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局长为何变身农民工

  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他说:“以干部身份去企业调查用工情况,看到的、听到的永远都是好的方面,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或许我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要让农民工理解我、相信我,我就必须先真正懂他们,所以决定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从2007年起,他为了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农民工,为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他一次一次化身农民工,到处求职打工。在他看来,农民工的幸福,也是他的幸福,因为,这就是被需要的幸福。

    44岁的陈家顺腰板挺直,只是身材略显单薄,走路的频率很快,虽然天气不热,但是额头上满是汗水,头上尽是白发,从外貌上看,他不年轻。

  陈家顺的电话不断,几乎都是乡亲们打来的,很多时候,他都要亲自跑过去解决问题。

  “很多事情都是电话里可以解决的,为什么还要让自己这么辛苦?”

  “人到现场和没到现场,效果两个样。人家找你,是因为你就在身边支持着他们,就盼望着你能够去看望他们一下,简单谈一下,他们心里就敞亮得多了!”

  “工友”原来是局长

  2007年3月,陈家顺被派往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初到义乌,他就麻烦不断。在他来之前,劳务输出是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可是乡亲们到了工厂之后,发现现实情况和乡镇里承诺的完全不是一码事,工作环境不好,工作时间长,伙食差,有的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

  很多走出去的人,没过多久,又回来了,在他们的概念中,陈家顺和那些黑心的老板就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很多人将陈家顺当成“出气筒”,更有甚者,向他举起了拳头。

  这样的事情他不止一次遇到,早在2004年,陈家顺连续带了7批人到广东打工,铩羽而归,返乡率高达80%以上。输出人员的心理期望值和现实差距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群众把责任归结为干部宣传“凭嘴飚”、乱引导。于是有了指责、谩骂。最让陈家顺痛彻心腑的就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你收了老板多少黑心钱?和老板合伙来骗我们!”

  那一刻,陈家顺的心里颇为委屈,因为招工企业手续齐全,亲自去看过的工作环境也是真实的,当初他们怎么和自己说的,他就怎么传达给乡亲们的,他没有从中获利,也没有夸大一分,为什么最后矛头全部对准了自己?

  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就是咽不下这口冤枉气。“以干部身份去企业调查用工情况,看到的、听到的永远都是好的方面,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或许我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要让农民工理解我、相信我,我就必须先真正懂他们,所以决定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

  局长去当“猪倌”了。他来到一家养殖场面试,虽然已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老板还是感觉他不像是一个养过猪的人。

  “你会养猪不?别把我的猪最后弄掉膘了。”

  “你别看我像不像,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就这样,他被安排到最脏、最累的病猪栏。猪圈里的气味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刚接触的前两天,陈家顺连饭都没有吃下去,胃里的酸水直往上冒。但是他知道猪圈工作必须坚持下去,否则将功亏一篑。就这样,一个星期后,陈家顺胃口大开。

  他每天早上起来开始清洗猪舍,几乎每个角落都要弄干净,往往几个小时才能休息一会,然后还要喂食……

  干了一个月,他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了。因为这家养殖场待遇不错,适合一些年纪偏大又缺少文化技能的乡亲,回到乡里,他将这里的实际情况全面介绍了一下,将自己的“秘籍”亲自传授,结果10来名50岁左右的乡亲自愿到这里养猪,且一干就干了很久。

  这次成功让陈家顺着实有些心安,也来了“劲头”。至此,陈家顺的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镜头一:饰品公司仓库管理员方师傅带着一个并不年轻的“徒弟”。早上6时开仓门,“徒弟”5时40分就守候在大门口;自己走到哪,“徒弟”跟到哪,默默用笔记下师傅的操作流程;把师傅说过的每一句话都牢牢记住,茶杯空了凉了,“徒弟”不动声色给他加满或者换上热茶……

  镜头二: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一个挺有灵气的学徒工穿梭在厂里的每一个角落,对每一个工种都很感兴趣,找熟悉的工友聊天,说的都不是闲话,而是工作技巧,别人说什么,他就乐呵呵地记下来……

  这个人就是陈家顺,一来二去,他的小本越记越厚,农民工子弟学校干过,组装工当过,装卸工做过……

  只要是他觉得合适的单位,就事先与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不能押工资,要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的岗位。

  某一年的3月,来自曲靖市的60多名务工人员到江苏扬州宝亿制鞋厂报到。在欢迎新员工典礼上,让一些老员工感到惊讶的是:和厂领导一起站在前排的戴眼镜男子不是去年的工友吗?怎么现在介绍是个什么局长?

