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己复礼
□毕宝魁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三代以来维系天下秩序的“礼乐”制度遇到严重的挑战。各诸侯国的诸侯以及他们的官员,卿、大夫、士们都不遵守礼乐制度。周天子已没有办法来控制天下秩序维护礼乐制度了。于是,诸侯国各行其是,各个阶层的贵族也都各行其是,谁也管不了谁。没有秩序便没有稳定,于是战争频繁,内乱频繁,百姓困苦不堪,更主要的是天下百姓无所遵循。于是孔子才站出来大声疾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其实,最近我才真正清楚孔子当时的动机和其高瞻远瞩的目光,只要三皇五帝积累下来的礼乐制度即典章制度保存下来,那么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便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福祉,而且是全人类的福祉。
孔子对于华夏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有充分信心和极其高明的预见力的。所以,当弟子问他十世以后的天下将是什么样子时,孔子坚定地回答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其大意是说: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什么和所增加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什么和所增加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有哪个朝代继承周朝,即使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一百代是三千年,孔子在当时就坚信华夏文明在他身后三千年不会断绝,简直是太神奇了。实际就是他看到了华夏文化的优秀性和其巨大的自我修整能力以及巨大的包容性。历史发展真的如同老夫子预测的那样,华夏文明五千年来一直没有断绝,而且是全世界的唯一,全人类的唯一。
孔子要求的“克己复礼”,其实质内容就是要求所有的贵族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要服从礼的规定。不要超标准享受。八佾之舞是天子才能享用的乐舞,其演出必须有天子在场或者经过天子特批才可以。而季桓子则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自己的大院里就观赏起八佾之舞来。季桓子是鲁国大夫,即使鲁国国君都没有资格观赏这种乐舞,季桓子则差两个等级,僭越得太过分了,所以孔子很生气。
当年,鲁国大贵族孟懿子问孔子怎么算是孝,孔子回答只两个字:“无违”,实际就是不要违背“礼制”,贵族不涉及赡养的问题。故孔子要求他不要违背礼制,实际就要求他遵纪守法,贵族和高官遵纪守法就是孝。这种观点至今也有其合理性。因此“守纪律讲规矩”,往大说是爱国,往小说是孝道。孔子提倡的“克己复礼”因为他本人不在位故不能成为政治现实,但对于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起了关键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7《论语》与孔子——自我超越自我实现
我读《论语》(39)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文字稿孔子
孔德立: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
真正的小康,原来如此简单
鲁国公主守礼令人发指,诸侯不亲迎不入洞房,失火为等保傅被烧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