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斧声烛影与金匮之盟

作者:张其凡

当当
 
 关于太祖之死,《宋史》卷3《太祖三》的记载十分简单,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一句。《长编》卷17的记载比较详细,是综合了《湘山野录》、《涑水记闻》等书而录入的。现录于下:
(十月壬子,十九日)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癸丑(二十日),上崩于万岁殿。时夜已四鼓,宋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左押衙程德玄先坐于府门。德玄者,荥泽人,善为医。继恩诘之,德玄对曰:“我宿于信陵坊,乙夜有当关疾呼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恩异之,乃告以故。扣门与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恩促之曰:“事久,将为它人有矣。”时大雪,遂与王于雪中步至宫。继恩使王止于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恩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乃与王俱进至寝殿。后闻继恩至,问曰:“德芳来耶?”继恩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勿忧也。”

甲寅(廿一日),太宗即位,群臣谒见万岁殿之东楹。
正是《长编》记载的传世,使“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的说法广为流传。从《长编》的记载,可以看出如下几个问题:

其一,太祖是猝死的。开宝九年(976)正月至十月,每个月都有太祖出行的记载,甚至远到洛阳,可见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现存史籍中,直到十月十九日,都没有太祖生病和大臣入视问疾的记载,而二十日太祖却死去了,死得很突然。日本学者荒木敏夫,推断太祖是由于饮酒过度,而在一夜之间猝死的。太祖喜饮酒,这是事实,但早在建隆二年(961)闰三月,他就对近臣说:“沉湎于酒,何以为人?朕或因宴会至醉,经宿未尝不悔也。”说明他对饮酒已有所节制,从而不大可能死于饮酒过度。

其二,太祖死时,没有传位遗诏。马韶陈符瑞言晋王利见之辰事,晋王亲信梦神人语晋王已即位事,静南节度使宋渥言白龙出现事,都反映了晋王光义在为继位的合法化从神的方面寻找帮助。张荫麟说:“此类事通常只见于两朝嬗递之际。使太宗之继统而有名正言顺之法令根据,则此类事岂非画蛇添足,而烦伪造也?”宋后命王继恩召德芳,也反映出太祖因猝死而无遗诏。今见于《宋大诏全集》卷7和《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一的所谓“太祖遗诏”,显属事后伪造。

其三,光义预知太祖之死。十九日晚太祖召光义饮酒,二十日清晨光义即派程德玄预先在府门前等候内侍召人,说明光义已知太祖必死于二十日晨。

其四,光义是抢得帝位的。王继恩说事久将为他人有,程德玄要光义直前勿等,宋后以母子之命相托,都说明光义是用强力夺得帝位的。继恩召时,光义入久不出,显然是在部署,以确保抢位成功。直到一天以后才即位,也反映出光义的即位遇到了阻碍。
上述几点足以说明,太祖之死与太宗有关,太宗是直接获益者。至于太祖猝死之因,从种种迹象分析,光义在酒中下毒是最为可能的。《默记》卷上记载,太宗以牵机药赐死李煜;据《烬余录》甲编,孟昶和钱俶都是太宗在酒中下毒毒死的。看来,酒中下毒是太宗惯用手法。在《长编》的记载中,有一个医官程德玄,是引人注目的重要人物。《涑水记闻》卷1载:“德玄后为班行,性贪,故官不甚达,然太宗亦优容之。”《长编》卷32,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亦载:“程德玄攀附至近列,上(太宗)颇信任之,众多趋其门。”一个医官受到如此宠遇,推究其因,可能是用医术帮助了光义登位。

另外可注意的是,太祖死后,两位宰相——薛居正、沈义伦不见有所动作。《宋大事记讲义》卷2《宰相》说:“居正、义伦,不过方重靖介,自守之相耳。”参知政事卢多逊则升为宰相,隐约反映出他为太宗继位出了力。赵普罢相出知河阳,实在是给了光义夺位以莫大便利。

在太宗及其后裔统治一百余年之后,尚能留下如许蛛丝马迹,则太宗继位之时,其篡位之迹,自是更彰,人心、士大夫之不服,乃势所必然。《长编》卷38载,至道元年(995)十二月,太宗曾对侍臣说,他即位之始,有“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无异”的情况出现。有鉴于此,太宗从安抚人心,培植亲信,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望等三个方面来安定局面,巩固其统治地位。

