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家饭店



自 家 饭 店

侯付廷

小区座落在个十字路口,地段在市里处在个不繁华也不偏僻位置,从十几年前买下房子时起楼下就有个羊汤馆,在装修房子那几月里我就常常在里面吃饭,饭店也就四十个平米左右,三个人经营,属于不文不火那种,味道和价格在太原同行里占个中间吧!

因为年轻时天南地北的乱跑,吃的多见的多了就对饭店有了最直接的认知,加上我在老家砂河开过十五年的商店,所以一个饭店去过几次就能大体看出它的走向:是存活发展还是关门倒闭。

一五年吧,正是祸不单行的年段:打工的公司欠薪一年停产,接下来自己合伙办了个小企业也倒闭,白忙乎了二年还搭进二十万,创业时的豪情万丈,归来时只有空空的行馕。

此时楼下饭店已经变了店主,经营的还不如上一任店主,看得出再次转让是迟早的事。

跑了一月滴滴车,人老记性差很是费力,况且那时这运营还不被当地运管承认。被钓鱼执法弄住还得承受巨额罚款。终于在东客站附近看到个转让的包子铺,快刀斩乱麻,十几万开了一年的车七万五在柴村桥二手车市卖了,拿上这点钱喊上老婆直接盘下了这个小饭店。

 

简单装修了一下。起了个名字就叫自家饭店吧!

凡是转让的店大多是撑不下去的主儿,中国三大谎言里就有旺铺转让这条,重新开张旧底子的遗毒还在。你得把食客们一个个拢回来,于是先从包子入手改为肥头发面不用发酵粉,八宝粥不加增稠剂,为了节约成本在二楼用蜂窝煤慢火三点起来熬二小时,小米南瓜粥也同样慢火长熬,又增添了鸡蛋烙饼和鸡蛋汤,后来又添了馄饨。

 二个多月下来早餐终于从原店主二百左右的营业额做到了五六百左右,每天从早上三点起来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结束,午饭卖完抽二个小时眯一会,醒来洗涮盘碗,两人忙的不亦乐乎。

 十一点早餐结束,中午又开始做面,在老婆怂恿下去别人饭店看了下菜单:什么过油肉。尖椒肉丝,家常豆腐,烧茄子,小炒肉……十几个菜品,加上面的三四个浇头:西红柿鸡蛋,土豆黃豆肉丁,大烩菜,打卤面。中午饭也开始正儿八经运作起来了,一直忙到午后二三点。

剩下一片狼藉,洗涮完再直奔菜市场准备下一天的食材,几月下来体重直减十斤,整个人成了个旋转不休的陀螺。

食客也慢慢固定下来。有个汾酒集团的主管告诉我说:以前早餐一直是消费三十左右吃头脑的,自从吃了我的包子和粥弄得开车十九公里就为在你这消费四块钱(二包子二元,粥一碗二元,二样咸菜免费),食客里出租车司机多,用餐时间快,开支也就三五块,也有几个和尚来。当然是吃素包子,偶尔还有老外,老外嘴大,包子二口一个,食客渐渐多了起来。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临县送水哥,十九岁蓬头垢面来了狼吞虎咽,一碗面不够吃再给他添上,他对我老婆说:姨,自从来你这吃饭我一天吃一顿饭就行了……老婆望着他的背影长叹:可怜的孩子……

本来想贴个环卫工免费饮水的字条。老婆嫌太张扬,不过一个区域就那么几个固定人员,几次招呼过来都知道了,有男有女,喝完水总客气几句说些祝福的话,越是底层人说的话听起来越中听。

一个流浪人是灵邱的,和我老家邻县,曾在店里来过五六回,吃了饭过意不去说帮门前打扫卫生,我赶紧谢绝:让周围人看到以为以劳代饭了。当时拍了他个照。现在仍能记起他的样子。

城市的风有时来的无缘无故,七月的一个正午,一阵风席卷而来,凉篷下站着隔壁开中药店的那个河南人,他无聊中把一头系在树上的绳索给拽了下来,结果风把篷架刮倒把前面个物流老扳的车蹭了一下,指甲盖大小个坑非要了五百,一个4s店朋友过来说帮他修复一下也不行,失财免灾,那一天老婆说白干了。开药店的河南人和车主是邻居始终没出去说一句话。

