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料丨忆豫皖苏边区中学
忆豫皖苏边区中学段兴一1948年的夏天听到界首中学招生的消息,当时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无不喜出望外。界首沙河以北地带,自1947年初已处于敌我“拉锯”形势,各类学校都已停办,许多学生失学在家,有志于学习的青年无不心急如焚。我们村十几个回乡学生在我父亲的主持下,每天组织在一起自学复习功课,盼望有机会复学。界首中学招生广告中载有董种珊任教务主任的消息,他是我们当地人,曾是我原就读的倪邱中学校长,又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父亲正苦于这批青年失学,所以便带着我村十几个青年到界首报考。但也有些青年惑疑观望,怕上了共产党办的学校,国民党来了找麻烦。我父亲曾在施庙、张堂、邴集几个学校教过书,这一地区青年看到我父亲都带着独生子去考学,又有董种珊办学,所以大都也打消顾患,陆续跟着到界首报考。当时是随到随报名随考,头一天考试,第二天就出榜录取名单,我们的同学个个榜上有名,无不高兴得很。据说后来的同学随到随填个表,校方与其谈谈话便录取编班学习。
曹川林(1922—1999)我原同班同学来界首中学的,有的报考高中,有的报考初中。我的辅导员(即班主任)是王凡。寝教一室,班里设班长,下分七八人编一组,班组长由辅导员临时指定,开始学习时大部分是上大课。上大课时,全校师生集中在操场里,席地而坐,大多是曹川林同志讲课,其他还有乔道三、贺升平、徐子佩等讲课,讲革命道理、革命形势、蒋匪必败、革命必胜,以稳定学生情绪,坚定信心,安心学习。具体内容有《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以及《社会发展史》,使学生转变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每上了大课后,各班由辅导员带领,在班里分组讨论;各班上文化课,就在宿舍里坐在地铺上。同学们逐步学会了开小组学习讨论会和生活会检讨会。除上文化课外,学校很重视通过教唱革命歌曲进行革命教育和活跃文化生活。当时普遍学的歌曲有《东方红》、《解放区的天》、《捷报如同雪花飘》、《走,跟着毛泽东走》等,还有根据流行的“秧歌调”、“李玉莲调”“苏武牧羊调”、“大补缸调”、“游春调”等曲调填写的新内容。教了歌,就开展了“拉歌”。1948年秋,在召开的全市庆祝济南解放的大会上,建国学院的学生唱了个《东方红》后,由一人带领齐声大喊:“界中的来一个。”界中同学当时不知是怎么回事,有的同学问老师:“叫我们去一个干什么?”老师虽知道是叫唱支歌,但界中因为刚开学,一首歌还没教,所以同学们像傻鸡,老师们很尴尬。总之,当时学习的内容和开展的一切活动,同学们都感到新鲜有趣,加上学校的领导、教师都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所以同学们精神舒畅,积极学习。到了1949年春。文化课就比较正规了。各班级还成立学生会,由学生民主选举,我当时在初二乙班,被选为主任委员,还有一个副主任委员,生活、文艺、学习委员,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班级事务,大都依靠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中有意见纠纷,一般都靠每周班组生活会自行解决,只有疑难问题,才找辅导员解决。学习没有课本,大都靠学校自编的厦材,油印讲义,如国文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等;有的没有讲义,就由老师随堂讲授,学生记笔记,然后由各学习组讨论核对笔记。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学校动员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支前。为避黄维兵团过境,学校大部分师生由曹川林同志带领向西北方向转移。行前曹川林同志作了动员报告,讲了当时形势,行军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如何防空防弹等。队伍基本上按班级编队,队长由辅导员担任,下分若干小队,小队长由学生担任。我们中队长是辅导员周尧,他教学生怎样打背包。经过两天的准备,便开始出发了,每个中队为一伍,中队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途中吃饭住宿,都由打前站的同志安排到群众家中。我们到河南郸城时,驻在其城南二三里路的曹楼,为了不麻烦群众,由学校发给菜金和面粉,分小队自己做饭吃。虽然很艰苦,但同学们尝到了行军的乐趣,受到了锻炼。我们在郸城驻防大约十天左右的样子,便返回学校,返回途经沈丘杨集时,师生留下就地参加秋征工作,大队部驻在杨集西某寨;我因生病,由大队部派人把我和其他病员送回界首。到界首中学学习的学生,都不收学费和生活费,以班级为一个伙食单位,各班分六人一个生活小组,开饭时各班排队教室门口,互相“拉歌”,由值日生把大馍笼、大稀饭桶抬来,并把每组一盆菜分别摆在门口,拉开一定距离,然后“拉歌”停止,各组围蹲就地就餐。当时的生活很苦,开始吃的是纯高粱面窝头,大家称它是“钢盔馍”,在郸城驻防期间,发给各生活组的也是纯高梁面,很多同学做不好饭,煮成面糊,拍成锅巴,同学们称它是“合掌馍”、“挨耳光馍”后来有一段时间,吃的是纯黄豆面粉。每组一盆菜,几乎每餐是清水煮白菜、萝卜,油很少,分量也不多,只有每逢星期天略有改善。