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康疗7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自我康疗70: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太虚不虚,天空不空。虚气有形,空气有象。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气象万千。物体有形,气生气灭。天道运化,神秘莫测。神机妙算,气有常数。阴阳五行,气机升降。精存气立,气灭神亡。相生相克,循环往复。

    木火土金水,寒热湿燥风。四季更替有韵律,五运流转有五调,气息波动有节奏。轻重缓急阴阳平衡,气候循环有正声。起落沉浮阴阳失和,天气异常出杂音。内外表里天人相应,五脏气血脉象藏玄机。乐由心生,七窍七音阶,十二经脉十二律。五调宫商角徵羽,变奏合四一上工尺凡。金石土木,丝竹匏革,八音和鸣养心神。扶正祛邪,补虚泄实,损有余而补不足。五运六气相生相克,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道法自然,人法天道。文以载道,术以载道,艺以载道。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用。方法手段皆为术,法术万变而道不变。溯源中国大道认识论,探究阴阳五行方法论。不懂阴阳五行方法论,必是欺世盗名假中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尊道守正,外现为德。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尊术必失道,失道必失德。假仁假义不知常,违逆天道妄作凶。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自从“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再到“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和“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中国人就世代传承着大道文化精神基因。如果说,黄帝就是道法自然以正治国的老中医。那么,炎黄子孙也都应该是大道医术正宗传人。如果说,欺师灭祖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么,从文化教育启蒙开始,中国人就应熟读“黄老之学”大道文化经典,更应熟读《黄帝内经》。

    显然,我们学习和传承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未必都能够成为良医,也未必能创造出“大医治国”的千秋功业。但是,生为中国人却不懂“天人合一”的大道常理,整天又是怎样进行“传道受业解惑”呢?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万物生化始于气,神气布散才会产生形体,神气施布才能繁衍生育。神气终止形象就会改变,万物生化大道归一。

    凡是遇到五运被六气所克之年,相应的毛羽倮鱗介五虫,不育不孕现象就会更严重。六气司天在泉主治,各有不同的制约作用。岁运在中秉五行而立,万物都能够生化。在泉之气制约己所克者,司天之气就会制约岁气所克己者。司天之气制约五色,在泉之气制约形体。五虫繁衍盛衰,各随天地五运六气的相应变化。

    因此,就会有胎孕不育主治不全的现象,这是五运六气生化万物的常规,称为“中根”。在“中根”以外的生物,同样有五类五运六气的生化。这些生化现象,分别有臊焦香腥腐“五气”、有酸苦甘辛咸“五味”、有青赤黄白黑“五色”、有燥湿液坚软“五类”等等,皆有各随五运六气变化的“五宜”。

    根源于中者称为“神机”,主宰万物生化盛衰兴亡。神气消亡,生化机能就必然停止。根于外者称为“气立”,神气消亡生化机能就必然衰绝。五运六气变化各有所制,各有相克,各有相生,各有相成。古人有言:“不知当年五运六气的变化,不懂六气与岁运的异同,就没有资格谈论万物生化规律。”

    显而易见,因为黄帝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年了。我们只有反复研读《黄帝内经》,才能逐渐感悟其中的大道奥理。从大道文化认识论来看,古人把生物划分为“中根”和“中根”以外两大类。“中根”类有毛羽倮鱗介“五虫”,人类属于无毛无羽无鱗无甲壳的介倮虫类。“中根”以外类,则分别有臊焦香腥腐“五气”、有酸苦甘辛咸“五味”、有青赤黄白黑“五色”、有燥湿液坚软“五类”等等。

    那么,诸如新冠瘟疫细菌之类的病毒邪气,是否属于臊焦香腥腐“五气”呢?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运用阴阳五行方法论,中国大道医术完全能够祛除这类病毒邪气。而尊奉科学主义方法论的西医,可以运用先进技术设备对微生物进行精准分析,也可以研制出以毒攻毒的新疫苗和特效药,但却总是对眼前的瘟疫肆虐束手无策。中医能够让患者“糊里糊涂地活着”,西医则能够让患者“明明白白地死去”,这就体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静心解读和感悟《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原文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

  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

  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瞤瘈,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不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凋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软戾拘缓,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肢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瑟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复也,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霆。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凓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淫雨。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衍,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粃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瞀厥,其发欬喘,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徵,其病嚏咳鼽衂,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徵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彘鼠,藏气早至,乃生大寒。

  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官与正宫同。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疟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征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明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徵同。其收齐,其病痓,上徵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肢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坚成之纪,是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治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瑟,其变肃杀凋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上徵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流衍之纪,是谓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雰,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黅,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鳞倮,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

  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

  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欬嚏,鼽衂,鼻窒,疮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掣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衂,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火乃眚,)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

  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

  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

  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

  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

  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

  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

  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

  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

  帝曰:善!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宇宙太空辽阔无际,五运六气循环往复,盛衰变化气象万千,物极必反损益相随。请先生给我讲讲五行运气中为何会有平气?平气变化的纲纪又是什么?

