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迪·沃霍尔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浑身坏毛病”,只活到了28岁!

1953年,电影《飞瀑怒潮》(Niagara)首映,这是玛丽莲·梦露成为巨星的转折之作,也是她首次担纲主角的电影。


她在镜头里向尼亚加拉瀑布溜达了116步,她扭腰摆臀、袅袅婷婷的走路姿势,被誉为“梦露步态”。


1962年8月5日,36岁的梦露突然离世。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无数粉丝一样极为震惊和伤心,他根据《飞瀑怒潮》中的一张黑白特写照片,使用丝网印刷技术,开始创作以梦露的脸为主体的Marilyn Diptych》(玛丽莲双联画)


▲ 梦露原照

画作中,从彩色过渡到黑白,再到极其厚重的黑色,再到最右边淡去的图像,似乎寓意着死亡消解了名利场的光鲜亮丽。


梦露的红唇是她的经典标签之一,为了让嘴唇看起来丰满诱人,据说梦露每次化妆要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口红。


沃霍尔对梦露的香唇有着别样的迷恋,他在1964年绘制了五种不同颜色的平板印刷版画,起名为《I Love Your Kiss Forever Forever》


在1967-1970年间,沃霍尔又创作了彩色的《玛丽莲》系列,由十幅大小一致的正方形画作组成。


高饱和度的色彩激烈碰撞,折射出梦露在光鲜外表下不为人知的深切哀伤,仿佛是她一直把真我隐藏在了面具之后。


在沃霍尔所有作品中,“玛丽莲·梦露”系列必然是知名度最高的,大众对这件作品的认知度甚至盖过了对安迪·沃霍尔本人。

▲ 安迪·沃霍尔用丝网印刷技术再创作

1928年8月6日,安迪·沃霍尔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一个斯洛伐克移民家庭,他在贫民区长大,好莱坞电影明星是他困窘童年里为数不多的亮色。


▲ 安迪·沃霍尔童年时期的剪贴簿


他热衷于看电影,还写信给秀兰·邓波儿等电影明星索要照片和签名。

▲ 秀兰·邓波儿给沃霍尔的签名照

而真正引领沃霍尔走上艺术道路的,则是他的母亲。母亲在他的艺术生涯里始终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也是他生命中排在第一位的女人

▲ 安迪·沃霍尔与母亲

和母亲一起画画

沃霍尔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体质纤弱又性格内敛,8岁时,患上了罕见的“西德纳姆舞蹈病”,面部和四肢会不由自主地乱动,因此不得不辍学在家一年。

▲ 沃霍尔童年照片

除此之外,疾病还给他带来糟糕的皮肤和稀疏的头发,他害怕出门,这种外貌焦虑几乎困扰了他的一生,成年后他特别喜欢用灰色或者白色头发来吸引注意力,甚至收藏了40多顶假发。

▲ 沃霍尔生前用过的假发

在敏感自卑的年少时光,母亲给了沃霍尔最大的关爱和安慰。母亲为卧床养病的小儿子买了很多电影杂志、漫画、纸质玩偶,并鼓励他涂涂画画。

▲ 沃霍尔给儿童故事绘制的插画

沃霍尔后来说这一时期影响了他的一生,正是漫画中的简练线条与绚丽色彩,杂志上的流行文化,以及母亲的艺术熏陶,塑造了他最初的审美。

▲ 安迪·沃霍尔的侄子詹姆斯·沃霍尔描述叔叔的绘本


14岁时,沃霍尔的父亲去世,所幸的是,父亲生前也看到了儿子的艺术才华,并攒了足够的钱供他上大学。1949年,21岁的沃霍尔从卡内基理工学院获得了海报设计的艺术学士学位,他带着小行李箱和满腔梦想来到了迷人的大苹果城——纽约

▲ 刚到纽约时的沃霍尔

沃霍尔在《Glamour》杂志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为文章绘制插画。而他配图的第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在纽约,成功是一份工作》(Success is a Job in New York),如同预言一般奇妙。


他做过橱窗展示、画过贺卡,很快就凭借天分在商业插画师领域获得了声誉。1954年,他首次获得了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1956年和1957年他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就奖和最高成就奖。

▲ 安迪·沃霍尔画的圣诞贺卡

母亲也追随沃霍尔搬到了纽约,他们一起养了很多猫,后来母子俩一起出了一本画册,名为《25只叫做 Sam 的猫和一只蓝色的猫》,每一页都会有不同颜色的猫。


这些姿态各异、古灵精怪的猫咪们,有的是母亲画的,有的是沃霍尔画的。虽然书名说25只猫,其实画册里只有16只,但是沃霍尔保留了这个错误,像是与母亲之间温暖又柔软的小秘密。


