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妈学堂(016):9个月婴儿

016

9个月婴儿


带养要点
1.鼓励婴儿多爬行,锻炼身体协调性
2.让婴儿短时间屡次自已扶站,加强下肢肌肉力量
3.这一阶段是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双手的配合、拇食指的配合是重点
4.这一阶段是婴儿学习主动吃饭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婴儿特别愿意自己吃饭,错过这个时期婴儿就很难改掉喂饭的习惯,让婴儿适量吃需咀嚼的食物,有助于婴儿加强口腔肌肉的发育,为学习说话做准备
5.这一阶段是婴儿自我发现的关键阶段,若婴儿能知道并回应自己的名字,家长应及时表扬
6.继续加强户外活动,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一、生长发育特点
(一)形体生长发育
(二)智能、体能发展

二、喂养知识
(一)关于断离母乳
每一位母亲的哺乳经历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母亲最终都会面临同样情况,就是给孩子断离母乳。其实在人类长期进化历程中,断奶一向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按照现代育儿理论,在断离母乳的同时要逐渐用配方奶粉替代,而且终生都应摄入奶或奶制品。母亲采用的断奶手段对于母亲本身以及婴儿的身心舒适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手法得当,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断奶,都会十分顺利;反之则会给母子双方心灵造成伤害。
1.最合适的断奶时段
母乳是最适合于半岁以内婴儿生长发育的优质营养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和提高抗病能力必不可少的天然食物。随着婴儿不断长大,所需营养素的量也不断增加。而母乳的分泌量虽然也会增加,但满足不了婴儿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婴儿在4-6个月龄时就要开始试着添加辅助食物。待婴儿的消化系统适应新的食品的同时,逐渐减少母乳的喂养量,1周岁左右就可以断奶了。但断奶后仍要每天摄入配方奶,以满足蛋白质的基本需要量。就这一层面来说其实质是换奶。
2.断奶方法
(1)自然断奶指的是让婴儿吃母乳直到其不想吃或者不再需要的那天。“自然断奶”是最受婴儿欢迎的方式。
(2)主动断奶。这种断奶方式指的是因为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进行迫不得已的断奶。面对这种情况,婴儿往往会出现抵制断奶的行为,如变得更加依恋母乳。采取主动断奶方式的母亲,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多陪伴婴儿,让他有安全感。具体的方法如下。
①选择好断奶的时间。一般来说,在1-2岁,根据季节及婴儿营养状况可提前或延后,断奶时间最好不要在夏、冬两季,春秋和初冬比较适宜。这个时候食物品种丰富,婴儿也不易出现抵触情绪。
②制订断奶的计划。不可突然断奶,而应给婴儿心理和生理上一个适应过程。可以逐步添加辅食,减少喂奶次数。
③循序渐进,逐步实施。每隔两三天取消一顿母乳,这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会逐渐减少,也较少产生胀奶的不适。母亲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婴儿是否适应这样的变化,并给婴儿足够的额外关爱来替代哺乳时母子之间的亲密互动。母亲也要做好自身回奶准备;断奶后应少喝汤水,以利于减少乳汁分泌和较快回奶。
3.断奶误区
在断奶的认识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突然断奶。这是最应该避免的。有些母亲采取分离手段达到断奶的目的。这样做,会给母亲带来身体上的极大不适(胀奶的痛苦),也会埋伏下更加严重的健康隐患。同时,由于哺乳对于婴儿来说不仅是提供食物,更是安慰和情感交流的关键,突然断奶会给婴儿的心灵造成创伤。
(2)冷淡断奶。有些母亲采取冷淡婴儿的方法来断奶,其实这和婴儿的需求背道而驰。婴儿在断奶阶段最需要的,是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爱。
(3)药物回奶。现在不少母亲采用吃激素回奶方式,虽然能迅速让奶水减少,但是对身体有很大伤害。
(4)紧束胸部。采用紧束乳房或者挤出乳汁后再用布将乳房束紧,这种传统的做法弊大于利。母亲可以定时挤掉一部分奶以缓解胀奶的痛苦,穿戴宽松、支撑力强的胸罩。

三、护理要领
(一)处理眼内异物(如睫毛、尘土)
当一些细小的异物,如灰尘、稻谷皮、蚊虫等进入婴儿眼内,会引起局部刺激、流泪、不适等症状。此时千万不要用手揉眼,以免异物擦伤角膜;而是应轻轻闭上眼睛,或用手轻提一下上眼皮,一般浮在表面的异物即可随眼泪自行排出。如果有眼药水,可立即滴眼药水,将异物冲出。若异物仍不能排出,异物可能在眼皮内,翻转上眼皮,即可找到异物,可用消毒棉棒蘸生理盐水将异物拭去,磨痛会立即消失。如翻眼皮仍找不到异物,则可能粘在角膜上。角膜上的异物不要自己乱动,需要眼科医生帮助取出。
(二)预防接种
9个月婴儿需接种流脑疫苗第二针。

四、常见疾病预防知识
患佝偻病婴儿的早期表现为好哭、睡眠不安、多汗(盗汗)、夜惊;由于汗多,头经常在枕头上擦来擦去,形成所谓“枕禿”(后枕部头发脱落呈半环状)。严重者会出现骨骼及肌肉改变,如囟门大,延迟闭合、乒乓球样颅骨软化、颅缝增宽,可出现方颇、肋串珠、鸡胸、脊柱后凸及出牙晚等。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引起佝偻病的原因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及钙、磷代谢失衡。患佝偻病的婴儿常伴有贫血,容易患呼吸道感染。预防婴儿佝偻病要注意以下几项。
(1)母乳喂养,虽然母乳中钙、磷含量较低,但比例合适,易于吸收。
(2)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婴儿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太阳的紫外线促使人体皮下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3)适时补充维生素D,一般在出生后15~20天开始,每日补充400-800IU。未成熟儿、双胞胎剂量稍大,每天服用剂量需医生指导。

【知识来源:王如文主编,《家庭育儿指导(普及版)》,海洋出版社。本号获得公益使用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忌奶
婴儿补钙实用指南及常见问题解答
大家都来关心儿童营养健康!
长期吃维生素AD会中毒?真相却是……
婴幼儿“补钙”知多少
生命元素“维生素D” 对宝宝生长发育到底有多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