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说汉代经学

诗说汉代经学

龚延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9月04日   15 版)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历来是汉代经学史中的一个学术热点。何谓今、古文经?其产生的由来与两者有何差别?请试读:

    何谓“经”?   本非书籍名。本义“南、北道”,书名属引申。

    战国时百家,  其书始称经。百家讲治道,治道书为“经”。

    自汉武重儒,  儒术得独尊,百家皆废黜,其书不称经。

    治国用儒道,  儒籍专称“经”:“五经”与“六经”,“九经”、“十三经”。汉代有《五经》,清代《十三经》。

    历朝重儒典,  经学传至今。汉代之学术,经学最著名。

    汉初六十年,  重“黄老”、刑名。至汉武刘彻,儒学入朝廷。

    成为官方学,  地位始飚升。设“五经博士”,办太学治经。

    西汉之秀才,  以“三科”取人。曰“明经”一科,顾名须通经。

    读经求利禄,  经学日兴盛。博士本五家,汉学重师承,

    后至十四家,  元帝前形成。讲经口相授,门户之见深。

    《尚书》伏生传,  《公羊》胡毋生。其它《诗》、《礼》、《易》,莫不有师尊。

    《五经》之文本,  用隶书写成。以上十四家,后称“今文经”。

    其地位崇高,  政治家拐棍。以《春秋》决狱,以《诗》经谏诤。

    以《礼》齐家国,  以《尚书》鉴政。以“微言大义”,为一统立论。

    经学至平帝,  崛起“古文经”。古文古籀文,秦以前流行,

    秦始皇禁书,  经书几毁尽。汉废“挟书令”,发现古文经。

    有《古文尚书》,  《毛诗》、《左传》等。

    皆用籀文写,  其言能验证。产生新学派,推手为刘歆。

    刘歆校秘书,  熟读古文经。古经重史实,刘歆以为真。

    于是上奏书,  学官须新增。古文经博士,宜立于朝廷。

    哀帝难决定,  令博士讨论。今文家反对,刘歆难立身。

    出为守五原,  不复入京城。至王莽秉政,又重用刘歆。

    古经立学官,  推崇古文经。自东汉之后,古、今文并存。

    今文重治世,  善章句推衍。为官方利用,利禄笼络人。

    阴阳五行化,  掺谶纬迷信。古文重训诂,阐经重学问。

    今文日堕落,  古文得士心。汉经学大师,多出于古文。

    撰《说文解字》,  为东汉许慎。破穿凿附会,立训诂求真。

    至大师郑玄,  遍注释群经。大典尽囊括,混一古今文。

    其淹瞻广博,  两汉第一人。汉“郑学”一出,熄古今之争。

    汉学之倡明,  为清儒继承。熹平之四年,蔡邕正《六经》,

    隶书于石碑,  石工镌碑文。立于太学外,官府定经本。

    流传之谬误,  得一一刊正。观视与摹写,日聚车千乘。

    此经学范本,  称“熹平石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观止 | 史海探珠——《汉书·刘歆传》
经学昌明、极盛的时代
刘歆
经学
经学历史 三、经学昌明时代
《书经》成立的几个关键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