  在陈家顺看来,做打工仔的“卧底”经历是其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苦吃过,每天12小时站下来,下班时迈不开腿;气受过,被要求严格的老员工训斥“笨死了”“不干走人”;累倒过,夜里在飘荡着汗臭和呼噜声的群体寝室里彻夜难眠。孤独,他品尝过,没有亲人和朋友,思乡之情日甚一日;焦虑,他经历过,为了辞职领取工资,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担忧,他体会过,妻子在家生病,自己远隔千里……

  “当完完全全变成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分子,当所承受的体力、精神和情感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刻,我反倒不困惑、不急躁了,心底变得清亮起来,如果真的叫‘潜伏’的话,我也是被逼的。”陈家顺说,“下厂不仅是了解真实情况,还是想真实感受一下民工兄弟在企业真实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真真实实在企业里最担心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也是我的工作职责范围。要想稳定别人,要想说服别人,首先必须知道别人要什么、想什么。”

  最寒冷的季节里,他是最温暖的阳光

  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工诸多的不容易。我把他们带出来,不和他们站在一起,凡事不能给他们一个交代,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他说:“做这份工作就是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要想着你帮了别人一点,你就要别人记得你、感谢你,假如你要这么想,根本做不了。”

  他说:“我是为了保障农民工权益。我们的农民工外出打工有‘三怕’,怕上当受骗,怕找不到工作,怕打工后拿不到工资。”

  “现在农民工维权主要集中在工资和工伤两大领域,有的是合同期未满就走人,企业扣押了部分工资;有的是企业口头承诺给工人增加工资但未写入合同,后来不予兑现;还有的是工人发生工伤事故,企业不予认定,不给赔偿。”陈家顺说。

  为了给乡亲维权,有过“卧底”体验的陈家顺非常清楚其中的要害点在哪里,他把有关法律法规熟记于心,坚持用法律与企业谈判。该坚持的权益一定要坚持,有时还要斗智斗勇。“现在不少企业仍没有和工人签订完备齐全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后,企业常以‘临时用工’来推脱责任,工人常处于被动。所以要完善督促企业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

  打工体验工作环境,陈家顺冲在了最前面,而一旦发生纠纷,陈家顺义无反顾还是站在了最前方,用他的话说,“你欺负我们的乡亲,不行!”

  2011年5月,义乌市大陈镇某服装厂,拖欠两名女工工资。因为这个工厂结算工资的惯例是半年一结,两人只做了3个月就要离职,因此,她们结算工资的申请遭到厂方拒绝。

  陈家顺找到企业董事长,与其分析道理,怎知,董事长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大喊:“你们的工人什么素质,违反企业管理规定不说,还好意思来要工钱。”

  虽然对方不太冷静,陈家顺还是表达了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但董事长依然不依不饶:“你去问问别的地方,哪个不是合同到期才结算工资的?”

  陈家顺答到:“别人我管不了,但这两个工人是我送过来的,我就必须管!我不能让我们的人白给你干这几个月!”

  董事长非常跋扈:“这个钱我是一分都不会给。你要是有本事拿了这个钱,你今天走不出我这个厂!”

  “你信不信,今天我不但要拿到钱,还要一步一步走出你这个厂!”陈家顺据理力争。

  4个钟头之后,看着坚定的陈家顺,董事长有些无奈,厂方最后同意如数支付两人被扣发的工资。

  “对于当时的情景,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吗?”

  “我怕了,我们的农民工怎么办?我怕了,要不到工钱怎么办?”陈家顺说,为农民工维权,心中就没有装过“怕”字。因为“怕”这种情绪是此消彼长的,一旦怕了,被讨要工钱的对象就会更嚣张。

  5年的维权历程中,陈家顺已经为农民工调解纠纷近千起,挽回农民工直接经济损失56万多元,化解各类集体辞职事件20多起。“其实有些时候,合情合理不一定合法,但合法却又难以涵盖情理。但不管困难多大,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为农民工争取最大限度的权利!做这些事情不为别的,只是职责所在。”对于经历过的一切,陈家顺似乎从容淡定。

  其实,陈家顺不是“天不怕地不怕”,他也有“软肋”:他害怕“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还害怕人家说“云南人干不成事”。

  所以,陈家顺常说,“我们出来打工挣钱,也是出来学个本事,学了本事到哪里都可以生存发展。如果见难就让、见难就怕,那和猴子掰包谷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要自信,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我们要在义乌打出我们云南人的信誉牌子,证明云南人干得成事。”

  在乡亲们的眼里,只要有难处,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就是陈家顺。农民工代表徐树荣过年回家,没有买到回家的火车票,打电话给陈家顺,希望他可以帮帮忙。果不其然,几天之后,火车票就被陈家顺送来了。殊不知,为了买这几张火车票,他每天凌晨5点就带着全家去火车站排队买票,连排了三天才为他们买到了这几张票。

  每到此刻,陈家顺总是说:“别人不是到了最难处,也不会开口,我尽了我的力量,履行了我该履行的职责,我无愧于心!”

  摘自《中华儿女》2012年第20期 作者:梁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暗访”书记与“卧底”局长说
云南“卧底局长”,去养猪、去服装厂打工,只为帮村民找到好工作
副局长能潇洒做四年“卧底”,应当感谢谁?
向陈家顺同志学习 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追求
2018年与往年发生了新的变化, 外出打工该何去何从?
副局长为考察农民工工作环境“卧底”打工四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