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岛第106期活动纪要:谁是天才?
userphoto

2022.07.25 浙江

关注

编者按:这是最后一期文澜读书岛活动纪要。从2019年8月开始,我们将文澜读书岛的每期阅读分享活动内容整理成详细纪要,发表在文澜读书岛微信公众号上,既作为文澜读书岛的资料积累,也为因各种原因参加不了现场活动的书友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窗口。但是,我们发现,一方面,1万字左右的冗长文本不利于阅读,另一方面,读书岛札记和活动纪要内容有重复之处。所以,从第107期阅读分享会开始,读书岛札记和活动纪要合二为一,新版的读书岛札记也逐渐转为文澜读书岛志愿者来撰写,以努力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便于文澜读书岛书友更好地了解阅读分享活动的情况,希望书友们能喜欢。

《天才基本法》阅读分享会

文澜读书岛2022年第11期

(总第106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李相彤 陈曼冬

分享时间:2022年6月18日(周六)下午

分享地点:中国网络作家村

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

录音整理:沉言静思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文澜读书岛!文澜读书岛是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的一档阅读沙龙活动。欢迎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今天这场阅读分享会是文澜读书岛今年第11期阅读分享会,总第106期。今天我们来到中国网络作家村,分享这两年畅销不衰的网络小说《天才基本法》。

早在两年前,我就看过《天才基本法》。当时写过一篇读书笔记,觉得能把人们常识里枯燥乏味的数学写得引人入胜,把父女之间的亲情写得感人肺腑,把童年、少年的情趣写得清新脱俗,甚至反思教育制度的根本,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理念巧妙地融汇到小说里,还能写出林朝夕、老林、裴之、花卷、陆志浩等等个性鲜明、性格饱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实在非常难得。

但是作为一个老头,来分享这本充满青春荷尔蒙的网络小说,实在不合适。所以,我一直在等待和寻找合适的分享者。今年3月,我在策划读书岛百期活动联系书友李相彤时,突然发现,他是很合适的分享嘉宾人选。

我是在2019年年终阅读分享会上认识李相彤的。他是一名互联网数据分析师,分享的却是一本叫《中医人生》的书。这位“理工男”侃侃而谈,为我们普及了经方医学中六经、方证、体质等重要学术观点,还从中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到场的书友还看到了他的手写读书笔记,其工整、俊秀的字迹令人佩服不已。随后,李相彤就像《天才基本法》里的裴之一样,为我们展示了更多的神奇: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古道音尘”上,我们看到了他读的书单,从中外古今文史著作到建筑、数学、篆刻、哲学、诗歌、棋艺,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他曾给读书岛书友分享过非虚构作品《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和科幻小说集《呼吸》。一个“理工男”有如此广泛的知识面,实在令人称奇,不亚于书里的学霸裴之。所以,我果断地邀请他来分享《天才基本法》,聊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阅读体会。

在策划筹备今天这个分享活动时,我觉得只是李相彤一个人分享可能还不够,于是又想到了文澜读书岛的老朋友陈曼冬。陈曼冬毕业于杭州人公认的学霸摇篮杭二中,曾经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习和教书,现在是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以前我们曾经邀请她来分享《鼠疫》《北上》以及紫金陈的小说《长夜难明》。她对中国网络文学的现状非常熟悉,是网络文学界的专家。再加上她还是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中国网络作家村的创办者之一。所以,请这样一位美女嘉宾来分享更是锦上添花。

接下来,我把话筒交给“男神”“女神”,请他们来为我们解读《天才基本法》和网络文学的现状。大家掌声欢迎!

李相彤:《天才基本法》最初是从我一位女性朋友那儿知道的。她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看完,过程是又哭又笑。我觉得很神奇,就借阅看过。这次为了分享,重新阅读了全套四本书。总体来说,我觉得网络架构、故事设计都挺有趣。

我从五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套书。

第一,关于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有几个新动向:一是已经有网络作家开始在小说里写论文了。比如《死在火星上》,作者开篇就列了一大批参考文献,都是真正的航天专业论文。作者的航天航空知识非常过硬。又比如《临高启明》,讲述了穿越去明朝,开启工业革命的故事。这部小说集结了几百人一起创作,专业知识特别丰富,结构特别庞大,已经写了十多年。

二是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在网络文学里充分释放。以前我们认为是口号的东西,在网络小说中成了对社会发展真正的最优解。

