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钩沉:曾经叫国际马路——和平大街

​      


                      和平大街

                文字华峰  编辑张黎明

 现实的和平大街,是沈阳南北向的畅通路。同时和平大街又具有街路的安全性、公正性、有效性、包容性和宜人性等综合要素的要求,是一条标准的城市景观路。然而翻开和平大街的历史,这条街路又是一条让中华民族时刻警醒的路。因为帝国主义的贪婪、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人民的抗争、新中国成立后的自豪,都在这条街路上充分体现着。和平大街,完全是由耻辱的“国际大马路”发展过来的。

 和平大街的形成背景,是19世纪末中国主权开始丧失,帝国主义入侵沈阳开始的时期。1898年,沙俄政府根据不平等的《东省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利用修筑南满铁路之机,在沈阳古城西郊侵占6平方公里的地,形成了“铁道用地”,和平大街就是当年“铁道用地”的东界。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接收了沙俄在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其一切附属权。将“铁道用地”改为“满铁附属地”。1907年,日本规划“满铁附属地”内的街路,建设他们殖民地上“新市街”。以铁路大街(胜利大街)为西起点向东排,和平大街被列这“东五条路”。

1908年奉天商埠局开始在商埠地内规划建设新街路,从边墙向西排,排到和平大街恰好是第九条路,于是称之为“九经路”,街路中间设立了界桩。于是形成了界桩西边叫“东五条路”,界桩东边叫“九经路”的局面,最初折中取名为“协和大街”。当时出版的“奉天省城地图”上就标注着“协和大街”。“协和”在《书·尧典》有“协和万邦”之说,日本用“协和”二字来命名街路名称,显然是为了掩盖他们的侵略行为。后又改称“国际马路”,明确说明街西边“满铁附属地”与街东面的“奉天商埠地”是中日两国的界线。显然这是告诉人们,“满铁附属地”是日本的“领土”,中国人不许侵犯的,这就是典型的殖民地行径。

  最初的和平大街非常短,是一条典型的“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的“断头路”。1907年日本侵略者建成的“东五条街”的街路,仅是北起现在的北七马路,南到中山公园南侧,全长1400米左右,整个街路是土路。

1917年,日本人将“东五条街”向北修到昭德大街(中山路)时,将土路改为石子路。191911日,日本殖民者擅自将奉天火车站(沈阳站)附近33条街道的名称改用日本名称。将东五条街分为三段,北段由“北七条街”至“北四条街”,命名为“信侬町”;中段由“北四条街”至“沈阳大街”(中华路),命名为“雾岛町”;南段由“沈阳大街”至公园预留地(中山公园)南侧,命名为“雪见町”。商埠地内仍称之为“九经路”。而“北七条街”改为“北七条通”,“北四条街”改为“北四条通”,“沈阳大街”改为“千代田通”,公园预留地改为“千代田公园”。这样擅自更改的行为在军阀混战时期,竟然被默许了。1919年春季,日本侵略者开始在这条街中间的界内植树,用树取代界桩,逐渐使这条路形成一个绿化带。1922年春,奉天商埠局也在这条街栽植树木,树的间距为5米,使“满铁附属地”与“奉天商埠地”的界街标志十分明显。

 侵略者的扩张野心是从来都是膨胀的,“满铁附属地”内原来掠夺的土地面积束缚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他们以蚕食的方式,扩张着“满铁附属地”的面积。从1907年开始,日本人在商埠地正界西侧“十间房”地区。即现在的北七马路以北,市府大路以南,南京街两侧,遂川街附近,共埋设12个标桩,强占民地165.79亩,相当于0.11平方公里。从此和平大街开始向南北两边延伸。1925年,在商埠地的范围内,现在和平大街辽宁省委一带,又强行购买了1.72平方公里的土地,使附属地的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和平大街向南自然延伸到现在的南五马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沈阳城。921日,日本人直接将沈阳市政公所改为“奉天市政公所”,将沈阳市改回“奉天市”。1932年,又将雪见町(和平大街)向南延伸,在与平安通(民主路)交汇处,修建了一个占地面积为18521平方米广场,广场处于雪见町(和平大街)与高千穗通(新华街)、平安通(民主路)相交处。平安通通往的方向是东方,也就是日本的方向,所以日本人称这个广场为“朝日广场”(和平广场)。

