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雅诗社九月诗词作品汇编(下)
集雅诗社九月作品汇编
三、集雅小讲堂
牛筋草——
小知识:
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及邻韵和通押
原作者:林泉斋
引自:http://linquanzhai.blog.163.com/blog/static/118995535201143094819414/
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及邻韵和通押
在 王力《汉语诗律学》中,根据30个韵部各包括的字数多少,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
1、宽韵:
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2、中韵:
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作诗用这些韵,有次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3、窄韵:
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较少。
4、险韵:
包括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
上面所分宽窄,是按用韵从严的要求来说的。即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不许通押。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这点常识就行了,无须深究。最重要的,是要弄明白哪些是邻韵,哪些可以通押。所谓邻韵,一般指诗韵排列次序相近而音又相似的两韵,或两韵以上,如上平声的一东、二冬,四支、五微、八齐等,这些邻韵可以通押;有些韵排列次序不相近,而音相似,如上平声三江、下平声七阳,上平九佳、下平声六麻,也可以通押。这里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诗韵目录》、《诗韵新编》及王力《汉语诗律学》,参照现代人作近体诗通押的情况,把可以通押的韵目试列如下:
1.一东二冬
2.三江七阳
3.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4.六鱼七虞
5.九佳(半)十灰(半)
6.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8.二萧三肴四豪
9.五歌
10.九佳(半)六麻
11.八庚九青十蒸
12.十一尤
13.十二侵
14.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面括号中注明"半"的,表明该韵目一半与这(些)韵目通押,另一半与别的韵目通押。其实在前人和现代人诗词中,6与11、13,7与14也常常通押。
jxwhb——
浅谈诗词的出格与出律(转帖)
( 仅供讨论参考)
现在的人们评论旧体诗歌,很容易地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以是否出格、出律为评介一首诗歌好坏的标准,其实是不确的。
首先,律严未必是好诗,好诗未必死扣律。据王力先生研究,律诗在唐朝中唐之前,无所谓平仄一定要对,一联与一联间一定要粘。这是中唐以后渐严起来的,宋人还有犯拗的,包括苏东坡都有犯拗不合律的,律诗不许犯出律犯拗,是从宋以后的科举考试才严起来,要求不准有失粘失对的,于是粘对成为金科玉律了。
可见,律诗不许犯出律犯拗只是宋以后的标准,且不说这个标准是不是合理,单就以宋人的标准来评价唐诗,那么在唐人诗句里“失沾、出律”之处那也是比拾皆是的,但又有谁能以此标准说唐人的诗不是诗呢。
比如,盛唐大诗人王维的名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在原诗中就是平仄犯错的,上句第二字用“路”仄声音,按律下句第二字“翠”该是平声音。五律里,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犯在这第二个字上平仄错误。在魏明伦看来,是绝不应该的,但王维偏这样写了,你能说他写的不是诗吗?
还有唐诗人韦应物,也写过不少“失对”的句子:“润树含朝雨,山鸟弄余春。”(《简卢陟》)第二字都用了平声字。“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疴。”(《新秋夜》)这首诗共八句,作为对来说,分为四对,倒有三对犯了“失对”,“地”、“望”都是仄声字,“梧”“斋”都是仄声,“用”“自”又都是仄声。按照现在的魏明伦之类的诗评家看来,又该如何评介这些诗呢?