三是网络小说开始出海,很多外国人沉迷于中国的网络小说。把中国流行的网络小说转成英文版给老外看成了专门的产业,有一批学中文的老外专干这事,在西方一些国家很流行。

四是有些网络小说对一些特定领域有很深入的观察和理解。比如《天才基本法》讲了数学、高数、奥数。我还看过一本《全职高手》,关于网络游戏的,都非常励志。

第二,关于裴之。

他是一位真正的天才,啥都会,啥都特别厉害。不管是几岁的裴之,他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森严的法度和明确的标准,极其清醒,绝不彷徨,对任何事情都做好了准备。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多么天才,而是他对很多事情都早有准备。有这种心理准备的人,当遇到任何变化时,都能很好地应对。

我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是:他很早就接触一些特别复杂的问题,所以他有这种心智去处理。同时,他是一个非常暖心,又成熟稳重的人。这个人物是整部小说里的一个标杆。不管在草莓世界,还是芝士世界,他都是一个标杆。我认为,这是一个想象中的人物,是现实中不会存在的人,是女主角为了让自己达到这样一个水平,虚拟出来的标杆性人物。

第三,关于教育。

小说讲了女主角的3次穿越。第一次穿越到小学,第二次穿越到初中,第三次穿越到高中。穿越的过程中,讲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书中有一句:“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专照缺点的那块。”这是我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

女主角的爸爸老林,我感觉他是颜回那样的人,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看完整个故事,我觉得,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穿越,而类似于一个思想实验。实验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怎么样,在那样的环境里你又会怎么样。就像老林这个人,不管他成为什么样的身份,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有一些不变的特质,就是对女儿的教育,对生活的态度。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句话,“在这漫长而美好的一生里,如果你真找到了想做的事情,那么无论何时你决定再次开始,都不算晚。”还有,他这辈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来都坦坦荡荡,无论是对女儿还是学生都如此。

关于教育的还有一点,就是奥数的路线之争。奥数教育历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普及,让所有的小孩都尝试奥数的学习方式。另一种就是只让不到百分之五适合奥数的孩子去学。我个人没有特别的观点,因为我小时候也学过奥数,但没有靠这个加分,毕业后也做过一段时间小学高年级的奥数辅导。从书里,我找到了一些观点,比如说关于素质教育和减负,强调让孩子拥有愉快的童年,但背后斩断的却是孩子的上升通道。

我认为,书中一些观点其实是有些理想化的。让小孩主动去学习,形成自驱力,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很多人做不到。小说里林朝夕初中毕业时,一边参加奥数竞赛培训,一边自学大学高等数学,还学计算机编程,辅导成绩最差的好朋友,这种自驱力和心理素质真的过于厉害了。

第四,关于数学。

首先是奥数和初等数学的关系。初等数学是用平常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奥数则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一部分小学生来说会比较困难,但对那些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来说问题不大。

而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处理问题的方法又完全不一样。高等数学教了高级的工具,再去解决奥数问题会特别容易。我学的专业是统计学,这是另外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数学是非常精准的,统计学其实不是很精准,它讲究的是概率。最近十多年,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已经成为特别流行的东西。

这套书的后面列了很多参考书目,由此发现作者很硬核。这些书目里,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书,如《陶哲轩教你学数学》,是本很小的小书。还有一本叫《古今数学思想》,一个外国人写的,也有4大本,但内容简单,类似于数学史。今天我推荐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叫做《数理化通俗演义》,用我们中国章回小说的方式去讲数理化的历史。

第五,关于《天才基本法》的世界观设定。

看完前两本时,我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时空穿越,故事类似于南柯一梦。但看完所有四本书后,我觉得不是那么简单了。

时间是什么?在牛顿最有名的一本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他定义时间是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是均匀流动的,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跟外部的任何事物无关。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牛顿的理论可能不对。《时间的秩序》里讲,物理学其实不是描述事物在时间中怎么演化,而是描述事物在自己的时间中怎么演化。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时间线,每个人的时间线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是现在很流行的观点,不同人所经历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爱因斯坦讲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是持久而顽固的幻觉。按照他的理论,一个人能看到过去、未来的东西,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最近,我在看一本《真实世界的脉络》,里面着重讲的就是平行宇宙。还有一种唯我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在叔本华时代就已经有了。从逻辑上,我们没法去证明唯我主义是错误的。唯我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除了你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是你的脑袋创造出来告诉你的,也许你一辈子都在梦境中度过。从这个角度去解释穿越,其实也是有可能的。这样,你经历的一切,都是你的脑袋让你经历的,你可能啥也没经历。

