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大老校长竺可桢

浙大老校长竺可桢

    □叶兆言 
      全球变暖是时髦话题,成了要环保的重要依据。然而竺可桢却用一张曲线图,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具体地说,在唐朝,地球相当温暖,那年头黄河流域的气温,与今天的长江流域不相上下。以梅花为例,它虽然傲雪斗霜,并不耐寒。到了宋朝,地球突然变冷,黄河流域的温度急剧下降,梅花难以生存,于是形成了“不知梅”的现实,王安石便曾讥笑北方人分不清梅花和杏花。
      根据竺可桢的温度曲线图,今天的平均气温,已接近唐朝,而历史上最冷的年代,在北宋。同时,曲线还告诉我们,气温的冷热变化,不一定是个缓慢过程,它像股票一样,一会儿牛市,一会儿熊市,突然跳水也是常态。气温变化与干旱洪涝有密切关系,许多疑问我们还不能解释,轻易就下结论,很可能会有严重后果。
      竺可桢后来屡屡被人提到,当然不是由于气象学,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当过十多年的浙江大学校长。中国是个重教育的国度,在解放前,当上县中学的一校之长,基本上跟县太爷差不多。不平常的年代,当上著名大学的校长,那是非常的不平常。现如今的部级高校领导任命,据说也还要经过政治局讨论,因此校长一职的被看重,不仅是传统,而且现在仍然延续。
      抗战胜利,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打电话给赵元任,希望他回国出任中央大学校长,赵很潇洒地回电:“干不了,谢谢。”北京大学的校长则由胡适担当,考虑到他是老好人,号称“大炮”的傅斯年先代校长,对原有教职员大加整顿,用傅的话说,是替胡“清君侧”。
      竺可桢担当浙大校长是在抗战前一年,当时他在南京定居,为要不要当这个校长十分犹豫。读《竺可桢日记》,记忆最深的总是赶来赶去,每周在杭州待几天,在南京住几天。他详细记录了路上需要的时间,当时宁杭国道比较好走,半天也就到了。
      如果不是抗战,这校长未必当得长,一开始只想顶替一阵,可是抗战爆发,他不得不挺身而出,带着学校西迁,结果成了浙大校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校长,干了十三年。他当校长的口碑极好,查民国年间的大学,学生极难侍候,学潮一个接着一个,当校长能一口气干这么多年,恐怕也是绝无仅有。
      行政工作会影响做学问,不言而喻。胡适的著作,常常写了上本没下本,显然与太多兼职有关。凡事都有得有失,竺可桢当了多年的大学校长,科研水平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竺可桢》(我最敬重的浙大校长)
    他被称为“最牛”校长,用13年时间,把普通院校变一流大学
    竺可桢:开气象学之始,传国士之风! 从浙大校长到“浙大保姆”
    竺可桢 杏花疏影里的笛声
    相子美文 | 在浙大西溪校区的学习时光(一)
    科学家眼中的阳明精神——竺可桢的演讲《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