即使被称为律诗大师的杜甫与中唐的刘禹锡也有“失对”的例子,如杜工部那首有名的《忆弟》:“且喜山河定,不问邺城围。”“喜”与“问”都是仄声音;刘禹锡的“失对”例子,如“雨频催发色,云轻不作阴。”(《春有情篇》)这里“频”与“轻”都是平声,“从此洛阳社,吟咏属书生”(《送河南皇甫少尹》,也是第二字“此”与“咏”用了两仄声。
又如王维写有名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首,首句“中岁颇好道,”除第一字为平声外,连犯四个仄声字,这是律诗中最忌的犯“孤平”的句子,后句“晚家南山陲”则是五字只有一个仄声字“晚”字,余皆为平声字。第三句又是犯孤平“兴来每独往”唯“来”字为平声字,余皆仄声字。最后结尾的“谈笑无还期”则是一个仄声字“笑”,余皆平声字。又如杜甫有《白帝城最高楼》:“扶桑西枝对断日”句,“扶桑西枝”是四个仄声字连用,完全破了律诗平仄相错的规矩。这些诗,在魏明伦看来,也都是“平仄错乱的”。
在古诗名家中,以上类举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汪涌豪、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诗学》第四卷,有专节论“拗体”、“拗律”、“拗绝”。
只是可笑的是,后世旧体诗研究者无法解释和接受杜甫、王维、刘禹锡等伟大的诗人在格律诗中还有“失对”、“失粘”这类现象,于是创造了这么一个理论,说在中国律诗中本存在有“拗体律诗”一派,字还是五言或七言,但平仄并不讲究要相对。这是一种为“哲人讳”的心理,也是一种“削履适足”的自欺欺人的诗歌评论方法。哲以为是后世诗歌研究和创作者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诗歌创作的本质,目光只停留在宋诗的基础上,将“粘对”奉为金科玉律,偏重于诗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律诗不许犯出律犯拗只是有宋一代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并不应该成为诗创作的普遍标准,在诗歌创作上“以今轨古,以古轨今”都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必须还原出评介律诗的标准,绝不应该将有宋一代的律诗标准作为诗创作的普遍真理。格律作为一种形式美的追求,主要是为了音调的和谐与变化优美,如果过分追求,倒真如主席与人论诗所说的是“谬种流传”。闻一多先生把写格律诗说成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个比喻很是形象。哲以前也曾经说过,就是“舞要跳的好,还得把脚镣给忘了”。不然时时想着"脚镣",舞还能跳的好吗?
应该说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都是为内容所服务。形式再好,内容糟糕,依然是一堆垃圾。反之,内容若佳品,形式就可以为之改变。否则,只会被形式所束缚,做了形式的奴隶。联系到诗词创作,我们应该牢记《红楼梦》中林妹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若真得了奇句,便是平仄虚实不合,也是使得的。”古人尚能见识如此,况于今人?
六、交流与探讨
jxwhb
“剽窃”学兄一句,
这叫“借用”或“套用”。例如:“风雨送春归”现在的人们只知道是毛泽东《咏梅》里的词句。其实,这句最早来自于唐伯虎《黄莺儿》“风雨送春归,杜鹃愁,花乱飞……”;再说“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们很容易会想起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实,这里毛泽东借用了李商隐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借用”或“套用”别人现成诗句,是诗词里经常出现的现象。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体会。或许专家还有专门的说法。我这里仅是“引玉”而已!
jxwhb
外婆,东南西北风一路下来很连贯,“北风烈,”可不改。理由: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建议你得特殊处理——你完全可置“平仄”于不顾,不能以一“平”之格律,来破坏整体之特色!学习毛主席,胆子大一点又何妨?天不会掉下来!聪明的读者会理解的;教条主义者除外。
——个人浅见!
jxwhb :
一般情况下,严守诗词格律;特殊情况,打破格律,亦未尝不可。该“叛逆”还得“叛”一下:“笔在手词令有所不受”,就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样。
记得居士老师也曾经说过:“诗词以意境第一,格律次之。偶有失律,是可以的(但不能太多,太多就离谱了。)主席的“离天三尺三”就明显失律,但仍不失为一首好词,就是以意境取胜。”
这一点,我们观点一致。
我说过的:“笔在手词令有所不受”,就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样。但我须声明:我指的是特殊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我是严守格律的。比如,在教师节那天,我在田里割稻,哼来的那首忆秦娥  教师节割稻抒怀,只要稍加检测,你就看出现在的我总是有“临事而惧”的性格,我小心谨慎,不敢大意。
千万别以为我刚学了几天诗词就忘乎所以,如此大言不惭。这并非真实的我!我承认以前的我一向马马虎虎,做事很像马大哈;后来通过社长对我改诗词的过程中我很快发现自己这个致命的弱点;银花网友对我也提醒很多次。
因此,我来诗社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自身不可饶恕的缺点和不断地改正,终于稍有长进。
在此我要谢谢社长、银花和各位师友!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我还是过去的马大哈!
