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定头痛辨病论治处方、针法及医案

头痛除辨经施治和辨证施治之外,还有一些治法是针对特定的头痛即可选用的穴法,而不需考虑经络脏腑盛衰,即辨病施治法。此法源于针灸取穴三大法则之一的随证选穴,即“有其证则用其穴”,这里有我们自己的经验,也有一些源自别人的经验,或有发挥。这些方法都是一些简便易行之法,容易掌握。


01
PART
固定处方

1.大椎方

【适应证】各种外感性头痛或颈源性头痛。

【选穴】大椎。

【方法】本穴需用直刺。患者取坐位,低头,与第7颈椎棘突下进针。针尖与皮肤垂直进针,针刺深度根据患者形体在0.8~1.2寸,行捻转手法,至患者有明显酸麻胀感,且针感沿督脉向上或下放射。留针5~10min。若在针刺过程中针尖阻力很大,不可强行深人,可稍微改变方向再针;出现触电样针感且向上放射,切勿再作提插捻转。

【分析】从针灸理论来看,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可总督诸阳,以调整诸阳经之气。阳经居表主外,外邪伤人首先侵袭人体之阳。根据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的特性,若为寒邪本穴可散寒解表,若为热邪本穴可清热解暑;并且督脉上巅络脑,本穴可宣通督脉,醒脑通窍。从解剖上讲,大椎居于颈椎胸椎交界处之关节,头部活动以此为轴点或上下,或左右,此节对于头部至关重要,针刺可以消除局部炎症,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脑部供血。

【典型案例】

王X,女,34岁,初诊时间:2008年2月16日。主诉:头痛8年,本次发作3天。病史:患者罹患头痛8年,反复发作。缘于今冬雪灾在南方受寒,3天前开始头痛,以两侧太阳及头顶处为主,呈胀痛、跳痛。伴咽部剧痛,不能吞咽,畏寒,口干喜凉饮,双目白睛充血。昨日在其他处针灸治疗仅当时痛减,之后仍痛。

舌略黯苔微黄,脉浮紧。证属风寒袭表,肺卫失宣,寒稽经络。

预先通督散寒,取大椎针刺,坐位低头,直刺进针1寸,用泻法,使针感沿督脉向下放射,留针10min。至起针时头痛已完全消失。为防止复发,继续针刺风池、鱼际、合谷,诸穴用泻法,以祛风解表,清肺利咽。只治疗1次,翌日其夫告知证情痊愈。

2.安神清脑方

【适应证】适用于所有部位头痛:感冒头痛、血管性头痛、高血压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面疾患致头痛、经期或绝经期头痛、精神性头痛等各种头痛。

【选穴】百会、风池、太阳、大椎、合谷。

【方法】毫针刺法,百会沿皮刺1寸,有明确痛位者针尖朝向痛所,无定处者针尖朝后;风池针向对侧眼球或鼻尖1~1.2寸;太阳直刺1寸;大椎直刺1~1.2寸;以上各穴均以捻转手法为主。合谷直刺0.5~1寸,提插捻转均可。

【分析】本方之所以能适用于各种头痛,是因为该方将多种致痛因素均涵盖于内了。其中之合谷为远端取穴,可解表,通阳明,达面口,可针对痛位于前额者、感冒及头面疾患引起疼痛者;同时合谷又是行气止痛之要穴,头痛之病机多数为气机不畅,血行瘀滞,脉络不通,清窍被扰,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合谷通过行气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而止痛,其机理分析详见本章第二节瘀血阻滞型。其余穴均居于头项,其中百会调督脉通脑络,移神止痛;风池散风解表,息风潜阳,通窍利项,无论外感内伤,头部项部,侧面后面,五官九窍均适用,乃头项部最重要穴之一;太阳为经外奇穴,居于少阳经分布区,上临足阳明,下临手太阳,一穴而通三阳,故是头面局部的又一要穴;大椎之作用见上方(大椎方)。

因为本方之腧穴均为一穴多职,所以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凡是病变在经脉者均可原方应用,若伴有严重脏腑功能偏盛偏衰再根据所伤脏腑酌加腧穴。