1990年和平广场(和平大街)

   和平大街的街路被南北延伸后,日本开始在街路的两侧进行建设。1935年在现在的中共辽宁省委所在地,建设了奉天朝日高等女学校;辽宁省委对面是由朝鲜财阀金昌镐在“九一八”事变后建设的“兴农合作社”;在现在的和平区马路湾两侧建的奉天贸易会馆(现在的马路湾书店);立花印刷厂(后来的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旧址);和平大街南段东侧修建了“满洲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院”(今沈阳市传染病院)等等。

 奉天军阀、商人也在和平大街两侧建有一些建筑。著名的有1922年由商人董世德(外号董六)与张作霖的五姨太张寿懿(寿夫人)联合建的正善堂公所,占地2000平方米,共分三层殿,前殿为土地,中殿是关公塑像,后殿是弥勒佛塑像。正门外旗杆分左右,石狮列两旁。院内有石碑多座,碑面的石刻多为记载对这个公所有贡献的人的名字。正善堂公所北侧的文化清真寺。现在八一公园南侧是由法国神甫于经卫主教在1937年建设奉天天主教堂康宁分会等。

  据1942年出版的《奉天商工兴信录》中记载,信浓町(和平大街南段)就有20多家日资企业。满洲二见商会、二见饮料株式会社、满洲杉山煖房株式会社、海老泽洋行、日新商会、奉天电气土木工事株式会社、三鼓洋行奉天支店、西川商工业株式会社、若素制药株式会社、东亚精版印刷株式会社等。向南满铁株式会社的11栋住宅区。这样和平大街在当时已经成为了混合着殖民文化、宗教文化和封建文化的街路。

 19349月,奉天市政公所与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合作翻修“商埠地”与“附属地”中间的“国际马路”。把道路的中间的界树,建成绿化分车道,两侧有车行道和人行道。使其形成两块板平道路。彻底模糊了“商埠地”与“附属地”的界线。193641日,日本又将商埠局完全并入到伪市政公署内,“商埠地”内的土地所有权也完全归属于伪奉天市政公署管理,“奉天商埠地”和商埠局宣告结束。

1937121日,日本在“满铁附属地”内宣布所谓的“废除治外法权”,由伪市公署接管“满铁附属地”。从表面上看“满铁附属地”已经不存在了,所有土路和街路都交给“伪满洲国”,实际上整个奉天市(沈阳)都划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范畴。193811日,《奉天市区条例》公布,将“商埠地”和“满铁附属地”两个地区合并成为以一个区,区名直接以日本大和民族来命名为“大和区”。从此“协和大街”、“国际马路”都从奉天市文件中消失了,取代的完全是“信侬町”、“雾岛町”、“雪见町”等日本名字。此时“雪见町”已经延伸至南十条通(南十马路),并且从南十条通到浑河大坝这片区域内也有了满铁的街路的规划。

 1945年“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入了沈阳,恢复沈阳市名称。1010日成立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11月中旬沈阳市内重新改划为11个区,将大和区更名为和平区,敷岛区更名为北市区,朝日区更名为南市区。1127日,国民党政府接收沈阳。1946422日将千代田公园改为中山公园。194651日,国民党沈阳市政府发布公告,将日伪时期附属地街道日本名称,一律改为中国街道名称。信侬町与雾岛町统一更改为和平街,雪见町更改为清华街。千代田通更改为中华大路,速浪通改为中山路,平安通改为中正路,朝日广场改为崇德广场。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对于沈阳更多的是接收大员们纷纷抢占日本战败后留下的资产,而不是城市的建设。奉天朝日高等女学校被东北保安长官司令杜聿明占据,主办成中正大学。19483月中正大学迁到北京,国民党新六军将军部迁入此地。19464月成立的国民党的《和平日报》,占据了日本立花印刷厂旧址。满铁的职工宿舍成为国民党军官的住宅,和平大街上的所有日本殖民时期的建筑,都划归到国民党军官和政府要员的名下。和平大街依然是一条不通畅的破烂路、盲肠路和断头路。

