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第1253期】【河南】郭进拴丨读阎连科《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有感




读阎连科《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有感

作者/郭进拴


这是一部读书笔记,所涉及的作家既有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略萨、赫塔?米勒等诺奖作家,又有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阎连科以小说家的视角和普通人的触觉,带领读者解析文学的脉络,探寻作者的内心,感知人物性格,他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引导人们细品这文学的盛宴。
这是一本“上帝赠来的礼物”,借助它,人们“透过耶路撒冷的炊烟”,看到唯美的“滴血之花”,所有“错而永记”的文字,都会“让木头感知疼痛”,并最终知晓这“伤痛的伟大”。
阎连科是中国很有知名度的作家,对他的文学功力,读者也十分认可。现今中国,如果排出十位享誉文坛的纯文学作家,阎连科一定位列其中。不过,此篇文章不是谈他的小说创作,而是谈他对中外同行的评价和看法。


从2012年开始,阎连科推出一系列散文作品,其中有一本《丈量书与笔的距离》非常特别,里面收录的文章是他谈其他文学大家或是知名作品的,可谓内行看门道,很有看头。在书中,阎连科分析了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此反观我们的军事文学,批判其对战争的反思还有待提升。他还谈到川端康成为什么自杀,给出读者自己剖析后得到的答案。阎连科讲,不要老是把川端康成的死与他唯美的文学风格联系在一起,把他人生的悲惨遭遇予以美化。川端康成年轻时身材瘦小、性格腼腆,结果参军遭拒、恋爱受挫,后来觅得伴侣却因妻子多次流产而无法怀孕生子。晚年,川端康成健康状况不好,诺贝尔的荣誉也未能使他的命运得到改观。所以,他的死可能也和某些老人一样,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众多大家中,阎连科评论得最精彩的是卡夫卡。这个精彩不是指他讲了多少对卡夫卡的崇拜,谈了多少对卡夫卡作品的独特看法,而是他从卡夫卡身上看到的自身创作的局限。
最初读卡夫卡,让阎连科非常痛苦。一部《变形记》让他彻底陷入思维的深渊。在阎连科看来,作家构思故事,一定要有内在逻辑,比如,一个推销员一夜之间变成一只甲虫,一定应该在字里行间交代这件事的演变逻辑。于是,他反复阅读小说,结果找不到人变虫的任何蛛丝马迹。他不死心,又攻读了卡夫卡的书信集和个人传记,仍然一无所获。此后十多年,卡夫卡成了阎连科不能攻克的大山。
一次生病,躺在床榻上的阎连科随手拿起了《百年孤独》,这次阅读突然打通了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乃至让他终于悟出了卡夫卡的文学密码。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给出了现实到魔幻发展的可能,让荒诞有了可供理解的内因;而卡夫卡无视故事的逻辑性,像皇帝下圣旨一样让推销员变成了甲虫,而不给出任何演变的理由。卡夫卡是天才,他决断地行使了文学创作的权利。也就是说,他让人异化成了甲虫,人就成了,没有解释的必要。
这样的发现让阎连科激动不已。文学的根本魅力在于想象力,只有敢于抛弃任何外在的束缚,才能最大限度开掘出想象的空间。海勒抛弃对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探讨,才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解构战争,呼唤和平。艺术的真实不依赖于现实的真实,天才的作品能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真实。而我们的思维惯性喜欢理解、阐释,喜欢寻找规律和意义,一个老人的自杀,不一定非得和他的写作风格有关,而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川端康成死得很美很有意义。
当我还沉浸在《我的现实我的主义》和《一个人的三条河》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悄悄地推出了阎连科的演讲录精选《他的话一路散落》和读书笔记集《丈量书与笔的距离》。前一本是作家阎连科的宣言书,后一本是他在字里行间的纸页间发现我们曾忽略的,并予以整理成文成册。
先读的是《丈量书与笔的距离》,因为要感知一个作家的文学世界,必定先要从许多细小处着手,这样才能看到一个立体的阎连科,有关他的人、他的文,他的经历和生活。
在我读来,《丈量书与笔的距离》一书,是一本关于“故事”和“事情”之书,书与笔的距离,其实更多的就是“故事”和“事情”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在一个小说家解读一系列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时,脉络清晰,文思分明。


阎连科在《没有边界的越轨》中说约瑟夫·海勒和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作家们的作家》中说博尔赫斯,《在面对故事的态度和面对小说的真实》中说卡夫卡的《变形记》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有略萨等,这些何尝不是一个小说家和另一批小说家之间的隔着时间隔着空间的对话呢?阎连科就曾坦言:《变形记》对于他,在20多年前的第一次阅读之后,埋下的却是对故事无法释怀的困扰和不解。这大约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孕育了另一个伟大的作家,一部伟大的作品,孕育了另一部伟大的作品。
如果你不这样认为,就把这些都当成作家的自言自语吧。其实无论是面对小说的真实还是面对故事的虚构,在略萨的经验里,小说永远都是靠写出来的,不是靠生活生出来的,小说是靠语言造出来的,不是用具体经验制成的。
作为一个“常常在阅读中自卑”的作家,这样的隔空对话,对于阎连科,是一种必要,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鞭策吧。这些让人在阅读中自卑的书,常常都是一天一个章节或几个章节地慢慢读它,会使我们嘴里总有甘草的味道,像总有嚼不烂的带苦味的橄榄一样。
在阅读中自卑的作家,也常常在阅读中充满敬畏。1991年,在病床上阎连科第二次拿起《百年孤独》时,“竟在忽然之间、猛然之间,有了如获至宝之感,仿佛在那一瞬间里,一扇天窗开在了我的头顶,有一束光亮在那时不仅照亮了我对马尔克斯的阅读,还以《百年孤独》这本巨著的反光,照亮了《变形记》、《城堡》给我阅读中留下的暗影。”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在阅读中能产生敬畏之感,就像本书作者在面对《资中筠自选集》时的“在阅读中敬畏,在敬畏中阅读的深长过程。”这样的敬畏,在读谷川俊太郎的诗,在帕慕克、奥兹等人的小说中也是常碰到的。
这样的敬畏,我在读阎连科这本《丈量书与笔的距离》和此前的《我的现实我的注意》、《一个人的三条河》等书时也不出意外地产生了。
我觉得,中国的作家非常拧巴,不给笔下的人物涂抹点思想标签,不给构思的故事附加点现实意义,似乎就无法下笔。结果主题走在前头,艺术却死掉了。什么时候,中国的作家都敢于做艺术的皇帝,而不是训导的传声筒,中国的文学才会真的生机勃勃,异彩纷呈!
 

作者介绍:

     郭进拴,笔名智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智泉流韵》原创文学公众平台创始人,《文艺界》杂志社社长、总编。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五十六部。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阎连科:并非我的作品荒诞 而是生活本身荒诞
阎连科:小说创作最高境界是完成“灵魂与现实”共建
大师训练营 | 阎连科《小说的场域和空间》
长期陪跑的余华、阎连科、村上春树和残雪,谁将获得2023年诺奖?
继鲁迅后拯救当代文坛的中国作家不是莫言或余华,而是他
除莫言、余华外,我国当代还有一位作家也正在走向世界文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