我还要谢谢那位热心的外婆,不是您,我还在外面流浪,也就不会产生后面在诗社写得这些诗词……
古越客
我也真同意jxwhb 观点,有时一字的差别,改了后,就把愿意搞得面目全非。当然了,我们刚学,心里还是要记住规矩的,偶尔背叛一下。
草根诗人馆藏
一般情况下,严守诗词格律;特殊情况,打破格律,亦未尝不可。该“叛逆”还得“叛”一下:“笔在手词令有所不受”,就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样。
记得居士老师也曾经说过:“诗词以意境第一,格律次之。偶有失律,是可以的(但不能太多,太多就离谱了。)主席的“离天三尺三”就明显失律,但仍不失为一首好词,就是以意境取胜”。说的不无道理,但对于我们学诗人尽量不离格律,不要拿主席的离天三尺三比较,那是什么人,伟人,换了别人一样被人说三道四。所以还是遵规守矩。是不是,问好,老友。
jxwhb
答复草老先生:你的话很对!我很赞成!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能“破格”,那叫乱弹琴!如果遇到一定要填上“北京”的情况时(替换词,替换句都不可以的情况下),我只好写“北京”不会填“京北!”就像外婆写“东西南北风”时一样,前面的“东南西”都是平韵,好遇到“北风”,“北”是仄韵,通不过,她也怪聪明的,改成“罡风”,平韵是对上了,而失去了非常自然可爱“东南西北”的连贯性,给人一看到就别扭,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岿然不动”——不改!你呢?
其实,我现在写的东西严格的说,还算不上真正的诗词,应该叫作业;即雨翁先生说的“习作”。尤其是我写的一些东西,实在摆不上桌面。目前阶段,还是摆脱不了看公式(格律)凑合句子,平铺直述,毫无韵味可言。原因何在?原因就是我幼年失学(我家贫如洗,只读了初一就辍学务农),其后虽然自学,而学的是英语,因此像一个人一样,既先天不足,后天又缺乏营养,如何长成体格健壮、有魅力的男子汉?
敢问路在何方?我认为还是要多读古人一些名篇、名诗、名词;读得多了,自然会达到“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地步!其次集雅诗社的老师、才子才女们的好作品也是要多看多读多玩味,还要多模仿,和别人的诗词,其实就是模仿,好像学些毛笔字的临帖。临多了,总会有进步的。要紧的是“不放弃”,不放弃在某种意义上是意味着成功。
记得青衫老师有一次对我说过一番话,和大家分享:诗词虽然没必要太过多引经据典,但绝对不是平铺直言。需要拈词琢句。如果只是文字直白,就失去了诗词的美感。……学写诗词,要注意会运用动词。名词动用,虚词也可以动用。用好了动词,诗词才会有灵性和飘逸之美。
如果能达到青衫老师说的这一步,我们真是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目前,我们用的笨办法还不能抛弃!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写多了,至少我们对格律耳熟能详;写多了,还至少使我们提高思维运转的速度。尽管写得不好,没关系,只要我们能坚持,就会有熟能成巧、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雨中笠翁
读了jxwhb兄上面一番话,深为您刻苦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在如此困难情况下居然能自学成才,并且有所成就,真是难能可贵啊!
在诗词习作中,我们掌握的不仅是诗词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诗词推敲琢磨的同时,学习掌握了大量的文化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并且又会反作用于诗词习作。坚持诗词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大家加油!