  岐伯回答说:你的提问很高明啊!五行运气,包括木气、火气、土气、金气和水气。木气的平气称为“敷和”,德行温和兴旺,主政时令可以使万物生发。火气的平气称为“升明”,德行光明茂盛,主政时令可以使万物生长。土气的平气称为“备化”,德行淳厚沉稳,主政时令可以使万物生长形态丰满完备。金气的平气称为“审平”,德行肃杀清静,主政时令可以使万物成熟收敛。水气的平气称为“静顺”,德行严酷冷峻,主政时令可以使万物安顺归藏。

  黄帝问:五运平气不及会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木运平气不及称为“委和”,会使万物生发之气不足。火运平气不及称为“伏明”,会使万物黯然失色。土运平气不及称为“卑监”,会使万物萎靡不振。金运平气不及称为“从革”,会使万物松懈涣散。水运平气不仅称为“涸流”,会使万物干燥枯萎。

  黄帝又问:五运平气太过会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木运平气太过称为“发生”,会使万物提前生发。火运平气太过称为“赫曦”,会使万物焦灼如焚。土运平气太过称为“敦阜”,会使万物潮湿溃败。金运平气太过称为“坚成”,有着强硬之气,会使万物干硬坚固。水运平气太过称为“流行”,有溢满之气,会使万物游离不定。

  黄帝问:五运平气、不及和太过变化各有纲纪,请问都有哪些征候?

  岐伯回答说:你问得真细致啊!

  木运平气之纪,就称为“敷和”之年。木气德行泽被四方,阳气舒畅,阴气散布,使五行运气生化均衡平和。木气正直,德行温柔,生化作用能使草木曲直自由伸展,促使万物生长繁荣。木气类似于草木,主政表现为发散,气候表现为温和,主时令表现为风。木气应人体五脏在肝脏。金克木,肝脏畏惧清凉的金气。肝脏开窍于目,所以肝主目。木气应五谷为麻,应五果为李,供养果实的果核。木气应时令为春季,应五虫为毛虫,应五畜为犬,应五色为苍青色。木气滋养人体的筋脉,发病就表现为筋脉里急而胀满。木气应五味为酸,应五音调式为角,应物体表现为中坚,应五行成数为八。

  火运平气之纪,称为“升明”之年。火气正阳主政,德行施布四方,使五行气化平衡发展。火气上升,德行急躁,

生化作用表现为焦躁灼热,促使草木生长繁茂。火气类似于火,主政表现为光明显耀,气候表现为炎暑,主时令表现为热。火气应人体五脏在心脏。水克火,心脏畏惧寒冷的水气。心脏开窍于舌,所以心主舌。火气应五谷为麦,应五果为杏,供养果实的果络。火气应时令为夏季,应五虫为羽虫,应五畜为马,应五色为赤色。火气滋养人体的血液,发病就表现为肌肉掣动而抽搐。火气应五味为苦,应五音调式为徵,应人体表现为脉络,应五行生数为七。

  土运平气之纪,称为“备化”之年。土气调协天地运化均衡安定,德行流布四方,使五行运气都能够协同发挥作用。土气平和,德行温顺,生化作用能使高下相形,使万物成长充实丰满。土气类似于土,主政表现为沉稳安静,气候表现为濡湿蒸热,时令表现为湿。土气应人体五脏在脾脏。木克土,脾脏畏惧温凉的木风。脾脏开窍于口,所以脾主口。土气应五谷为稷谷,应五果为枣,应果实为果肉。土气应时令为长夏,应五虫为倮虫,应五畜为牛,应五色为黄色。土气滋养人体的肌肉,发病就表现为痞塞。土气应五味为甘,应五音调式为宫,应人体表现为肌肤,应五行生数为五。

  金运平气之纪,就称为“审平”之年。金气收敛不争夺,肃杀不侵犯,使五行运气都能得到宣畅清明。金气洁净,德行刚强,生化作用能使草木成熟散落,使万物结实收敛。金气类似于金,主政表现为刚劲严肃,气候表现为清静凉爽,主时令表现为燥。应人体五脏在肺脏。火克金,肺脏畏惧燥热的火气。肺脏开窍于鼻,所以肺主鼻。金气应五谷为稻,应五果为桃,供养果实的果壳,金气应时令为秋季,应五虫为介虫,应五畜为鸡,应五色为白色。金气滋养人体的皮毛,发病就表现为咳嗽。金气应五味为辛辣味,应五音调式为商,应物体表现为坚固,应五行成数为九。

  水运平气之纪,称为“静顺”之年。水气藏污纳垢不伤害万物,德行表现为甘居下位,使五行运气都能够得到协调统一。水气明净,德行谦和,滋润四方,能使万物凝练坚硬。水气类似于水,主政表现为流动不息,气候表现为严寒冷凝,主时令表现寒。水气应人体五脏在肾脏。土克水,肾脏畏惧潮湿的土气。肾脏开窍于二阴,所以肾主二阴。水气应五谷为豆,应五果为栗,供养果实的果汁。水气应时令为冬季,应五虫为鳞虫,应五畜为猪,应五色为黑色。水气滋养人体的骨髓,发病就表现为厥症。水气应五味为咸,应五音调式为羽,应物体表现为濡润,应五行成数为六。

  因此,木气生发万物而不杀戮,火气生长万物而不惩罚,土气成化万物而不控制,金气收敛万物而不伤害,水气藏纳万物而不抑制,这就称为五行运气的平气。

  木运“委和”之纪,称为“胜生”之年。金克木,使春季木运生发之气不能主政,异常变化之气张扬,夏季生长之气不均衡,秋季收敛之气时令提前,就会有凉雨频降,风吹云卷,草木繁荣延迟,枝干枯萎凋落,万物皮肉内充外表华秀。木气收敛,使万物拘束不能伸展。人体产生的病变,就会表现为身体运动感觉筋络拘挛无力和惊骇等症状。木气不足应人体五脏,病变会出现在肝脏。

    木气不足应五果为枣和李,会影响果实的果核和果壳成熟。受影响的五谷为稷和稻,产生的五味变化为酸味和辛辣味,产生的五色变化为白色和苍青色,受影响的五畜为犬和鸡,受影响的五虫为毛虫和介虫。金克木,产生的异常天气为雾露寒冷,产生的异常声音变化为五音调式角和商,引发的人体病变表现为抽搐、暴怒和恐惧等症状,这些都是金气克制木气的气候异变结果。