1949年的元日,上午吃了一顿麦面馍和一顿肉。以后,生活略有改善,能吃到一定比例的细粮了;菜金也有所提高,每星期日可以吃一顿荤菜,平时也能吃上比较好的馍和面条。当时生活虽然苦,但大家都很愉快。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领导和同学同甘共苦,学校领导、老师视学生如兄弟姐妹,学生视领导、老师如哥哥大姐姐,甚至视之如同父母,非常亲切。文体生活非常活跃,全体同学都学扭秧歌,每班配一套锣鼓,各班由老师带领在校院大操场里扭着,还唱着自编的秧歌词,热闹非凡。有一次参加市城召开的群众大会。按班编队,全校师生在锣鼓喧天中扭着秧歌进场,很有声势,激动人心。另外学校还组织有腰鼓队、花棍队、文艺宣传队,排演小戏有《不要杀他》、《钥匙在谁手里》等,有的班级还自编自演小节目,参加学校举行的文艺晚会。我们班在辅导员周先绍同志帮助下,由我和黄之光同学编写并参加演出的小话剧《李延年的私塾》,大意是某偏僻农村的私塾里,学生不愿受旧封建礼教的约束,要冲出去,结尾是“走,上界首中学去……”。文艺宣传队经常到街头宣传演出,有时还在市里比较大的剧院“新舞台”、“中原舞台”举行文艺晚会,招待驻军、机关团体和工商各界,很受大家欢迎。学校设有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经常举行班级篮球赛、星期日篮球赛。每天下午自由活动,操场里有赛球的、扭秧歌的、打腰鼓、打花棍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1949年“五一”与“五四”节期间,举行一次全校运动会,竞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比赛还有障碍赛跑、二人三足赛跑,算术等智力竞赛和跳绳、踢毽子表演赛等项目,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按班组织代表队,以老师为主组织各类裁判组,搞得有声有色,很是热闹。学校还组织同学参加社会活动,抽调学生去当地驻军和机关团体临时帮助工作的。我个人经历有这样几件事:一、在杨集参加秋征工作;二、1948年冬到温井驻军某部办事处绘制地图,我的任务主要是描图;三、1949年初到公安局帮助户口登记,在登记过程中,还查禁吸毒贩毒和赌博;四、和戴炳伦等同学一起到市民教馆和社会青年一起排演小歌剧《军民一家》、《陈家夫回家》等。此外,1949年暑假,学校指定携带学校介绍信到区政府报到,接受安排工作。我是光武区北片学生小组长,我和一部分同学分一个组,住在张忙庄,负责周围的几个村的征收工作。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学校还介绍不少学生到市直各机关单位和学校参加工作。动员一部分同学参加渡江南下,为支援解放战争和当地的政权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界首中学开学不久,便开始建立发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大约1948年11月,有一天我们村的同学段希聘(后改名段新生)神秘地对我说:“你可参加新青团?”并说新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这事可不准说出去。我出于好奇,表示要参加,请他帮我说说。不久我在《雪枫报》上看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纲领和章程。后来段希聘参军渡江后,我不敢再找人问。1949年春我经辅导员周先绍介绍秘密参加了新青团。我入团填写的是油印“志愿书”。当时界中团组织是处于秘密阶段,活动都是隐蔽的。我们班的团小组过组织生活,大部分是在周先绍房间里。经过团组织的教育,大部分团员被选为学生会的干部。当年“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界首市委副政委王政和曹川林同志都在大会上讲了话,并宣布界首市建立有新青团组织,界首中学也有新青团的组织,并简要讲了新青团的性质任务,号召有志青年,要争取参加先进青年的组织。但是团组织活动,仍然处于秘密状态。界首中学团组织公开,是在1949年6月27日,这天在校院里公开举行了团支部成立大会,部分新团员在这次会上举行了人团宣誓,我被宣布由侯补团员转为正式团员。记得曹川林同志宣布界中团的工作负责人周先绍、支书魏鹤山、组织委员郭殿臣。
1949年暑假,我正在张忙庄搞午收,接到区政府通知,要我回学校参加学习。我到校后,才知道是全体团员回校参加团员训练班。这次团训班,除界首中学的团员外,还有界首市第一小学的团员,申松林、任素梅、王桂枝等,学习的内容是团纲团章以及当时政治形势和组织观念教育:学习的方法是集体上课,分组讨论,时间总约半个月左右。学习结束后,部分团员介绍出来参加工作。我和刘仑峰、魏鹤山、徐乃廷介绍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界首市筹备工作委员会,在原税务局后院西楼上办公。从此我便结束了豫皖苏边区界首中学的学生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高中生活
【中师生故事】黄义苏 || 回忆我的教书生涯
纪念老校长 : 郎郡诗
忆海拾贝 ▏学习雷锋做好事 一中学生推粪车
改革进行时丨《苏州新闻》聚焦中学共青团改革:严格发展门槛和质量,控制学生团员的比例
校长 | 王泽琼:队团建设乃德育之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