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着手机走天下48 梅州“群丰大夫第” 半圆形的围屋
userphoto

2023.04.06 湖南

关注

看着手机走天下48 梅州“群丰大夫第” 半圆形的围屋

看过不少客家人的围屋,大都是方形的,或是圆形的。去梅州以后才知道,围屋也有半圆形的。有一处名为“群丰大夫第”的半圆形围屋,与历史上的天才人物刘伯温扯得上关系。

梅州有一则民间传闻,收录在《广东民间故事全书》,讲述的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与仁厚温公祠的渊源。明朝初年,刘伯温南下避祸,被温公收留,隐居数年后起复。临行前,为了表示对温公的谢意,刘伯温点出三块风水宝地,认为在此三块宝地上开创基业,可保温姓子孙昌盛。这三个地方均开基繁衍,其中第三块宝地,就是仁厚温公祠,也称群丰大夫第。

中国的传统民居数不胜数,最有代表性的“五大特式”,即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客家围龙屋,有人称为围屋,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分布很多。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山区,要建设遮风挡雨、安居乐业的新住地,最大最难的问题,是平原与丘陵的地势不同,雨多雨少的气候不同,还要聚族而居,以防外贼。照搬中原的老样子肯定不行,于是创造了既适应南方气候,又有中原传统风格的客家围龙屋。

位于梅县区丙村镇的仁厚温公祠,半圆形围龙屋保存完好的群丰大夫第,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梅县地区最古老和庞大的家族建筑群,融合了宗祠与民居等多种功能。整个建筑群规模庞大,占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加之门前弦长约76米、弓高约50米的半月形池塘,构成了家族民居建筑卷地而立和“单姓成村”的宏大建造。

群丰大夫第因选址地点北部的丘陵隆起,座西北朝东南方向建设,纵深长87米,面宽约120米,由中轴的堂屋、两侧的横屋、后部的围屋以及化胎、池塘5部分组成,构成了“四进三堂八横三围龙”的庞大建造。围龙屋共有供居住用的房间390间,还建有百余间生活辅助用房,在其家族聚居的鼎盛时期,曾住有温氏族人90余户400多人。

群丰大夫第将温氏家族的祠堂设置在正中,构成了贯通的中轴线。中轴线空间由上、中、下三堂构成,为祭祀空间和祭祀场所,中轴线与围屋相交处设有储藏祭祀用品的厅堂,组成了家族神圣空间,承担了凝聚家族精神活动的功能。以家族的精神生活空间为骨架,组织起两侧的生活空间,在中轴线的两侧建有8列平行的平房(八横),每列平房由3段各5间组成,为家族人群的主要居住空间。后部的3条弧形房屋(三围龙)多为各户的就餐间、厨房灶间、储藏间等生活服务功能用房。围龙屋和上堂之间的场地为“化胎”,是关乎客家人家族人丁兴旺和命运繁荣的关键所在,也是家族聚族生活繁衍在空间形态上的标志。仁厚温公祠的化胎为祖公厅后的龟背形隆起土包,弧形的化胎地面上铺设鹅卵石。

历史上,客家人为抵御外患,聚族而居,这种体型巨大的群体住宅便应运而生。客家人从实用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出发,采取外封闭、内敞开、对称发展、横向排列和前后组合成体的设计,使围龙屋具有较强的防御性和实用性。建筑材料以粘土为主,辅以石灰砂浆、批挡以及其他结构用的木桁条、木阁板、瓦屋面和木门窗等。

与中国古代建筑相比,围龙屋的外形非常独特,小型的围龙屋一般为圆形,规模比较大的围龙屋像椭圆形。也有建成方形的,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通风和透光。这些客家民居,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四角楼”、“角楼”或“围”,粤东称“围龙屋”、“四角楼”,深圳与香港一带都称“围”或“世居”,台湾称“伙房”等等。

客家人建造围屋,首先考虑将风水格局纳入围屋的整体形体轮廓当中,其中最常见的是“太师椅”形。根据椅形来划分屋子的各部分:前面的水塘如椅的脚垫,后边的围龙如同椅的靠背,屋宇两边如椅的扶手。以前我不知道的半圆形围屋,俯视图轮廓就是“太师椅”形状。寓意家族人的生活如同人坐在太师椅上一样“四平八稳”,家族的社会地位“高高在上”。

半圆形围龙屋的前半部分是半月形的池塘,后半部分是残月形的围屋,池塘和房屋之间是禾坪(晒谷场)。从空中俯视会看到围龙屋前有半月形水塘,后有半月形围屋,两个半月结合,包围正屋,在数学上形成一个呈圆形的几何图案,让围屋的轮廓构型显得非常和谐。在风水学上,这两个“半月”便成了“天圆”,而堂横屋又成了“地方”,塘水深陷属阴,化胎高亢属阳。如此整个围龙屋便可谓阴阳调和,天圆地方。可见这种建筑充分展示出了客家人追求道教上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人自古就有对圆的追求和想象,像“天圆地方”“事事圆满”“家家团圆”的观念,在建筑领域都可以见到圆形、椭圆形的建筑。在天底下安家,有上天的庇护,家人族人的生活一定平安幸福,这就体现了客家人的愿望和希冀。在视觉上客家围龙屋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前低后高则是为适应丘陵地区多雨的特点而设计的。下雨了,雨水从高处顺流而下排到池塘;雨停了,屋内外很快就干爽如常。在这样的环境里过日子,你说有多惬意!前低后高的地势,椭圆形的整体外观,客家围龙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复式紧凑、立体美观又自成一格,这是它在建筑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也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

试想五百年来,居住在群丰大夫第的温氏族人,过的是惬意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一年四季温润的东南风吹遍每个角落,正午的阳光照到每家门前,夏天大雨排水顺畅,无淋漓沥涝之苦;冬季寒冷的北风被挡在围屋外面,人们在屋内享受冬日的阳光。

走进半圆形围龙屋,悄然无声,每一处角落都展示着静谧祥和,风儿从青色的瓦片间流动,在沉寂中默默地讲述着,曾经那一代又一代人的鲜活故事。我顿时觉得,这座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建筑,是生动的,鲜活的,慢慢地向遥远走去。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利光II客家围龙屋,原来蕴含这么多的故事与神秘【客都原创】
围龙屋的衍变与发展 详细篇
房梁遗梦--广东兴宁磐安围(一)
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围屋”
世界客都 - 梅州行 の 特色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