3.颈枕八穴

【适应证】颈源性头痛。疼痛多位于头部正顶、侧顶、枕、颞,少数发生于前额或眶上。

【选穴】颈1穴:在枕外隆凸下,第2颈椎棘突上最凹陷处旁开1.5cm左右,压之最痛点处;颈2穴、颈3穴、颈4穴分别在第2、3、4颈椎棘突上缘旁开1.5~2cm压之最痛点处。枕4穴:枕外隆凸下缘凹陷中与乳突后缘凹陷中之间做一连线,均分为4等分,从内向外分别为枕1、枕2、枕3、枕4穴,各穴均于压之最痛点处取之。应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在颈部4穴及枕部4穴中各选2穴。

360docimg_0_

【方法】患者伏卧位,胸及额下各垫一枕,头部无侧歪和扭转。颈部4穴垂直于皮肤刺人1~1.5寸,针尖抵达同椎体关节突端部位时停止进针,轻提插不捻转;枕部4穴垂直于穴处枕骨面刺人0.5~1.0寸,抵达骨面后停止进针,轻提插不捻转。各穴得气后通以适度连续波型脉冲电流,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日。

【分析】颈源性头痛多为慢性劳损、陈旧性外伤或颈椎退行性改变,可直接引起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的炎性水肿、紧张挛缩、粘连、骨赘形成等,导致枕下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颈神经后支等神经根或干遭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从而产生末梢分布区的疼痛等异常感觉。根部的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一般发生于颈椎椎间孔附近,干部的炎症刺激一般多在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其疼痛的发生部位和颈、枕部的压痛点与受到刺激或压迫的神经根、干相对应。颈部4穴位居于颈椎上关节突体表投影处,此处最邻近椎间孔,且针刺操作时无刺伤神经根之忧,枕部4穴位居枕骨上、下项线间,此间为环枕后筋膜及多数颈部深、浅肌群肌腱附着处,枕下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3颈神经后支亦在此间从深部穿出,枕部4穴正在上述神经干穿出处两旁,邻近神经干。在颈枕8穴施以针刺和脉冲,可显著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陈旧性炎症的吸收,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能良性双向地调节相互拮抗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筋膜的张力使紧张、挛缩、粘连的软组织得以松解,恢复或改善骨与骨、骨与软组织、软组织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神经根、干所处的空间环境变得宽松后,疼痛即得到解除。颈枕8穴定位异于传统定位法,结合了参照固定标志和寻找压之最痛点两个方面的因素,这正是疗效理想的保证。

【附注】本法源自如皋市中医院余瑞平。

应用时需注意:①电针刺激量较大,需要防止晕针,体质虚弱、精神紧张者,尤应注意电流不宜过大。②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以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或折针。③本组穴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切勿通电太强,以免发生意外。④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之后,表面氧化不导电,不宜使用。若使用,输出导线应夹持针体。⑤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尤其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禁止应用电针。孕妇亦当慎用电针。⑥应用电针要注意“针刺耐受”现象的发生,所谓“针刺耐受”就是长期多次反复应用电针,使机体对电针刺激产生耐受,而使其疗效降低的现象。⑦电针仪器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完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查修理后再用。干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如输出电流微弱,须更换新电池。

4.董氏奇穴

【适应证】偏头痛。

【选穴】董氏奇穴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

【方法】侧三里穴在经穴足三里向外约0.5寸;侧下三里穴在侧三里直下2寸;中九里穴与风市穴位置相符。均采用毫针泻法,直刺0.5~1.2寸。

【分析】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中所应用的穴位,其定位大多与十四正经腧穴不同,部分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在同一位置,但命名与主治功能却不相同。侧三里、侧下三里乃董氏奇穴中治疗头面部疾患的要穴,以治疗牙痛和面神经麻痹为主,且位置较足阳明胃经偏外,更接近于足少阳胆经,中九里实为风市穴,为董氏奇穴中一镇静镇痛要穴,同样可以治疗少阳病症。偏头痛乃少阳经脉阻滞,用董氏奇穴中这三穴,可以祛少阳之邪气,通少阳之瘀滞以解头痛。