    因此,声音变化的五音调式,少角就应该变为商,上角就应该变为正角,上商就应该变为正商。人体就会产生四肢萎弱、痈肿、疮疡、甘甜味生虫等病症,这就是金气风邪损伤肝脏木气所致。这时,五音调式上宫就应该变为正宫。春季会出现萧瑟肃杀景象,到了夏季则会出现火热蒸腾天气,灾变应五行变数为三。所谓流火天气反复出现,主治物候表现为飞虫、蛆虫和雉,异常气象表现为雷霆。

  火运“伏明”之纪,称为“胜长”之年。水克火,使夏季火运生长之气不能宣泄,反见水运归藏之气布散,金运收敛之气擅自主政,时令变化僵持阻滞,阴寒清天气常现,暑热火气衰薄。万物虽能承土运生化,却不能正常生长,果实成熟迟缓,遇到金运收敛生化时令就已经早衰,阳气屈伏,蛰虫早藏。火气郁结,发作时必然暴躁。天气躁动起伏,就会使人体产生情绪喜怒无常的病变,发病时表现为疼痛症状。火气不足应人体五脏,病变会出现在心脏。

    火气不足应五果为栗和桃,会影响果实的果络和果汁成熟。受影响的五谷为豆和稻,产生的五味变化为苦和咸,产生的五色变化为玄色和丹色,受影响的五畜为马和猪,受影响的五虫为羽虫和鳞虫。水克火,产生的异常天气为冰雪霜寒,产生的异常声音变化为五音调式徵和羽,引发的人体病变表现为神志昏乱、悲哀和健忘等症状,这些都是水气克制火气的气候异变结果。

    因此,声音变化的五音调式,少徵就应该变为少羽,上商就应该变为正商。水湿邪气侵害人体,就会损伤心脏火气。水克火,就会产生阴凝惨淡、寒风凛冽的异常天气,导致暴雨频发。灾变应五行变数为九,兆示突降暴雨倾泻如注、雷霆震惊、乌云蔽日、阴雨连绵。

  土运“卑监”之纪,称为“减化”之年。木克土,使长夏土运成长生化之气不能行令,木运生发之气独旺,成长之气被整顿,阴雨衍生不绝,金运收敛之气平和,风寒并起,草木异常繁荣秀美,却是华而不实,成熟的果实只是中空的粃谷。土气流散,使万物过于沉静安定。气候异常变动,就会使人体产生疮疡、流脓、溃烂和痈肿等病变,发病时表现为水气运行阻滞症状。土气不足应人体五脏,病变会出现在脾脏。

    土气不足应五果为李和栗,会影响果实的果汁和果核成熟。受影响的五谷为豆和麻,产生的五味变化为酸味和甘甜味,产生的五色变化为苍青色和黄色,受影响的五畜为牛和犬,受影响的五虫为倮虫和毛虫。木克土,产生的异常天气为风吹云飞摧枯拉朽,产生的异常声音变化为五音调式宫和角,引发的人体病变表现为胀满和痞塞不通等症状。这些都是木气克制土气的气候异变结果。

    因此,声音变化的五音调式,少宫就应该变为少角,上宫就应该变为正宫,上角就应该变为正角。人体就会产生飧泄病变,这就是木运风邪损伤脾脏土气所致。木克土,金克木,就会产生风振云飘的异常天气,导致草木枝干枯萎凋落,灾变会从中土波及四面八方,兆示灾害败折猛于虎狼,清冷金气将会显现,木运主政生发必会遭到克制。

  金运“从革”之纪,称为“折收”之年。火克金,使秋季收敛之气时令延迟,夏季生长之气张扬,长夏成长之气生化合德,暑热火气主政得以宣泄,导致万物异常繁盛。火气张扬,生化作用表现为躁动冒进,人体产生的病变会表现为咳嗽、失音、眼花和昏厥等症状,发病时就会咳嗽气喘。金气不足应人体五脏,病变就会出现在肺脏。

    金气不足应五果为李和杏,会影响果实的果壳和果络成熟。受影响的五谷为麻和麦,产生的五味变化为苦味和辛辣味,产生的五色变化为白色和朱红色,受影响的五畜为鸡和羊,受影响的五虫为介虫和羽虫。火克金,就会产生光耀灼热的异常气象。产生的异常声音变化为五音调式为商和徵,引发的人体病变表现为喷嚏、咳嗽、鼻塞流涕和流鼻血等症状,这些都是火气克制金气的气候异变结果。

    因此,声音变化的五音调式,少商就应该变为少徵,上商就应该变为正商,上角就应该变为正角。人体产生的病变,就是火气热邪损伤肺脏金气所致。火克金,水克火,就会产生烈日炎炎的异常天气,引发冰雪霜雹灾害,灾变应五行变数为七。物候表现为鳞虫、伏虫、猪和鼠行为异常,兆示冬藏之气会提早到来,必将出现大寒天气。

  水运“涸流”之纪,称为“反阳”之年。土克水,使冬季归藏之气不能行令,水运生化之气不能昌盛,长夏成长之气宣泄,蛰虫迟迟不能伏藏,土壤潮润使泉水减少,草木枝条异常繁茂,万物荣华秀丽丰满昌盛。土气凝滞,浸湿渗泄,就会使人体产生身体僵硬活动不灵的病变,发病时就会表现为毛发干燥枯槁症状。水气不足应人体五脏,就会在肾脏出现病变。

