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的枷锁》:关于人生意义的探索

这是一本在图书馆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反复多次的书。毕竟,单单这个书名,实在是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人性这个词,太大了,人类学、社会学、宗教伦理,似乎都能沾上边;枷锁,古代用来拘系犯人的两种刑具枷与锁,其实也隐指压迫和束缚。“人性+枷锁”,这样两个词组合一起,难道是要聊聊人类哲学、煲煲心灵鸡汤?

谨慎翻开扉页,一目十行略过序言,才知书名最初定为《斯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听起来瞬间是接地气多了。“艺术+人生”,甚至莫名带有些许浪漫色彩。

回到最初的书名《斯蒂芬凯利的艺术人生》,大概可以一目了然的猜到这应该是一本人物成长类小说。的确如此,毛姆用几十万字的描写,叙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年少失去双亲寄人篱下,到成年立业结婚成立家庭三十多年间的成长生活经历,主人公的成长背景设置到处充满作者本身的影子。

作者毛姆,不满十岁便失去双亲,后被送到英国伯父家抚养,年少由于身材矮小而且口吃,因此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与折磨,做过会计实习生,学过医,不过最终又弃医从文当起了作家。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先天跛足,父母早逝,因此被寄养于伯父家。因为身体缺陷而自卑,从小被同伴轻视与欺弄。“文学、会计、绘画、行医”,四次波折的找寻安身立命生活路径的探索尝试;“威尔金森、米尔德尔德、若拉、萨利...”,用两只手都道不尽的爱情碰壁故事。

据说书籍第一次完稿后,并没有立刻得到出版,而作者毛姆也没有勇气立刻重读修改,于是干脆不管将它放到了一边。因为书中夹杂了作者太多个人真实情感与成长体验,无论是角色设定还是故事环境等等,都带有半自传体形式,既不敢再碰,却也割舍不去,终日成了作者的一块心头肉。

后来经过改稿、修订,前后长达十数年,最终以《人性的枷锁》一名得以出版。

或许对中国读者而言,更为大家熟悉的毛姆作品应该是《月亮与六便士》,然而真正奠定了他文学地位的扛鼎之作,却应是这部《人性的枷锁》。自其问世以来,也从未绝版,甚至三度被搬上荧幕。

故事情节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直白表述大概可以用“一个受虐狂男人的作死前半生”为题:

“ 主人公菲利普童年父母双亡,身有残疾,读书的时候,好几次选错了专业,恋爱的时候,莫名其妙错爱了一个吸血鬼般女人,当中还穿差了一些投资失败差点饿死的小事,等好不容易终于决定做一个追求理想四处旅游的流浪医生时,忽然渴望起家庭生活就这么……安定了。

他每次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深刻地剖析自己一下,第二天生活就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拉他一路飞奔。 ”

——来源网络

(65万字的中文译本,有兴趣可以慢慢咀嚼)

没错,菲利普每次的选择都是让人抓心的疼痒。坦言讲,看的途中好几次差点弃书,尤其是读到那坎坷的爱情受虐故事,无时无刻不想让角色原地爆炸。若不是毛姆“最好的二流作家”名声在外,加之闺蜜时不时或口头或朋友圈感悟的分享安利,一直激发着好奇心,要亲自阅读取证“这个作家到底二流、最好在哪里”,估计早就丢一边了。

然而,读完后再忆起却段段诛心,不愧是拥有“一流故事”的作家,言语朴实,一字一句任何单个独立出来都是不能再普通的词语,经他手放一起组合编织后却魅力无穷。(据说作者为了写出高级漂亮的词汇曾流连于各类艺术博物馆,最终放弃转而发挥自己平凡的特色。) 翻阅各类书评、阅读笔记,无不一一为我们详细分析了书中扣在主人公菲利普身上的枷锁:身体缺陷的枷锁、宗教信仰的枷锁、性欲爱情的枷锁、金钱物质的枷锁......到最后,透过他人生经历的探索,回到了那最深刻的生命主题-:生活没有意义,人生没有目的,看起来五彩缤纷热热闹闹,其实一切都与地毯的图案一样,随意编织罢了。

