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御风而行——我看孟继兵的雕塑

文丨孙振华

孟继兵是一个认真想做好雕塑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状态在国内雕塑界比较有代表性。

孟继兵入学读雕塑系的时候,大学扩招刚刚开始,或者正要开始。过去精英教育的痕迹仍然十分明显。所谓明显,是指不管社会上的雕塑创新如何风声水响,学院课堂教学还是严格坚持基本功训练。在学院体系里,就是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的训练。这一点在孟继兵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这方面,他得益于大学期间学院的严格要求,当然,也包括他个人的努力。

孟继兵读书期间,以及毕业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正是中国当代雕塑风起云涌的时候,一个年轻雕塑家对待这个热潮不可能无动于衷。像孟继兵这一类受过学院良好基本功训练的雕塑家们都共同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一方面,投入到观念、装置、行为、影像的当代大潮中,固然时髦,让人心动;另一方面,他们在感情上又无法舍割这么多年的训练所养成的造型基本功。如果避长扬短,放下自己的擅长,投入到一个心中无底,准备不足的领域,茫然无序地瞎碰,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是,如果完全按兵不动,恪守传统学院雕塑的语言体系,显然又远离了雕塑发展的当代趋势。经过了一些年的思考,摸索,最终,孟继兵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传统具象造型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努力形成符合个人内心气质和趣味的新的雕塑语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雕塑风貌。根据有限的资料,可以推断,从2010年以后,孟继兵的目标就已经非常确定了。其实,不光是孟继兵,国内还有许多和孟继兵相似,有着共同背景的青年雕塑家也采取了大致相似的策略。所以,我们说孟继兵的创作状态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理由就在这里。

应该说,孟继兵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上他的目标明确;从结果看,他十多年的努力也初见成效。目前,他已经形成了自己在具像造型基础上探索出来“凹凸语言”,形成了自己造型上的鲜明特点。现在,他的语言探索仍然继续,鉴于他还年轻,所以我们只能说,他目前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所谓“凹凸语言”只是我个人的概括,不知是否准确?这是指,孟继兵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无论是裸体还是着衣人物,他都有意识地根据人体结构,将它们的外表处理成凹凸不平,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外部肌理,这些凹凸起伏的肌理根据造型需要和人物设定,或者以圆和椭圆为主,或者是由有弧度的长条、短条形的凹凸起伏为主,这样,人物的外表因为这种凹凸肌理,形成了丰富的外部细节,如果仔细欣赏,非常耐人品味。

这种凹凸肌理,过去并不是没人做过。事实上,在雕塑造型中,任何雕塑家的语言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继承、发展、衍生出来的。孟继兵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把对雕塑外部肌理的处理语言化、系统化了,它不再是偶尔实用的塑造手法,而是成为了个人自觉的雕塑语言。国内雕塑界,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将“凹凸”肌理像他这样,进行了风格化,标志化的运用。

追根溯源,这种“凹凸语言”应该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西方,来自罗丹的传统。罗丹非常注意雕塑表面塑痕的处理。《罗丹艺术论》中有许多欣赏他雕塑外表肌理的例子。讲到他的雕塑如何在灯光的照射下,外表闪烁不定,形成了丰富、生动的细部变化。另一个传统应该来自中国民间,来自佛教造像。孟继兵所就读的西安美院,在国内美术院校中素有重视中国传统雕塑临摹、学习;这是该校的办学特色。在西安美院的学习中,孟继兵应该对佛造像中的金刚、力士形象情有独钟。例如现藏河北定州博物馆的唐代力士铜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浑身圆滚的肌肉,可能是孟继兵语言的另一个来源。不过,孟继兵“凹凸语言”与金刚力士像的区别也是明显的,金刚力士只是肌肉表现,而孟继兵“凹凸语言”是整个雕塑形体中更丰富外部肌理。因此孟继兵雕塑语言的形成应该是广泛吸收了中西雕塑传统之后所进行的综合创造。