    水气不足应五果为枣和杏,会影响果实的果汁和果肉成熟。受影响的五谷为黍和稷,产生的五味变化为甘甜味和咸味,产生的五色变化为黄色和黑色,受影响的五畜为猪和牛,受影响的五虫为鳞虫和倮虫。土克水,木克土,产生的异常气象为沙尘暴和雾霾。产生的异常声音变化为五音调式羽和宫,引发的人体病变会表现为痿症、厥逆、大小便不通,这些都是土气克制水气的气候异变结果。

    因此,声音变化的五音调式,少羽就应该变为少宫,上宫就应该变为正宫。人体产生的病变,就是湿邪土气损伤肾脏水气所致。土克水,就会产生尘埃蔽日和暴风骤雨的异常天气,造成风暴摧折倒拔草木的灾害,灾变应五行变数为一。物候表现为毛虫、狐和貉行为异常,兆示气候异变不能归藏。

  所以说,五行运气不足之时,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不招自来,暴虐任性毫无德行。盛极必衰,造成的灾祸又殃及自身。暴虐轻微者,因果报应就必然轻微。暴虐严重者,因果报应则必然严重。这种物极必反柔弱克强的循环往复,就是五行运气变化的常规。

  木运“发生”之纪,称为“启陈”之年。木克土,使夏季土气疏松虚薄,苍青草木之气过盛,阳气和畅布化,阴气随之而动,生发之气清淳运化,使得万物欣欣向荣。木气德行秀美,主政表现为发散,主时令表现为舒展畅达。木运过盛的气候异变,会使人体产生眩晕和巅顶部疾病。木气布德能使万物生发兴旺,异常变化则会产生狂风大作摧拔的灾害天气。

    气候异变,应五谷为麻和稻,应五畜为鸡和犬,应五果为李和桃,应五色为青、黄和白三色,应五味为酸、甘甜和辛辣味,应时令为春季气象。会使人体经络的足厥阴经和少阳经产生病变,应人体五脏表现在肝脏和脾脏。应五虫为毛虫和介虫,应物体表现为内外坚硬,引发的人体病变表现为易怒症状。这时,声音变化的五音调式,太角就应该变为上商。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木气过盛,就会导致人体火气上逆,产生气逆和吐泻病症。木运失德,就会招来金运收敛之气的报复。秋季收敛之气凄厉劲急,甚至会产生肃杀景象。清冷寒气袭来,草木枯萎凋零。风邪侵害人体,就会损伤肝脏。

  火运“赫曦”之纪,称为“蕃茂”之年。火克金,使秋季阴气内化滞留,阳气荣光外溢,夏季炎暑火气施布运化,使得万物繁荣昌盛。火气运化生长,德行表现为高升,主政表现为躁动,主时令表现为明亮显耀。火气过盛的气候异变,会产生炎热烧灼肆意侵扰。火气德行正常,能使暑热郁积宣泄蒸发。火气异变,则会产生烈日炎炎焦灼沸腾的灾害天气。

    气候异变,应五谷为麦和豆,应五畜为羊和猪,应五果为杏和栗,应五色为赤、白和黑三色,应五味为苦、咸和辛辣三味,应时令为夏季气象。会使人体经脉的手少阴经、太阳经、厥阴经和少阳经产生病变,应人体五脏表现在心脏和肺脏。应五虫为羽虫和鳞虫,应物体表现在脉络和津液。引发的人体病变表现为神志异常、嬉笑不休、疟疾、疮疡、失血、发狂和目赤红肿等症状。这时,上羽就应该变为正徵。火克金,水克火。秋季收敛之气行令,人体就会产生痉挛病症,这是节气延迟所致。火气主政过于暴烈,就会招来水运归藏之气的报复。冬季会经常出现阴凝惨淡的气象,甚至会产生寒冷的雨水霜雹天气。风邪侵害人体,就会损伤心脏。

  土运“敦阜”之纪,称为“广化”之年。土气过盛,德行益显清淳沉静,使草木顺势生长丰盈,至阴之气充实于内,万物形态运化生成。土运太过,尘埃雾霾烟云朦胧,阴郁笼罩大地山川,经常会有暴雨发生,从而导致湿气僭越主政,燥气被迫避让。土气运化圆满,主政表现为沉稳安静,行令表现为周密完备,异变则形成濡湿郁积,使大地柔润松软,进而引发疾风暴雨、雷霆震动、山崩堤溃等灾害。

    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土气过盛产生的灾变,应五谷为稷和麻,应五畜为牛和犬,应五果为枣和李,应五色为黄色、黑色和青色,应五味为咸味和酸味,应时令为长夏季节。会使人体经脉的足太阴经和阳明经产生病变,应五脏表现在脾脏和肾脏。应五虫为倮虫和毛虫,会影响五果的果肉和果核成熟。引发的人体病变,会表现为腹中胀满和四肢沉重举动困难等症状。气候异常变化,则会引发风暴突起。风邪侵害人体,就会损伤伤于脾脏。

  金运“坚成”之际,称为“收引”之年。金运过盛,天气洁净,地气清明,阳气随着阴气生化。水生木,木生火,燥气僭越主政,催化万物成熟,秋季收敛之气笼罩大地,使长夏成长之气不能运化。金运燥气生成,德行表现为削伐,主政表现为肃杀,行令表现锐利凄切。气候异常变动,会使人体突然发生折伤、疮疡、皮肤病变。金运德行正常,会表现为雾露萧瑟。气候异常变化,则会产生肃杀凋零景象。