安抚人心。一是宣布一切依照太祖时的章程办理,以示自己是太祖事业的继承者。太宗即位伊始,便下令:“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咨尔臣庶,宜体朕心。”太宗又对宰臣说:“边防事大,万机至重,当悉依先帝旧规,无得改易。”“今四方无虞,与卿等谨守祖宗经制,最为急务,此委相之大体也。”二是安抚皇室和宰执大臣等。太宗即位后,以弟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以示与太祖时皇弟封王、尹开封相同。以太祖子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诏廷美、德昭并位在宰相上。又封太祖子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太宗还下令,太祖与廷美的子女俱称皇子、皇女,进封太祖三女为郑国、许国、虢国公主。宰相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均加官,其子也加官晋爵;枢密使曹彬加同平章事,副使楚昭辅升为枢密使。

太宗特别注意培植和提拔亲信,控制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开封府的幕僚,如程羽、贾琰、郭贽、商凤等人,或知开封府,或为枢密直学士,或为东上阁门使。开封府的军校,如杨守一、赵镕、周莹、王显等人,先后掌管枢密院。太宗时的枢密院,后来几乎成了开封府幕府旧人的囊中物。

太平兴国二年(977)正月,即太宗即位后三个月,在科举考试中即一举录取进士及诸科五百人之多,其中进士达一百九人,“皆先赐绿袍靴笏,锡宴开宝寺”,太宗自为诗二章赐之。比起太祖时一次最多录取进士31人,人数大增,而且授官也比以前优厚,进士第一、二等俱通判诸州。史称:“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宰相薛居正等人说取士太多,用人太骤,太宗不听。进士及诸科人员赴任辞行时,特召令升殿、谕之曰:“到治所,事有不便于民者,疾置以闻。仍赐装钱,人二十万。”其目的,一方面是拉拢士大夫以为己用,另一方面是急于用这些“天子门生”去掌握地方大权。

为收买人心以为己用,对太祖临终前要治罪的川、峡两路转运使申文玮、韩可玭,太宗释而不问。在太祖时“献宫词,托意求进用”的孔承恭,“太祖怒其引论非宜,免归故里”,太宗以赦复授故官。

太宗还派亲信侦探下情,以为防范。太宗即位不久,即令诸州大索明知天文术数者传送阙下,敢藏匿者弃市,募告者赏钱三十万。又诏诸道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第为三等,岁终以闻。太宗“分命亲信于诸道廉官吏善恶,密以闻”。又派武德卒潜察远方事,“有至汀州者,知州王嗣宗执而杖之,缚送阙下”,太宗大怒,“遣使械嗣宗下吏,削秩”。端拱元年(988)十一月,契丹进攻河北,定州军中,有中黄门林延寿等五人执诏书督战。《元丰类稿》卷49《侦探》载:“淳化中,柴禹锡、赵镕掌机务,潜遣吏卒变服侦事。卒王遂与卖书人韩玉有不平,诬玉有恶言,禹锡等以状闻,上怒,诛玉,京人皆冤之。……至道中,又有赵赞,性险诐捷给,专伺中书、枢密及三司事,乘间言于上,上以为忠,无他肠,中外畏其口。”这里虽然讲的是太宗晚年的事,也可以由此推知整个太宗时期的情况,上至中书,下至平民,都在太宗亲信的侦探范围之内。

太宗十分热衷于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望,以慑服臣下和民众。《铁围山丛谈》卷1载:

太宗始嗣位,思有以帖服中外。一日,辇下诸肆有为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骂为无赖者。主人逊谢,久不得解。即有数十百众,方拥门聚观,中忽一人跃出,以刀刺丐者死,且遗其刀而去。会日已暮,追捕莫获。翌日奏闻,太宗大怒,谓是犹习五季乱,乃敢中都白昼杀人,即严索捕,期在必得。有司惧罪,久之,迹其事,是乃主人不胜其忿而杀之耳。狱将具,太宗喜曰:“卿能用心若是,虽然,第为朕更一覆,毋枉焉。且携其刀来。”不数日,尹再登对,以狱词并刀上。太宗问:“审乎?”曰:“审矣。”于是太宗顾旁小内侍,取吾鞘来。小内侍唯命。即奉刀内鞘中。因拂袖而起,入曰:“如此,宁不妄杀人。”

由此可见太宗急于树立个人威望的心情。在这种欲望驱使之下,太宗先后逼漳泉陈洪进、吴越钱俶纳土,太平兴国四年(979)又亲自督军,平定了北汉,大致完成了太祖未竟的统一事业。灭北汉后,太宗继续北征,企图收复幽云,建立超过周世宗和宋太祖的不世之功。结果却适得其反,太宗因高梁河之败而威望大落。在北征中,发生了军队企图拥立德昭的事,使太宗深感自己统治地位的不稳,因而北征归来即逼死了29岁的德昭。太平兴国六年三月,太祖的另一个儿子——23岁的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太宗除去了两大心腹之患。于是,廷美的实际继位人的地位,就成了太宗的心病。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太宗心腹、如京使柴禹锡等告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表明太宗已要对廷美下手了。此时,首相薛居正已死,次相沈伦因病休养,中书大权握在次相卢多逊手中。卢多逊不仅专权,而且与廷美交往密切,太宗难以倚赖他向廷美下手,于是又召见冷落已久的元老重臣赵普。赵普言“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公开向太宗要官要权。太宗便以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再次出任宰相,位在沈伦前。

