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2012-09-04 08:45:00 消息来源: 《新闻界》 作者:彭 兰

目前传媒业更关注的是媒介融合的影响,但与媒介融合这一趋势并行的,还有另外几个将对传媒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背景,如社会化媒体。

 

开启“用户为中心”时代

 

尽管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在互联网1.0时代已经出现,但在1.0时代,整个互联网是以门户网站为核心的。但门户模式是对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沿袭,在某种意义上,与网络本身的特性是相违背的,门户时代只能算是网络传播的热身阶段。

 

而今天的Web2.0时代,互联网的重心正在转向社会化媒体。也可以说,互联网关键的变革之一,便在于从门户时代转向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真正代表了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的冲击。

 

尽管人们对社会化媒体的定义没达成共识,但一般认为,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也就是说,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反过来,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这些内容并非全都具有公共价值,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可以很快地在无数的信息碎片中将有公共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因此,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维基、SNS(社交网站)、微博、LBS(定位服务),甚至电子商务,都是社会化媒体应用。换一个角度看,今天互联网上的应用,除了各类基于Web模式的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具有社会化媒体的属性。

 

社会化媒体可以有不同的偏向,例如,即时通信、SNS等是偏社交的,而博客、微博是偏媒体的。但无论最终表现出哪个方向的偏向,社交与媒体二者的逻辑关系却是清楚的:社交及社会关系是基础,而媒体的功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如果认为偏媒体的平台是以媒体属性为基础,再将社交嫁接在这个之上,那么这仍然是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在这种思维之下,恐怕难以真正理解与运用好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对新闻生产与消费模式都会带来重大的冲击。而无论是从新闻生产还是新闻消费角度看,其影响的核心,都是用户成为了中心。

 

公民新闻与专业媒体平分秋色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公民新闻活动的繁荣。对于公民新闻活动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新闻发布或传播这个层面,而应该把公民的各种新闻信息生产行为综合在一起考察,包括新闻的采集、发布、整合、传播,也应包括与之相关的评论和其他活动。

 

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力量必然不断上升,最终与专业媒体相抗衡。这将使得未来传媒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质的变化。

 

公民新闻主要用以下方式影响着新闻的生产:

 

原创性生产:一些具有一定新闻素质的网民,有意识地参与到网络新闻生产中,他们有时所提供的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这些内容与专业机构的新闻生产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其中图片报道、视频报道被专业媒体接纳得更多。

 

启动性生产:网民有意或无意地向媒体提供的新闻线索,是帮助媒体寻找报道题材、启动报道的一种方式。

 

资源性生产: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报道素材与背景。网民的微博、博客以及BBS的各种帖子,也都可能为网络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资源。

 

增值性生产:网民通常会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转发自己认为好的或是有意思的新闻。这种方式虽然并不直接生产新的新闻,但是,它使新闻扩散,从而实现新闻的增值。这是对新闻价值的另一种提升。

 

互动性生产:有些新闻的生产过程,本身就需要受众的参与,例如,网民与新闻事件当事人或嘉宾的在线交流。

 

整合性生产:很多网民不直接进行原创性新闻生产,但是,他们对媒体的新闻进行筛选、整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为其他网民提供有序的新闻资源。

 

6个方面,有些是网民的原创性生产活动,有些则是对专业媒体内容的一种“再生产”过程。

 

尽管很多研究者与从业者对公民新闻的碎片化持否定态度,但在某种意义上,网民带来的碎片化的信息,是对由大众媒体垄断带来的信息不平衡状态的一种补充。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参照、相互校正的可能。虽然每个网民只是提供的一些零散的“碎片”,但是,当那些关键的碎片拼贴在一起时,当它们与专业媒体所提供的图景组合在一起时,最终呈现出来的景象,会比仅仅由专业媒体所描绘的景象,更为丰富、立体、真实。

 

公民新闻不仅影响了新闻的生产过程,而且以某些方式影响着整个传媒业:

 

公民新闻所涉及的事件、话题、新闻素材等,可以成为某种参照系,受众可以以此为参照对专业媒体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客观性、全面性等进行评判。公民新闻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受众的需求与兴趣,能与公民新闻形成呼应的媒体,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

 

社会化媒体所谈的新闻事件、话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体报道的由头或起点,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化媒体的议程正在影响着专业媒体的议程。

 

公民新闻活动的影响积淀下来,会变成公众的某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虽然不会完全决定专业媒体的报道活动,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媒体的价值取向与判断。

 

此外,公民新闻在很多情况下是专业媒体报道的伴随性传播,即对专业媒体报道的扩展性、跟进性报道,这些传播活动会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正反馈效应,这种效应是一种调节机制,对于专业媒体的传播效果形成影响,这种影响累积起来,也会影响到专业媒体的力量对比。

 

在这样的形势下,专业媒体仍然需要坚持自己的“专业优势”,但这种坚持,应是建立在对用户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上,建立在对公民新闻价值的尊重基础上,建立在对自己的专业角色与职责的重新定义上。

 

个人门户兴起、大众门户式微

 

除了推动公民新闻的力量不断强大外,社会化媒体还将从另一个方向对专业媒体形成挑战,那就是个人门户对人们新闻信息消费模式的影响。

 

RSS(聚合内容)、SNS、微博等技术为基础,每个人都可能在新媒体平台中构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门户。个人门户既是人们与外界进行双向信息交换的“窗口”,也是他们构建自己社会关系的平台,同时还是网络化生活与工作的基点。一旦这种个人门户形成,人们对于门户网站、媒体网站首页的直接访问会逐渐减少,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新媒体传媒格局中,类似于门户网站这样绝对的“权力中心”可能会减少。换一个角度说,个人门户使每一个个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这将对现有的大众传播模式形成挑战。

 

与门户时代点对面的传播模式不同,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多地是以个人的关系网络(或者说社会网络)为渠道的。人际关系网络不仅承载着人际传播的功能,也承载着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功能,其中大众传播的功能尤为突出。也可以说,人际网络成为了大众传播的“基础设施”。

 

看上去,人际关系网络中并没有传统大众传播机构中的“把关人”,但是,它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把关”。这种把关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具有公共价值的新闻信息凸显,依靠的是平台上所有用户的“投票”。人们选择发什么或不发什么,评论什么或不评论什么,就是一种基于鼠标与键盘的投票。这种投票不仅直接体现公众对信息价值的评判,也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对于用户个体来说,自己的社会关系圈子,成为了自我定制的信息源,这些信息源成为新闻信息个性化的重要保障。

 

也因此,社会化媒体为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另一种思路:人们的社会关系成为一个过滤网,将满足个人需求的信息筛选出来。

 

当然,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提供具有公共价值的新闻与信息的媒体,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将在社会整合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在个人门户时代,它们需要放下身段,进入社会化媒体平台,学习和掌握这个平台的传播规则,争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这个平台的标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度总结(三):2015-2019五年真题中的高频名词解释TOP30(附答案)!
彭兰:正在消失的传媒业边界
中国互联网创业型十大CEO
微信写作: 从社交应用到新闻生成
搜索引擎才是真门户
73.2%受访者选择新媒体首要考量内容是否丰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