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选粹】邢永红丨布 鞋

作者简介

邢永红,山西省石楼县人,吕梁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报刊杂志。

文学

布 鞋

作者邢永红

母亲提着一个编织袋进了我家,那满满一袋的东西既不粮食,蔬菜。我和妻子正纳闷时,母亲解开袋子,里面是一袋子的鞋,各种布鞋、拖鞋,我和妻子、儿子、女儿的,每人各样都不止两双,门口还放着另外个袋子说是要给弟弟家的。

我望着那袋子鞋,惊讶的同时满是抱怨,“谁让你做来,现在谁还穿布鞋!”

母亲怯怯地边往外走边说“穿皮鞋不舒服,买各又憨贵”。

母亲双手提着袋子鞋急急而又蹒跚地去了弟弟家,我急忙穿衣准备替她去送,不等我穿衣,她已走出了我的视线。

我突然泪眼模糊,母亲已是近七十岁的高龄,糖尿病、青光眼、哮喘、风湿病集于一身,加之四岁丧父,外婆终身没有改嫁,跟着两个舅舅长大,两个舅舅又都是不到五十岁就先于外婆英年早逝,一生的坎坷磨练出母亲坚强好胜的性格和做家务麻利的身手,过分的操劳和疾病的折磨又使她比同龄人更显苍老。

因为有病,我早就叮嘱她不能再过操劳,藏了她的做鞋工具不让她再做布鞋了,她一直说她眼不好使早不做了,谁知她偷偷地又做下了那么多。

做鞋是母亲最拿手的家务活母亲做的布鞋,方圆十里,左邻右舍,人人喜欢,十分出名。儿时家穷,家里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再穿,直至破烂不堪,实在没法穿了,母亲就把这些旧衣服拆洗后剪成碎片,用浆糊一片一片粘住糊后布毡,把毡贴在墙上晒干,再剥下来,拓着鞋样剪成鞋底、鞋帮,鞋帮外面粘上黑灯芯绒布做鞋面,然后把麻条搓成麻绳,用麻绳纳鞋底、注鞋帮,最后用白布沿边

做鞋的工序复杂而不易掌握,糊做鞋底鞋帮的布毡很有讲究,浆糊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太稠糊下的鞋底容易起球不平,太稀糊出的鞋底又不够结实。糊鞋底各层所用碎布片也要薄厚大抵相当。鞋的大小因人而易,要做好一双合脚的鞋必须现场量脚,用旧报纸做鞋样,这是做鞋最关键的技术,一般人轻易掌握不了。因此在儿时的记忆中,母亲的鞋样就特殊的多,除了我们一家五口人不同年龄段的鞋样,还有给街坊邻居拓下的,我们家常有来拓鞋样的(把旧报纸按在样品鞋样上剪一个同样大小的)。衲鞋底也同样有很多讲究,麻绳的粗细、针角的疏密,都会影响鞋的美观和结实程度。麻绳勒得太紧,鞋底就会翘起难以平展,做下的鞋不好看;勒得太松,麻绳易磨断,鞋也不结实。沿鞋边更是细活,需要紧紧箍住鞋底和鞋帮结合处露出的部分,这靠得全是经验和手上功夫,没经验和手上没功夫的人沿下的鞋边就象白布轻轻放在上面,松而不展,技术好的人沿下的边紧致平展,把鞋底与鞋帮连成一个浑然的整体。母亲熟练地掌握了这一切做鞋的技术要领,所以她做出来的鞋,挺括度与舒适度并存,美观度与耐用度同在。

母亲既熟练掌握了做鞋的技术要领,又是村里有名的爱好人,所以母亲做出来的鞋经我们弟兄三一穿,活生生的广告效应就出来了,村里的人看到我们穿的布鞋,先是赞叹、羡慕,后是来向母亲学技术,再有婚嫁者就都想求母亲给做一双嫁妆鞋。

