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看待网络上泛滥的砚测试
userphoto

2024.01.10 湖北

关注

近日有朋友留言,谈论一些平台、直播间有关测试砚的话题。现代社会,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力强。这些海量信息,好的坏的都有,信息引导如果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读者就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若是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可能就是错误的信息,进而造成不良的影响,对读者有误导性。

在一些平台、直播间里,用地方砚种测试研墨时,动辄号称自己的地方砚石超越了端歙,甚至直接说超越了端老坑、歙罗纹坑眉纹坑等优质坑口。我们暂且先不对这些武断的言论进行否定,而是先来谈谈测试砚的一些基本规则。

首先,无论端砚还是歙砚,它们本身的坑口就众多,研墨时下、发墨能力参差不齐(参阅《不要被名号忽悠(一) | 端砚》)。如果用田忌赛马的方式进行测试,拿地方砚种砚里最佳的部分与端、歙二线坑口的普通砚进行对比测试,前者有可能会胜出。于是有人就以此得出结论,某某砚种胜过端歙。而这样的结论显然是片面的武断的。我们在比较砚的时候,首先要看对比的具体对象,而不能泛泛地谈一个大类名称,因为一个大类里差别也很大。比如,老坑与宋坑都是端砚,但两者有巨大的差别。 

其二,研墨条件是否相同。一鉴斋测试砚做对比,都是在尽量相同的环境下进行。如测试砚,会使用同一锭墨,或同一批墨锭,且最好是存放十年以上的陈墨。因为几年内的新墨,每年会有相对较大的变化。测试时要有相似的温度,比如在温度较低的环境里下墨会偏慢,发墨也需更多的时间。温度较高时则反之。同时,能影响研墨效果的还有研墨手法、用水量、研磨圈数等。如果没有相似的环境、条件,单纯对比某一参数,是没意义的。

其三,对下墨、发墨概念是否理解到位。下墨,是墨锭在砚堂慢慢研磨,研下细微墨锭炭胶混合颗粒的过程。不是快速锉下大的炭胶混合颗粒就是下墨。曾经看到过某网红画家、“收藏家”视频,称要下墨快,可以在砚堂上用刻刀多划点划痕,增加摩擦力。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不是研墨,是锉墨。锉墨用砚岂不太麻烦?还不如直接用锉刀或砂轮来得更快。发墨是炭胶颗粒在研墨及醒墨过程,胶溶于水,炭颗粒均匀悬浮于水中的过程。锉墨确实很快,由于颗粒大,很难有发墨过程。(参阅《砚之发墨》、《下发墨俱佳与下墨佳的区别》、《择砚 | “下发俱佳”一词已经用烂》)

类似还有在玻璃上研墨的表演,这应该属于哗众取宠或者说是行为艺术。只要墨的胶性较轻,也是可以在玻璃上磨的。只要是个物体,总有一定的摩擦力。但这与我们谈论的“下墨”就没太大关系了,更没有实用意义。



其四,锋芒问题。砚的下发墨能力取决于砚的锋芒,有些砚有锋芒,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退锋的问题。因此,长久使用,是否容易退锋,也是评价砚的一个重要角度。(参阅《砚之锋芒》)

写在最后,一个人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其人生经验的限制。因此,测试者的认知有高有低,这和他们接触或者使用器物的范围种类经验都有很大关系。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每个人摸索到的部位都不同,就不能以自己摸到的来代表大象。对待事物,我们要有一种全知观全面地了解后,再来作分析比较,才不会以偏概全,局限狭隘,甚至是得出错误结论。比如,如果端砚上三坑中的佳品、歙砚几个老坑口中的佳品都没有接触过,或是对它们的认知不足,在测试端歙的其他坑口或地方砚种时,得出下、发墨“俱佳”的结论就值得商榷了。

因此,任何测试、评论,初学者都应多学习了解后再作决定,所谓兼听则明。同时,自己一定要有好的标准器,它是你的正确方向,哪怕是很小的一块砚石都行。否则用错了标准器,就是南辕北辙。因此,不要听忽悠,实践才能出真知。

相关过往文章参考:

 想知道如何研墨吗?‍

 砚之发墨

 下发墨俱佳与下墨佳的区别

 择砚 | “下发俱佳”一词已经用烂

 冬月研墨

 不要被名号忽悠(一) | 端砚

 砚之锋芒

 寻一方良砚

 零基础小白  如何寻佳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砚如玉」你所不知道的砚,砚台知识系统整理
寻一方良砚
斧柯山冷门旧坑端砚测评(原创)
抚玉阁藏砚分享赏析试墨记之一
话说端砚(二)
四大名砚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