盘下店铺时记得是岁末冬初,等来年秋风扫落叶的时节终于接到原单位补发工资的消息,另外一个单位又向我发来招聘的橄榄枝,职务还是矿上干安环。

小饭店在来往的同行业人眼里比较下来附近属于较好的,断断续续有人过来商讨转让事宜,我也从过去的食客到现在的店主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开店的辛苦。一句话:低层不易。

饭店开业时尖草坪区委里的一同学给这面打了个招呼,这里属于迎泽区,就是迎接毛泽东的意思,地方也偏僻,店铺又小,工商,税务,防疫什么的也没过来打搅,有几次几个穿制服的进来也走了个样子,遇到几次小混混起哄的,免个单也没几个银俩。

离新主接店不足一个礼拜的样子,中午忽然一辆城管皮卡停在门口,下来几个凶神恶煞的人,二话不说把外面桌椅扔上车,骂骂咧咧扬场而去。

几个环卫工人过来告诉我说你肯定没给过人家地盘费。附一条街除了关系硬的都要交钱的。我想反正也不准干了,拉就拉走吧!

我以为事就这么完结了,不一会儿,进来个没穿城管服的人,三十不到,面色凶狠,站在店里叫嚷:去前面巷子取你们东西去,买上二条芙蓉王,以后没大检查时还可以外面摆摊……我说东西也不要了,外面以后也不摆了,他一听怒火中烧,大骂起来:尽说你的理了,整治不住你们哦还能在这片混?不摆也得交钱……

门外看热闹的河南家进来,边拉城管边打劝我,他店开的久了看来和这帮人熟稔,对着双方说:都来钱不容易,烟也不用买了,拿四百让兄弟们吃顿饭算了……

十五元租了个三轮把家什拉回来,越想越气,举报吧肯定没人管这小事,把年月日和皮卡车号记在了墙上,算自己给自己开了个收据。几天后新接手的店主过来我特意告诉了他事情经过,如果他们再过来你就让他们看墙上记录,说已经交过保护费了。

好多年过去了,每每翻阅手机相册看到那些开饭店时拍的照片总会勾起我的回忆,回想起那时的事无巨细的辛苦和劳累,想起形形色色的人,想起纷纷扰扰的事,历历在目仿佛就是在昨天。

前几天中秋节回到小区,发现原来的羊汤馆又换了主人,这次连招牌也换成打卤面了,上一任苦苦支撑熬过了疫情终究还是败了下来,而后续者就像为生存迁徙的食草动物:面对阻隔前行的湍急河流,一个个义无反顾跳入,有的淹死,有的逃脱,总会前赴后继,延绵不绝。

我一次次替他们算过账,光这三四十平方的房租和水电一年也得十万,加上其它开支一天营业额得二千以上才有利润,如今经济发展逐年低迷,老百姓恨不得把一元钱分成二半用,沿街商铺大多落荒而逃,开店如修行,内外因都至关重要。

打卤面以前南中环桥下有家做的很火,卤里有腐竹,海带丝,针金,木耳,鸡蛋花,肉丝,韭菜,芡要吊得刚刚好,颜色也要深红发亮,八十年代北郊向阳店有家打卤面做的也很有名气。

等以后再回来时进去品尝一下,顺便给他把把脉,如能听进去给他指指方向,但愿上帝保佑他能存活下去。

回到单位,几天不在,田野里老百姓已经开始了秋收,曾经喧嚣了几月的驱鸟人也不见了,地里声调各异的喇叭也悄无声息了,几场早霜下来,太行山谷从山脊到田野一片金黄,不知不觉中冬天正在一步一步走来。

一早起来大雾弥漫,等待进场拉煤的大车首尾不见,拐出大路抄山跟处走去,一条细线般的小路浓雾中若隐若现,这几乎是我一个人踏出来的路,鲁大师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当下情形是,前方本没有路,你自己千回百转,来来去去,反反复复走的多了才有了路。

超过5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

+

平  型  关

微信号|sxfspx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最大的懒惰,是不去主动改变而放任自流
为什么南京好吃的小店,都没有名字?
国营饭店的老菜!哈尔滨独一家的包子!现蒸包子没等出锅就被抢空,电视台都来拔过草!
住在皮市街,从早吃到晚
来的都是客
七旬乞讨老人进饭店要汤喝 男子邀其同桌吃饭(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