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大名,不易磨灭的时代烙印

日本历史上各个时代对大名的定义、资格认定不尽相同,相同之处在于无论是百家争雄的乱世还是暂时出现的缓和年代,他们作为不同的见证人和参与者,都以自身方式在史书中留下深刻烙印。

■ 带有菊花样式的家族纹章的盔甲。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1760~1849)的画作。

日本大名,不易磨灭的时代烙印

撰文、供图丨法国国立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Mus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

大名的由来

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后期,国家大量的土地、庄园或被赐予藤原氏等贵族,或被非法侵占,班田制从而瓦解(班田制系仿照中国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这些贵族生活奢靡,纵情享乐。他们将自家庄园及土地交予家臣打理。这些家臣并非普通家臣,他们通晓武艺,擅长骑射,平日里还充当贵族的打手,后来渐渐演变成为武士。


平安晚期,天皇退位实行院政,拉拢一些武士对抗贵族,抢夺土地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刑部卿平忠盛的儿子平清盛和河内源氏源义朝的第三子源赖朝,先后建立了平氏政权和镰仓幕府。平清盛作为日本首位掌握政权的武士,开启了武家政权的先河;而源赖朝更是创建了镰仓幕府,揭开了日本长达680年的幕府时代的历史。所谓幕府,是指由征夷大将军(俗称幕府将军)领导与统治的武家政权,有些类似于现代军政府,是日本特有国情下所产生的政治体制。而效忠平氏政权和镰仓幕府的武士,也得到了合法的土地,成为所谓的名主。

■ 一幅德川家康的画作。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也是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大名,就是由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是当时对拥有较大地域的领主的称呼,在西日本称为“庄屋”,九州则称为“肝煎”,他们都拥有大量私人土地。武力较强、领地较大达到数十村,甚至管辖一整个令制国的领主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有些势力范围广达数个令制国的大名被称作大大名,否则即为小名,全部大小领主可以合称为大小名。日本各时代对大名的资格确认、定义不尽相同,不过基本上都是指拥有一个较大地域的领主。

■ 国岛吉茂家族的盔甲。该大名为肥前国第四任佐贺藩领主。肥前藩是江户幕府时期的一个藩属地,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这套铠甲制作于1707年,使用了铁、合金、生漆、丝绸和皮革等材料,现为私人藏品。

令制国又称律令国,是古代日本在律令制下所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划。奈良时代就已开始实施,直至明治初期。令制国依照国力分为大国、上国、中国、小国,底下又分有郡,郡有三个级别,分别是大郡四十里,中郡二十里,小郡五里。一里为50户,故一郡最多2000户、最少250户,一般一个令制国内都有很多个郡。


令制国的行政机关称为“国衙”或“国厅”,以其为中心的都市称为“国府”或“府中”。现在日本人有时会以令制国的名称来称自己的故乡,因为比起日本现行行政区划,特别在关东以西地区,就算是划在同一都道府县,每个地方的风土民情还是会有所不同。

■ 毛利氏家族盔甲,约1860年,带有一文字三星纹的家族纹章。现为私人藏品。毛利氏是日本氏族,原姓大江。最初在越后国生活,后迁至安艺国。从国人成为大名,最兴盛的时代曾统领七国。在关原之战后,其领地只剩下长门国及周防国,此盔甲可能为长门国某位大名所用。

室町时期的守护代

1336年,足利尊氏为应对后醍醐天皇的南朝建立了北朝,建立室町幕府,从而开启了长达237年的室町时代(1336~1573)的序幕,而足利尊氏也是当时最高的指挥机构—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


在室町时代,大名都是由幕府任命,又称为“守护大名”。这个称谓的发音和现在并不太一样,辞书《节用集》中收录了“Taimei”与“Daimyo”两种发音。前者所指的是守护、大领主之意,而后者是指富人。到了战国时代,对大领主仍用前者称呼较多;17世纪初期,《日葡辞书》中依旧收录了两种念法,不过在语义上已无明确区别,两者都是大领主的意思,直至江户时代,才统一以“Daimyo”称呼大领主。