母亲是农民,合作社时经常要跟上队里的人下地,合作社解散后,家里有了口粮地和责任田,父亲是职工,家里没有耕畜,母亲下地做活的任务更重。白天母亲要下地干活,晚上母亲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搓麻绳,纳鞋底。那时我还很小,不懂得母亲的艰辛,我睡眠一直不好,晚上睡了不能有任何的响动,我常常因为母亲晚上做鞋影响我的睡觉和母亲淘气。母亲为了不影响我的睡觉,在我睡前她也假装睡了,待我睡后她悄悄地坐起点上煤油灯做鞋,即使母亲再小心翼翼,但我总能因她窸窸窣窣的声音醒来,母亲发现后赶紧吹灯入睡,我再次醒来时总会发现她又在做鞋。当时的我十分不理解母亲,凭她的技术和能力,一年用不了几天就做得够我们全家人穿了,可她为什么还要没明没黑地加班再做。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母亲那时候大部分时间是给别人家做鞋,特别是到了冬季农闲婚嫁高峰期,母亲更是没明没夜地在那做鞋。有的是朋友提前预约让做的,有的是母亲知道人家婚嫁主动给做的。不论谁家婚嫁能得到一双母亲做得鞋都是十分高兴的事,那时候买鞋穿是太过奢侈的行为,也很少能买到鞋。母亲做得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珠联璧合等图案的鞋底和黑灯芯绒鞋面的布鞋是那时候人见人爱的嫁妆之一,母亲给人做鞋贴上麻绳和布,从不收人们分文,她要的是那份情意,因此母亲颇受村里人尊敬,我家作为村里的外来户也从来没受过本地户的欺负,我感觉与母亲的乐于助人密切相关。

母亲因为做鞋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自身价值,所以母亲做鞋从来没叫过苦喊过累。常年累月的辛劳,她的手上满是搓麻绳形成的老茧,有时手的虎口会被麻绳勒得出血,但她总是乐呵呵地做鞋,从没任何抱怨。

我们穿着母亲做布鞋,在左邻右舍羡慕的目光中长大,穿着母亲做的布鞋出门,总有几分自信和张扬。

慢慢我们弟兄三个都长大并都考上学校外出就读。刚入学,我还是穿着母亲做的布鞋,那份自信和优雅仍自以为是地张扬着。慢慢地我发现了同学们看我的鞋时的异样的目光,观察同学们都是穿油光发亮的皮鞋,和同学们那漂亮的皮鞋相比,我顿感自已有点矮人几分。特别是楼道里有水,布鞋一沾水脏得很快,清洗又十分不易每天早晨进教室前全宿舍的同学都在给皮鞋上油,看着同学们那崭新油亮的皮鞋和自己容易脏的布鞋,心中少不了几分的失落和羡慕。暗暗梦想着自己能有一双皮鞋多好,但家境的贫寒和弟兄三个同时在外上学的情况使我对皮鞋的渴望拥有只停留在想想而已的程度。每天依旧穿着那易脏的布鞋,伴着失落和自卑去学习生活。

大二暑假快结束的一天,我不由想起每当此时父亲的眉头总会渐渐拧成疙瘩,他在为我们弟兄三个的学费发愁。我们暑假打工刨药材积蓄了一点,但缺口依然不小。父亲提前借好的钱和我们的打工收入全藏在箱子底。那天邻居李婶来家串门,和母亲聊着聊着突然泪流满面,原来他上高中的儿子马上要开学没有学费面临辍学,儿子想上学蒙头睡在被子里已一天没有吃饭了,李婶筹不下学费只能以泪洗面。我在旁边听着看着,想到了大人们的不易,想起了父亲每次借钱回来紧锁的眉头,那种爱莫能助的无奈好生心酸。

突然母亲走向箱子,慢慢地取出包袱颤颤地抖开,从碎布的夹层中取出三十元。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表情和心态,木木地看着母亲,想起父亲借钱空手而归那无奈无助的表情。我不知道是不是该提醒母亲,我们的情况和他家没有什么区别。母亲没有在意我的表情,径直把三十元钱硬塞在李婶手里,李婶不住地哭,再三推托,她知道我家的情况和她家的没有什么区别,最后在母亲的执意强求下,李婶怯怯地偷看了我几眼收起了那钱。我心情由沉重到无力,最后是几乎要瘫倒的感觉。父亲无助而紧锁的眉头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面前。再看看母亲,脸上微微泛着笑容,一副释然的样子。难道她不知道父亲到处借钱的无奈!

