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脾胃”的几则医话
userphoto

2022.10.13 山西

关注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脾胃,且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总是“脾胃”连用,因为在中医看来,脾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以及营养代谢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中轴。我临床治病,也特别重视脾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有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对于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首先,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枢纽。若脾胃受损,寒湿内生,纳运失常,气血化生不足;再者,脾胃为升降之枢纽,若升降失司,容易造成造成五脏六腑气机失调。另外,脾胃位于中焦,外应四时,内应四脏,脾胃就是轴,是最核心的地方。这个轴一旦发生了问题,轴不能运转了,那就会造成心肝肺肾四脏出现问题。可以这样说,立足脾胃中气,不但可以更好地维持生命,更能让我们在患病后更容易康复。总之,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当以脾胃为本! 

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水谷,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生命依赖气血,气血依赖脾胃。由此说,为了维持生命,调理脾胃非常重要。医圣张仲景重视养脾胃,他在《伤寒杂病论》中多用生姜、大枣、炙甘草等中药来顾护脾胃;清代大医黄元御更重脾胃,认为脾胃为人身气机升降的枢轴,土为轴,木火金水四维为轮。以此来论述天地阴阳升降,五行承制,万物化生之理,以及论述人体脏腑生成,气血本原,精神化生,形体结聚之理。我认为,脾胃属土,平常最宜温补。然而现在的年青人喜食生冷水果及寒凉冰镇之品,更有年轻父母喜欢给小儿过食各类水果,美其名曰补充营养和矿物质,均易对脾胃造成伤害。脾胃伤而湿气生,脾胃弱则中气弱。脾胃土气为其它脏腑之母,脾胃伤则百病起,最需注意!那么我们该如何养好脾胃呢?除了饮食上的捡择(多素少肉、少吃煎炸、烧烤、油腻、粘滑、生冷、辣椒)以及勿过饱过饥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火和牙。用火来把食物做熟,能省去脾运化食物时对元气的消耗;用牙把食物咬碎,对省去胃受盛、运动、搅拌食物时的辛苦。这不是心向外求,而是借力而养生! 
我们知道,中医的“脾”跟西医的“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西医看来,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位于胃左侧与隔之间,如遭遇外伤,做个摘除术,对人体影响也是不大的。但是在中医这里,脾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位置,但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生理功能。所谓“得脾胃者得天下”,它是后天之本,是强壮身体、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一个人如果脾胃不好,结果就是提前衰老、百病丛生。因脾属土,凡是脾胃病,都可考虑调土。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木乘土,因此可养金以制木,则木不伤土;本来土可克水,但若土弱水旺,则水反侮土,因此可泻水以全土;火生土,补火可温土、燥土、燠土。若脾胃虚寒,多用理中丸,即是温阳补土法;若理中不效,则需用四逆汤,这是补火以生土,火旺而土强。我临床常推荐大家服用“附子理中丸”,就是用附子之“火”来生脾土,从而起到温煦中焦的一个作用,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效,可用于中虚有寒,不能运化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冷痛,畏寒肢凉,喜热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弦,急、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脾胃虚弱,寒邪困脾所致的泄泻,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清水,或大便稀溏,手足不温,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也可以给别人治大病之“一气有周流”
经典中医锦言片语
夏天的病从脾胃开始,中医教你调养思路,让你养好脾胃百病全无!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
中医必读经典一百零九句
湘中桂附理中丸,为什么百病一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