【附注】董氏奇穴取穴法参照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

5.颞三针

【适应证】偏头痛。

【选穴】颞三针。

【方法】颞三针定位在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I针,在颞I针水平向前、后旁开各1寸分别为颞Ⅱ针和颞Ⅲ针。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颞三针均垂直向下沿皮刺0.8~1.2寸深,行捻转泻法,如果针刺过程中疼痛明显,可能是刺中了血管,可将针稍退后,调整方向再继续进针,以病人有酸麻胀感为好。因头皮血管丰富,起针时要注意有无出血,及时按压止血。

【分析】偏头痛属少阳经分布区域。颞三针刚好位于疼痛之颞部,颞I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之角孙和足少阳胆经之

率谷,角孙为手足少阳之会,率谷为足太阳、足少阳之会,三针合用具有很强之疏通少阳作用,对于风寒阻滞、肝阳上亢、瘀血内停等原因导致偏头痛均可达到祛风散寒、平肝潜阳、祛瘀通络之效而止痛。

【附注】颞三针定位法源自靳瑞教授所创靳三针疗法。


02
PART
特殊针法

(一)顽固性头痛

1.颈街排刺法

【适应证】颈源性头痛及各种顽固性头痛、偏头痛。

【选穴】颈街穴:共15穴,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项部路径上各五穴。即脑户、第2、3、4、7颈椎棘突下5穴;和膀胱经玉枕穴、平第2、3、4、7颈椎棘突下缘,旁开正中线1.3寸(天柱穴直下),两侧各5穴。

【方法】单侧头痛取督脉5穴及患侧膀胱经5穴,全头痛取督脉5穴及双侧膀胱经5穴。选1.5寸毫针直刺0.5~1.2寸,针刺完成后形成两排或三排,故称“排刺”。实泻虚补,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30min,头痛严重者每日针刺,疼痛程度轻者隔日针刺。

本法在应用时可视患者疼痛程度及对针灸的接受情况调整,如果症状轻或者严重畏针,可在每条线上选2~3穴,病情严重者则5穴均用。

本法除用于疼痛外,还可用于颈椎病。

【分析】《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上额,交巅上,人络脑,还出别下项”;《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并于脊里,上至风府,人属于脑”。从经络的循行不难看出,督脉和膀胱经与脑密切相关,而且督脉总督诸阳,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阳脉宣通,阳气畅达是治疗头痛之关键所在;脏腑之气皆注膀胱,项部是五脏六腑之精华由躯干上输至头的必经之路。在气街理论中有四街,《灵枢·动输》言:“四街者,气之径路也”,颈项部也是头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我们有理由认为颈项部也属于人体之“街”,因而本法选择的督脉和膀胱经穴,我们将之命名为“颈街穴”。通过排刺可以发挥改善颈部之血流状况,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炎性水肿,恢复神经功能之作用。

2.脑聪三线叩刺法

【适应证】治疗顽固性头痛,前额、一侧颞部或全头痛,头痛性质多为固定性刺痛。

【选穴】脑聪三线,即位于头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线。第1条主线位于头顶部正中督脉从后顶穴开始经过百会、前顶、囟会,止于上星穴;第2、3条主线分别位于督脉左右旁开1.5寸即足太阳膀胱经从五处穴开始经过承光、通天、络却,止于后顶穴外侧旁开1.5寸处的脑点穴。叩刺宽度均为左右旁开0.5cm。

【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将所选择区域处的头发向两侧分开固定,以暴露针刺的有效区域。将不锈钢七星针和叩刺特定区域常规消毒后进行叩刺。首次治疗以皮肤微红为度,以后可根据病情的程度不同,采用轻叩微红为补,中叩微出血为平补平泻,重叩出血为泻的叩刺强度,可用双手对捏叩刺后部位,挤压使少许出血。治疗时间为每次10~20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分析】七星针叩刺脑聪三线可通经络、调气血、开窍闭。