根据已有资料,2010年,孟继兵创作了《行者》,这组作品中,孟继兵的“凹凸语言”还没有正式形成,但已经出现了重要的苗头,例如,相当注重人物造型的外部处理,如衣饰上的塑痕等等。这个时候,他的人物还十分注重面部表情的塑造。

 
孟继兵作品《行者系列》2010年


2012年的《绿草地》虽然也没有出现“凹凸语言”,但这尊马头有了后面雕塑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残缺美。在西方雕塑体系中,罗丹是残缺美的重要开山者;而孟继兵的残缺不一定来自罗丹。这是因为,作为西安人的孟继兵在他生长的环境中,可能从小就看惯了残缺的文物,而且也接受了这种残缺美。


孟继兵作品《绿草地》2012年


从2015年的《后白岗时代》、《哈布尔》开始,“凹凸语言”已经正式推出了。到2017年的《御风》、2018年的《迹云》、2019年的《嫁梦》,“凹凸语言”已经基本定型、成熟。


孟继兵作品《后白钢时代》2014年

孟继兵作品《哈布尔》2015年
         

这个时候再看“凹凸语言”的作品,它们一些共同特点也呈现出来了。

首先,人物基本都低着头,而且人物五官面部要么不清晰,要么没表情,完全靠肢体、肌肉来传达情绪;


孟继兵作品《御风》2017年


其次,造型的团块结构加“凹凸语言”,使作品具有一种内敛的张力,似乎有一种内部力量在聚集,形成了蓄势待发的爆发力,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紧张感,具有强烈的对抗性;



孟继兵作品《迹云》2018年


其三,作品放弃了完整,有意识第追求残缺。像《哈布尔》,马头迎面削成平面,人物低头,手指前方,具有一种悲剧英雄般的气概;再如《嫁梦》,胳膊残缺,也是不完整的。



孟继兵作品《嫁梦》2019年


在这之前的“凹凸语言”只是作为一种纯形式语言的探索,到了2019年创作《走向胜利》的时候,则把这种形式语言运用到了主题创作中,而且非常成功。这一组用“凹凸语言”塑造的行军战士,人物造型语言本身是内敛的,有聚集性和爆发力的;他们和又在急速行进的动作中,这样,作品完美地构成了内与外、动和静的张力关系,使得整个场面显得非常生动。




孟继兵作品 《走向胜利》2019年


孟继兵2022年新近创作的《无相制》、《金刚制》代表了他对“凹凸语言”新的思考和拓展。尤其是《无相制》令人注意,它把“凹凸语言”细密化了,同时整体造型是局部的,但是经过了抽象和变形处理。这预示着,他将继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地推进这种语言的实验和探索。



孟继兵作品《无相制》2022年 

孟继兵作品 《金刚制》2022年


孟继兵是个“直男”雕塑家,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雕塑的人物,基本没有女性。这个特点和米开朗基罗有点像。据说米开朗基罗很少做女性,也从来不用女模特。他为美弟奇家庙做的《晨》、《暮》、《昼》、《夜》四个女人体,居然采用男模特做的。孟继兵的“直男”是不是和他的雕塑风格有关呢?表现在雕塑上可以用御风而行来形容。他的雕塑凝重、有力,具有一种阳刚之美的风格。说回来,他的“凹凸语言”,好像也确实不太合适用来表现女人体。

总之,孟继兵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相信他只要继续下去,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艺术家简介



孟继兵

1979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200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塑专业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大连分会雕塑分会秘书长,大连市雕塑家协会理事,大连市雕塑艺委会副会长,金州区(金普新区)第八届政协常委,民建大连艺术学院支部副主委。




作者简介




孙振华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雕塑》主编,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用 24袁运甫/袁晓岑人物花鸟
[双十二] 中国雕塑《辉煌七十年》(雕塑卷),珍藏本!
雕塑界的这些女神,你都熟悉吗
中国雕塑影响力人物·殷小烽
抢先看:十大雕塑家的10件代表作,都是超级大腕啊!
拙政雅集 - 清华大学雕塑名家作品邀请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