要开学了,父亲走向箱子取钱,我的心突突地跳个不停,我知道父亲借钱的不易,更知道父亲的脾气,我暗暗为母亲捏一把汗,万一学费不够,父亲一时又去那借?我好害怕母亲把父亲借下的学费又借给别人,惹父亲生气吵架,我偷偷地观察母亲,母亲一副坦然而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担心的事没有发生,父亲好象没有发现自己的钱短下。父亲给我们弟兄仨每人分配了二百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母亲又走向箱子,我知道那只箱子里全是母亲做的布鞋。按常规每次开学,母亲总要给我们三个每人拿一双新布鞋。我失落而无奈地看着母亲,以前对母亲所做布鞋的喜欢和自信,因同学们油亮的皮鞋而变得失落,自己也能穿上一双皮鞋多好。

母亲从箱子里拿出来的不是包袱里裹得布鞋,而是三个漂亮的纸盒。打开纸盒我们弟兄三个一下子全傻了,里面是三双油亮的皮鞋,每双鞋里都有一对手工绣得精美鞋垫。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们的家境,父亲到处借钱的窘况容不得我们去穿这样好的皮鞋。梦想真正变为现实的刹那,我反而感觉到那种奢望实现后的心里不踏实和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要远远大于穿布鞋产生的心里失落。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唯一想到的就是弟兄三同时穿这么好的鞋,父亲再和人们开口借钱,人们会怎么想,父亲以后向人借钱的难度会无形中加大。

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今年的学费你爸没和人借,有你们的打工收入,有你妈卖鞋的收入足够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走进箱子一看,心里全是各种型号的布鞋。父亲说母亲做的布鞋好,村里的城里的中老年人都爱穿布鞋,喜欢布鞋的舒适,有人愿意替母亲卖她做的布鞋。母亲因此多了除种地、养猪之外的第三份收入。父亲说母亲做得鞋当年就卖得500元,够我们两个人的学费。我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整日那么忙,那么累,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为什么母亲那天给李婶借钱时那样的“胆大”从容,原来都是母亲的布鞋给她撑起了腰杆。母亲因做布鞋而人缘满满,因做布鞋而给父亲减轻了负担,因做布鞋而生活的自信充实,我们也因母亲的做布鞋而顺利完成了学业。

我们参加工作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全家人都进了城,母亲不能再种地、养猪、养鸡,母亲也渐渐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我们全家人都坚决反对母亲再做布鞋并偷偷藏了她做鞋的工具。母亲不能做鞋了,经常坐在那里发呆,忙惯的人突然消闲下的无聊我第一次从母亲身上真实地体会到。有一天母亲病了,她竟然喃喃地说全家人都有工资,就她没收入,是全家人的累赘。我看着她那满头的白发和饱经风霜的皱纹,心里很不是滋味。辛劳一生的母亲享不惯闲着无事的清福,她不用再为没钱花发愁,但她总有不可名状的失落,她总感觉闲着的无聊,也为自身价值的无法体现苦闷,说白了她不想花儿子们的一分钱,总感觉能自理的时候想自食其力。

那天母亲说姥姥年事已高,她想给姥姥做一双布鞋,待姥姥下世后穿。这个做鞋的理由由不得我们全家人有半点的劝阻,于是母亲又来了精神,那一套做布鞋的工具重新出现在母亲的床头。

姥姥那双鞋做了好久好久,姥姥是旧社会的缠脚女人,一双小脚也就三寸来长,按说凭母亲的技术,做那样一双鞋应该是一两天的事,但每次去母亲家,总会看到那双没有完工的“三寸”小鞋。

姥姥去逝后,母亲那双鞋总算做完了,全场人都无比惊讶那双鞋精致和合脚,那双鞋精致简直就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百蝠祝寿、松鹤延年的鞋底图案,黑呢绒鞋面,针脚绵密细致,沿边紧致均匀,仿佛一条白线沿绕一圈,鞋面挺括有型而又柔软舒适,一针一线倾注着母亲对姥姥的无比深情。

母亲在送走姥姥后,精神更不如前,我们偷偷藏了母亲做鞋的工具,母亲一再追问,我们全家人都瞒着不告她,母亲失落的眼神无助地望着我们,喃喃自语“真的没用了,不就是做个鞋么,怎就不能做?”

妻子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看病回来,无意间说了句医生不让穿有跟的皮鞋了,母亲欣喜地说她早就给做好布鞋了,于是第二天就提着一袋鞋给我家送。后来我才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就是借口给姥姥做鞋的那阵子,以给姥姥做鞋为幌子,做下了那三袋布鞋的。我隔窗而望,母亲蹒跚而略带佝偻的背影已快从我的视线消失,她提着她毕生引以为豪的杰作向弟弟家走去,尽管腿脚有些不灵便,但那走起路的精气神远比闲坐在家里发呆好得多。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利国:承载着走过那些岁月的鞋
【原创】鞋
张 燕 | 母亲的布鞋
张培兰|皮鞋
布鞋里的母爱
老鞋店、老鞋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