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迷茫的你:成事的人,对「时间管理」都有这种认知

时间管理的内核,不是管理时间

成就他人,成长自己

『铂桥顾问』

来源:自言稚语(ID:selfgrowth-handbook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佛祖如是说:“最大的错误就是你认为你有时间。

时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无形,无价,一旦逝去,就不再回来。

知名励志演说家Jay Shetty在Youtube上发表了一段关于时间的演讲,句句戳心,发人深省。

“人的一生平均可以活78年。

我们花28.3年在睡觉上,这几乎占了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但与此同时有30%的人却为睡个好觉而挣扎着。

我们在工作上花掉10.5年,但超过50%的人想要离开眼前的工作岗位。

时间比金钱更有价值。你能赚更多的钱,却不能获得更多的时间。

我们在电视和社交媒体上花掉9年。

在家务琐事上花掉6年。

在吃吃喝喝上花4年。

在教育上花3.5年。

在梳妆打扮上花2.5年。

在购物上花2.5年。

在养育孩子上花1.5年。

在通勤上花1.3年。

只剩下9年的时间给我们。”

年纪越大,越感到时间是一件很玄的东西。

在30岁之前,时间从来不是问题,熬夜打游戏,作息不规律,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甚至时间是需要熬过去的。

但过了30岁,猛然间发现时间不够用了,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保持专注的时刻却越来越少,一事无成渐渐让我们心生焦虑。

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打算给大家罗列各种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而是想要从“道术器”中的“道”入手,让大家对“时间管理”有一种本质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构建对时间新的感知。

1

每天24小时,为什么他比你高效?

谈起时间管理,可能很多人都能罗列很多方法,列计划,吃掉三只青蛙,番茄工作法等等等等,仿佛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些利器就能无往不利。

但事实上,你学了很多方法,自己却依然忙碌,效率还是不高,内心也更焦虑,这就是颇为尴尬的地方。

  • 制定的计划,永远都完成不了

  • 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但却总是不愿去做难的事情

  • 有了一张checklist,但却不想去打开它

  • 无法沉浸于该做的事情上,总是在不同的事情上走神

  • 内心的情绪此起彼伏,内耗严重

在跟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你不是摔倒,就是走走停停,其实你根本就不是时间的对手,越挣扎,越无力。

反观有些人,他们并不像你我这样忙碌,也没有你我这样焦虑,但却总是能出其不意地把很多事情做成。

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

格兰特在学术界迅速崭露头角,是因为他有很高的产出。

2012年,格兰特发表了7篇论文,并且它们全部发表于重要期刊,而在他所处的领域里,这是个高到离谱的数量。

2013年,论文虽然降为5篇,但这一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将他在商业人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推向大众。这本书最后登上《纽约时报》杂志封面,成为超级畅销书。

2014年,格兰特受聘成为正教授,此时他已经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外加这一本畅销书了。

格兰特的高产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有一种理念在其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他能够主动排除干扰,长时间深度地投入到工作中。

而卡尔借此提出了这样一个生产力公式:

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 X 专注度

如果我们要有所成就,就不仅仅是简单地投入时间,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变量,是你沉浸于所做事情的专注度。

就像阳光洒在一张白纸上,并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你用凹凸镜把阳光聚焦于白纸的一个点上,那过不了太长时间,白纸就会燃烧起来。

时间总是游走于我们的身体之外,我们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专注度。

比时间更有价值的是我们的注意力,而保证你的注意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时刻保持专注,这才是时间管理背后最重要的理念。

2

时间管理的核心原则

你每天醒来,时间账户里都会存入86400秒。一旦这段时间耗尽,第二天你将拥有新的86400秒。

如此往复,你该如何利用好你的时间呢?

既然时间管理的关键是专注度的提升,所以并不是你投入的时间越多越好,也不是你表现得越忙碌越好。

美国的个人成长权威人士博恩·崔西有一个习惯,每次遇到问题,就会向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求教,然后按照他们建议的方法去行动,很快他自己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而在把事情做成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

集中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彻底地完成它们,并把它们做好,这是人一生取得巨大的成功、成就,赢得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获取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而这个真理揭示了时间管理的真相:只有学会放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能够改变你生活的重要事情上,才能有效地安排你所要面对的那些事情。

这个真理其实暗含着时间管理的两个核心原则——

  • 要事第一:先去完成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 一次只做一件事:集中精力,少即是多

而你只需要按照这两个原则在工作生活中持续实践下去,必然会在自己所关注的领域里做出一番成就。

原则一:要事第一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习惯就是「要事第一」。

所谓要事第一,就是你能够判断什么对自己重要,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

之前有小伙伴提到自己要不要读MBA这件事情,问我怎么看?

我反过来问他:“你为什么想读MBA?是为了给职场加码还是因为随大流?”

如果是为了职场加码,那他还需要思考读MBA是否一定能够给他的职场发展带来极大的提升;如果是随大流,那说明他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件事情在人生里的重量。

心理学人采铜曾经对日常生活中,各类收益事件进行分类,按照收益的高低,以及这类事件在未来收益的衰减程度,将所有事件分为四类:

  1. 第一类是高收益、长半衰期。例如每日冥想、时刻保持好奇等。

  2. 第二类是高收益,短半衰期。例如饱餐一顿麦当劳等快餐,打一段紧张刺激的游戏等

  3. 第三类是低收益,长半衰期。例如洗冷水澡锻炼身体,建立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型等。

  4. 第四类是低收益,短半衰期。例如刷微信朋友圈,网上充当围观群众观战等。

我们之所以在时间管理上一败涂地,往往是因为人们常常在工作学习中不由自主地倾向于从事短半衰期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能够带来当下的快乐。

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易逝的,无法积累,更无法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价值。

真正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第一类事件和第三类事件,也就是去做长半衰期的事情。

所以,要做好时间管理,你得先明确:

  •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那些重要的事情是不是长半衰期的事情?

