卖房,需要找买主儿时,绝对不轻易透露卖房的是谁,这房座落何处。因为一旦说出去,别人就会直接找卖房的主儿,把你甩了,当然,好处费就会被他独吞。他们之间互相借助也尽量控制人数,免得狼多肉少。不过一人独得或两、三个人独得的事太少了,一般成交一号买卖,至少要有三、五个人至七、八个人。至于大房,如王府宅第出卖时,高达百八十人。这里边还包括王府的仆人,所谓“门里头”的一份。那时有一段顺口溜: “十个纤,九个空,拉上一号就不轻。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旧时买卖房产成交时,新旧业主给拉纤的好处费,谓之“佣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成三破二”,就是买房的新业主拿出房价的3%;卖房的旧业主拿出房价的2%。这样,拉纤的就可以拿到房价的5%。这乃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从清末到解放前,任何人无一例外者。

另外,这5%佣金的分配还要分出大小份儿来,执笔写“卖字儿”、“倒字儿”的和出力较大的拿大份,次者拿小份儿。

道光廿三年租田文契

买卖成交后,他们就以中保人身份,与新、旧业主一同找个饭馆儿签署契约、过款。

这时,往往从他们中间找一位“秀才”执笔,先替旧业主给新业主写一张“白字儿”(卖字儿),连同“红契”(即“所有权状” )和蓝图一并交给新业主验收。

随后,再替新业主写一张所谓“倒字儿”给旧业主,承认交接手续已清,保证按期付足余款等项。新业主向旧业主付款后,这些拉纤的(中保人)便一一在“白字儿”和“倒字儿”上盖章画押。至此才完成了“使命”。

新旧业主为了感谢他们起见,便当场把房价5%的佣金给他们分了,最后,还要摆上“猪八样”或“花九件”的酒席,聚餐一顿。

解放后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深入,拉房纤的与社会上的其他牙行一样,纷纷转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拉纤一说随之成为历史名词了。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旧京~老北京的房屋中介--拉房纤儿的
买卖房须知
炒房者以业主名义卖房,定金托管中介,毁约被照判赔偿定金、中介费与律师费!
【钦州房产支招】“房”忽悠秘籍
听老爷子聊聊老北京的房屋中介——拉房纤儿的
卖房的忌讳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