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资本不再稀缺,未来稀缺的是人,小城市如何破局?
资本不再稀缺,未来稀缺的是人,尤其是稀缺年轻人,人才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要素。所以与其抢资本不如抢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应该多补贴年轻人,而不是给老年人过度高福利
近期,东北边陲小城鹤岗以低房价爆红,“两三万就能买套房”让不少人趋之若鹜,当地的一对80后夫妻,靠着自己三个月送外卖的收入,全款买下了心怡的一个小家,走红全网。
投稿:华中城市研究院院长冯煜晖
人才流动?
北上广深段位太高,他们只需要用人就行,不需要留人。很容易可以吸引到最优秀的人,即使不给户口,不给房,也可以让他们在北上广干几年,这是真正的白嫖。他们招人多,但是不缺人,就算提高门槛也不会缺人,所以比较任性



精英和非精英本就是相对概念,两者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的两种并非完全对立的人群,对精英与非精英的定义也是有时代语境的,放中国古代,精英就是取得功名的人(推举制下更多是道德评价),放在今天,就是掌握生产要素的人(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或者说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是社会评价体系创造了精英。我们总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视教育不就是期望下一代改变社会地位,成为精英阶层吗,这种成为精英的观念本就是根深蒂固的,只要阶层不固化,精英与非精英总有融合的基础。
落后城市怎么抢人才?
鼓励人才向基层发展,向家乡发展,因地制宜的建设我们的家乡,同时,人才在城市,城市基层,乡村这三者之间流动,城乡优势才能互补,国内大循环才能生生不息。相反,人才如果只留在大城市,导致的只有人才的恶性竞争,如公务员考试万里挑一等等,这些剩下的九千九百多人去基层,去乡村,政府政策扶持,提供好服务,都是大有可为的呀!


现在农村在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上都比不上城市。但有两个问题,一方面,对于企业家来说,大城市的地价越来越高,人工成本也越来越贵;另一方面,对于普通人而言,房价等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才有了“大城市是会往外赶人的”这一说法。
事实上,如果一味强调发展大城市,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因为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它的营商环境实际上是在恶化。在大城市投资没有收益,这个时候如果农村没有基础设施,投资更没有收益,资本就只能不断涌向房地产、股市,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当前中国在做两件大事,一个是产业升级,另一个是大搞基建(大城市在搞,中西部偏远乡村也在搞)。通过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提高之后,大城市就能进一步发展。而在落后地区搞基建,这是直接优化落后地区的营商环境,物流、运输成本下降之后,落后地区自然也可以凭借地价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发展一些低端产业。
这么一来,不仅落后地区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本来只能涌向房地产、股市的资本也有了投资的方向,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我国之所以要在落后地区建设基础设施的目的。


“抢人才”,现在各地政府也都在做。我个人认为这是为了推进产业升级所做出的举措。大城市先将大量年轻人“抢”过去,留得住的人能力都比较强,能够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也能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这些人被大城市的各个行业所吸纳,成为了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
至于那些留不住的人,自然也就回到了欠发达地区参加就业,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不过从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上看,三产就业人口是最多的,接近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一产和二产都只比25%多一些,不过也是相当夸张的数字了,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加班确实比较普遍,但是对于本科生而言,如果目标仅仅是希望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话,还是有大把不用加班的工作的,省吃俭用其实每年还是能攒点钱的,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嘛。
怎么搞乡村振兴
资金过剩农村才有机会有资金,有资金才有建设的资本,有基建才有未来抢人的可能,才会真的打破现在越没人越穷,越穷越没人的恶性循环。其实也可以从这方面想明白为什么现在温老有环境大力宣讲新农村,因为之前的资本我国核心发展地区都不够用,哪里来的钱发展农村呢,也只有资本过剩才有机会发展农村了。


抢人发展超大型城市,与乡村振兴不矛盾。农村的各种产出再怎么丰富,没人消费卖不上价也是白搭。武汉为例,如果能发展成区域性的超大城市,那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在其辐射范围内的小县市就可以为其做配套服务。抢人也不是说要把其他地方的年轻人抢光,乡村振兴也不是说要所有农村人在农村过上富裕的生活,而是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农村提供的各种产出能被城市的消费能力去消化。
有小城市青年思考这个问题:想想也是心酸,我的父母辛勤耕耘二十余年,靠着分得的几亩土地把我拉扯大,我成长过程中还在小学中学时候的受到欺凌,艰难成长,好不容易大学毕业,6000一个月外加最低标准的五险一金买断我,要是最终在城市里定居,那我的存在对父母岂不全是负外部性了?好在听了大佬们的讲座,让我重塑了世界观,正好手里存了点钱。
时机一到就回乡投身建设去。但是留在大城市,对家乡的负外部性,但对你父母可能是正外部性(只要你是孝顺肯赡养的),毕竟资金过剩社会创业乃败家第一选择……这才是人口外流的根本
人的能力提升最快的时候是在大城市里,而非小城市。等到你在大城市里积累到一定财力和能力增长以后再回到家乡不是挺好的吗?那时候可能才是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55岁以后)。当然财力的累积就看你能否节衣缩食,手游拒绝氪金了。这可能比减肥还要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七条道路是什么?如何解读?
返乡入乡劳动力是乡村振兴重要人力资本
绿维文旅:逆城市化与城市要素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振兴乡村”要让农民获得土地收益
城市化10大陷阱(四):教育陷阱——乡村一样能出国之栋梁
火啦!册山街道这个年轻人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