回到小说,在这4本书里,关于穿越,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比较常见,人的每一次选择都会造成一个不同的世界,这就是普通人对平行空间的理解。当你对一件事情有两个选择的时候,你的世界就分裂成两个平行世界,各自发展。另一种解释是,女主在穿越时留下了很多难以言说的遗憾,才会导致最后的重逢。所以,看完全书,觉得这里的穿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穿越,而是一种心的穿越。因为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遗憾,通过穿越的形式去弥补。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一瞬间心念里经历的内容成为了现实,在他的脑袋里成为现实,有可能对外界没有实际影响,我现在还没有特别想明白。对于这本书的世界观,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自己对内心的一种体会。

最后说说天才。这本书里有两个真正的天才,一个是老林,一个是裴之。但看完书后,你会觉得,就算是天才,也有很多问题没法解决。真正的天才是洞悉本心、忠于理想、追寻所爱、矢志不渝的人。这个评价其实普通人也可能做到。这让我想到庄子里面的真人。原句是“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真实诚恳地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己,就是洞悉本心,忠于理想的人。这是普通人也能做到的。

劳月:非常感谢相彤的分享!接下来有请陈曼冬老师给我们作分享,从一个网络文学专家的角度来谈一谈对这本小说以及对这本小说所引发的文学现象的看法。让我们掌声欢迎!

陈曼冬:谢谢劳月老师,谢谢相彤的分享,也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网络作家村。网络作家村是2017年由中国作协、省作协和杭州市作协三家共建的,到现在已经5年。村长是唐家三少,副村长之一是蒋胜男,《芈月传》的作者,另一位副村长是管平潮,《仙剑奇侠传》的作者。他跟相彤很像,也是一位理工男,中科大毕业。他本名张凤翔。管平潮是他给自己取的艺名,因为他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当上老家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镇的镇长。

在网络文学这个行业中,真正成为头部大神,其实没那么容易。首先要有特别清晰的思路。像管平潮写网络小说用Excel做提纲。其次在网络上看小说的阅读感受和看纸质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网络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文学理论上叫互为主客体。就是作者在连载时,会不停地去关注网友读者的喜好,甚至会根据他们的想法转变自己的写作思路。而像管平潮那样用Excel做提纲的作者则有自己坚定要写的内容,然后加入网友期望的内容。我在看网络版的《天才基本法》时,看到作者还有一些小批注,询问网友喜欢看什么,或者写到这里他的一些想法等等,这些在出版纸质书时都被删掉了。

那么什么是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有很多种观点。现在比较通俗易懂的讲法是,在网络世界传播的通俗小说。这个可以追溯到金庸先生在明报上连载的小说。他的《射雕英雄传》每周连载,他会看报社收到的读者来信,这些来信对他的写作思路会有影响。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互为主客体的写作方式。到了现在的网络文学上,就成了最大的写作特点和阅读特点。为什么网络文学的粉丝特别多?特别受读者喜欢?因为作者会照着读者的思路往下写。

虽然网络小说作家有出版纸质书的实际需求,但网络上看小说是归于网络文学本性的阅读方式。当然,看网络小说很花时间,很多内容也很水,因为他们每天要填坑,很难保证每天都是最佳状态。

《天才基本法》,我觉得它内容基本上没有那么水,其次是它打破了网络小说升级打怪的基本套路。

今天相彤的分享打开了一种分享的新模式。他不像文科生那样感性地去评价一本书,讲一些很高深的理论,而是先介绍书的内容,再客观评价。这就是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我觉得理科生来分享文学的方式,跟理科生来写文学的方式有共通之处,虽然作者长洱我们一直不知道他是谁。

这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现象。有些作家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职业,也可能他不太愿意自己的网络作家身份打扰他的生活,所以他们保持着神秘感,任何场合都不出现。即便我们根据发网文的IP地址去追溯,也只能找到大概的地区,比如《大江大河》《欢乐颂》的作者阿奈,《天才基本法》的作者长洱,我们都找不到他们的照片和详细资料。这也是一种蛮纯粹的方式,躲在屏幕后面,用网文的方式跟世界交流,只愿意把自己以一个网络虚拟符号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看长洱的书,我认为他也是一个天才,不光是写网文的天才,应该还很专业。现在网络文学作家的知识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管平潮是中科大博士,七英俊是留美回国的。他们不光有很高的学历,很好的工作,在某一方面还非常有专长。现在的网络文学已经有很多专业的知识。

