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才多艺

多才多艺

古代编钟。

    历史上,各朝祭祀、朝会、宴饮、庆典都要奏乐,称之雅乐,也叫宫廷音乐。五代时,有个叫王朴的人为后周改定雅乐,但其声“高而不合中和”。宋太祖命人对其作了改进。到宋仁宗时,又请李照作了更改。不久,遭到不少官员“议其非”,逐渐又恢复旧周时的雅乐。

    景祐元年(1034年)六月,谪守睦州的范仲淹因治水有功复知苏州。景祐二年(1035年)四月,朝廷诏书全国,要求各地官员推荐通晓乐律之人。范仲淹在泰州时对胡瑗的才能比较了解,于是以其“长于音律,能晓古乐”将在泰州讲学的胡瑗引荐给朝廷。

    四十三岁的胡瑗应诏来到开封,胡瑗当时只是平民,在皇上召见之时,按惯例先要到阖门练习礼仪。胡瑗说:“我跟随父亲的时候就懂得对待皇上的道理,在乡下的时候就知朝廷的礼仪,为什么还要练习呢?”负责阖门的人回禀仁宗,仁宗就让他对图练习。胡瑗坚决不同意,仁宗也不勉强他。

    到了仁宗召见的那天,负责礼仪的人认为胡瑗性格太倔强,又是山野之人,召见时肯定会失去礼仪,所以十分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而胡瑗拜见从容,礼仪娴熟,很像一个在朝多年的老臣。仁宗非常满意地对身边的大臣说:“胡瑗进退周旋,举合古礼。”

    胡瑗以布衣身份,在崇政殿受到了仁宗皇帝的接见,回答了仁宗提出的许多问题,受到了仁宗的赏识。仁宗让他与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分造钟磬(钟和磬,是雅乐队中最突出的两种打击乐器,分别悬挂在架上击之而鸣),参定音律。阮逸在经学、词赋等方面有所造诣,尤精音乐,深谙乐律能度乐曲,学士郑向将阮逸所撰《乐论》十二篇推荐给仁宗,受到皇上的器重。

    胡瑗与阮逸等人制造钟磬各一套,音响柔和悦耳,受到皇上及文武百官的赞赏。后来,皇上诏太常礼乐官及修制官邓保信、阮逸、卢昭序铸造钟磬,太常推荐胡瑗等人用上党黍律吕度量的方法,铸成十二钟。他制定的乐典《大安》为朝廷祭祀乐典。阮逸说:“我们所造钟磬,都出于胡瑗算术。”不过,后因丁度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他们研制的钟磬不合古制,不可依用。尽管如此,胡瑗仍以其博学多才而受到皇帝的嘉奖,授秘书省校书郎。这当然只是个空衔,胡瑗无心做官于是又回到了家乡。

    胡瑗不仅会造乐器,他还充分发挥了精通音律的优势,亲自考订乐谱,比如《周南》、《召南》、《小雅》等等,共有数十篇,并著有《景祐乐府奏议》、《皇祐乐府奏议》、《皇祐新乐图记》(合著)等音乐专著。胡瑗的《皇祐乐府奏议》、《景祐乐府奏议》论述古代礼乐、音律的由来与发展、钟磬制造的物理、数学原理及其方法,并配有设计图纸等,所以不能作为一般的乐器制作看。他与阮逸合著的《皇祐新乐图记》还由朝廷颁行天下,可见胡瑗在音乐界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作者供职泰州市委党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纪一(四)---隋朝音乐家  
词无定谱:宋代词中“以乐传辞”、“依字行腔”的创作与唱词发展
三国时期音乐艺术
竹林七贤之六
魏晋时期擅长音律的人物你了解几位?
礼部志稿 卷六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