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锦:鲁西南人的记忆

鲁锦:鲁西南人的记忆

  • 2014年05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李德领
  许多在鲁西南生活过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记忆:小时候在奶奶嗡嗡的纺车声中入眠,在母亲哐哐的织布声中醒来。身上穿着粗布衣,床上铺着棉布单,温暖而舒适。
  位于菏泽市鄄城工业园的中国鲁锦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作为一所专题性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与鲁锦的历史、文化相关的物品,并对鲁锦进行现场复原,让走进博物馆的人与鲁锦文化近距离接触、对话。
  鲁锦是鲁西南地区民间的棉织花布(粗布),因织工精细、绚丽多彩,极似织锦,而于1985年被有关部门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鲁锦制造者采用传统的纺织工具和天然颜料,用娴熟的技艺织成,图样、花色繁多,品种逾千种。鲁锦的布局设计、纹路构图严密,图案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现在已经成为名扬中外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
  早在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就已出现了一种木制纺织工具——腰机,其结构极为简单。汉代斜梁机的出现则标志着纺织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石像上的“曾母投杼”图中,曾母使用的斜织机即现在鲁西南地区普及的立式织机的先祖。汉代斜梁织机上的卷经轴、经木、综、蹑等关键部件均已具备,使用时可以手脚并用,大大加快了纺织速度。今天看来这种织机结构过于简单原始,但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
  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说,鲁锦就是过去的“老粗布”,但手工织造工艺极为繁杂,从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要经过72道工序,具有独特的手工提花织造工艺,所以形成了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图案艺术。与其他地区的手工织布相比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2008年,鲁锦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5年,为了更好地挖掘鲁锦艺术,保护这一民俗民间文化,鄄城县文体局开始筹备中国鲁锦博物馆。在筹备之初,他们就觉得博物馆不一定要大规模,但一定要有厚重的历史感,要让游客流连忘返。
  1996年,他们向山东省文物局申请了三万元博物馆藏品征集费,之后便开始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买鲁锦面料。由于鲁锦制作费时、费力,当时民间织布的人已经不多。在收购中一条床单竟要价500元,工作人员在几经讨价还价后最终还是没能成交。鲁锦博物馆怎能没有鲁锦?后来路维民和同事们想尽各种办法,最后购进了一批毛巾被,用以置换鲁锦,最终受到人们的欢迎。如今,博物馆内鲁锦面料总长度达3000余米,鲁锦成品170余件,鲁锦机具80余件,图片1000余幅等。
  如今,中国鲁锦博物馆已搬至鄄城工业园内,正在对展厅进行升级改造。博物馆将以鲁锦文化为主题,分为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四部分,更好地将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相结合。
  “鲁锦是农耕经济的产物。”路维民说,新的博物馆还因此增加了鲁锦的生产背景,增设了犁、耙、太平车等工具,并向参观者展示工艺流程等。同时,博物馆还会展示鄄城典型村落的图片、砖雕、条编等手工艺品,并在展厅入口处充分利用空间宽敞明亮的特点,用鲁锦形式喷绘,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新馆建成后,我们将会组织小学生来参观,对其进行乡土教育,让他们了解菏泽的本土文化。此外还要与旅行社联系,让游客来鄄城旅游时免费参观鲁锦文化。”路维民说,他们想通过这些措施来保护鲁锦这一民间技艺,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欣赏鲁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物馆:让记忆迸发创造力
可供销售项目——山东鲁锦靠垫
鄄城鲁锦
鲁锦之旅20150620
丝路之论 | 傣族织机与织锦
侗家才女欧瑞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