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十七针 | 俞老临床常用特效穴组解析

熟知俞老的朋友及参与过培训班的学员们一定对“头十七针”不陌生,在俞老的临床运用中,凡是脑部疾病、神志疾病、头面疾病等等都可用头十七针治疗,效果显著!那究竟其为何有如此良好的治疗作用呢?今天就为大家好好介绍一番。

头十七针,顾名思义,在头部针刺17针,那这17针是如何取穴的呢?在目前临床上俞老常用的头十七针一共有两种取法。

一是百会及前后左右各0.5、1、2、3寸(包括四小神聪、四神聪、囟会、后顶),呈“十”字形。

第二种取法是百会5穴(百会及四小神聪),囟会及左右旁开1寸,率谷及左右旁开1寸,后顶及左右旁开1寸,此处需注意,有时取穴并非为囟会、率谷、后顶,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总体呈类“回”字形。

先来看看取穴中涉及的几个主要穴位。

1、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2、四神聪

四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布有枕大神经,耳颈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主治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健忘,失眠,头痛,眩晕,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头顶疼痛等。

3、囟会

出自《灵枢·热病》。别名囟门、顶门、天窗。属督脉。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狂痫。

4、后顶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交冲。属督脉。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5、率谷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耳尖。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及颞浅动脉、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呕吐,惊痫等。

可以看到,头十七针取穴的几个主穴位分别布有多种神经,对于脑部疾病单独使用便可有不错的疗效,那配合使用效果既然更为显著!有临床研究显示,刺激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既然有两种取穴方式,那么它们的用法自然是有区别的。第一种“十”字取法,正好与头皮针中运动区的部位有重合,而运动区对于中风、瘫痪等症状疗效显著。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而“头十七针”增强了针灸的效用,对于中风、瘫痪患者效果自然更为显著!

第二种类“回”字取穴,分别位于头部正中及前后左右,选取中点穴位加以左右加强2针,既与头皮针中晕听区、平衡区有相应,又有百会5穴清窍升阳,对于面瘫、耳鸣、头晕等头面部较轻疾病的效果更为良好。

当然,在临床中我们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而加针或减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样了,欢迎学员及同道相互交流使用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穴治病
募穴
经穴学讲义
简便廉验法治疗常见五大疾病
董氏奇穴治疗学---眼睛疾病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临床取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