这是一本很难评价的书,断断续续从2018年末读到了2019年初,赶在图书馆借阅逾期前啃完,翻到最后一页时,开始依依不舍。许多人都感叹菲利普的感情挫折、受虐体质,被物质女心甘情愿的利用,甚至间接导致炒股破产学业中断,不得不辍学打工两年赚钱养活自己...个中滋味,纵使是个看客也五味杂陈。

感情终究是生活的下酒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从被送到寄宿学校开始,跌跌撞撞的追寻梦想前半生。他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都可以在他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文学、会计、绘画,这些他曾经最绚烂的梦想、内心最深处的呼唤,无不让他代价惨重,有的让他牺牲几个月后即将唾手可得的奖学金、如囊肿取物般可收到的牛津大学通知书;有的让他与家庭决裂失去经济来源,终日拮据不堪...而最终,这些却都无疾而终、放弃为局。寻梦一圈之后,他转而学习择业之初曾最为抗拒的职业-行医,也是他父亲的职业。

在这一系列的求学立业、追逐梦想过程中,他尝尽了所有的痛苦,身体的、爱情的、金钱的..最重要的,是那一颗滚烫追逐的心,不断遭受血雨腥风与凌辱...我一直在想,若他能规规矩矩的先完成学业,或许之后的路途就不会那么辛苦,不会历经波折,几次半途而废,又回到起点。即使于每个最普通的人而言,这也真是有失尊严。

岁月流逝,他最终学会的不过是过一个正儿八经的生活;历经折腾,到头不过就是想要像一个最普通的人: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一个健康美丽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最终,给予他生活力量的,无论金钱、爱情还是家庭,都是他曾万般瞧不上的行医一职。总是会不经遐想,受尽这一世苦,蹉跎这几十年岁月,最后不过是回到起点,做曾经最不想做的事情。多唏嘘,怪不得众人纷说“人生毫无意义”。

都说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甚至连故事情节都不曾改变。那些书中出现的角色,套用在当下,也各各栩栩如生,毫不违和。尤其是经历春节长假这个时点,更是感慨万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称奋斗或称漂泊的人,有的已经逃离,有的挣扎继续。逃离的回到了曾经最想逃离的地方,过上了最初最瞧不起、此刻却最为心安的生活;继续的仍咬牙埋首在最绚烂的梦中、寻着内心的呼唤追逐...作为奔波中的一员,似乎于某个恍然间莫名成了一个思索者,开始抛开被高楼川流掩盖下的靡靡,挣扎探索最最本质的东西。

记起一次与前辈偶然相聚的早茶会上,前辈提及命由天定:我们的命啊,都已经写好了结局,不要挣扎不要气馁,我们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同桌的直男大哥反问:既然这样,那我现在开始不思考、不努力,坐着躺着,等待命运之手的操作,反正一切都已决定,何必枉然徒劳?前辈回道:你当然可以这样,可是你不会,因为,这也是你的命。

每个个体的出现,于历史的长河中,还不过蝴蝶略过水面,轻之又轻。其实无论是逃离还是继续,我想我们都不过是在通过自己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状态和信仰。

人生这场颠沛流离的战争中,就是一场立理智与情感的互博,与己相斗,其乐无穷。既然我们的结局都已经写好,又有何惧呢?

永远饱含对生活的激情、对未知的渴望,勇敢爱与被爱,一步、两步、三步...走向那已书写好的结局。最后,送上甜甜圈鸡汤与大家分享,话糙理糙道尽生活的本色:

(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所有的枷锁,都是自己画地为牢 | 《人性的枷锁》
毛姆:我是最好的二流小说家
七绝·读郭良卿《人生就是戴着枷锁跳舞》感记(通韵)
读书笔记 |《人性的枷锁》: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并且尽力去完成它们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听毛姆讲读书的意义和人性的枷锁
每周只读一本书 · 人的一生总会被各种枷锁所束缚,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