飞龙扶摇
诗以意境取胜是对的。但外婆的词中的“北”改成“罡”,并不影响意境,如果不顾格律的要求,用“北”而不用“罡”,就是为了凑合上“东南西北”四个字的排序,岂不是走上了形式主义的歧路?如果没有“罡”字,也找不到其它恰当的字,用“北”字还有情可原。“笔在手词令有所不受”,这话不会被真正的诗人词人所接受。
jxwhb
我很尊重飞龙先生的观点和看法,尽管我们的意见还不统一。对别人的意见首先要尊重。认可与否属于观点问题。是另一回事。谢谢飞龙先生!
人无一百,形形色色。”每一个人的观点不同,思维如何能统一?又如何有“百鸟争鸣”、和“百花齐放”?每个人都有主见,都可以各抒己见,一吐为快!
我强调的是特殊情况!正如居士老师说的那样:“诗词以意境第一,格律次之。偶有失律,是可以的(但不能太多,太多就离谱了。)主席的“离天三尺三”就明显失律,但仍不失为一首好词,就是以意境取胜”。
士老师的这种观点我赞成。你们不赞成也对,因为你们强调的是普通情况,是普遍规律!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以求进步!谢谢大家交流,发表不同看法!
司马传奇
古人和毛泽东的出律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不能以辞害意。而外婆的词用“北”而不用其它恰当的字,不就是为了追求东南西北的顺序美吗?并不存在以词害意的问题。
“联系到诗词创作,我们应该牢记《红楼梦》中林妹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若真得了奇句,便是平仄虚实不合,也是使得的。’古人尚能见识如此,况于今人?”“北风烈”奇在何处?还不如“罡风烈”奇吧?若从“奇句”来考虑,还真应该用“罡风烈”。
“应该说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其形式都是为内容所服务。形式再好,内容糟糕,依然是一堆垃圾。反之,内容若佳品,形式就可以为之改变。否则,只会被形式所束缚,做了形式的奴隶。”这不正说明要注重内容,不要追求东南西北这种形式美吗?
古越客 :
我想请教诗词中碰到专有名字或成语等不符合平仄怎么办?换了有可能就不合本意。
青衫逍遥
专有名字不符合平仄可以尝试用他的别称,这样反而会取到好的效果。至于成语和典故,是可以变通的,只要不离其意,做一个注解就可以。这在诗词中很常见。
草堂居士小窝
回古越客:诗词以意境第一,格律次之。偶有失律,是可以的(但不能太多,太多就离谱了。)主席的“离天三尺三”就明显失律,但仍不失为一首好词,就是以意境取胜。
青衫逍遥
诗词的魅力在于意会。甚至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平仄和韵律只不过是一个公式,如果语言太过直白,没有想象的空间,就成了诗歌。如果只是把文字按照格律堆砌,是没有灵性的。这组诗里玉卿本就是一个特定的词,可以是作者心里想象的人物或者人名,也可以是读者心里所想象的。
青衫逍遥
推敲,推敲,古人会因为一个字而反复推敲。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之?双亲老,边关胡马,逼刀长啸。这一句我和外婆时也是出鞘,而不得改为长啸。姑且不说好坏,但也能适合词意。其实,词林正韵用来填词,可以选择的已经很广了。在晚辈看来,文字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思考和突破。
五、体会与感悟
愚乐乐
jxwhb老兄一声“老师”把我叫得汗颜,坐立不安。兄才是才思敏捷,可以极速地与诗友和诗。翻开今年元月的作品,就知我的根底了。我思维很纯,做一首诗词出来仿如捉虫,倒是极佩服老兄和雨翁等人之神速,这都说明了你们的功底之深厚。
兄多次要与我论诗,我更是汗流,以我目前的水准真的只能捉自己的虫,即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来写诗。我现在还不会品评别人的诗,说句不怕亮丑底子的话,我甚至还经常读不懂很多人的诗。我想这也可能归结于是自己目前只会捉自己的虫而不会从别人的构思中去欣赏的原因了,说到底还是功夫不到家所致。用打比方的话来说:我现在学诗正如同小学生刚习作文,全然是没有品评交流之能力,望兄海涵、提携才是。
如果假以时日(笑)我学成归来,定邀老兄月下畅饮,一醉方休。 有诗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雨中笠翁
谢谢草堂居士老师的褒奖,但是老师将我纳入高手尤其顶级高手行列实在不敢当,现在我尚处在启蒙阶段,不过是努力练习作业罢了!向各位老师和诗友们表个决心,一定要苦学勤练多写逐步提高,争取十年内达到诗社中等水平,我会加油的!