本法依据中医理论“有诸内必形诸外”和“内病外治,治从十二皮部”而定,依病灶部位的疼痛程度,应重点采用补虚泻实叩刺手法促使阴阳平衡,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而有效。选择脑聪三线是因为根据经络理论,督脉与膀胱经、脑关系最为密切:从部位上讲,两者均络脑。从功能上讲,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而足太阳膀胱经上贯头,循行经过前额、巅顶、侧头、及后头部,通贯周身,且膀胱经的背俞穴乃脏腑精气之输注,是主导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两条重要经脉。顽固性头痛一般病程较久,“病久入络”而络脉瘀滞,《素问·血气形志》云:“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亦云:“菀陈则除之”。所以此方法是治疗外伤头痛、瘀血头痛的一种有效疗法。

【附注】本法源自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刘焕荣,原法为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现应用范围扩大至所有头顶、后头或全头的头痛。

(二)偏头痛

1.埋针法

【适应证】偏头痛。

【选穴】太阳、率谷。

【方法】埋针疗法选患侧太阳穴和率谷穴,取1.5寸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沿皮下平刺约0.5~1.2寸,太阳向率谷方向、率谷向太阳方向透刺,行捻转手法使得气后,针根、针柄露于皮外,留针1~6小时,嘱患者在疼痛控制后2~3小时,或睡觉前自行将针拔出,严重者可留至第二天早晨。症状严重者可每日治疗,但是进针部位要避开前一次针孔;并可配合肢体远端腧穴如外关、足临泣、三阴交等,四肢穴位留针30min后起针。此法也可将毫针换成皮内针埋针应用。

【分析】皮内埋针于患侧太阳穴和率谷穴法,受《玉龙歌》的启发,歌中云:“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将丝竹空换成太阳穴,而且太阳与率谷穴互相透刺并埋针,增加了“痛宜久留”原则的可行性,可以发挥和维持效应。偏头痛多为少阳经脉失调,率谷为足少阳胆经穴,又是足少阳、足太阳两经的交会穴,太阳虽为经外奇穴,但居于少阳经分布区,二穴合用,达到疏通少阳,祛邪止痛之效。

2.穴位注射法

【适应证】用于偏头痛。

【选穴】患侧风池、太阳穴。

【方法】药物:维生素B120.5mg,维生素B1100mg。方法:用5ml注射器、牙科5号针头抽取上述药液,腧穴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物缓慢注于穴位中。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分析】风池为治疗头痛的重要腧穴,《胜玉歌》云:“头风头痛灸风池”。因为风池为足少阳经穴,同时又是与手少阳经、阳维脉之交会穴。手足少阳经主头之侧面;阳维脉循行也经过前额、项后,并与督脉相联系,且主人一身之表,所以风池具有祛风解表、平肝息风、醒脑通窍、通络止痛之功效。太阳为治疗头痛经验穴。二穴配伍本身就是一个缓解头痛强有力的穴方。此疗法不但具有针刺作用,注入药物还能对腧穴保持一个持久的刺激,同时还可充分发挥药效,兴奋穴位处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附注】本人经验。这里仅以此方为代表,穴位注射治疗头痛常用的药物有很多,西药有甲钴胺注射液、地塞米松、盐酸利多卡因、川芎嗪注射液;中药有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多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常用于注射的穴位以头部选穴为主,除风池穴、太阳穴外,还可用完骨穴、率谷穴、阿是穴等。应用时如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注射,一定要保证药物的配伍安全,当药物混合后出现浑浊、沉淀时不宜使用。

3.调神法

【适应证】偏头痛。

【选穴】调神法:内关、人中、神门、百会;其他穴:丝竹空透居于少阳经分布区,二穴合用,达到疏通少阳,祛邪止痛之效。

【方法】诸穴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常规深度,于得气后,针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隔10min运针1次,每次每穴运针1min,发作期每天1次,缓解期隔日1次,太阳、风池、合谷采用温针灸。以10次为1疗程。

【分析】偏头痛,按经络循行属于少阳经分野,故临床上常规取穴,多取少阳经穴位。“调神法”即重用内关、人中、神门、百会理气调神。“调其神,令气易行”,能收“以意通经”、“心寂而痛微”之效从而镇痛。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心包经络穴,能养心宁神,疏通气血;人中、百会为督脉经穴位,督脉起于胞中,上行人于脑,可醒脑开窍,清脑安神定志,调和一身之经气。