    金运过盛产生的灾变,应五谷为稻和黍,应五畜为鸡和马,应五果为桃和杏,应五色为白色、青色和丹色,应五味为酸味、苦味和辛辣味,应时令为秋季气象。会引发人体经脉的手太阴经和阳明经病变,应人体五脏表现在肺脏和肝脏。应五虫为介虫和羽虫,会影响万物生长的皮壳和筋络。引发人体的病变,会表现为气喘、渴饮、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时,声音变化的五音调式,上徵就应该变为正商。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运燥气过盛,夏季生长之气不能正常行令,引发的人体病变就会表现为咳嗽症状。气候异常突变,高大的树木不能生长繁荣,嫩草幼芽纷纷枯萎。夏季生长之气郁积爆发,则会重现流火炎热天气,草木就会干枯焦灼。风邪侵害人体,就会损伤肺脏。

  水运“流衍”之纪,称为“封藏”之年。水运过盛,寒气主治万物变化,天寒地冻严冰凝固,冬季归藏之气主政,长夏生长之气不能行令。水运寒气德行表现为凛冽坚强,主政表现为严肃清静,行令表现为流动浇灌。水运过盛的气候异变,就会表现为漂浮、倾泻、喷发涌流、溢满泛滥。德行异变,则会表现为阴凝惨烈、寒气逼人。

    水生木,木生火,水克火,土克水。气候异常变化,就会产生冰雪霜雹灾害。应五谷为豆和稷,应五畜为猪和牛,应五果为栗和枣,应五色为黑色、黄色和朱红色,应五味为咸味、苦味和甘甜味,应时令为冬季气象。会使人体经脉的足少阴经和太阳经产生病变,应五脏表现在肾脏和心脏。

应五虫为鳞虫和倮虫,会使万物濡润盈满。引发的人体病变,就会表现为腹部胀满。水运寒气过盛,火运热气不能生化。物极必反,土运生长之气就会爆发,导致天昏地暗气流交变,经常会有大雨突降。风邪侵害人体,就会损伤肾脏。

  因此,古人曾说:“主政者行令丧失天道玄德,恃强凌弱横施暴虐,就会招致相克者的打击报复。主政者行令恪守天道常理,抑强扶弱普施大仁大义,即便是相克者也都能够归化融入大同社会。”

  黄帝问:西北方向天气不足,北方寒冷西方清凉。东南方向地气不满,南方炎热而东方温暖。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气无形,势有象。气有阴阳,势有高下,都有太过与不及的差异。高阳下阴,左阳右阴,南阳北阴,东阳西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万物负阴抱阳,气象变化冲气以为和。天地五行运化,气流周行循环。有无相生,高下相形,难易相成,这是大道常理。

    东南方属阳,阳气积聚有余即为太过。盈满则亏,阳精必然就会下降。南方天气炎热,逆时针转向东方就会变为温暖。西北方属阴,阴气积聚有余亦为太过。物极必反,阴精就必然会上升。北方天气寒冷,逆时针转向西方就会变为清凉。

    因此,地势有高低,气候有寒热。地势高,天气就寒凉。地势低,天气就温热。天人相应,生长在西北寒凉地带的人,经常会出现腹内胀满病症。生长在东南温热地带的人,则经常会出现肌肤疮疡病症。通泄疗法可以消除胀满病症,发汗疗法则可以消除疮疡病症。这就是根据人体腠理开闭的常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损有余而补不足,扶正祛邪抑强扶弱各有所异罢了。

    黄帝追问:地势高低会怎样影响人的寿命呢?

    岐伯回答说:阴精上升,供养人的寿命。阳精下降,折损人的寿命。福祸相依前后相随,阴阳易变高下相形,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人体产生了阴阳失衡的病变,又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西北方的地气发散,天气就会寒冷。东南方的地气收敛,天气就会温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称为同病异治。古人有言:“气寒气凉,就必须治寒凉症,用水化疗法便可以治愈。气温气热,则必须治温热症。只有增强患者自身的正气,才能祛除病变邪气。治病治本,就必须调节气血循环,以实现内外表里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失衡导致邪气虚火过盛,则必须泄实补虚反其道而行之。

    黄帝说:明白了!请先生再讲讲,既然天人相应,那么生长在同样一个地方的人们,寿命长短却各有差异。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高下差异,地势使然。地势崇高的地方,阴气主治。地势低的地方,阳气主治。先天因素造成低处阳气过盛,后天因素则形成高处阴气过盛。这是地理常规,也是影响人们寿命长短人的生化之道。

  黄帝问:生长在高低不同地方的人们,寿命长短会有怎样的差异呢?

  岐伯回答说:地势高的地方,寒凉阴气益寿。地势低的地方,温热阳气折寿。地形大小不同,就会有益寿折寿的程度差异。地势高地形大,益寿程度就更高。地势低地形小,折寿程度则更高。因此,治疗人的疾病,就不行懂得天道地理。五行运化相克相生,阴阳易变交替循环。气有先后,人有寿夭,生化有期。懂得了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判断人的气形变化和寿命长短了。

    黄帝说:明白了!有人长年不生病,外界四季气候变化,他体内的五脏精气却不相应发生作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天气变化有常道,人能够使自身气血循环顺应天道地理法则。

  黄帝说:恳请先生给我详细讲讲!

