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叹着气,想念你

叹着气,想念你

——重读《包法利夫人》


  ■孔明珠
  不知我理解得对不对,法国作家福楼拜于一百五十多年以前写的《包法利夫人》一直是世界各国少妇道德的教科书。我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读到这本书的,仿佛是李健吾先生的译本。那时我还没进入婚姻,然得益于当年的传统道德教育,活得“一身正气”。对这位水性杨花的爱玛鄙视多于同情:你看看,你看看,女人如此不满足,如此蠢笨,有好下场吗?!我这样想。
  放下《包法利夫人》后我结婚了。虽然在上海这个大城市,日常生活却如百多年前法国乡村托斯特、永镇一样平凡如波澜不惊的流水,家庭中各自的思想常常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可那“一身正气”逼得我不敢过多思考婚姻的意义,繁忙的工作和做母亲的责任致使我一路往前奔。略幸运的是,自己有写作的爱好,时不时地,我会借小说中的人物,倒倒苦水,虚拟地出个轨,浪个漫。总算活到再不会有什么想法的年龄,和很多女人一样,我松了一口气。
  近日,因着认识了周克希老师,仰慕他的翻译成就,喜欢他儒雅淡泊的为人,我参与筹办“周克希译文集作品朗诵会”。主办方希望我也能上台朗读,分配给我周克希老师翻译的《包法利夫人》选段,我重读了这本书。没有想到,这开始断断续续,紧接着一口气读完全书之后,与二十多岁时对包法利夫人的印象,不知怎么来了很大的改变。爱玛不再那么骚,那么傻,她变得天真单纯,变得热情果敢,她的原本奇奇怪怪的思维逻辑似乎也合理起来。今天我对她,不仅仅同情多过了鄙视,甚至有点喜欢她,羡慕她了。我很疑惑,也记起一位女友和我说过类似的感想,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原因是婚姻这条船已驶得太久,见得太多。
  不对,一定还有什么?是的,译本。周老师的译本不同以往!周译《包法利夫人》文字的优美,表达的贴切,小说渲染的法国味,特别是对爱玛这个人物倾注的感情!我对周克希老师说,我觉得比同情更多,有爱了,你爱她!周老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说,那是福楼拜的意思,福楼拜说过:“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周克希说,《包法利夫人》他翻译了整整两年。他的译本与之前的不同之处有许多,其中对爱玛行为的一些用词,他尽量用更加客观的态度,避免用褒贬太强烈的词语,选用中性的中文表达。深入研读福楼拜的原文之后,例如婊子、荡妇之类的,他换了另一种用语。也许正是那样的改变,没有道德层面先入为主的鞭挞,使读者能够在进入故事之后,逐步去了解人物内心,去定义爱玛这个女人。
  经典文学之所以被誉为经典,就在于年代久远,故事老套,人性却还是那样的人性,艺术魅力永存。就现在,我手边放着两只“爱疯”,看书的同时,我时不时更新微博与微信。包法利夫人仿佛就坐在我身边,靠在我肩膀上,香喷喷的。这个懂点琴棋书画,有点小小脑残的漂亮女人,她诉说着对平凡日子的鄙视,她不满足,她有着如海的欲望,要钱要爱要忠诚……
  我可以对这个尤物说什么呢?你很勇敢,你想要的东西当然很美,你执意要试,就去试试吧。爱玛你去演出,去燃烧欲望,去辉煌,然后毁灭,让我们这些没用的女人,就躺在沙发上,看着你。去吧,爱玛,我不会像你丈夫那样追随你死去,不会像那个叫絮斯丹的死忠粉那样偷偷到你坟上哭泣,但是,我们会一直记得你,叹着气,想念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条橙子330的想法
公元前 || 做回爱玛就去死
四个包法利夫人 (评论: 包法利夫人)
你可以不看这篇文章,但不得不读这本书——《包法利夫人》
人物呼之欲出 译文出神入化 ——再读李健吾译本《包法利夫人》
旧文一篇:走好,包法利夫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