他们给猫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除了母亲最喜欢的那只猫叫做 Hester,其他猫都叫 Sam


Hester 死了之后,母亲画了一本小书《Holy Cats》,纪念它去了猫咪天堂。在这本书上,她并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而是写了“安迪·沃霍尔的母亲”。


他们还出版过以“So”为主题的图文小书《So Many Stars》,里面是母亲的文字加上沃霍尔的图,读起来童趣盎然。


长大后,母亲也常常出现在沃霍尔的艺术创作中,1966年,他制作了一部时长66分钟的电影《沃霍尔夫人》(Mrs. Warhol),他的母亲饰演一位结婚多次、老去的电影明星。


成名后的沃霍尔是一个社交狂人,尽管如此,他基本上每晚还是会回到纽约上东区的家中。他和母亲一起住了20多年,如果感情不深厚恐怕很难做到。


1968年6月3日,沃霍尔遭遇枪击后侥幸生还,这段痛苦的经历几乎摧毁了他。或许是不想再面对死亡,1971年,沃霍尔将老迈的母亲送回匹兹堡,由他的两个哥哥照顾,尽管母亲一再恳求,他始终拒绝去看望。1972年,在一次中风之后,沃霍尔母亲死于当地一家养老院。


极为古怪的是,母亲去世后,沃霍尔为她付了丧葬费,但没有参加葬礼。曾有一位记者问他怎么想的,他这样回答:“我想起了我那只死去的鸟,它是不是去了鸟的天堂。但我真的不能去深想。我就告诉自己,它只是去散步了。”


1974年,母亲离世两年后,沃霍尔为她画了一幅肖像,手指的触痕,以及弯弯曲曲的线条,交织着这对母子之间无法言说的情感。

缪斯的陨落

上世纪60年代初,名利兼收的沃霍尔开始将兴趣转向了一个新的媒介——胶片拍电影或许是他自小就埋在心中的情结,但与好莱坞的风格迥然不同,他的作品充满了实验性,可以说是在电影世界中继续践行着自己的波普艺术理念。


他拍过自己吃汉堡,内容很直白,就是一个人吃完一个汉堡。


他拍过一部电影叫《帝国大厦》,在纽约市政电影大厅举行首映,影片开演半小时后,到场的200多名观众几乎全部走光。这部长达八个小时的电影由始至终只拍了一样东西——纽约帝国大厦。


他还拍过一个人睡觉,影片名就叫《Sleep》,全片只拍摄了他的男友约翰·吉奥诺(John Giorno)的睡姿,他的脸庞沉静如雕塑,胸脯随着呼吸轻柔地起伏,如此单纯的画面持续了5小时21分钟!


在沃霍尔的早期电影中,摄影机大多是固定不动的,影片也未经任何剪辑处理。当时他平均15天拍一部片子,跟丝网印刷创作一样高产。


1964年,沃霍尔把纽约东区47大道的一间制帽厂老厂房改成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用银色锡纸和油漆进行内部装潢,命名为 “银色工厂”(The Silver Factory)。


“银色工厂”里夜夜笙歌、派对不断,文化名流、先锋青年、艺术家、嬉皮士、明星、社会活动家济济一堂,这里被称为“纽约地下文化心脏”。


1965年,37岁的沃霍尔在 “工厂”的阳台上放飞了一只银色的气球,纪念自己完全放弃绘画,投入到电影、音乐等新事业中。这一年,他遇见了一生难忘的灵感缪斯——伊迪·塞奇威克(Edie Sedgwick)。


沃霍尔一生没有过婚姻,对于他的性取向也一直是个谜。虽然他有过同性伴侣,电影创作中也放进不少同性题材,但很多迹象都透露出,他与伊迪之间也是有过暧昧的近似于爱情的关系。


1943年,伊迪出生在一个显赫而富有的家庭,她的第七代曾祖父是英国殖民时期,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的将军;曾曾曾祖父是“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曾曾祖父创立了纽约“中央公园”;外曾祖父是美国南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会长;父亲是有名的慈善家、雕刻家,拥有17井石油以及大片牧场领地。


她背景雄厚的家族除了给她金钱、地位之外,还附赠了遗传性精神分裂。更糟的是,她还有个“兽父”,8岁起她就夜不能寐,害怕父亲爬上床对她实施侵犯。各种创伤之下,她患上进食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18岁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1964年她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艺术学校辍学来到纽约,揣着外祖母留给她的8万美元遗产,希望能摆脱不堪的过往,获得新出路。