  1948112日,沈阳解放,沈阳特别市政府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将和平大街的路面进行整修、翻建,对个别路段的延长改建。195771日,沈阳市整顿市区街路名称及门牌号码时,将和平街与清华街合并改名为和平大街,崇德广场也改名为和平广场。和平大街两侧的建筑也都焕发了青春,东北鲁迅艺术学院迁到和平大街,和平大街成为庆祝沈阳解放最欢乐的街路。东北人民政府、东北新华书店、东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等都迁到和平大街两侧的建筑中。

  解放和平大街“南北不畅”的问题是沈阳市政府首先解决的,将和平大街向南延伸到浑河的“后十里码头”,然后向西转向砂阳路。和平大街向北延伸比较困难,北九马路的沈阳卷烟厂、领事馆区域,截断了和平大街向北的路。1954年修建了占地16万平方米八一公园,解决了和平大街向北延伸的问题。八一公园建设是带有曲折性的,《奉天通志》中的“沈阳全县舆图”对清初沈阳状况标注很清楚,奉天城往西是大路官屯所在地。“奉天商埠地”划定后,八一公园区域被划入商埠地范围内。

19065月日本在这里建立起领事馆起,接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相继在这一地区建立领事馆。使八一公园区域及周边成为了领事区。《奉天省城全图》中标明了八一公园区域内除人行道,几间土房,一片沼泽湿地外,北面是英国、德国的领事馆,西北面是一个大型的砖窑。东面是日本领事馆,园区内为美国领事馆。194811月沈阳解放后,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美、英、法等国既然不承认我们的政府,我们当然也不承认他们的领事。”19491028日,美国前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瓦尔德等5人殴打中国工人姬玉衡,并无理克扣其工资。沈阳市人民法院于1121日判处这5名罪犯6个月至3个月有期徒刑,并将他们驱逐出中国国境。1126日,沈阳市人民法院审理并判决了美国前驻沈阳领事馆所指挥的间谍案,被告人佐佐木弘经等被判处6年、4年、3年、2处徒刑。掩护和指挥这一间谍案的美国前驻沈阳领事馆全体外籍人员,一律驱逐出中国国境。到1950111日,原英国领事史蒂文离开了沈阳后,八一公园区域内所有的领事馆全部撤走。东北军区的领导机关搬进了各领事馆楼,警卫部队在当时的八经街与二纬路、三纬路之间修建了一个广场,并将路两侧地上的杂草铲除、垃圾运走,重新修整树木、平整地面、种植花草,将这里修建成为景观绚美、道路通畅的练兵场。

 1953226日,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从朝鲜运送到沈阳。在安葬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之前,烈士的灵柩暂时被安放在这个空场上。沈阳市政府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在这里举行了规模宏大、庄严隆重的公祭活动。36日清晨,沈阳市领导、群众代表在前引灵,数万人抬着花圈,拉着黑色挽联,胸戴白花,和装着三烈士棺椁汽车一起,缓缓从这里步行经市府广场、惠工广场、到北陵,再折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了追思烈士,这个空地和周围林木组成的园林也成了沈阳人常来的地方,也被沈阳人称之为“八一园”。

  195771日,沈阳市对所有街路、园林、居民住宅区进行重新命名。“八一园”被正式命名为“友谊公园”,直到1975年初,这里才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公园;将和平街、清华街合称为和平大街。《1957年街道名称及门牌号码使用说明》中明确规定,“全市叫大街大路者只有建设大路、市府大路、东北大马路、兴华大街、和平大街、青年大街、黄河大街、北陵大街等八条。其余的一律不叫大路或大街”。

和平大街图

  1960年沈阳市政建设部门打通了和平大街北段与市府大路相交,转向北市场街延伸到皇寺路。19644月,和平大街林荫大道改建工程竣工。全长3450米,在林荫道的中央留有2米宽的人行道。道的两侧栽植成行的柳树。在柳树的外侧,间植黑松和山桃以及丁香等其他花灌木,整个林荫道使和平大街成为沈阳市一条新的景观路。