诸穴合用以理气调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神”的含义是治患者之神,首先要安定其神志,解除其畏针心理,使之乐于接受针灸治疗。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精神紧张不安者,其针感就差。而针感的好坏直接影响针灸疗效。若患者心平气和,进入气功的“入静”状态,人体的经络处于高敏状态,经气易于激发,从而提高气至病所率,即所谓“制其神,令气易行。”正如《标幽赋》所说的:“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人;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附注】本法源自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美荣。

4.血管排刺加体针法

【适应证】偏头痛。

【选穴】太阳、头维、百会、内关、合谷、阿是穴。

【方法】暴露患者患侧部浅表静脉,不怒张者,可多次拍打至怒张。常规清毒,取0.35mm×20mm毫针沿血管走向浅刺人血管边缘,间隔2~3mm;另取0.40mm×(40~50)mm毫针针刺风池、太阳、头维、百会、内关、合谷及阿是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10min捻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两天,再进行第2疗程。

【分析】本法特点在于血管排刺疗法。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目前虽未完全明了,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头部血管舒缩有关。有研究表明,内皮素是迄今为止体内最强的血管收缩物质,偏头痛患者血浆、脑脊液中的血浆内皮素(ET)含量较正常明显增高,说明血浆ET水平的升高和持续异常共同构成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基础,ET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针刺直接作用于血管壁,是否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浆ET水平,使血管舒缩达到一种稳态,从而达到止痛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实验及临床对照考证。但本法简单易学,疗效明显、可靠,值得推广。

【附注】本法源自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彭红兵。

5.埋线法

【适应证】偏头痛。

【选穴】百会,风池,太阳。

【方法】局部严格常规消毒,将0号羊肠线剪成1cm长,放人穿刺针内前端快速刺人百会、风池(双)、太阳(双)。得气后,缓慢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植于穴内,局部以无菌棉球按压片刻,胶布固定即可。20天埋线1次。

【分析】埋线是集多种方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其作用有埋线时的针刺效应,埋线后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的过程,对人体腧穴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弥补了针刺作用时间短、患者就诊次数多的不足。肠线是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能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促使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附注】本法源自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田丽琼。因为羊肠线是异体蛋白,过敏体质者需慎用。

(三)颈源性头痛

1.苍龟探穴法

【适应证】颈源性头痛。早期多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为一侧或左右交替发作,或全头皆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颈源性头痛与颈部的神经、血管、韧带、筋膜等多个组织密切相关,任何部位的病变皆可引起颈椎病的发作,从而引发头痛。

【选穴】患侧天柱。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穴位严格消毒后,选用40mm毫针,依据患者胖瘦,先直刺13~25mm,缓慢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均匀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较快退至皮下,再向同侧的风池、风府方向及下方的颈夹脊透刺13~25mm,缓慢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较快退至皮下,再向同侧枕骨粗隆方向透刺13~25mm,行上述手法,要求有酸麻胀感或向头颅部放电感,留针30min,并加TDP照射,其间行针1次。每天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第2疗程。

【分析】苍龟探穴是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以起到“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本法有行气和探索针刺感应,以及疏通经络,推行经气的作用,可使感应由浅入深并扩散至四周,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由于苍龟探穴之针法结合了“三进一退”的徐疾补法操作,能引气深人,以补深居经气之不足,抗御病邪,鼓邪外出。用于经络气血壅滞,邪气深居经脉之痹阻不通者。

本处方选用苍龟探穴针法先直刺天柱再多方向多穴区透刺,即分别向两旁的风池、风府,向下颈夹脊方向,及向上枕骨粗隆下的结筋点透刺,其刺激的范围更大,能使针感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时间,可以更好地解除卡压于颈项部影响头与躯体气血运行的横络、结筋病灶,调节穴区的气血,同时可催经引气,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使上下经脉气血流畅,阴阳平衡,诸症皆除。这也是该法较常规针刺起效快的原因。