但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对网络文学还是有普遍的偏见。他们认为,网络文学就是手机上的小黄文,那种很惊悚的标题党。但那是不好的网络文学,好的网络文学像《天才基本法》这样的,我觉得还是蛮值得看的,当然很花时间。

另外,我想问一下,大家对网络文学作家的感觉是什么?有钱,对不对?虽然最头部的网络文学大神一年的版税收入可以过亿,但大量的网络作家只是在网上写文章而已,一个月五六千元,跟一个普通打工者也差不多。网络文学最大的收入是卖版权,做影视剧,做游戏,做动漫。和任何行业都一样,只有少数头部大神才能赚大钱。

看完这本书,我在思考,什么叫天才基本法?我觉得应该是热爱加坚持加努力。这个天才基本法对任何行业都一样,尤其是网络作家。首先要热爱,唯有热爱才能抵岁月漫长。但光有热爱也不行,坚持其实是件挺难的事情。听说相彤能够坚持读书,坚持做读书笔记,我觉得真的不容易。有时候读书挺枯燥的。任何东西如果你不坚持,到后来也就这么回事儿。网络作家都很辛苦,比方说去采风,白天采风,晚上还要“填坑”,很多读者都等着的。所以很多网络作家都过劳肥,顶着黑眼圈,南派三叔写《盗墓笔记》都把自己写抑郁了,在医院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后讲一下《天才基本法》给我的感受。读传统文学时会觉得很沉重。比方读《活着》,就觉得人生怎么这么惨?而网络文学有另一个叫法叫“爽文”,读起来很愉悦。在现代社会,大家都处于卷不过也躺不平的焦虑状态中。网络文学就像一剂良药,你明知道它是假的,但它会让你在阅读时感觉站在了宇宙的中央。比方说有一个人一天到晚总要弄我,恨死他了,我在网文里就可以把书扔到他脸上,把杯子扔到他脸上,能畅快地发泄私愤。比方说你在生活中找不到男朋友,或者说男朋友是个渣男,你在网文中就可以让霸道总裁爱上你。这种状态,让现代人在一个虚拟空间里感受到愉悦。

看传统文学时,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看故事,而是看文本,看语言描述。传统文学的美感就在于那些破碎的、忧伤的、哀伤的,把什么都要逼到极致的,让自己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是传统文学给我们的美感。但在现代社会,大家真的不愿意再去看那些悲惨的美。我已经够惨了,为什么还要看那么惨的东西?所以网络文学就像一束光一样,给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让人觉得很快乐。虽然可能知道自己成不了天才,但我们依旧可以去努力,依旧可以去热爱,依旧可以在不管多晚都开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劳月:曼冬老师不愧是文艺理论教学老师,娓娓道来,讲得非常生动。每一次曼冬老师来文澜读书岛作分享,我觉得都是从外观到内心的一种享受。我非常赞成她对网络文学的观点。网络文学的阅读体验非常好,它会自然地吸引你读下去,刹不住车。我第一次读《天才基本法》时就是这个感觉,很爽。但我这两个星期二刷时,觉得它还是一部网络文学,总有那么些缺陷。接下来是我们互动讨论时间,欢迎大家发言。

书友:我是在晋江上看的,还没看完。现在读到48章。因为没有看完,所以我也讲不出太多。今天听两位嘉宾的分享,对网络文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一般微信读书、纸质书看得多一些,网络小说看得不多,比较喜欢看稍微浅显一点的言情类小说。我计划回去继续把它看完,然后结合今天两位分享嘉宾讲到的内容再进行消化。

书友:看了这本书最大感触就是很想穿越回去重活一把。人生总有遗憾,如果能穿越回去重来一遍,那真的是太好了。林朝夕的穿越和一般的穿越不一样,是成人视角重新生活,活得很理性,完全是过来人的感觉,但不能算人生作弊,而是重新选择生活道路。

整体看下来,感觉每次穿越都有一个主题。第一次穿越重点讲如何学习,告诉我们学习的基础,一是兴趣,二是思考力培养,然后再去刷题,这样可以举一反三。第二次穿越我理解是讨论教育体制问题,奥数是不是普通人都要去走的一条路?第三次穿越我还没看完,感觉主要讲学术圈问题。学术圈里面的斗争、派别牵扯,包括抄袭现象,相对来说有些沉重。

