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杂说55
太极杂说55


太极网罗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3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l         力是九曲珠。上下相随摆动,如蚕蠕动。


l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拳架有无双重之弊, 虚实变换是否正确的有效手段.

一些人的拳架虚实不分, 中定不足多是未练推手缘故, 认真练推手的人打出的拳才会是功夫拳. 不容易找到破绽.


l         双手成圆向对方推挤时, 意念放在两肩胛之间, 就会感到力气培增. 也就理解了"劲由脊发".……


l         胳膊再粗大,手指头再长, 也怕反关节. 太极拳推手练好了, 会感到处处是手.沾上就有,沾上即化即打, 处处可拿可发. 身体各个部位都可成为力点, 都可以与手合上劲, 合上就有, 断胳膊断指在瞬间.


l         太极拳推手不是散打而包含散打. 太极拳练的是整体劲, 是从骨头里, 经络里发出来的劲, 是由意识为强大支柱的超强劲力.太极拳招招式式含杀机, 招招式式可散打单练. 而每招每式都可以在推手中都到使用和练习. 太极拳单式慢练是推手, 一加速即是散打.


l         太极拳推手有文推和武推. 文推练听劲, 化劲, 找对方重心, 控制对方重心者, 使对方失去平衡. 练文推手法越轻越好, 越轻功夫越高. 我认为吴式推手是典型的文推. 武推练拿筋抓脉反骨, 拿住对手再走弧, 延长路线即成摔打. 我认为陈式推手是典型的武推. 文推重在练功, 武推重在实战。 我认为训练时两者结合进步更快。 在这里提个问题, 在实战中, 若只是把对手推出去,像推手比赛中常看到的, 有何意义? 这样做如同放虎归山,为蛇取暖。是自杀的行为。


l         太极拳推手练习是体悟和掌握太极拳上乘武功的重要途径。 太极拳强调:“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借力打力” 、“以柔克刚” 、“后发先至” 以及“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要对太极先贤的宝贵经验及总结有所体悟及掌握, 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推手实践。


l         双重,有人从重心上解释,不太全面;有人从阴阳运化上解释,略显玄妙与笼统;有人从推手对抗中“顶牛”解释,也难以说清.......芗老言:盖双重,非专指两足部位而言,头、手、身、足、肩、肘、膝、胯以及大小关节,及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轻重虚实之别。芗老认为在练习与技击中要保持均整平衡,不许着像,但均衡非呆板,稍板,易犯双重之病。也不许过灵,过灵易华而不实。芗老更从神意、接触等方面做了说明。

    记得86年我从鞍山回京,当时由于长期与参加推手比赛的选手陪练着玩,桩步虽扎实,运化不开时常硬打硬要,犯双重之病,老师曾耐心讲解,喂手,并要求与实力差于我的师弟等以单腿推手,练习借力打力,虚实变化,使我对双重有了较深理解。

    我认为双重是从练功原则角度讲的练功的一个毛病,适用范围较广,细说则可长篇大论,而且也难说全面,说清楚。仅从神形意力法方面看:

    双重在神为神滞:

    双重在形为形僵;

    双重在意为意拘;

    双重在力为力抗;

    双重在法为法执;......

    以“形”为例,重心在两足间,只要不僵,不板,且双沉,并有意、气、神上的虚实阴阳变化,则为均衡,不为双重;否则即使重心在一腿,如手与足上下皆双实,僵板而难以变化,也为双重;搭手时能点紧身松,不是双重,点紧身也紧,为双重;发力时,形紧意松,力断意连为秒,否则易双重;硬打硬要时如对手“重里现轻”为秒,即:拳诀所言“重里现轻勿稍留”,如对手如轻里现重,棚劲浑厚时硬打硬要则易犯双重,对顶......

    上述所说,其实也涉及到了形与意间的双重,此外,神形意力法综合运用中、人大小关节、细微之力中均有双重问题,述之太繁,没有实际经验也难理解,从略。

化解双重,应从阴阳、虚实、刚柔、角度、劲变.....等方面作文章,从搭手喂手中炼经验,没有捷径。


l         如果太极功夫不到家,会反映在文字上……


l         用腿法轨迹训练平衡、柔韧、支撑腿耐力 用直膝走路训练臀跨的功能 用平线诱导法训练速度,及发力模式 用桩板训练攻击威力 我的独特发现是双脚的松紧训练也很关键,让我来细细的说,坐在椅子上,双脚跟落地踏实,然后小腿作松紧训练,那个劲力真是很奇特,你要细细品味,小腿肌肉收缩的时候要求大腿肌肉,脚掌脚趾肌肉都要放松,不跟着紧张,下肢外形保持平静,你开始肯定根本做不到,细心体会,渐渐有那么点意思了,不断发展,自如收缩不心烦了才算过关,下步训练是交替收缩,两条腿交替收缩快速反复,交替的频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攻击频率!重心三七转换最根本的练法就是这个,这也是大成拳的门里的秘密,今天免费告诉你算了,那可是整体发力的雏形!

    接下来是大腿肌肉的单项收缩训练,别的地方比如小腿和小腹要放松不润许帮忙!然后是大小腿的联合松紧训练,接着是两条腿的交替收缩,这一关你也过了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站起来练了!拿出你的格斗姿势,然后做双腿的交替收缩训练,有感觉了再加上跨部的前立圆,等到能感觉到身体对前腿的明显撞击时你才能体会到脚法的整体发力会有多么可怕!多么凌厉! 这得练到了才会明白!!!

    接下来,谈谈平线诱导法,这个训练的关键是动态平衡!,不能一抬腿就把身子往后仰,正相反,身体是往前冲压,这样重心就离开了后脚支撑点向踢击目标倾斜冲压,自己的感觉是马上要倒的感觉,站不住了,这时腿脚开始剧烈的前抛发力,脚法的暴烈前冲的动力来源是腿的力量加上身法的倾轧撞击的合力,但是对于身体来说,前冲失去平衡只是一瞬间,身体马上又被前脚的剧烈前踹的反作用力给顶回来了,于是身体又恢复了平衡!这就是简单的动态平衡,当然这只是初学者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上跨部并不是直来直去而是一个小圆前立圆!

腿如果能把身体的前撞失衡给顶回来说明是整体发力,否则就不是!如果技术模式不对,这个力量足以把你的膝关节报废,因为动作实在太暴烈了,你可以想象一下,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用平线诱导!


l         有关膝伤,似乎对陈拳练习者很普遍。在这里我不是要故作惊人之辞,四大金刚我所知就有两个。除了二路过多的震脚,似乎腿部缠丝过度亦可能致病。依个人浅见陈正雷先生的方式较不易出偏,再来就请各位自己看带子,总之腿不像手一般需要明显的旋转,否则除对健康不利在应用上也容易为人所乘。

我只练到由胯三维运行和外三合加上步法来减少身形上的迟滞(似乎我练的程序反过来)。但整体尚需局部,能伸缩加上圆弧,在全身无处不滚,才能真正全身虚实变幻。当然还要其他配合,但基本上走架应朝此目标前进。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1 12:0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谈双重
太极杂说51-52-53-54-55-56-57-58-59-60
谈太极拳的意念、双重和呼吸——名家讲堂赵幼斌
小架拳几点要注意
陈氏太极拳要领——张志俊
怎样理解太极拳论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