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合一》——阳明心学想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图/网络侵删

明朝历时276年,提起当时的王侯将相,很多人都不记得,但是提起一个人,大家都知道他,并且中外很多人信奉他的学说。这个人就是王阳明。他创立了心学并提出知行合一的道理。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史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那么知行合一,究竟是怎样的道理呢?

心不定就难成大事

平定南赣匪患之后,王阳明的肺病和痢疾始终不见好转,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于是他向朝廷提出告老还乡,安享晚年。他先后四次提交了辞职申请,但是朝廷的回复都是不准。

他的学生问他:“我听说老师您年轻时就立下经略四方的志向,如今天下不安,到处都是可以建功立业之地。您为何屡屡提出辞职呢?”

王阳明思索了片刻,说到:“当年年轻气盛,自龙场之后,这种心态平和了很多。因为我终于想明白,人有建功立业的心没有错,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心当成常态。我们应该时刻格自己的心,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你把自己锻造成一个良知光明的人,这种机会总来找你。”

又有弟子问他:“如果您在年轻的时候被派来剿匪,您能成功吗?”

王阳明回答说:“恐怕不能。”

弟子问:“为什么?”

王阳明回答:“年轻时我涉世未深,内心浮躁,心不定就难成大事。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弟子问:“如果没有磨难,难道主动去找么?”

王阳明回答:“当然不是这样。我是从磨难中得到了真谛,人只要时刻格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那就能成功。”

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想要推翻武宗朱厚照政府。一时间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南京等地官员纷纷向朝廷汇报情况。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所有人都说江西有变,江西告急,没有一个人说宁王造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害怕宁王真的推翻朱厚照政府,那样他们写宁王造反的奏折就会被成为新皇帝的宁王看到,他们也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此时只有王阳明说,朱宸濠造反了。他写了《飞报宁王谋反疏》,呈交给政府。这种不顾身家性命的胆气足以让我们折服。对于这种第一时间站出来和朱宸濠划清界限,并把朱宸濠贴上造反标签的举动,王阳明的一位弟子认为应该三思而行,正如其他官员一样,应该给自己留下退路。

王阳明严肃地告诉这位弟子,做事一定要跟随自己的良知。也就是去做你的良知认为正确的事情。

正是凭借这种纯粹的做事理念,知行合一的做事方式,王阳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平定宁王叛乱的胜利。

《啾啾鸣》

在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之后,朝中一些大臣嫉妒王阳明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于是他们在武宗面前诋毁王阳明,说他拥兵自重,可能有谋反之心。

消息传到了王阳明的耳朵里,他明白自己身处诬陷的漩涡,觉得很苦恼。此时宁王余党仍然在江西一带兴风作浪,于是王阳明集结军队在赣州郊区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他的弟子都劝他不要如此高调,恐怕授人以柄。

王阳明说:“我这样做就是要警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让他们不要肆意妄为。”王阳明还做了一首《啾啾鸣》,以表达自己胸襟坦荡,不惧谣言:“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杆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人生命达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致良知

“致良知”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按王阳明的话说则是,由于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所以它就是天理,致我心的良知于万事万物上,万事万物就得到了天理,于是皆大欢喜。

《四句教》

王阳明在1527年接到中央政府要他去广西的圣旨,在离开余姚之前,他总结自己的心学思想,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是心学历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笔,其大意如下:本来心性是无善无恶的,人的意念一旦产生,善恶、好坏也随之而来,人喜欢善的事物,痛恨恶的事物,这是良知在起作用。穷究事物的道理,人要主动去除不合理的私欲所产生的恶行。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王阳明是如何运用《四句教》来格自己的心,光明自己的良知,进而做到知行合一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有一个老乡,他穷困潦倒,想要把自己家的一块地卖给王阳明,换一些钱来维持家用。他向王阳明表达了这个想法之后,王阳明认为土地是老乡赖以生存的根本,自己不应该去占有,于是他没有同意买这块地,但是他给了老乡几两银子,让他能够生存下去。

有善有恶意之动:后来王阳明和弟子们出游,一个弟子指着一块地说,您看这块地,土壤肥沃,花草丰茂,真是一块好地,而这正是之前那位老乡想要卖给王阳明的那块地。此时王阳明心生后悔,觉得当初应该买下这块地。

知善知恶是良知:产生后悔念头之后,王阳明忽然意识到自己对老乡的土地动了心,已经出现了恶的念头,于是他赶紧格自己的心,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对老乡的土地动心。

为善去恶是格物:经过几天的反思,王阳明终于去除了心中恶的念头,并告诫自己以后也不能见利忘义,他又光明了自己的良知,再一次践行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理论。

如今有人说阳明心学已经过时,其学说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标准,其实并非如此。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浮躁,我们同时关注了太多信息,然而很少有人深入研究或者在某一领域坚持到底。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文章,坚持这个动作30天就能练出腹肌,一直善良就会幸福。还有这样的文章,遇到这样的人该翻脸就翻脸,三观不合远离那些让你不舒服的关系。还有很多文章说这样是最大的成熟,那样是最高级的人生。

我们抱着娱乐的心态打开这些文章,觉得似乎都有一些道理,然后转眼就忘了它们说的是什么。理都懂,然并卵。

为什么我们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我们的良知是正确的,但是很少有人把它转化为行动。

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可我们都在太多的事情中纠结,结果什么也没有做好。

静下心来,格自己的心,光明自己的良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像王阳明一样,取得不俗的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只有六个字和四句话
读《王阳明大传》,品品质人生
让我来告诉你王阳明的心学在生活中能干什么
王阳明心学教你如何做个有智慧的人
致良知”照亮人心 心学领航“吸引力”
欲修身, 先养心, 王阳明25种人生大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