在纽约的第二年,伊迪遇见了沃霍尔,她独特的“坏女孩”气质让沃霍尔无法抗拒:“她浑身都是毛病,美丽而病态,我却着了魔。


从最初客串的无对白角色,到担纲主演,在沃霍尔一手打造之下,伊迪仅在1965一年里就拍了15部作品,被沃霍尔对外宣称为“工厂”皇后


“工厂”的影片虽然小众,但还真捧红过好几位明星,比如跟地下丝绒乐队合作过的妮可(Nico)、后来主演过瓦尔达与文德斯影片的维娃(Viva)、几乎变成“工厂”后期影片第一男主角的达勒桑德罗(Joe Dallesandro)等等,但要说“工厂”电影中最闪耀的的超级巨星,则非伊迪莫属。


《可怜的小富家女》(Poor Little Rich Girl)是沃霍尔为伊迪量身定制的电影,取景于她真实的住所。在失焦的镜头下,伊迪展示起床后的日常,一边抽烟讲电话、试穿服装,一边叙述自己如何在六个月内花光了全部遗产。


1965年11月,作为当时掀起青年震荡(Youthquake)的代表人物,伊迪登上《LIFE》杂志封面。


男孩气的短发,天真无辜的眼神,颓废的烟熏妆,浓密的假睫毛,超短裙黑丝袜,时而脆弱,时而神经质,伊迪美丽又危险的气息迅速风靡时尚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中性时尚”icon


沃霍尔也视伊迪为女神和灵感缪斯,据说洗澡时都要和她通话,一天里所发生的鸡毛蒜皮、小情绪小纠结都要和她分享。


在很多场合两人都如连体婴般出现,他们会为了对方而搭配服装,伊迪还将自己的发色染成与沃霍尔假发类似的颜色。

在《梅夫·格里芬秀(the merv griffin show)》的访谈上,过分害羞的沃霍尔甚至要伊迪帮他回答提问。


然而世间好物不坚牢,两人的密友关系很快有了嫌隙。伊迪花光了遗产,而沃霍尔一直没有支付片酬,因此她要求收回自己的影片版权,并移除她在电影《切尔西女郎》(Chelsea Girls)中的所有镜头。


她与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恋情,更是加速了两人关系的恶化。这段“三角恋”一直是文艺圈的经典谈资,还被拍进2006年的传记电影《工厂女孩》中。


本以为才子佳人神仙眷侣,谁想到鲍勃·迪伦竟然是个已婚男,沉迷在甜蜜爱情中的伊迪莫名“被小三”,而这一残忍真相就是沃霍尔当面告知的,两人到此就彻底决裂了,从如胶似漆到撕破脸皮,居然只有短短一年


之后的几年里,伊迪迅速沉沦,终日酗酒、吸毒不可自拔。1971年7月,她嫁给了在戒毒所认识的病友,过了一段平静日子,但相当短暂。


1971年11月15日,结婚还不到半年,伊迪因酒精中毒与药物使用过量去世。


她曾在口述录音里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过:“我知道我活不过三十岁”,没想到一语成谶,她死的时候不过才28岁。


伊迪去世后,她曾最为亲密的两个男人——沃霍尔与鲍勃·迪伦都急于撇清与她的关系,表示和她不熟。

伊迪生前与鲍勃·迪伦、沃霍尔的合影


或许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沃霍尔从未真正透露过他是否认真对待什么事情,他为自己塑造的性格为他赢得了一个没有感情的商业艺术家的人设,包括他对母亲和伊迪的情感,都像他的作品一样,可以接受任何解读。


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这个人本身,而沃霍尔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一向鲜少谈及,正如他告诉一位记者的那样:“我宁愿保持一种谜团的感觉,我从不喜欢讲自己的背景,如果你一定要问我,那我每次的回答都会不同。”


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3月6日,位于上海的 UCCA Edge 呈现展览“成为安迪·沃霍尔”,作为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艺术生涯于中国的首次全景式呈现


沃霍尔从不提及自己作品所隐含的意义,他说:“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这次展览从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藏中精选近400件作品,其中包括首次于安迪·沃霍尔美术馆之外展出的摄影作品和文献物品,如果想要探寻沃霍尔复杂内心的蛛丝马迹,或许这就是唯一的可能。


图片来源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总是不洗脸,却是安迪·沃霍尔和鲍勃·迪伦深爱过的女孩
挂在墙上的钱:这幅画拍出20世纪艺术品最贵的价格
何建为 | 他把梦露猫王照片复印几遍,就成了最值钱的当代艺术家
没人不知道安迪·沃霍尔,可你未必知道关于他的这50件事……
50图读懂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的一生!
安迪·沃霍尔送的那张猫王,被鲍勃·迪伦拿去换了张沙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