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感对治至要(上)
                        陈圳煜                              

一切外感病(含疫病。下同)的应对,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点是“察舌象”。舌象是外感诊断最重要的切入点,没有之一。舌象诊断准确了,才可能实施全面而准确的治疗。
观察判断舌象,难度并不大。两个方法,第一,临时找人对比一下。比如,判断患者是不是舌面有白厚滑苔,找另外一个人,让两个人的舌头伸出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第二,平时积累留意一下。比如,早上起床,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舌头(包括嘴唇)肉质的红色程度、舌苔情况。儿童唇舌的红色比成年人明显些,那是正常的。但是,也需要积累对平时那种红色的印象;有了平时表现作为参考,对于疾病产生之后的变化,就可以心里有数了。下面说正题。
1.白厚滑苔。“滑”字很重要。在这个语境中,它跟“润”(有人亦称之为“腻”)的意思是一样的,代表“湿”——跟“燥”相对的病情。通常说“白厚苔”,要么是简说,要么是不懂。具体分三点:
——白厚滑苔出现在舌面中后部。这是中焦湿盛、下焦寒盛,也就是“中下寒湿”的表现。这种情形,茯苓(或生薏仁)、干姜(炒)、川椒(炒,去汗)是必须的。加点砂仁(打,后下)或苍术,效果更好(本文没有注明药量的,从“中医世家”网站或《中药大辞典》等药典上查)。
——白厚滑苔明显见于舌后部。这是下焦寒甚。这个时候,附子(黑附片)是要用的(如果患者伴见小便黄短涩痛,先用川椒代替附子,加金钱草、滑石等清泻导致小便异常的膀胱热,小便不再异常之后再用附子)。至于舌根白厚滑苔凸了出来,像冰山凝结一样,那么下焦的寒气可想而知了;如果同时见到红色凸起的肉粒,那是本来要从下焦(舌根)往上升达的气,掉到下焦了,所以出现舌根的凸起肉粒(正常人是没有肉粒的,那是气机能够上达的缘故)。用桂枝或川芎升达阳气的同时,用点小茴香(盐水炒)温运下焦阳气,有助于附子、茯苓发挥暖水、去湿的作用。
——白厚滑苔上至舌面前部。这是肺部有寒。这个时候,应加细辛(后下)4-8克。干姜也要(不炒)。可以加姜厚朴。
无视上述舌象,无论是去解表、去清热,去干嘛等等,都是很难有积极作用的。中焦枢机运转不起来,针对四维(肾、肝、心、肺)的用药,怎么会有理想的效果?
在重视上述舌象,以及以上用药的基础上:
——恶寒(怕冷)。加紫苏叶9-15克(怕冷如果是冷到发抖、卧床蜷缩的,不能解表,必须直接用大剂量的四逆汤加味,药如黑附片、干姜、炙甘草等。中成药桂附理中丸3-5颗,加调料品胡椒粉1-2克,温水兑,两者合用,一次服完,立竿见影)。说多一句,任何时候见到恶寒症状的,加点疏达肝气的药材,如桂枝或川芎,效果必定更好(舌质鲜红或深红者,用大剂量的生麦芽或广郁金;阳虚者必用附子等)。这其实就是《伤寒论》中,麻黄汤用桂枝的思路了。
——发热。包括头痛等,舌质鲜红或深红者,参后文治法。舌质如常的发热,用了紫苏叶,可不必加其他药材;亦可视情略加夏枯草,或金银花,或蛇舌草清热。
——呕吐。这是胆胃上逆。加柴胡、白芍(6-12克)、姜半夏。并服生姜汁更好。不呕吐,只是欲呕,轻的可用中成药逍遥丸;重的可用小柴胡颗粒(这种舌象用小柴胡颗粒,必须并用桂附理中丸,至少是附子理中丸,0.5-1粒)。
——咳嗽。这是肺气上逆。加桔梗。可并用姜厚朴、姜半夏。此法并治胸闷、气喘。胸闷可并加白豆蔻(后下)。
——痰多。这是气滞津凝。白厚滑苔患者的痰是白色的。加橘红,或白芥子,并加法半夏。茯苓、干姜用大剂量。
——食减。这是胃气不降。可不必专门用药。亦可加苍术,或神曲,或砂仁(打,后下),或莱菔子(炒)。
——腹泻。这是肝脾下陷。加川芎或桂枝。严重的,并加升麻3-5克。茯苓、干姜用大剂量。
——头晕。这是浊阴上逆。阳气不能畅达的缘故。加川芎或桂枝。茯苓、干姜用量稍大。酌加苍术、川椒、黑附片。
——尿黄。正常的小便是微黄色的。如果明显偏黄,甚至深黄,那是膀胱有热了。中下寒湿而并见膀胱郁热,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加车前草,或金钱草,或丹皮。
以上症状的用药,也可供下文舌象者参考。
2.黄厚滑苔。这是湿热的舌象。在参考前文各种症状用药的基础上,注意四个方面:
——黄厚滑苔在舌中部或整个舌面。从中焦湿热施治。药用茵陈蒿(或蒲公英)、茯苓、生薏仁,或加白扁豆。
——黄厚滑苔在舌后部。这是膀胱瘀热。这时往往并见小便异常,如黄、短、涩、痛等。药用萆薢,或瞿麦,或滑石,或车前草,或金钱草,乃至丹皮、栀子等。
——黄痰。药用栝楼实,或桑白皮,并加枳实或枳壳。此法亦治此证伴见之咳嗽。
——是否舌质鲜红或深红。若是,并参后文治法。
3.白苔罩黄。这个似乎较难理解,其实不然。它的意思是指,你第一眼瞟过去,感觉是白苔,但仔细一看,有黄色在上面。这种情形是中下焦寒湿,而热气在上焦,即气分有热(因此,黄色浮在上面)。如果第一眼瞟过去就是黄色的,那是“黄厚滑苔”的湿热证了。治疗方法,注意三个方面:
——口渴。加栝楼实,或白茅根,或生薏仁,或桑白皮,或沙参等清肺热。少数口渴是因为木郁风动所致,宜并加白芍息肝风(用玉竹、制首乌亦可)。
——心烦或舌尖红。加连翘,或麦冬,或黄连清心火。
——是否舌质鲜红或深红。若是,并参后文治法。
4.舌面裂纹。这是阴虚的舌象。阴虚舌象包括“无苔”,以及“地图舌”(亦称“花剥苔”)等。“裂纹”,是阴气(水气)不足,所以地面裂开了;“无苔”或“地图舌”(花剥苔),是草地没有阴气,长不出青草(舌苔)来。五种情形:
——阴虚舌象出现在舌前部。用元肉(或麦冬,或阿胶),或沙参(或百合,或玉竹,或栝楼根)。
——阴虚舌象出现在舌中部。用沙参,或鲜淮山,或大枣,或石斛。
——阴虚舌象出现在舌后部。用墨旱莲,或肉苁蓉。并用玄参。
——阴虚舌象出现在舌两侧。用制首乌,或元肉,或玉竹,或阿胶,或大枣。
——是否舌质鲜红或深红。若是,并参后文治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 诊
(5)辨证与论治辨证篇望诊舌诊
从零开始学舌诊5-舌色3
舌诊精要
魏长春:辨舌经验谈
舌苔诊断-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