赵普复相,是太宗为安定当时人心浮动局面而采取的措施,也是为迫害廷美而投下的一着棋子。赵普久被冷落,受卢多逊压抑,妹夫侯仁宝被卢多逊迫死在广西,儿子承宗回京结婚又被迫要即刻返回任所,正思复出,恢复权势,所以也愿为太宗效力。这样,二人一拍即合,赵普出为首相,廷美被贬,所谓“昭宪顾命”的“金匮之盟”也就出现了。

赵普再相后,当即上书,献出“金匮之盟”。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廷美罢职贬房州,卢多逊罢相贬崖州,均至死未还。于是,太宗不仅为继位找到了合法的依据,而且除去了最后一块心病,保证了皇位的传袭。“金匮之盟”,大大地帮助了太宗统治的稳定,也成为宋初的第二大疑案。

本文摘自《宋太宗 : 阴影下的帝王

【内容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的一生,似乎总是被笼罩在阴影之下。早年,父兄皆是战功赫赫,兄长更是在几年之间黄袍加身,从一个落魄流浪者摇身一变成了九五之尊,而他却默默无闻,只能在掌权后为自己编造一段漏洞百出的少年时光;青年时,母亲着他与权臣赵普相交,多加学习,培植势力,赵普却一力反对他成为皇储,乃至因此被罢相;人至中年,终于登极,皇位的合法性却又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悬案,史家争论千年,至今未有定论。

重重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五十九年的人生,造就了他的多疑、固执与好大喜功,也造就了他的勤政爱民与文治之功。

【名家推荐】

张其凡教授是从五代宋初切入宋史研究的,人物研究又是其当行本色,故其《宋太宗》在史实梳理上堪称轻车熟路而举重若轻,在史事评骘上更如老吏断狱而切中肯綮。宋人向以祖宗并称,然太宗之政之于太祖之政,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更有转折;太宗其人与宋初三大谜案的瓜葛水深莫测,在政治、生活、才艺、信仰上兼具多种面相。读者倘欲把握太宗之政与其人的功过是非,这部传记洵为总揽全局而独具识见的力作,迄今为止无出其右者。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宋太宗》一书的再版,让我们回忆起张其凡教授,他的这本著作,是我们理解五代宋初历史的基础,我们都应该对他的学术贡献表示感谢。

——[美]戴仁柱(Richard L.Davis,香港岭南大学前讲座教授、文学院院长)

张其凡教授是宋史研究大家,尤长于北宋初年的政治史。他的代表作《赵普评传》已成研究宋代开国史必读的经典。他研究宋初名臣吕端、曹彬、杨业、张咏、寇準、王曾的论文,也是研究宋初政治的杰作。这本《宋太宗》,是张教授精研宋初两朝政治史的成果,其评价在宋史学界有口皆碑。同类的著作,至今仍未有超越者。它与《赵普评传》可说是张教授所撰专书的双璧。

——何冠环(香港树仁大学客座教授)

“陈桥兵变”“烛影斧声”“金匮之盟”,都与宋太宗这个君主难脱干系。试图媲美唐太宗的宋太宗,完成基本统一大业,推崇文治。而扩大科举规模,更是奠基了士大夫政治,影响了此后中国的历史走向。朱熹把宋王朝的开启定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良有以也。张其凡教授这部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堪称解读宋代历史的津逮。雅俗共赏,求知探秘,阅读之下,更可以深刻理解何以陈寅恪先生讲“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王瑞来(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讲座教授)

结束自唐末以来的兵戈纷乱,防止自己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这是赵宋立国后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宋太宗赵光义既在内政与外交中继承其兄长的开国规模,确定了国运的基本走向,又给它打上了深刻的个人性格烙印。本书对赵光义作为活生生的个人与第二任开国君王这种双重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摘取典型史事,叙述繁简得当,为我们提供了一本深入浅出的优秀历史读物。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本书文字通畅简洁,内容客观平实。最可贵者,本书中绝无传记作品中常常无端拔高传主之通病。在作者笔下,宋太宗之多疑、好色、残忍之性格,其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治国无方之庸君形象,跃然纸上,观点鲜明。作者既肯定他继太祖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也坐实了太宗暗杀太祖的“烛影斧声”是历史事实,论证了他的昏庸是宋朝积贫积弱的重要渊源。此书不仅引人入胜,而且特别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宋朝历史。