【附注】本法源自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吕颖霞。

2.关刺法

【适应证】颈源性头痛。

【选穴】主取枕骨下缘,触诊有条索状物或最痛点处,若痛点及条索状物不明显则选风池、玉枕、脑空穴。

【方法】令头痛偏于一侧的患者侧卧,患侧在上。两侧均痛者,坐位低头伏于床边。医者先用手指触摸枕骨下缘,触及条索状物或最痛点处,常规消毒,将30号1.5寸毫针直接垂直刺人,使针尖到达枕骨,再向各个方向提插,待病人出现较明显的酸胀感时留针。若痛点及条索状物不明显,则选风池、玉枕、脑空穴。再根据疼痛放射、牵扯部位,远端取头窍阴、天柱、完骨、络却、角孙、率谷等穴,均斜刺,针尖朝向痛处。然后按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方向两两接上G6805-2电针治疗仪,选择连续波,频率50Hz,每日1次,每次30min。

【分析】《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甚无出血,此肝之应也”。针刺治疗以痛为腧,条索状物或明显的痛点,多半是劳损处、粘连处、挛缩增生处。所以笔者选用关刺,直刺筋上,并摇动针身,或采用多向刺的方法,求得酸胀感以对这些部位进行松解。并配合循经配穴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用连续波可改善血流情况,增强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镇痛和恢复神经肌肉功能的目的。从临床上看,脑血流的改善,可以加速局部的新陈代谢,所以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附注】本法源自黄石市中心医院石云琼。针刺时应注意不可向内侧刺入过深;若应用电针电流量宜小,以免发生意外。

3.恢刺法

【适应证】颈源性头痛。

【选穴】双侧风池、天柱、阿是穴。

【方法】采用恢刺法。即:应用长40mm、直径0.35mm的毫针,先直刺人腧穴,得气后,将针尖退至皮下,更换针刺方向,向上、下、左、右方向刺人,然后再将针退至皮下,直刺人腧穴,留针20min。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分析】《灵枢·官针》曰:“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刺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舒筋缓急。

恢刺风池、天柱、阿是穴,可以疏通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经气,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恢刺的刺激量较毫针直刺刺激量大,而且通过一穴多方刺,可使腧穴周围的感受器都得到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上传至中枢。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刺激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由同一神经传入中枢,针刺的信号可以抑制痛信号的上传。

【附注】本法源自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周立武。

4.齐刺法

【适应证】颈源性头痛。

【选穴】风池、阿是穴、颈部夹脊穴。

【方法】采用齐刺风池穴,配合阿是穴和颈部夹脊穴等。患者俯卧或坐位,固定头部,选用(0.3~0.4)mm×(40~50)mm毫针,刺风池时先快速刺入皮下,调转针尾,针身与枕骨面垂直,直刺至颅骨骨面,提插手法使患者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再在风池旁压痛明显处同法针刺2~3针;夹脊穴按常规进针,得气后,接电针以连续波脉冲电流,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分析】齐刺者,直人一,傍人二,以治寒气小深者。又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故齐刺风池穴,可触及枕大神经,松解颈部软组织,缓解神经受压等症状,从而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明显疗效。

【附注】本法源自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谢兴生。

(四)外感性头痛穴位贴敷

【适应证】外感风寒或风热头痛、中暑头痛。头痛以前额、两侧头角为主者。

【选穴】太阳、印堂、阳白。

【药物】鲜薄荷或鲜生姜。

【方法】穴位贴敷。将鲜薄荷叶或生姜捣烂如泥,取蚕豆大小一块,贴于上述穴位上,并用手指轻轻按压。风寒外感者选用生姜;风热外感或中暑者选用薄荷贴敷。症状轻者也可用鲜薄荷叶或生姜片直接贴于腧穴上。每日可贴1~3次。

【分析】薄荷:辛,凉,人肺、肝经,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等证。生姜:辛,微温,人肺经,可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证。而太阳、印堂、阳白三穴均居于头上部,具有祛邪通络,醒脑通窍之效,选用解表药物贴敷,即可发挥药物疏风解表之作用,又能刺激经络腧穴以激发人体正气驱邪外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临证经验
乡镇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中医学概况培训教程(二)
粗针大针疗法
一针疗法
留针拔罐法(针罐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