    岐伯回答说: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火气下临大地,人体肺脏金气上应于天,白金寒气开始发生作用。火克金,金克木,草木遭受灾害,烈日炎炎焦灼似火,白金寒气经受折损消耗,火气太过导致暑热盛行,引发人体产生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流鼻血、鼻塞不通、疮疡、寒热和浮肿等病症。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必然导致寒热风盛行,天空沙尘飞扬,引发人体产生心痛、胃脘痛、厥逆和胸鬲阻塞等病症,征兆为暴虐迅猛。

  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白金燥气下临大地,人体肝脏木气应天,苍青木气开始发生作用。金克木,木克土,土地必受灾害,经常会有凄沧清冷大风天气,大树摧折百草枯萎,引发人体产生胁痛、目赤、眩晕、抖动颤栗、筋脉拘挛不能久立等病症。阳明司天则少阴明火在泉,必然会产生热风暴天气,导致地气暑热蒸腾,使人体阳气郁积引发小便异常、寒热交变生疟和心痛等病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气盛行,草木枯槁,导致寒冬季节流水不结冰,蛰虫不能归藏。

    太阳寒水司天之年,黑水寒气下临大地,人体心脏火气应天,火气显耀明亮,赤火热气开始发生作用。水克火,火克金。赤火热气盛行,人体肺脏金气必然产生病变。经常会出现寒冷清凉天气,寒气太过导致流水冰冻。人体心脏火气受到抑制,就会引发心热烦闷、咽喉干燥、渴饮、鼻涕、打喷嚏、情绪悲喜无常、打呵欠等病症。热气妄行,必然招来寒气报复,就会经常出现寒霜天气,引发人体产生健忘和心痛等病症。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金生水,火生土。土地受到滋润,水气丰盈,寒气袭来就会阴化形成水湿气。寒冷湿气会给万物带来灾变,使人体产生水饮内滞、腹中胀满、食欲不振、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不通、浮肿、背部生痈等病症。

  厥阴风木司天之年,苍青木气下临大地,人体脾脏土气应天,黄色土气兴隆导致湿气开始发生作用。木克土,土克水,就必然产生灾害天气。气候异变,就会引发人体产生身体沉重、肌肉枯萎、食欲不振、口败无味等病症。宇宙太空异常风气盛行,云海翻滚万物动摇,引发人体产生目眩和耳鸣病变。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木生火,火生土。火气横行暴虐,大地暑热盛行,引发人体产生大热、消瘦、大小便带血等病变。在冬季时节,蛰虫不能归藏,流水不能结冰,征候表现为灾变迅疾。

    少阴明火司天之年,赤热火气下临大地,人体肺脏金气应天,白金寒气开始发生作用。火克金,金克木,草木就必然遭受灾害,引发人体产生气喘、呕吐、寒热、打喷嚏、流鼻涕、流鼻血、鼻塞不通等病变。暑热盛行,甚至会使人体产生疮疡和高热病变。暑热炎炎焦灼似火,铄金熔石。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火生土,土生金,使得大地干燥清净,寒凉凄沧天气经常出现,引发人体产生胁痛和叹息等病变。肃杀金气行令,也会使草木发生病变。

  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温湿土气下临大地,人体肾脏水气应天,黑水寒气开始发生作用。土克水,水克火,必然产生沙尘雾霾和暴雨灾害,引发人体产生胸闷、阳痿、精气大衰、肾脏功能衰竭等病变。这时,患者就会出现腰臀部疼痛、转动不便和厥逆等症状。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土生金,金生水。地气凝滞闭藏,随之出现大寒天气,蛰虫就会提前伏藏,引发人体产生心下痞塞和胸痛病变。寒气盛行,导致大地冻裂,水凝坚冰。引发人体产生少腹疼痛,常常妨害饮食等病症。肾脏水气上乘肺脏金气,少腹疼痛停止。肾脏水气增多,则会使患者口觉咸味,这是肾水下泄减少所致。

  黄帝问:在同一年中,有的动物能怀胎孕育产子,有的却不能怀孕,五运六气主治不能全面惠顾,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五运六气与五虫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制约关系。如果五运六气与某种动物五行运气相同,这种动物的生育能力就会强盛。如果不同,生育能力就会衰退。这是天道地理常规,也是这是万物生化的常理。

  譬如,每逢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少阳相火在泉。木生火,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木克土,金克木。毛虫受天气抑制,处于安静状态。羽虫能够生育产子,介虫不能生成。如果厥阴在泉,毛虫能够生育,倮虫遭受损耗,羽虫则不能生育。

  少阴明火司天之年,阳明燥金在泉,羽虫受天气抑制,处于安静状态。介虫能够生育,毛虫不能生成。如果少阴在泉,羽虫能够生育,介虫遭受损耗不能生育。

  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太阳寒水在泉,倮虫受天气抑制,处于安静状态。鳞虫能够生育,羽虫不能生成。如果太阴在泉,倮虫能够生育,鳞虫不能生成。

  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厥阴风木在泉,羽虫受天气抑制,处于安静状态。毛虫能够生育,倮虫不能生成。如果少阳相火在泉,羽虫能够生育,介虫遭受损耗,毛虫不能生成。

  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少阴明火在泉,介虫受天气抑制,处于安静状态。羽虫能够生育,介虫不得生成。如果阳明在泉,介虫能够生育,毛虫遭受损耗,羽虫不能生成。

  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鳞虫受天气抑制,处于安静状态。倮虫能够生育。如果太阳在泉,鳞虫遭受损耗,倮虫不能生成。

    凡是遇到五运被六气所克之年,相应的毛羽倮鱗介五虫,不育不孕现象就会更严重。因此,六气司天在泉主治,各有不同的制约作用。岁运在中秉五行而立,万物都能够生化。在泉之气制约自己所克者,司天之气就会制约岁气所克己者。司天之气制约五色,在泉之气制约形体。五虫繁衍盛衰,各随天地五运六气的相应变化。因此,就会有胎孕不育主治不全的现象,这是五运六气生化万物的常规,称为“中根”。在中根以外的生物,同样有五类五运六气的生化。这些生化现象,分别有臊焦香腥腐“五气”、有酸苦甘辛咸“五味”、有青赤黄白黑“五色”、有燥湿液坚软“五类”等等,皆有各随五运六气变化的“五宜”。