——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其凡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宋史专家,其学问师承史学大家陈乐素先生,擅长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及政治史研究,在宋代文献、人物及政治史研究方面,著述宏富,蜚声学坛。《宋太宗》一书,堪称张其凡先生最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在数十年的治学生涯中,张先生对于宋太宗及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宋初政治研究方面最有建树,曾发表多篇高水准的研究专论,其中主要见解都体现在《宋太宗》一书中。故《宋太宗》一书,看似一部宋代帝王的传记,而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宋太宗及宋初政治史研究的高水平专著。该书内容以人物评传的体式呈现,一方面综合呈现出北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的生平、事功、才艺、思想、家庭、子嗣等史实,另一方面则以考辨、分析的论述方式,对太宗一朝关键性的政治事件及政治问题,如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皇位授受、君臣关系、宗教政策、内政外交等,作出深入辨析与宏观论断,揭示出宋初政治的整体特征及影响整个宋代政治及政治文化走向的关键性因素。全书篇章可谓论断精审,见解深刻,文笔生动,是了解和认识宋代历史文化源头及其复杂内容,尤其是宋初政治史的一部理想读本。

——曹家齐(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部由五代禁军史、宋初政治史专家写就的宋太宗传,考据严谨,评述得当,不虚美,不隐恶,内容翔实,文字平易。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张其凡先生与杜文玉、任爽两位先生合称五代史三大家,但并非由隋唐兼顾五代,而是从五代拓展到两宋。因此,《宋太宗》一书除了对宋太宗的人生经历进行全局性展示,更强调太宗一朝对于宋代国运带来的影响。在作者看来,宋太宗虽然完成了统一进程,但遗留给子孙的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危局。

——胡耀飞(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

【作者简介】

张其凡(1949—2016) 著,宋史研究权威,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前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五代史、宋史、历史文献,著有《赵普评传》《五代禁军初探》《宋初政治探研》《宋太宗》等十余部学术著作。


【目录】

宋太宗论(代前言)
第一章 扑朔迷离: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出生与父兄
第二节 扑朔迷离的早年
第三节 “陈桥兵变”前后
第二章 韬晦蓄势:太祖在位时期
第一节 准皇储地位的确立——与赵普之政争
第二节 光义势力的发展
第三节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第三章 巩固帝位:即位初期
第一节 安抚人心,树立威望
第二节 迫死弟、侄,以遂传子之欲
第三节 “金匮之盟”,迷雾重重
第四节 独裁君主的登场
第四章 完成统一:底定赵宋帝国
第一节 漳泉纳土
第二节 吴越纳土
第三节 攻灭北汉
第五章 大阐文治:文官统治之确立
第一节 大开科举之门
第二节 三大类书之编
第三节 宋代文官统治之确立
第六章 对辽作战:积贫积弱之形成
第一节 序幕:石岭关之战
第二节 高梁河之战
第三节 雍熙北征
第四节 积贫积弱之危局
第七章 统治危机:农民起义之爆发
第一节 宋初的川峡地区
第二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
第八章 皇位传授:继位人地位的艰难确定
第一节 长子元佐
第二节 次子元僖
第三节 太子之立
第四节 舔犊之情:其余诸子
第九章 家庭生活:寡人有好色之癖
第一节 后宫
第二节 好色
第三节 女儿
第十章 体态、才艺与思想
第一节 体态风貌
第二节 书法棋艺
第三节 思想倾向
第十一章 宗教政策:厚道教而不薄佛教
第一节 继位与道教
第二节 优待道教
第三节 不薄佛教
第四节 总结
第十二章 君臣之间:太宗与其宰相
第一节 太宗勤政
第二节 太宗之用相
第三节 太宗与赵普
第四节 太宗与李昉
第五节 太宗与吕蒙正
第六节 太宗与吕端
第七节 总结
第十三章 太宗之死:危局之遗留
第一节 太宗晚年的危局
第二节 箭疾的困扰
第三节 托孤吕端
第十四章 千秋功罪:留与后人评说
第一节 前人评论
第二节 太宗功过评说
第三节 太宗之历史地位
附录
附录一 宋太宗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论著
附录三 引用书目版本

作者:张其凡

当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烛影斧声(北宋小故事)
烛影斧声:这是一桩至今未解的千年悬案
烛影斧声,萦绕千年的大宋宫廷迷案
新书 | 张其凡《宋太宗:阴影下的帝王》出版
“金匮之盟”的是是非非(上)
2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976-997年在位21年,终年59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