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儿时的秋假


难忘儿时的秋假

曹桂佛

秋风起,百草黄,蝈蝈叫声如曲扬。你听,漫山遍野,到处都弥漫着蝈蝈此起彼伏的叫声,它们在歌唱这丰收的季节。每年到了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儿时的秋假。

在记忆中,秋假好像和小学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约1980—1985年),自从上初中后,就没有秋假了。那是当时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假期,作为学生,听到放假总是很高兴,就像现在我的孩子听到培训班的老师,因为有事不能上课,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是一样的。

秋假一般在暑假开学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约是国庆节、中秋节前后。农村进入了农忙季节,很多孩子要帮助父母收割庄稼,农村学校的老师们几乎都种地,他们也要回家收秋,秋假就应运而生了。秋假既弥补收秋时劳动力的不足,也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基本的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很有意义。

秋风带着“解落三秋叶”的使命徐徐刮来,阵阵凉意让碧绿的玉米叶慢慢变成金黄色,又慢慢干枯,玉米粒呈现出金灿灿的像金牙一样的颜色。于是,跟着爹娘的身后掰玉米棒子成了秋假的主要日常。

掰玉米需要手腕上有劲儿,还需要极大的忍耐力。初到地头,勇气十足,我掰玉米的速度极快,几乎可以用三下五除二来形容当时的麻利劲。掰上一会,大汗淋漓,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便像泄了气的皮球,蔫呆呆站在那里,真是发愁了。干枯的玉米叶像锋利的刀子,劳作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在脸上、胳膊上划下一道道血口子,汗水一浸,又痒又痛。擦一把汗水,拨开密不透风的玉米叶,眺望头顶上的蓝天白云,会非常想念明亮、清爽的教室,盼望早点开学。那时候觉得坐在教室里听讲真是件幸福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苦和收秋劳动的苦两相比较,前者简直是微不足道。开学后,经过田间劳作的洗礼,我往往会倍加珍惜在校生活,学习劲头足了,更加用心刻苦,因为我不愿意一辈子被禁锢在土地上劳作,想要有较多选择职业的机会。

当我累得瘫坐在地头不想干活时,母亲就会不客气地训诫我:“干农业地的活这样没耐心可不行,不能性急,也不能只凭三分钟的热度,'谁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力气要匀开来,不怕慢就怕站。”看着娘憔悴黝黑的脸,再摸摸她满是老茧的手,心头涌上一阵酸楚。爹娘年复一年地在土地里讨生活,他们怎么就没有抱怨呢?咬咬牙,站起身,继续掰……

除了掰玉米之外,黍子和谷子、土豆、葵花等作物也都进入收获期。谷子成熟之后,会被沉甸甸的谷穗压弯腰,像一个谦谦君子,常被人拿来形容谦虚的品质。这种形象的比喻,如果没有生活的观察,恐怕不会有的。体验的记忆最深刻,没有生活体验和实地观察,便没有笔下鲜活的文字。谷穗割下来以后要放在场院里晾晒,之后进行碾压脱粒,脱粒后要把杂质去掉,把黄灿灿的谷粒选出来。谷粒去皮就是小米,小米熬粥,粥的色泽是金黄的,充满了香甜的气味。

黍子也是常种的农作物。我的老家在滹沱河的北面,小杂粮种植面积广,特别是黍子,常作为村里人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把收拾干净的黍子剥了皮,就成了大黄米,大黄米磨成面,就是做糕用的黄米面了。老家的黄米面,色泽金黄,蒸出来的糕又黄又软又筋。若上锅油炸了,更是比较讲究的美食。

刨土豆、打葵花、拔黄豆等都是秋收必不可少的内容。“抢秋收”是农村人的共识,乡亲们在秋收的季节拼了命般地劳作,仅用一个月左右的功夫,田野里的金黄就被铺进了各家院子里、房顶上。看着这画一样的美景,全家人都会乐开怀,可谁知道这笑里包含的滋味呢?只有微微作痛的腰知道、腿知道、浑身的关节知道,地里的蝈蝈知道,天边的月亮知道……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学校不放秋假了。到后来,从农村出来的农家孩子,也不能完全辨认五谷了,甚至认不全地里种的农作物。他们体会不到春种秋收的艰难,也体会不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的喜悦。反观我们那时候的秋假,虽然繁忙劳累,但那一茬人大多是四体勤而五谷分的。因为我们有过切身的体会,知道自己应该帮父母分担辛苦,知道种地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知道父母亲在地头劳动受的是怎样的苦。所以,就算我们现在再富裕,也觉得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劳动教育对我们非常有意义。

可惜,现在的寒暑假基本变成了孩子们在家吃喝玩乐的时间。当然,时代在发展,很多人从生产性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农业现代化进程快速前进,但是,我难过地看到自己的孩子,童年生活过得无比单调,他(她)们所有的生活乐趣逐渐被电子产品所取代,儿时应有的田间乐趣慢慢丧失,这是社会进程中有得有失的一面吧!

那时的我们,在秋收之余,烧山药、燎毛豆、抓蚂蚱、逮蛐蛐、嚼糖分很高的玉米“甜甜杆”,那种快乐感不是几段文字所能尽述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可喜的是多年少见的劳动教育又重新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个人非常赞成学校添设春、秋动态假期。同学们有了春、秋假这个载体,就容易看到春天的一粒种子,是如何经春历夏地发芽成长,最后如何颗粒归仓,这会让他们感到万物生命的可贵,粮食的可贵。不过,劳动教育绝不能让孩子们作为旁观者,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的辛劳,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吃苦、抗挫及抗压能力。

飒飒秋风,触动我的怀旧之情。难忘那时秋假,难忘那满眼秋色,难忘那多彩的童年,难忘父辈们对土地那永远的坚守……

END



超过3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之歌
那些年,乡村的孩子有一个假期叫“秋假”
秋假
【散文】严小英 || 忆儿时秋假
老年人的秋收,熟悉又扎心劳动场景
秋收时节话收秋 | 戴晋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