愚乐乐
谢谢青衫逍遥老师在此的解疑,明白了“玉卿”是个特定的词。更明白了“可以作为作者心中的想像,也可读者心中去想象了”,我理解这就是意境留出的空间,作者与读者都可以在这意象中驰骋,是不是这样哩。
愚乐乐
衷心谢谢诗社有jxwhb这样执迷古典诗的诗友来信为我指点。同时也暴露了我写诗确有如小学生完成作业一般,只求完成不求精益求精。在交作业时检查不仔细造成“赞”字应平而我也没有检查出来。经jxwhb诗友的点化,我才回过头来又认真地把原作看了一遍,发现可精耕的地方仍然不少,在此特作为对jxwhb诗友的答谢,也可作为对其他诗友学诗的抛砖引玉,故详写如下:
1、jxwhb诗友提出将“古今赞叹”改为“古今皆叹”。自己在未发表时也想到这四个字,但“皆叹”有可能误解为“叹息”意而未用。经这么一指点,现改为“古今皆赞”。
2、jxwhb诗友建议将可平可仄的“归”字改为“仄”声。这才察觉原来的“归来解甲”有重复之意。故改为“十年鏊战”。
3、原“关山飞越”改成“关山飞渡”似更好些。
4、原来我在写诗时碰到“可平可仄”放松条件时亦特别高兴,经jxwhb诗友指点才明白也还是应当有所推敲的。
5、jxwhb诗友是个既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也是个非常谦虚的人。然我对他的“谦虚”却真是力不从心,肚子里实无点墨回报,令我汗颜,令我不安,特此再三诚恳致歉。
六、花絮朵朵
青衫逍遥  ——
心中最美的风景。
那就是,
你在我思念
山顶飘逸的倩影。
如果有,
心中最美的记忆,
那就是,
你在我灵魂
深处永远的真情。
如果有,
心中最美的祝福。
那就是,
你在晨曦里
不变的快乐唱吟。
jxwhb——
新体诗  秋天的感悟
春夏都悄悄地走了!
没有留下足迹芳踪。
我见到了百花盛开,
也经历了暴雨雷鸣。
我不明白——
秋天刚来,却又是树木凋零!
秋风凄惨的刮着,
秋雨迷漫着天空!
眨眼间,国庆将至,
中秋来临!
年怕中秋月怕半,
新年变旧又将尽!
其实也有人生也有四季:
少年是春天,青年像夏天;
壮年是秋天,老年是冬天!
少年如日初升朝气蓬勃;
青年如日中天激情奔放!
壮年如日偏西收获果实;
老年如日西下收获健康!
自然界,寒来暑往;
人世间,你来我往;
笑吟吟,物来顺应;
乐呵呵,随遇而安。
劝君更尽一杯酒,
昨日少年今白头。
在世莫悲秋将去,
如烟岁月不回眸。
终审:牛筋草
2012-10-5
集雅诗社九月诗词作品汇编(上)
集雅诗社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集雅诗社欢迎光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格律葵花宝典——五分钟学会写诗
集雅诗社二月诗词创作汇编(二)
十分钟搞定诗词的格律
半小时学会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
《怎样才能写好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