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2009年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综述
1  2009年茶叶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茶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新型茶叶机械的出现与不断更新换代,对茶叶生产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009年,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从深化到探底回升。茶业机械行业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对茶业市场的冲击发生深刻的变化。
1.1  茶叶生产各阶段均可机械化作业。初步满足茶叶生产发展需求
茶叶机械可分为茶园作业机械和茶叶加工机械,而茶叶加工机械又可分为茶叶初制机械和精制机械。目前我国已完成大宗茶叶初制、精制机械的研制开发,大宗茶加工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此类机械近年来仅是作了部分性能改进和补缺配套机种的研制。最近发展最快的是名优茶加工机械,名优茶加212212艺复杂且精细,对加工机械性能要求苛刻,故名优茶加工机械的开发相对来说难度也较大。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扁形、条形、卷曲形、针型、球形等形状的名优绿茶初制机械以及乌龙茶、花茶和紧爪茶等特种茶加工机械,已基本研制成功并在生产中使用。
1.2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升,促进采茶机械的研究热度持续增加
人工采茶效率较低,高档名优茶由于对芽头要求较高,因而效率更低。鲜叶经脱水干燥后,一般2 kg鲜叶仅可作0.5 kg干茶。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升,采茶成本在整个茶叶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研究机械采摘技术,突破机采瓶颈技术的制约已迫在眉睫,与采茶技术和设备有关的科研立项、专利、论文等逐渐增多。
1.3高品质茶叶的市场需求推动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复苏,茶叶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促使茶叶机械开发科研单位和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和加工效率。目前,用在茶叶上的高新技术主要有:微波加热技术、远红外加热技术、蒸汽杀青技术、热风杀青技术、电子计算机等检测和控制技术等。
2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
在茶园管理和采茶设备技术开发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有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的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茶园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该项目研制新型茶园复合高地隙通用底盘,可横跨茶冠驶入茶园,除了能携带较大功率采茶机械进行采茶作业外,还能实现茶园的修剪、中耕、除草和深施有机肥作业,使该底盘一机多用,减少茶农对茶园作业机械的一次性投入。该项目已按计划完成大部分研究任务。具体研究进展如下:
2.1按照项目计划,新型复合多功能底盘设计试制成功
该设备为履带式行走方式,最大田间适应坡度为10。,时速为6 km/h,油耗为0.9~1.2 kg/667 m2。初步实现横跨茶棚,能够实现携带各种农具进行作业。
2.2已申报专利
创新的茶园管理底盘已经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26618.4。新开发的设备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20238191.5。多功能底盘经过进一步改进完善,还可以携带采茶机、植保机械,将大大减轻茶园管理的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
2.3完成性能试验
机架各部分受力分析试验、强度校核、运行稳定性校核等工作圆满完成。为进一步改进设计符合我国茶园生产条件的多功能底盘提供了理论支持。
3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3.1  茶叶机械由以茶叶加工机械为主,向茶园管理机械方向延伸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骤然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茶叶生产冲击较大。雇用劳动力难,已成制约茶叶经营效益的主要瓶颈。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加大茶园管理机械的研发力度。
3.2加工机械向安全化、清洁化和连续化方向发展
随着茶叶加工安全要求的日趋严格,茶机制造过程中的清洁化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国内一些较成规模的茶机制造企业,基本上能做到采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不锈钢或适当使用食品级塑料、竹、藤、无异味木材等材料制造直接接触茶叶的零部件,而避免使用含铅量较高的铜材及铝材。
3.3高新技术在茶叶机械上不断获得应用
高新技术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降低能耗和降低劳动强度,受到了茶机开发工作者的广泛注意。近年来,高新技术在茶叶机械开发上已经有了初步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该技术尚需进一步发展。
4 2009年新出现的茶叶机械及技术
2009年出现有关茶叶加工和生产机械较多,这里列出典型的几种。
4.1专利号为ZL2009201 38520.3的采茶机,该机改变现有采茶机进风口的平口型设计,通过进风口的空气通过圆弧倒角的引导,对气流产生一个导向的作用,减少涡壳内部逆流的产生,增加了风压,同时也减少了涡壳共鸣噪音的产生,降低了采茶机工作时的茶叶损失,降低了茶损率,而且有效降低了风机噪音,提高了产品的操作性能。
4.2专利号为ZL200920116490.6的红外测温自动杀青机,该机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直观,温度容易控制,降低了对技术人员的要求,生产的茶叶杀青程度均匀,质量有保证。
4.3专利号为ZL:2009201 16859.3的新型炒茶机,该机主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有炒板,连杆机构固定有径向穿过主轴的压杆;压杆顶端设有一端与主轴铰接的压板,压板自由端上设有滚动配合有滚轮的凸块;安装有滚轮的滚轮支座通过销轴滑动配合在主轴上的滑槽内;主轴具有轴向通孔,通孔内设有连杆,连杆一端与销轴固定,另一端球接有控制杆,控制杆一端与机架铰接。采用以上结构后,炒板与炒锅间隙的控制调节更省力、简单、准确,大大提高炒制绿茶的生产效率。
4.4专利号为zL:2009201 15494.2的炒茶机电动加料装置,该炒茶机箱体上部中设有一滚筒,滚筒上侧方分别斜设有导向板,滚筒下方右高左低斜设有可活动的接料板;接料板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轴销与箱体前后两侧板活动连接,接料板右端底面与一微动开关活动相接,微动开关控制驱动滚筒的电机启动和停止,接料板左端底下方设有摆杆,摆杆活动端底面与一凸轮相接,上面设一磁铁,与该磁铁相应的接料板左端底面设有另一磁铁,两磁铁相向磁极极性相同;箱体左侧下部有一活动门,活动门右侧上部与另一凸轮活动相接,该凸轮与另一电机连接,活动门由凸轮转动开启。该机具有可电动定时定量加料等优点。
4.5专利号为ZL200920140844.0的手提电动采茶机,该采茶机电动机安装在手柄内部,采叶箱前端装有采茶器,采叶箱的后面系有茶叶收集袋,采茶器由顶板、梳式导叶板和刀片构成,电机主轴穿过采叶箱到达采茶器。其特点是:在电机主轴的下端、梳式导叶板的上方装有轴承,电机主轴穿过采叶箱的顶板、轴承、梳式导叶板后用螺母固紧,两片梳式导叶板之间紧贴着刀片,它们一起用螺丝紧固在采叶箱的底板上,使用时将直流电动机接上电源,起动手控开关,手持采茶机,让梳式导叶板插入茶丛中,将刀片对准茶苗或嫩茶叶进行切割,使茶叶不断地流入密眼柔性网袋中,即可以实现采茶的作业。
肖宏儒 钟成义(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农业装备技术201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茶之旅:日本是如何做到规模化茶园管理的?
安徽歙县探讨发展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
名优茶采摘机械化需求迫切
歙县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探讨
祁门县茶叶机械化生产调研 吴局长
机械化采茶推广为何这么难·台州日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