 1966年“文革”期间,和平大街被改名为“革命大街”,按《和平区志》中记载,恢复和平大街名称的时间是1981519日。可是在19707月出版的《沈阳市街图》中仍然标注的是和平大街,足见和平大街的“街名”是符合历史与现实要求的。同时在“文革”期间,和平大街的街路建设并没有停止。1973年翻修街路东侧车行道,并将绿化带拓宽1米,把原抛物线型的双向横坡改为一面坡。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的街路建设不断加快。1979年对和平大街进行重新修建,使和平大街南起砂阳路,北至市府大路,全长3950米,路面宽度为42米。是两块板的道路,中间有10米宽的绿化带。绿带中用方砖铺设一条1.8米的林荫道,两侧车行道各宽11米,人行道各宽5米。路南段有新扩建的和平广场,面积是26577平方米,绿地面积15000平方米,内半径55米,外半径92米,车行道宽17米。1982年,拆除辽宁省委门前的林荫道,拓宽并延长了和平大街南段街路。拓宽后街路为2块板路,总宽为41.2米,其中车行道24米,绿化带13米,人行道两侧总宽4.2米,使和平大街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南北贯通路。

 沿和平大街两侧新建的两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建筑,为和平大街增添了浓厚辉煌色彩。一个是中山公园内的孙中山铜像建立,一个是和平广场的东北解放纪念碑建立。1986119日,正对和平大街的中山公园东门入口处,由鲁迅美术学院设计承做的孙中山先生大型铸铜雕像揭幕。即为中山公园的冠名增添了新的意境,为和平大街增添了新的景观。1988112日,为纪念东北解放40周年,由沈阳军区、辽宁省人民政府、吉林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在和平广场敬建东北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广场正中心,也是和平大街的中轴线上。碑体高26.5,为正三角形,寓意东三省。三面均宽4.2米,每面都镌刻着由彭真同志题写的“东北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为圆形,高1.56米,直径34米。外围砌筑三组将军红汉白玉浮雕。浮雕上三个相连的“Ⅴ”字,代表有“白山黑水”之称的东北三省。周围镶嵌着40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象征着东北解放40周年。在碑座上建有三根拱状带子,高36米,宛如三条挥动的彩绸,自上而下围绕碑体,象征东北三省人民欢庆解放的情景。在东北解放纪念碑北侧绿带内有一方汉白玉石碑,上刻有纪念碑碑文。中山公园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与和平广场东北解放纪念碑,表明了和平大街的主题。


  1989年全市进行街路名称整顿,将和平大街以中华路为南北分界线,中华路以南为和平南大街,中华路以北为和平北大街,统称还是和平大街。19995月,沈阳市实施畅通工程,又一次对和平大街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和平大街,北起市府大路,南至南二环中路收费口,全长5421米。20017月,位于和平区北市场的本溪一街动过,拉开了和平北大街的街路拓宽工程的序幕。201171日位于和平南大街、跨跃南运河的和平桥拆除重建,831日竣工通车。和平桥建于1971年,桥总长为32.25米,宽为8.6米。新建的和平桥长为41米,宽为42米。2012年沈阳二环路和平大街立交桥建成,使和平大街成为连接东西向的街路。

  现在和平大街北到皇寺路,经阜新二街向皇姑区延伸,南到沈水路,经沈阳二环路,向浑南区和铁西区延伸。和平大街南有和平广场,北有八一公园,中间有完整的绿化带,夜晚有灯饰亮化,沈阳最美街路的桂冠已经挂到和平大街。和平大街两侧楼宇建设更是壮丽绚美,中国的金融行业也不少落户到和平大街,和平大街又多了一项“沈阳金融街”的称号。东金廓,西银带,中间有金融,青年大街、胜利大街、和平大街支撑起沈阳发展的新格局,和平大街,真正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带有国际标准的“国际新马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沈阳——和平大街的国际范儿
除了中街、太原街,沈阳还有一条百年传奇老街,暗藏8座老建筑!
沈阳之最:沈阳最短的街路……
忆沈阳:八一公园的由来!
风雨沧桑的沈阳老太原街
不变的是街路,变化的是世事沧桑:沈阳11号院艺术区,闹市中的工业遗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