    黄帝追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根源于中者称为“神机”,主宰万物生化盛衰兴亡。神气消亡,生化机能就必然停止。根于外者称为“气立”,神气消亡生化机能就必然衰绝。因此,五运六气变化各有所制,各有相克,各有相生,各有相成。古人有言:“不知当年五运六气的变化,不懂六气与岁运的异同,就没有资格谈论万物生化规律。”

  黄帝说:万物生化始于气,神气布散才会产生形体,神气施布才能繁衍生育。神气终止形象就会改变,万物生化大道归一。然而,五谷资生五味,生化有厚有薄,成熟有少有多,开始和结果也各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受到在泉之气控制所致,并不是司天之气没有生化。没有司天之气,万物皆不能生化。没有在泉之气,万物也皆不能生长。

    黄帝说:请先生再给我详细讲讲。

  岐伯回答说:寒热燥湿,五行运气的生化作用各有不同。

    譬如,少阳相火在泉,寒毒病邪就不能产生。人体五脏的肺脏属金,应五味的辛辣味。肺脏属木,心脏属火。木生火,火克金,应五味的苦酸味,应五谷类的苍青色和丹红色。

  阳明燥金在泉,湿毒病邪就不能产生。人体五脏的肝脏属木,应五味的酸味,会产生湿气。肺脏属金,心脏属火,脾脏属土。木生火,土生金,金克木,应五味的甘甜味、辛辣味和苦味,应五谷类的丹红色和素色。

  太阳寒水在泉,热毒病邪就不能产生。人体五脏的心脏属火,应五味的苦味。肺脏属金,脾脏属土,肾脏属水。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应五味的淡咸味,应五谷类的黄色和黑色。

  厥阴风木在泉,清毒病邪就不能产生。人体五脏的脾脏属土,应五味的甘甜味。肝脏属木,心脏属火。木克土,火生土,木生火,应五味的酸味和苦味,应五谷类的苍青色和赤红色。运化专一,气味纯正。

  少阴明火在泉,寒毒病邪就不能产生。人体五脏的肺脏属金,应五味的辛辣味,应五色的白色。心脏属火,脾脏属土。土生金,火克金,应五味的苦味、甘甜味和辛辣味,应五谷类的白色和丹红色。

  太阴湿土在泉,燥毒病邪就不能产生。人体五脏的肾脏属水,应五味的咸味,应五色的黑色。脾脏属土,肾脏属水,肺脏属金。土生金,金生水,土克水,应五味的甘甜味和咸味,应五谷类的黄色和黑色。气化淳厚,咸味内守,土气专精生化金气辛辣味,湿土居中央四方皆治。

  古人有言:“治疗司天在泉上下之气不足的病变,要用补法进行顺治。调治司天在泉上下之气有余的病变,要用泄法进行逆治。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是根据内外表里寒热盛衰变化规律进行调治。”

  先人也曾说:“无论是上取下取,还是内取外取,都必须探求病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于身强可以承受剧毒猛药的患者,就可施用厚味猛药。对于不能承受剧毒猛药的患者,则必须施用薄味药物。”

  对于病气相反的患者,病在上则治其下,病在下则治其上,病在中则治其四旁。治热病则温服寒药,治寒病则凉服热药,治温病则冷服凉药,治清冷病则热服温药。用消法通积滞,用削法攻坚积,用吐法治上实,用补法治虚症,用泻法治实症。沉疴新病,都必须遵循这些治疗法则。

  黄帝问:如果患者病在内,不实也不坚硬,而且时聚时散,这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得真仔细啊!如果患者体内没有积滞,就应该在五脏探求病因。虚症用补法,先用药物祛除邪气,然后采用膳食康疗法进行调养,在用流水洗涤疗法调和内外表里气血循环,就可以使患者彻底痊愈。

  黄帝问:有毒和无毒的药物,有一定的服用规则吗?

  岐伯回答说:疾病有旧有新,处方有大有小。药物有毒无毒,当然有适宜的服用常规。用剧毒猛药治病,祛病十分之六,就不可再服。用普通有毒药物治病,祛病十分之七,就不可再服。用微毒药物治病,祛病十分之八,就不可再服。无毒药物治病,祛病十分之九,也不可再服。停止服药后,继续用五谷、五畜、五果、五蔬进行膳食康疗调养,就可以使患者康复。

    切记!绝不可以过度治疗。否则,就必然损伤患者自身正气。如果发现病邪未尽,再继续用上述方法治疗。必须首先准确判断当年的五运六气,不可违逆天人相应的法则。不可用补法治实症加重实症,不可用泄法治虚症加重虚症,不可制造折损患者寿命的后遗症。不可误补邪气,不可误泄正气,不可草菅人命!

  黄帝说:久病不愈的患者,气机已经调顺,身体却依旧不能康复。或是疾病已经祛除,形体则依然瘦弱。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

  岐伯回答说:你的提问太高明了,真是圣人之问啊!天道运化不可替代,四时变化规律不可违背。如果患者经络已经畅通,气血循环已经均衡,要恢复其不足的正气,使其变得跟平常人一样,就必须遵循养生之道调和身心,安神静气以待天时,慎守真气避免损耗。持之以恒,患者的形体就可以丰满,生机神气便可以得到长久,这就是圣王的养生法宝。因此,《大要》有言:“不可用人工替代天道运化,不可违背四时节气循环规律,必须用养生康疗法调和身心,安神静气以待生机恢复。”

  黄帝说:先生讲得非常全面非常透彻!点赞!