■ 江户时代的头盔,是用毛皮、生漆和丝绸所制。面具表情威严狰狞。

■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马头面具。主要材料为皮革、生漆和纸,现为私人藏品。


当时,守护大名在经济上掌控一个到数个分国的庄园与公领,以扩大守护领国的势力范围。对于地方武士,大名对他们的支配力则有限。大名掌握领地过大时,会任命家臣为“守护代”一职,协助他们掌管一部分分国。所谓“守护代”指的是日本武家体制下,令制国“守护”的代理职。他们多由数代侍奉同一位领主的重臣担任,他可通过代行守护的权限,将其领国内的武士组织化,更好地奠定他的权力基础。在经历了诸多武家上层内斗后,守护代获得实权掌控领国的现象已尤为普遍。

■ 武士图。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作品。

战国乱世中的大名

自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开始,整个社会便时有纷争,秩序混乱,层出不穷的政治阴谋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都在破坏着整个大局的平衡。1467年,也就是应仁元年,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长子足利义尚的诞生引发了继承风波,各方势力在此时的相互对立引发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混战,史称“应仁之乱”。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代一般就是指以应仁之乱为开始的、长达近两百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时期。

■ 一幅关于大阪夏之阵的画作。大阪夏之阵是大阪之役的一部分,大阪之役是江户时代早期江户幕府消灭丰臣家的战争,也是战国时期的最终战役。此为德川家康在检查对方武将木村重成的头颅,木村重成是丰臣家谱代家臣木村重兹之子。


应仁之乱后,“下克上”之风盛行,多数守护大名没落,小领主崛起。所谓下克上,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家臣消灭家主、下级代替上级、纷纷篡夺瓜分领土。这些崛起的新兴势力,和旧日贵族豪门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乱世中,一些势力稳固的守护代直接转型成为战国大名。


除了守护代,战国时期的大名还有以守护、国人和平民为名的其他三种。如之前所说,守护代以守护代之名揽权,实际已掌控领国。而“守护”是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时期所设置的武家职位,是令制国的军事指挥官和行政官。“国人”则从镰仓时代以来就很常见,在室町时代是地方豪主。他们在守护大名支配力衰退的地域,渐渐成为拥有自己城池的独立领主。和室町时代不同,只要达到能支配数郡到数国的势力,并能稳固支配和管理国人者,且职位为“城主格”以上的,就是战国大名,无须幕府任命。通常来说,和室町时代的守护大名相比,战国大名和室町将军等中央权力的差异在于:无论是否有守护公权,在国内都可拥有独自统一的权力。

■ 江户时代头盔及面具,由铁、生漆和头发所制。据说此头盔属于胁坂安治家族,胁坂安治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的武将及大名。

■ 一副江户时代的盔甲和头盔,主要材质是皮革、金属、生漆和丝绸。

后北条家是日本关东地方的氏族,原姓伊势,被称为小田原北条氏。这个家族在当时极为活跃,是最初的战国大名,也是天下统一之际最后的战国大名。伊势宗瑞,即北条早云(1432~1519),他原是京都御家人(御家人意指镰仓时代与幕府将军直接保持主从关系的武士),辞去职务后他到了东海地区大名今川氏的领地,因为帮助解决了今川家内部问题,获得了兴国寺城作为其领地。1495年,他夺取了大森氏小田原城,确立了家族的根据地。1516年,他又攻下新井城,将整个相模(相模国,又称相州、湘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统一,同年让位于长子北条氏纲。北条早云创立了家法《十七个条》,为当时大名所指定用于统治领国的法律规范—《分国法》的雏形。此后,北条家族消灭了不少传统守护代的势力,版图最大的时期,他们拥有相模、伊豆、武藏、下总和上野等地,以及一部分的下野、骏河、甲斐和常陆的领土,盛极一时。

