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帝王庙的前世今生: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十七

小时候,坐公交车去动物园,总会经过阜成门内大街。其实,与动物园同处一线的,应该是西直门大街才对。但西直门内大街的道路极窄,并排行驶两辆大公交确实费劲。所以,大部分出城去的电汽车,都会选择走阜内大街——因为这里的街面宽阔。然而,在许多年后,当我看到一些关于北京城的老照片时,才猛然间地意识到——原来这阜内大街,之所以被拓得如此宽阔,首先乃是——拆掉了历代帝王庙临街的三座石桥、两座跨街的“景德”彩绘牌坊——之结果 。料想当年拆牌坊的人,也应觉得如此做法——有些“暴殄天物”吧。于是,才会想着将拆下来的所有构件都收藏起来。待长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又在展示大厅内重新搭建起来。只是可惜了,这牌坊再也回不到原地;而且,两座几近完好的高头大坊,其中之一也早已无存了。

当年经过此地,总觉得其门面太过显眼。而门口挂着的牌子,却是“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这让童年的我,印象颇有深刻。这么好的大院子,本该是个王爷府第才对,怎么会成了中学的?而能够来此读书者,想必也大都是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后来我得知,这159中,就是“文革”前的“女三中”。而再早以前,这所学校,曾名为“北平香山慈幼院女校”及“北平幼稚师范学院”。自从1931年校址迁到这里,至2003年为保护文物而“光荣撤出”。这所不折不扣的平民学校,曾经“鸠占鹊巢”般地入住了七十二年之久。当然,于清末民国时代,京城确实乃“庙多校少”之地。民众大部分都是文盲,所以“烧香、磕头、拜庙”者甚多。因此,近代名士熊希龄与大教育家陶行知一商量,决定筹措资金,把那时早已撂荒了的历代帝王庙给盘过来,改造成学校。据我的查证,在解放前后,京城内外的中小学校,大多数都是以——这种对庙宇宫观实行“土地改革”的形式,来取得办学用地的。

由于成为了“校产”,时间一长,对曾经的皇家祠堂之破坏,也就可想而知了。但“159中”还算仁慈,毕竟能为当初的庙堂保留下一个完整的框架。起码,庙门、戟门与大殿,尚未遭到改动。(这里的“戟门”,叫做景德崇圣门;而大殿,亦被称为崇圣殿。)

说到皇家“崇圣”,而且是要祭祀本朝以前的历代帝王。那么,首先摆在后辈子孙面前的,便是——究竟有哪些位帝王,值得让正统王朝供奉香火呢?此事,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城建造的早期帝王庙谈起。在明代以前, 前朝的帝王祭祀,是散落于各地的。而自明太祖开始,就把那些先辈的游魂们聚拢在了一起,并建庙祭拜。太祖爷还定下了国家级的入祭规范:“重一统,崇明君、弃昏君”。由此,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和元世祖,成了最早得食“冷猪肉”的十八位皇帝。这里面,屏除了秦始皇、汉武帝、晋武帝之类所谓“雄才大略”的帝王,从而反映出明初君臣的是非观念。

时隔未久,隋文帝也被加了进来。而列入其中的周文王(只守着殷商的臣节,却没有开创大周王朝)、唐高祖(由于受李世民篡改后的史书影响,认为其算不上唐帝国的缔造者)被清除了出去。然而,这番改动刚刚完成,历代帝王庙便失火了。紧接着,朱元璋手下的臣子们,开始议论纷纷,众人的意见大都一致——就是将此次灾祸的源头,认定为“因添置隋文帝的灵位而触怒了神灵”。于是,明太祖只好再行裁撤。

待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居然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根本没打算——要在新帝都中,另行建造一座帝王庙。皇帝若想起祭祀前朝之事来,要么就派人远抵南京帝庙,要么便同天地之祭放在一起。此种乱局,直到极重礼法的嘉靖帝在位时,才被终结。

1530年,嘉靖爷决定,将以往凑在一起进行的天、地、鬼祭祀,悉数分开。由圜丘坛来祭天,用方泽坛去祭地,而单独修建一座新的历代帝王庙,以祭奠前代祖宗。按说起来,这也算是嘉靖帝的一件“善举”了。但他恰于此时,正极度憎恶蒙古人(还为此挑起了鞑靼与明帝国之间的冲突)。由是,便将元世祖的灵位撤了下来。几百年后,乾隆帝曾就此评论道:此乃“置一统帝系于不问矣”。

等到顺治帝坐稳了北京城的1645年前后,由摄政王多尔衮做出决定,将已然成为前朝“祖宗”之朱元璋的牌位,从紫禁城东侧的太庙,迁移至帝王庙中来。由于满人的先辈乃女真民族,于是,多尔衮又把北方三朝的开拓之君(辽太祖阿保机、金太祖阿骨打、金世宗完颜雍、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牌位也立于帝王庙之内。又过了15年(1660年),亲政以后的顺治帝,另将商王太戊、武丁,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弘治皇帝)的牌位,一并添加了进来。

时光荏苒,又是62个春秋已去。待到顺治爷的儿子——大清康熙皇帝即将结束其漫长的执政生涯之际,或许是有感于“如何面对后世之评价”这一难题,康熙爷决定:要给历代君主的入祭标准(也就是能不能享受政府级别的祭祀费),划出 一道“红线”——“凡曾在位,除无道被试亡国之主外,皆应入庙祭祀”。按照这样的标准,至雍正帝登基之初,帝王庙中的先君牌位,一下子就增加了143个。当然,康熙皇帝的入祭“红线”,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玄烨就曾认为——“”有明天下,皆坏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愍帝(崇祯皇帝)即位,未尝不励精图治。明之亡,非愍帝之咎也”。于是乎,自明神宗起的三代帝君,都无法入祭。而吊死在煤山之上的崇祯帝,却于帝王庙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照此标准,没有得以祭祀的帝王,经我的推测,大致有如下这些:夏朝太康、夏桀,商纣王,周厉王、幽王,秦始皇、二世,东汉桓帝、灵帝、献帝,曹魏及东吴诸帝,蜀后主刘禅,西晋诸帝,十六国诸王,南朝梁帝,隋文帝、炀帝,武则天,唐中宗及僖宗以后诸帝,五代梁、晋、汉帝,北宋徽钦二宗,辽熙宗、海陵王,明代三帝(没有庙号的建文帝,与丧失皇位的景泰帝,反而能够入祭)。如果你能看得下来,便会察觉得出,大清帝君该是有着怎样的历史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靖祭拜历代帝王庙时,怒指着一个牌位说:赶紧给我搬走
祭祀帝王庙时,嘉靖突然指着一个牌位发飙:让他滚出去
帝王庙祭祀文化的是与非
无标题
北京阜内:“历代帝王庙”一观
历代帝王庙的入祀帝王有多少位?名将80位,为何给关羽单独建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