解读启示

    2020年伊始,我国就迎来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全民阻击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已取得了“武汉战役”的初步胜利,全国已经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总体战的持久战阶段。目前,这场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尚未结束,引发的全球震荡还正出现新的变化。

    不管是从病毒来源的复杂性来看,还是从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来看,这场疫情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已经超过了一场世界大战。以此为标志,全球化旧秩序即将成为历史,新时代的帷幕也将逐渐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途在哪里?中国能否引领世界新时代的前进方向?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历史抉择和现实拷问。

    历史偶然中总有其必然,没有硝烟的战争更甚于刀枪杀戮。美国政客的“甩锅”和西方主流舆论“疫情索赔”的叫嚣,就唤醒了中国人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庚子赔款”的痛苦记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新冠疫情面前不堪一击,又彻底暴露了“普世价值”和现代科学先进技术的真相。这就让中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西方文化,也不得不认真思考西方科技工业文明发展道路以外的新选择。

    自从“鸦片贸易战争”以来,就发生了长达百年的“中西医之争”。在这场“学术之争”的背后,则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殖民侵略的顽强抗争。“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让讲科学的西方文化在华夏大地登堂入室。当西医在中国医疗药品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时,在中国发展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就被贴上了“不科学”标签。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中国文化讲天道公理,西方文化讲科学真理。然而,中医讲道理,能够战胜新冠狂魔。西医讲科学,却被新冠病毒打得丢盔卸甲。讲道理的认识论与讲科学的方法论,实践论层面的实用效果已经高下立现。

    只有上升到认识论层面,我们才能发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讲道理,就会有“天人合一”的系统性认识论和“阴阳五行说”方法论。西医讲科学,就必然会形成“神形分离”的碎片化单边思维和技术性方法论,而根本上升不到“天人合一”的系统性认识论高度。由此形成的西方文化知识体系,便是学科细分隔行如隔山的碎片化专业技术知识。

    只有穿越“上下五千年”历史迷雾,我们才能发现“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而跳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价值观多元化“学术之争”。讲道理的中医文化,正是产生于五千年前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才是中国文化薪火相传的根脉。因此,在数千年间,中国的农耕生态文明,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以来,特别是自英国“羊吃人”圈地运动的“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世界就更加难以摆脱“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科技创新供给侧“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了需求端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而且制造出了社会老龄化危机和人口负增长危机,甚至酿成了气候生态环境危机的愈演愈烈。直至这场全球化新冠疫情危机,便是人类“不知常妄作凶”的福祸相随。

    道化阴阳,正邪善恶道不同。道为术之本,正道法术可以造福人类。术为道之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违背天道自然法则,邪道妖法魔术就会毒害人类。用先进科技制造细菌生化武器,科学技术就变成了妖法魔术。用先进科技改变微生物遗传基因,就会毒害微生物的自然生态系统。用先进科技改变粮食种子遗传基因,就会毒害人类食物供应链的自然生态系统。用先进科技发展“化工农业”,就会毒害水源、土壤和空气的正常生态系统。这种讲科学的工业文明发展道路,怎能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即便是恢复中医在卫生领域的主体地位,也只能挽救更多已经染病的患者生命,却不能根治地球生态大系统的病变。只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农耕生态文明,才是挽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所在。回归大道文化根脉,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发展自然生态经济,这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摒弃“唯GDP论”的西方科技工业文明发展道路,开创生态文明发展新路,也应该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使命。

    “华胥古国”的华胥氏陵在陕西,黄帝陵和炎帝陵在陕西,秦皇汉武的陵墓在陕西。这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有着“上下五千年”大道文化的薪火相传。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里的黄土地上孕育出了华夏农耕生态文明。“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五千年前的农历历法“24节气”,就是以关中气候为基准形成的。遥望秦岭楼观台老子传道福地,就会使人想起“百家争鸣”的诸子经典。从《黄帝内经》到老子的《道德经》,至今依然给我们传递着“黄老之学”大道遗音。

     “梦回汉唐”,千年弹指一挥间。每个炎黄子孙的身上,都世代传承着大同社会的大道文化基因。反帝反封建反礼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把马列主义传进了中国。国际共产主义新文化与中国大同社会古老文化的思想碰撞,就孕育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在井冈山度过“摇篮”时期,再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终于落脚到陕西的黄土地。在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在这里形成了照亮东方世界的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想当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陕西爆发的“西安事变”,再次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同时使革命圣地延安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地,又是解放战争的出发地。大同社会的大道文化传统、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延安精神”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跨越千年时空在三秦大地交会传承。这是历史之幸,也是中华民族之幸。

    巍巍秦岭,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是华夏神州的龙脉,是中国的自然生态屏障,更是中国大道文化世代传承的精神标识。“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部署,直到“四个全面”和“四个自信”,都有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联系,也同样有着“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脉源。

    当前,全球化生态环境危机的恶性循环,已经兆示了五百年西方科技工业文明的穷途末路。“上下五千年”连续承传的中国大道文化复兴,必将开创出现代农耕生态文明发展新路。西方科技创新导致的全球化新冠疫情灾难,更增强了我们探索现代农耕生态文明发展新路的紧迫感。

    然而,西方科技文明“天人分离”单边思维的百年“西学东渐”,却使我们很难回归“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根脉,甚至还会导致“五位一体”碎片化的“认真贯彻执行”。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常态化疫情防控总体战的持久战角度考虑,加快探索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新路的步伐。“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有首先恢复中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才能确保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自身安全,也才能肩负起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大道文化复兴,需要从每个人扶正祛邪的自我拯救和自我康疗做起。

    为此,我们接下来的同步静心养神疗程,就是继续研修和解读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问·五常政大论 第七十 注解
黄帝内经白话文68---70
张其成解读内经运气七篇
中华医药十大奇书之:《黄帝内经》素问篇(四)·【西汉】佚名 撰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