■ 江户时代中期的头盔,颜色比较鲜明。是用铁、生漆和丝绸所制,现为私人藏品。

■ 江户时代的盔甲面具,制作精细,面具的表情栩栩如生。

■ 18至19世纪时期的面具。主要是由铁、生漆和丝绸所制,现为私人藏品。

除了北条氏家族,其他战国大名广泛分布于日本各方地域,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并称“战国三英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三人都对日本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区)的织田信长(1534~1582),是一位颇具才略的乱世霸主。他幼名吉法师,通称三郎,是活跃于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1568年至1582年间,织田信长推翻了足利家族长达200多年的统治,使持续了百年之久的混乱局面步入尾声。据史书记载,信长容貌俊秀,气度不凡。他极富前瞻性、思想开放,大量吸收新奇的南蛮知识,这在当时并不多见。虽是个好战之人,但他对自身要求严格、勤于修炼;虽略为傲慢,但不拘泥身份,一视同仁,率直坦诚;信长用人唯才,无论是贵族抑或贫民,只看重实力强弱。本能寺之变后,信长被心腹明智光秀所害,人们始终无法找到他的尸体。这位乱世枭雄的故事似乎更多了几分神秘色彩,所有这些掺杂在一起,后人似乎可以想见一位个性鲜明的战国霸主如何独负逸群之才。

■ 前田氏家族盔甲,现为私人藏品。前田氏是日本一个氏族,江户时代成为藩主。前田家族有不少战国时期的大名,其中前田玄以(1539~1602)是织田信长的家臣。

丰臣秀吉(1536~1598),原姓木下,是战国时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的一个农户家庭,身世并不显赫。据记载,他的长相被人形容为“猿面冠者”,就跟穿戴衣物的猿猴一样,可谓其貌不扬。1554年,秀吉成为织田信长的家仆,地位卑微,一开始信长也并不重用他。但在之后,他找寻机会获得信长赏识,逐步升为城主,开始招募家臣。本能寺之变后,秀吉以“为信长公报仇”之名,收拢信长旧日亲信击败明智光秀,趁机控制京都一带,和其他派系经分配后,获得明智光秀的旧领国丹波国及山城国、河内国。1583年,表面上是由于织田家继承人问题,但实则是派系权力斗争而引发的贱岳之战,终由秀吉取得胜利,他彻底掌握旧主信长的江山,奠定了一统日本的基础。秀吉在经贸方面的经验多承自织田信长,他发展南蛮贸易,以此振兴商业。利用控制都市及铸造货币等办法规范经济,以太阁检地、刀狩、人扫令(身份统制令)等政策用来确立税制,兵农分离,为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打下了稳定的基础。但到晚年,性格日渐暴虐的秀吉却做了很多失掉人心之事,他下令将茶师千利休和养子丰臣秀次赐死,发动侵略朝鲜半岛的战争等事件,颇受争议,家族也日益没落。

■ 松平容保家族的盔甲。松平容保是日本江户时代会津藩第九代藩主,曾任京都守护职。这套盔甲使用了初铁、鳐鱼皮革、黄鹿皮、生漆和丝绸等材料制作,有着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

德川幕府的崛兴

作为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幕府政权。


在关原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德川家康(1543~1616)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1603年,他在江户(即东京)创立德川幕府(即江户幕府)一直到1867年,末任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于明治天皇为止,德川家族的统治长达264年。

■ 位于日本木县的日光东照宫,建于1617年,是为了纪念江户幕府开创者德川家康的神社。


在其统治期间,天皇不过是被幕府架空及监控的傀儡,征夷大将军才是手握实权的控制者。将军所属领地的石高(石高是幕府时代用以表示土地生产力的一种制度,称石高制,举凡税贡、劳务、军役等对政府的义务皆依据石高的多寡来课征),在江户初年大致占有700万石。


江户时代初期政府规定,知行(武士可拥有一小块封地,称为知行地)一万石以上者便可称为大名;当时全日本有超过270家大名,在德川的统治体制下分为亲藩、谱代和外样三类。幕府统治必须完全由亲藩和谱代大名操控,外样大名无权参与。