可惜人生不能重来,只能往前看。以后的路怎么走,只能看我们自己的。

书友:为了给孩子把关,我看了《天才基本法》第一册,确实非常精彩,但也没有相彤老师说的那么好,尤其他刚才说的捡石子情节,我直接跳过,因为根本看不懂。我倒是和书中夏令营小朋友一样有点迷茫,究竟数学是什么?因为我有点私心,希望我的孩子看完这本书也能喜欢上数学,但好像没那么容易。

另外我有一个问题,林朝夕去夏令营第一天,副校长要求大家提行李上楼考试。我认为副校长说得挺有道理的,不可能每次都把所有事情都准备好了才让你考试,就是要在一种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考你的准确率。我挺支持副校长的,想不通为什么林朝夕不喜欢副校长?

李相彤:我觉得林朝夕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她很有感情,觉得同学们都很不容易,不应该这么无情地把他们都直接淘汰。但书后面也讲到,她也认为,副校长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些时候她自己也想放弃,世界的真实情况其实就是那么残酷。

书友:看到书中讲到她们快放弃时,就觉得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要学数学?奥数对很多人也没多大用处。

陈曼冬:这个问题其实困惑了我很多年。我觉得数学对我的意义就是算算数,但现在有计算机,我干嘛还要学数学?现在我发现,文科里的历史和理科里的数学是有共通性的,都是学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李相彤:我觉得具体的题目确实没什么用,但是它能训练一个人的韧性、自驱力或者说心理素质。比如你遇到一张数学卷子,90%的题你都不会,你怎么去面对它?

以前我教小学生奥数,很多人看到不会就要哭。其实如果你不去害怕,慢慢去理解,你最终还是能理解其中一部分的。遇到困难时,心理素质如何?怎么去调整自己的状态?我觉得数学有这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奥数。我也遇到过很多奥数题目,没办法去解决它。特别是我教小学生奥数备课时,有很多问题你第一眼没办法想到解决方案。我就每天在脑子里想着,有时候坐地铁时就突然有方案了。所以,不要去害怕,数学能训练一个人的韧性和心理素质。

劳月:谈谈我的看法。非常赞成曼冬老师所说,最重要的是热爱。怎么培养起来?刚才你讲,你自己也不爱数学,怎么让孩子培养起对数学的热爱?在现实世界中其实也有老林这样的老师,大部分高考状元家里都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他们都不是那种天天苦读书的人,都是一点就通的天才。我有个同学数学非常好,很享受解题的乐趣,尤其当你解开人家解不开的难题时,那是非常愉悦的。

有些人做数学很快乐,但反过来也有人读语文很快乐。我就是这样,我读语文很快乐。因为我从小学开始遇到了很好的语文老师,让我建立起对语文课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虽然后来我的工作与文学无关,但我退休后又做回我的文学,因为喜欢。

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喜欢肯定是不一样的,它有一种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因为父亲老林,所以林朝夕喜欢数学。因为我的语文老师,所以我喜欢语文。因为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有人会喜欢上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我觉得,没有必要强制你的孩子去喜欢某一样东西,顺其自然才好,各人有各自的道路。

书友:可能我跟天才有很大差距,再加上不是特别喜欢数学,所以就看得稀里糊涂,觉得这本书有点枯燥乏味,但听完大家分享之后,我觉得原来数学还是有很多乐趣的。这让我想起我的大学同学,也是特别喜欢数学的一个人。她习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利用一个晚上甚至是通宵去自己推解完成我们认为很难的高等数学题目,而不去借鉴现成的答题方法。我很佩服她这样的毅力,甚至选修课她都会去选数学建模。我不太喜欢数学,但觉得她对数学的态度,就像我喜欢文学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什么我能坚持写这么多年,写很多作品,甚至写出来的作品可能也没什么人看,或者说是没有什么钱赚。大家不理解为什么你要投入这么多的时间?我觉得就像陈老师说的一样,热爱是一切。只要热爱,不管花费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所以,我觉得天才基本法就是99%努力加百分之一的热爱。

陈曼冬:听了你的发言蛮感动的。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女孩,一直坚持文学写作,本身就是一件挺让人感动的事情。