被验证无数次的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关键的80%的成功是由20%的关键活动决定的。

而那20%的关键活动,就是那些「要事」。

所以,在工作生活里,要学会拒绝那些不重要的人,要懂得对于不重要的事情say no,不要随便把别人的需求驾凌在自己最重要的需求之上。

原则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勒鲁瓦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题名很有趣的论文“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中介绍了一种她称之为「注意力残留」(AttentionResidue)的效应——

就是当你从某项任务 A 转移到任务 B 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大脑依然停留在思考之前的任务A上,而且因为专注度不够,任务B的完成进度也随之降低。

一旦你的思路或者任务被中断,等到再次捡起来的时候至少要花15分钟的时间。所以对于要事,我们更加需要极度专注来提高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只有当你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才会积极地调用所有信息资源,让思维更活跃,让你的理解力,创造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请调成单任务的工作模式。

当你要深度工作的时候,请关闭手机,不看邮件,为当前的要事全力以赴;而当你陪伴家人的时候,请沉浸其中,与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3

时间管理的内核,是管理自己

之所以人们都想要做好时间管理,说到底还是人性。

你想要更多的认可,更多的尊重,更高的地位,这是欲望。

年龄越来越大,追赶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会被淘汰怎么办,这是恐惧。

时间管理就是一出和人性抗争的大戏,从时间管理的两个核心原则出发,你会发现,最后落到实处,其实就是管理自己。

当你了解了自己,认识清楚了自己,明白了自己这一生的使命,才能够把自己管理好,从而让时间自然而然地与你同步,成为你成就自己的助推器。

时间管理的内核,就是管理自己,而我希望你能够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自我管理。

1)管理好你的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是很多人都听过的话,但真正理解了并付诸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

其实,当你开始好好吃饭,好好健身,好好睡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在身体上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让你有一种对自己的掌控感。

而这种掌控感会催生出自信,让你精力充沛,心态积极。

你的身体现在是疲倦还是元气满满的?你的身体是臃肿的还是结实的?这些对身体的感知会给你发出信号,提醒你在有限的时间里该去做些什么。

身体其实是会说话的,于我们而言,它是我们抵御时间洪流的第一道防线。

2)管理好你的情绪

人一旦有了情绪,那以往积累的认知和能力往往都一无是处,因为情绪是通过成千上万年的进化而来,那些短期的积累在它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当你陷入到负面的情绪中,你根本不会想要去做好任何事情,你只会在情绪的泥潭里挣扎,然后自怨自艾,无法释怀。

而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才能够让内心恢复平静,从而能够积极地专注地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决定你的感受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事情,而是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你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决定了它们能否激励你,是让你干劲十足,还是让你丧失信心。

管理情绪最重要的就是觉察情绪,通过看到和接受那些“不舒服”的感觉,你可以洞察我们内心那些限制性的信念,能够探索那些不曾意识到的问题,然后主动地进行自我对话,自我重构,不断让自己提升管理情绪的能力。

无论你的真实感觉如何,也无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这是你与时间和平共处的第二道防线。

3)管理好你的灵魂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去哪里,所以我们也不清楚自己做事情背后的理由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明确了人生的价值取舍标准(价值观),那就自然能够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把精力放在那些对你的人生有意义的事情上,而这时候,时间就不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的朋友。

好好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己,你才能够重构自己对生活,对时间的感知,从而从时间的焦虑中走出来。

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去管理时间,而是管理好你的注意力,管理好你的生活,归根结底,就是管理好你自己。

当你成为了自己人生里的管理者,你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人生的创造者。

4

写在最后的话

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时间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想知道一年的价值,那就去问问考试失利的学生。

想知道一个月的价值,那就去问问在孕期最后一个月痛失骨肉的母亲。

想知道一周的价值,那就去问网络杂志的编辑。

想知道一小时的价值,那就去问异地恋的情侣们。

想知道一分钟的价值,那就去问刚刚误了公交、火车或飞机的人。

想知道一秒钟的价值,那就去问刚巧避开一场事故的人。

想知道一毫秒的价值,那就去问奥运赛场上的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第二名。”

在我们的内心,往往会有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是敦促我们积极努力,希望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激励我们成长。

一种声音是规劝我们追求舒适,让我们懒惰自弃,不思进取,限制我们人生的可能性。

每天晚上睡去清晨醒来,这两种声音都在脑海里相互厮杀。

谁会赢呢?

是那个我们心里更愿意听到的声音,是我们一直浇灌助长的那个声音。

怎样使用时间,是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里最重要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最终会告诉你生命的价值。

时光飞逝,我们无法控制,但是,你要记得,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你自己,而你一直都可以成为生命的领航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的时间管理,只做值得做的事情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尝试管理时间的人,你或许并不懂得爱惜时间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并不是努力,而是如何选择最值得做的事情
让“采铜法则”教会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为什么许多人的时间管理没有效果?解决办法在这三点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