■ 德川家康画像。

所谓亲藩大名,便是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藩领,其石高在江户初年大致占有260万石。亲藩大名中当属有“德川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藩最为重要。御三家制度由德川家康所创,其用意在于当将军家后继无人之时,以水户家作为大名继承人担任监督之职,而继承人则在纪伊、尾张两家产生,这也可理解为幕府将军继承权的三大旁系。在此后,第8代将军德川吉宗又让次子德川宗武创设了田安家、四子德川宗尹则创设了一桥家,之后的第9代将军德川家重又让次子德川重好成立了清水家,此后还确立了“御三卿”的体制,同样是作为继承人的选择,家格仅次于御三家,但没有自己的封地。实际上,他们的姓氏都是德川,田安、一桥和清水是取自于离其住宅所在地最近的江户城城门名称。

■ 19世纪中叶的弓道手套,皮革所制,现为私人藏品。弓道是日本传统的竞技运动,是由古代的弓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仪式化的运动。

■ 18世纪至19世纪带有旋风花纹的战袍,由羊毛和丝绸制作而成,现为私人藏品。


谱代大名即世袭的大名世家,地位仅次于亲藩大名,指的是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以前就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大将,他们中很多人自父辈、祖辈开始便侍奉德川家,有的则是关原之战之前愿意从属德川家的大名,实力雄厚。谱代大名的石高在江户初年大致占有670万石。他们大多位居幕府要职,社会地位颇高,虽手握大权,俸禄却不多。

而外样大名只是单纯的诸侯,是在关原之战中与德川为敌,后被迫臣服的大名,无论是亲密度还是忠诚度,都与德川家关系最不紧密。但他们大多财力雄厚,其石高在江户初年大致占有980万石。因分配的领土多在偏僻之地,锁国时期最容易与外势力结合,成为倒幕的主要势力。但由于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力,又常是幕府监控的对象,即使有心反抗,也少有成事。

■ 12世纪的头盔,主要是以铁、生漆和丝绸制成,现为私人藏品。

在德川家康实施的各种政策中,有关大名的政治安排最为重要。他效仿丰臣秀吉,将其统治奠基于各大名政治联合之上,容许大名在其藩内的自主权和世袭藩位,当然,前提是必须绝对效忠幕府。家康规定每一个藩只能有一座城堡,各大名亦要向他宣誓效忠。他严禁诸藩结盟,还派出大员巡视,以此确保各个大名能严守规矩。为了加强监控,德川家康还规定各大名之间联姻要事先征得幕府的同意。各大名还需捐助幕府各种宫室营造工程,日后象征权力中心的江户城便是其中的重点建设。不过,家康并未向大名征税,所以各藩的财政自主性较高,这也成为幕府权力的一大限制。

■ 江户时代后半期的军配扇,是用木头、生漆、银和织物所制,现为私人藏品(左图)。江户时代晚期的军配扇,是用木头、生漆、银和织物所制,现为私人藏品(右图)。

家康的孙子德川家光(1604~1651)是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他的贡献与其祖父不相上下。家光为了进一步扩大权力、削弱实力太强的大名,规定将军有没收大名领土的权力。他还正式定制“参觐交代”制度,要求所有大名在江户及其藩地建造居所,住满一年后可回藩内,再过一年再回江户,便于参拜将军。而大名回藩时,其亲属则要留在江户,实则达到了政治控制的目的。家光在位期间,德川政权的威望达到顶峰,得以维持数年政治安定。

纵观日本历史,封建统治下对大名的定义、资格认定不尽相同,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拥有自己大片的领地,是领地的主人。无论是群雄征伐的乱世还是暂时安宁的年月,他们作为不同时代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在不断演变中,以自身的各种方式于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 带有江户时代安藤氏家纹的武士盔甲,由钢和皮革薄片制成,涂抹黑色和金色漆,由丝绸带串联起来。安藤氏是地方上的土豪氏族,效力于德川氏。

>>> End <<<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8年0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栏】日本的大名到底是咋回事儿
日本江户幕府统治下的亲藩、谱代和外样大名有什么区别?
忍道、忍术、忍器?历史上真实的日本忍者是这样的
日本史话:从镰仓时代至江户时代,细说日本幕府法律如何发展?
奠定现代日本的德川时代
探索日本江户时代与近代化风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