另外想讲两点,第一,从文学创作角度来讲,热爱之余,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样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点。第二,做很多事情,包括写作,要适时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我碰到过一些作者,他们就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题材上不突破,写作方法不学习。虽然写作习惯很好,作为自己找乐子也很好,但如果想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点,还是需要找对路径和跳出舒适区。比方说找到志同道合的文友,听听适当的文学课,找到更加合适和准确的路。也许刚开始有点艰难,有点不情愿,但我觉得如果有天才的话,也是离天才更接近的一条路径。

劳月:我很赞成刚才曼冬老师讲的舒适区观点。我们对自己要做个分析并做出判断,能不能再往前走?坚韧地往前走,或者果断转移战场,这都是一种人生道路,没有对错,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往前走。

书友:刚才大家在讨论数学,数学能让人思维更有逻辑性。我记得有个视频,说不要跟没有学过几何的人吵架,因为他们的逻辑关系是混乱的。现在所有的科技基础都是数学,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电等等。

最近我看到一句话,说作家、作品和读者是一个互相依赖的三角关系,所以我觉得曼冬老师刚才说得特别有道理,我们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让读者能通过你的作品感觉到乐趣,而不是沉浸在自嗨中。

陈曼冬:唐家三少的脖子不能动,南派三叔常年带着航空枕,都有严重伤病。他们已经不是简单的热爱,而是一种痴迷和坚持,太不容易了。

劳月老师做读书岛,我也是从内心特别佩服。我做了阅读推广的视频后,才发现在自媒体巨大的流量池里,读书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热爱坚持,很多时候可能就算了。但劳月老师坚持了4年多,还要写札记,非常佩服。他的邀约当然是要来的,也是积德的事情。

劳月:读书岛做到现在快5年了,100多期,但最近这半年特别艰难,好几次在想干嘛这么为难自己,给自己找事?但看到有那么多书友跟着我一起读书,觉得也值了。

最后我也想谈谈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我觉得既然做文澜读书岛,就不能完全根据我个人的喜好读书,要适应各个层面,要看各种各样的书。而且,为了避免自己过早地衰老,保持年轻的心态,我尽量去接触一些网络文学,努力跟上时代。

两年前我读完《天才基本法》,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有着做分享活动的强烈愿望。但二刷之后,感觉也不过如此,跳不出网络小说的窠臼。它就是一部穿越小说,就是一部一厢情愿、少女情怀、简单叙事的心灵鸡汤。它与那些传统经典文学相比,实在还有很大的距离,经不起二刷的琢磨。

今年开年,我们先后分享过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柳浪闻莺》和《望江南》。王旭烽老师说,她写《茶人三部曲》写了10年,写《西湖十景》写了10年,写《望江南》准备了20多年,写了3年。她是在用全部心血进行艺术创作。这是一种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值得反复阅读,就像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鲁迅的作品,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而网络小说则像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一样,是一种工业化的制作。日更是它最明显的特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写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小说。传统文学经典就像艺术品,而网络文学更类似于装饰品。既不能用前者否定后者,也不能用后者否定前者。当今文学界百花齐放,网络文学有它的一席之地,但和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流传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天才基本法》虽然不免矫情,不免虚幻,不免鸡汤,但只要能够给读者带来些许快乐与美好,那就足够,就完成了阅读对象的使命。我很喜欢《天才基本法》扉页上那句手写体的口号:“不要被世界改变,你就改变了世界。”看了几十年小说,回过头去才发现,我已经被小说改变,世界也因为我有了一点点微小的改变,再也不是我来到时的那个世界了。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意义,也许是我们这种书生一厢情愿的一种美好意愿,我希望我们这一个小圈子能够继续这样慢慢地去读书交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最后,依然是文澜读书岛下一期活动的预告。下周六(6月25日)下午,文澜读书岛将与宁波市总工会合作,在宁波举办矿工诗人陈年喜散文集《活着就是冲天一喊》阅读分享会。6月26日下午,文澜读书岛与绍兴图书馆合作,在绍兴再次分享赵冬梅的《大宋之变》。两场活动我们都将通过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进行视频直播,欢迎书友们观看。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我们下周六再见!

本文摄影:沉言静思、劳月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才基本法》大结局,聊聊那个被天才讲错的定理
天才基本法
瑾岛推文:《天才基本法》天才少女挣扎着与命运搏斗的史诗!
一群对数学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怎能拍出真正的数学天才?
共读 | 008-010:不要被世界改变,你就改变了世界
《天才基本法》:草莓裴之PK芝士裴之,谁更喜欢林朝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