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家路专栏 | 2 徐光启故居背后的故事
关于徐光启的故居,报载的文章较多。但是,不少文章存在着你抄我、我抄你,以讹传讹,失实的情况。对此,作为朱氏的后人,我特撰文作一廓清。
我外公姓朱,是上海本地人,清末,住在老城厢里。他是老城厢里的乔家栅食府的大厨。按上海本地人的喊法,我叫他“大大”。由于我外婆家在现松江叶榭镇上,外公经常要往返于叶榭与老城厢之间,很不方便,于是,外公就把家搬到了老城厢里的小南门救火会里居住。
清末时,姓朱人家的太太(上海本地人称:阿太)朱王氏从徐光启后人的手中,把乔家路上徐光启的故居“九间楼”买了下来(此事与我外公无关)。于是,我外公一家就从小南门救火会里搬到了“九间楼”里居住,同时跟着我外公住进“九间楼”的还有我外公面上的一门姓李的亲戚。这门亲戚的后裔一直居住在“九间楼”里。后来,我外公住到对面的“修仁堂”里去了。
1956年,朱家有个叫朱二媛的老太将存留在“九间楼”里的明代徐光启绢本画像和明崇祯皇帝的黄绫诰命这两件东西上交给了文管部门。当时的《新民晚报》报道过这件事。现在,居住在“九间楼”里的杨家与黄家,都是朱家的后人。
关于清末以后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的一些情况,我们朱姓人家的后裔总要比外人来得更清楚些。
人们长期以来都把眼光都聚焦在乔家路234号-244号的“九间楼”,将该栋建筑定为“徐光启故居”,并在楼房门口立碑标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九间楼”并不是徐光启故居的正门,而是整个故居的最后一排房子。往南伸展的地盘,才是故居的第二进、第一进房子的所在处。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的正门在哪里呢?其实,徐光启故居的正门是在俞家弄193号(即原顾家弄25号)与俞家弄187弄底(即原顾家弄23弄底),那里是太卿坊原址。
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乔家路234号-244号“九间楼”是一座朝北的建筑,坐落在原乔家浜(现乔家路)的河道畔。按照我国江南住宅建造的习俗,是不可能造一所大门朝北的居所。其正门必定是建在朝南的方向。
据史载,徐光启出生并居住在徐氏宅院的最后一进楼房里。明末,清兵南下时,徐光启已死,他的住宅遭到火焚,仅存乔家浜(今乔家路)畔最后一进楼房,上下各九间。所以,附近居民都称这幢建筑为“九间楼”。其实,“九间楼”的真正楼名叫“后乐堂”。
徐光启住在最北面的人称“九间楼”的第三进房里,第三进房子的背后是一条河浜,无余地可造二进、一进的房子。那么,其二进、一进房子的位置就必定建在往南的土地上。按照这个推断,就要往南面推40米至50米的距离,推进到了俞家弄。
在俞家弄193号-197号(原顾家弄25号)确有一座二进深的明代宅院,其位置在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的前方,是民国时期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近现代市政建设的奠基人、大实业家陆伯鸿的老宅故居“陆敬德堂”。人们曾一直猜测,这幢明代建筑是否与徐光启的房子有关?所幸的是,这种猜测,在陆氏家族后人出示的陆氏家谱的房产地图中得到了证实。“陆敬德堂”正是徐光启故居的一部分,是徐光启家族的原房产。
陆氏家谱里清楚地记载:陆氏先人陆嘉禄,四川成都人,与徐光启有着很好的世故交往。由徐光启劝化入天主教。其孙子陆兰亭(圣名陆若翰)于雍正年间(1723)来到上海定居,从徐光启后人手中买下了俞家弄193号(原顾家弄25号)徐氏家族的这套宅院,命名“陆敬德堂”,后有改建过。陆氏家族的后人陆伯鸿就出生在这里。在陆氏家谱里,还有一个重要记载:陆兰亭的妻子,即陆伯鸿的曾祖母陆徐氏(圣名沙斐亚)是徐光启的后裔。
该宅院与徐光启的“九间楼”一前一后紧连着。这幢拥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宅院为抬梁式木架构、榫卯结构,平面布局为三合院式样。第二进的西侧楼上部分区域曾设私家小教堂,似昭示该宅院主人的宗教背景。
时过境迁,和这一带其他房子一样,陆氏家族的房子现在早已褪去昔日辉煌的外表,彻底融入了周围的破旧不堪之中,尽管门前过客匆匆,但又有多少人会回首仔细端详一下这幢身世显赫的宅院,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为上海近现代化作出杰出贡献的那位上海华商领袖陆伯鸿呢?
据《上海徐氏宗谱》中记载:徐光启出生在“太卿坊祖宅”。“宅邸东靠太卿坊,北临乔家浜。那么,太卿坊究竟在什么位置?太卿坊究竟是路名,还是里巷名呢?无疑,太卿坊应是里巷名而不是路名。如同乔家路上的“乔家坊”“勤慎坊”以及泰康路的田子坊、四川北路的永乐坊、雁荡路的金雁坊一样,应是一条里巷。外界把“太卿坊”与“太卿坊街”,混淆在一起,会搞错方位。这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
现俞家弄187弄(原顾家弄23弄)这条里巷,完全具有太卿坊的特征:该巷长约20米,宽有五六米。六七十年前的原路面是石板路,是用花岗岩长条石铺成。而且,该巷深处的左侧原有一条通道,可达“九间楼”。
现在,上海近现代大实业家陆伯鸿的北施家弄146、152号的这幢法式住宅也得到了保护,但那只是新居,是陆伯鸿与其弟陆仲麟于1910年建造的。而俞家弄193号这幢具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建筑,才是陆伯鸿的真正老宅故居,人们忽视了这栋建筑也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因为,陆氏家族的“陆敬德堂”不仅是上海近现代市政建设奠基人陆伯鸿的出生地与故居,而且还是徐光启故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纪念意义。

九间楼现状

九间楼底楼原外观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不是建于明万历年,更不是明崇祯年,而是建于明嘉靖年。们只要把明代的年份排一下就什么都清楚了

正德1505—1521
嘉靖1521—1566    徐光启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
隆庆1566—1572
万历1572—1620    徐光启进士题名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
泰昌(1个月)1620
天启1620—1627
崇祯1627—1644    徐光启卒于崇祯七年(1633)

徐光启与利玛窦

一、各种史料对徐光启的年谱,包括对其家谱《上海徐氏宗谱》中记载:徐光启出生在“太卿坊祖宅”。“宅邸东靠太卿坊,北临乔家浜。”都没有异议。
若按上海地方志里所述,徐光启故居“九间楼”建于万历年,那么试问:一、他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后住在哪里?即是以万历元年计算,难道他这10年间是流浪居所?至于说是建于崇祯年间,更是不靠谱!徐光启卒于崇祯七年,难道“九间楼”是在他逝世时建造?
二、《上海徐氏宗谱》中记载:徐光启出生在“太卿坊祖宅”。这说明徐光启出生时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徐光启故居九间楼”。所以,无论如何推断,这九间楼是建于嘉靖元年至嘉靖四十年间,是站得住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记忆(十一)老城厢里的徐光启故居
乔家路历史文化街的徐光启故居
“绝版”古街:乔家路(作者:倪祖敏)
徐光启故居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景点 徐光启故居(乔家栅和西余家弄之间),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乔家路249号。原为徐光启的故居,建于明万历年间,因屋有上下各九间,故俗称九间楼。 基本
雨中重走乔家路
上海南市老城厢(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