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家过年,您给孩子“添堵”了吗?别在不经意间“羞辱”娃
过年带着孩子回家的父母,孩子总能成为话题的焦点。
“来,大大方方的,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就唱个歌吧!这孩子,怎么就是不上台面呢? 快下来吧”。
“没事没事,孩子还小嘛”,旁边的亲戚打着圆场。但孩子妈还是气呼呼的。
这样过年的场景,不仅年年会发生,也或许是我们小时候已经经历过的。
殊不知,这已经形成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案例中的孩子回到妈妈身边之后,妈妈并不会就此结束,往往还有一通批评教育。
大多数想要通过羞辱孩子的方式,来试图激励孩子的父母,会有以下言语:
  • 你真蠢,你怎么连这个都想不到?
  • 我就知道你做不到,你一直都很笨。
  • 又是你,对吧?为什么出问题的那个人,总是你?
  • 你能不能成熟点,守点规则,不要总是给别人添麻烦!
  • 你怎么老哭个没完?烦不烦?!
为什么这些话,会对孩子的伤害性很强呢?因为羞耻通常被解释为“我很坏,而且你也认为我很坏。
当孩子认为自己很坏,周边的人也这么认为时,他们会感到因为自己很坏所以才不被爱和不被需要,因此就会形成一种被拒绝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引发恐惧,因为他们潜意识中,是依赖成年人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成年人的拒绝,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
羞耻意味着你就是一个错误。或许现在你能够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在逼急的时候,会哭着喊道:那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出来?


夏岚说妈妈从小对自己就是贬低、嘲讽式的教育。小时候不懂,就被妈妈训得一愣一愣的。
读了初中后,夏岚有次问妈妈:“为什么你总这么说我?”
妈妈却理直气壮地说:“小时候你外婆就是这么教育我的。每次被“教育”过后,同样的错误妈妈就不会再犯了。”
经历一次短暂的羞耻感爆发,虽然感觉会很痛苦,但很快就过去了。这种体验会一直留在记忆中,因为这种情绪的强度很高。为了避免再次经历这样的痛苦,我们会努力避免出现会导致自己被羞辱的行为。

看上去这种传承式的教育方式,体现出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但此处要强调的是:羞耻感并不能让你的孩子发展出积极的情绪和结果,只会让体验过它的孩子创造出很多适得其反的、潜意识的且有害的应对方法。

一、限制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

当孩子反复体验到羞耻感的时候,大脑就会创造出能缓解这种痛苦感受的应对机制。这样会抑制孩子的反思能力。
这跟大脑功能有关。反思依赖的是我们大脑的前额叶皮层。但当一个人持续受到威胁或羞辱时,大脑功能就会“离线”。由于感到不安,惶恐,他们的大脑就会罢工,以至于无法进行反思。
当孩子不能进行反思时,自我意识就无法发展。

二、发展出低自评、低价值感

第一点我们提到了:由于持续遭受羞辱,大脑无法做反思,也就无法发展出健康的自我意识。
此时,对于自我的价值认同,往往来自于批判者。从而生成的自我评价是:
1. 我是个失败者。
2. 我是个白痴。
3. 我又丑又蠢。
4. 我不可爱,惹人嫌。
事实上,当父母情绪不稳定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个回应,都有可能对孩子的自我发展产生不利。
例如孩子尿急,吵着要上厕所。但当时只有爸爸在身边,街道上也找不到厕所。爸爸一边斥责孩子事多,一边当众脱下了孩子的裤子,让孩子在路人的注视下尿尿。
爸爸的批评和嫌弃,路人不友好的注视,都很容易让孩子感觉“我不是个好孩子”。


除了父母运用了不当的教养方式。那些寄宿在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会经历精神虐待、忽视或生活非常动荡。
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意识层面会把早年的那些羞耻体验压抑忘却,但潜意识并不会遗忘这些经历。所以这些孩子长大后,常有深层焦虑。
这种焦虑和被抛弃、被拒绝和不够好有关。
这点,需要留守孩子的父母,过年回家时,留意观察孩子的表现。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存在创伤,怎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和克服羞耻感呢?

1. 要求孩子停止感到羞耻,是无效的

羞耻感是一种情绪体验,孩子是无法自主去隔绝这种情绪体验的。如果孩子做到了,那就可能发展为情感隔离,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家长可以通过找到让孩子能够谈论自己身体感觉和伴随情绪的方式,同时确保自己能够以一种关心孩子的方式,给予孩子温暖且共情的回应。(一般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老师,由于受过训练,能够做到)
如果家长不知道怎样给予孩子温暖的共情,那就更需要去学习了。(可以看我以往的心理类文章)
为什么让孩子去谈论身体感觉和情绪,能够帮助克服羞耻感呢?
因为当孩子能够勇敢探索羞耻感对自己的行为、情绪、人际关系和学习产生影响,和相应身体和情绪的状态时,羞耻感所来带的负面情绪冲击就会被削弱。


2. 教授孩子识别情绪

当孩子还小时,他很难分辨情绪,只是觉得这会让他难受、想哭。
那么父母可以在陪孩子看电视,或看到生活中某人正在经历羞耻打击时,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这件事。
这个能够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羞耻感,并且更有自信地去谈论这点。

更多的方法,你可以阅读《儿童心理之谜(全4册)》,涉及常见的儿童心理的四个方面:依恋、敏感、羞耻感和心理创伤,分享实际案例和故事,用简单、具有丰富实践价值的语言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如果你是教师,就更应该了解这些。
牟老师在班上指出这次默写最后一名是:莉莉。老师本意是希望通过对比,来激励莉莉痛下苦功,下次能够迎头赶上。
可是当着全班这么说,非常无法起到激励的效果,还让莉莉在羞耻感的影响下出现了躯体反应:下次默写课前,晕眩呕吐,直到被家长接回家。

大部分孩子很敏感,家长、老师应更人性化地对待孩子,帮助孩子发展出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羞耻感与自卑感
羞耻感
羞耻感:我要有多好,才配去拥有
如何爬出羞耻感的深渊?
孩子被孤立、没朋友,90%的家长忽略了这一点!
警惕组织中那些容易羞耻的人对团队的破坏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